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428

2024年5月18日发(作者:)

27

纸 贵

每一幕剧的情感以及人物特点都

通过音乐与舞蹈的共同展现来得

到充分的表达,赋予了作品新的

个性和气质。此外,在舞剧发展

中,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传

统声乐艺术,使得“舞”和“乐”

互相依托发展。

在舞剧《孟姜女》中,观者

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到的不仅有

那一种悲切的情感,也可以感受到

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真

爱的追求以及不离不弃的无畏情

深,可见这些都是通过音乐与舞蹈

共同配合所完美呈现的。舞剧再现

了作品的真实性,既为观者呈现了

曲调委婉流畅、细腻柔美之姿,还

演绎出孟姜女对于丈夫的暂别依依

不舍、孟姜女坚定信心和坚强的信

念及期盼与丈夫团聚的激动心情,

最后是她的哀怨与无助之情,使整

个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

力。该题材通过歌舞来展示会得到

更全面的音乐想象,但又不会影响

主题思想。

三、结语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非常紧

密的,两者视觉和听觉相互衬托。

人们应该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讲

好“中国故事”,表达民族自信与

情感,打造出新民族民间乐舞。最

后以几句不成文的诗来总结笔者心

中的舞剧《孟姜女》:“千丝万缕

情意绵,桃灼纷飞泪满襟。城墙一

盾无限恨,长相厮守与夫君。”

(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郭军遥(1995-),

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研

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

  ——

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

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

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

成的剧种。2009年9月30日,粤

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

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

是我国值得骄傲的艺术种类之一。

笔者了解粤剧的特点、文化

后不禁被这门有趣的艺术吸引。它

源自南戏,又称“大戏”或者“广

东大戏”。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

东出现,粤剧是揉合唱念做打、乐

师配乐、戏台服饰以及抽象形体等

等的表演艺术。它是融会明清以来

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

腔、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

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

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笔者觉得粤剧最有趣的方面

就是它特别的写意手法,如何在一

个舞台里表演不同的场景、不同

的思想情感、不同的身份地位等,

这些都是依靠演员的表演、服饰、

乐师配乐来表现,人们依靠着平

时的生活经验、对作品的提前了

解来感受演员所表现的情感。

粤剧演员的表演极其细腻,

演员的一颦一笑、一唱一和、一

动一静,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像

戏中的主要人物出场的自我介绍,

又称自报家门,是由打引、定场

诗、坐场白组成。它们起着让人

们快速了解当前角色的身份、地

位和心理等的作用。又如,演员

透过象征性的姿态及动作,演绎

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时空

的改变及剧情的发展,形成了站

相、台步、七星步、指掌、云掌、

亮相、跑圆台、开门、拉山(云

手)、上马及背供等基本表演程式,

让人们能够形象地感受到粤剧演

员所要表现的内容。

一、浅说《平贵别窑》

《平贵别窑》来自粤剧《王

宝钏》,是描写唐代故事的一出折

子戏,它所描写的是王宝钏和薛平

贵爱情故事。故事大概是:王宝钏

是丞相王允第三个女儿,她奉旨“抛

球选婿”,存心将彩球抛中花郎薛

平贵。王允不愿招赘花郎为婿,意

图悔婚;王宝钏则坚决反对父亲这

种嫌贫爱富、不守信义的行为,于

是毅然抛却荣华,离开相府,随着

平贵去到寒窑,共度清贫的生活。

薛平贵因在外揭下皇榜,至红纱洞

中,降服红鬃烈马,有功入朝,唐

王特加升赏,先封后营都督府,旋

即被王允一本,改为马前先行。恰

巧西凉国造反,下来战表,朝廷命

将出师,遂命薛平贵隶属魏虎,随

营为马前先行,克日起行。薛平贵

即回窑别妻,王宝钏见他回来,先

闻立功得官,颇喜,及闻欲出从征,

纸 贵

28

不禁大惊,彼此流泪相对,说不尽

生离之苦。

薛平贵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

颇让人感动,王宝钏为了薛平贵

离家出走,独守空窑,好不容易

守得郎归却因为丈夫又须出征而

再次陷入了相思之苦,小生与青

衣花旦之间藕断丝连、难舍难分

之感,让人看了也久久不能忘怀。

其中王宝钏由青衣行当扮演,

这个行当一般是扮演中青年女子,

多是贤妻良母、贞节烈女的形象。

在表演中以演唱为主,动作幅度

相对较平和,举止稳重。薛平贵

则由小生行当扮演,这个行当专

演武戏文做的人物,它是舞台上

忠直正派的人物。早期粤剧十大

行当中的“生脚”是专门在戏中

扮演正派的壮年男性人物。其中

又分成正生和武生,他们在演出

中都是挂“黑三绺”或“黑五柳”,

表演薛平贵的就是戏曲行当中的

武生。用这两个行当来表现王宝

钏和薛平贵真是恰到好处,符合

了这两个人物鲜活的形象。

看完了整部《平贵别窑》,

让人觉得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演

员的戏剧化表演所带来的感染力,

这种感染力来自于粤剧这一剧中

形成的特定表演形式和演员自身

对于《平贵别窑》这一戏剧的深

刻理解。也许戏剧的魅力就在于

此,当一个演员能够将自己学习

到的戏曲艺术表演融入到自己所

扮演的角色中,全情的演出给观

众带来了完美的视听盛宴,对于

戏曲演员来说,打动观众就是自

己最大的收获吧!笔者认为自己

所看的罗品超和曹秀琴版的《平

贵别窑》便是如此。

二、《平贵别窑》中的写意

手法

既然如此,笔者就来具体谈

谈《平贵别窑》这一出折子戏。薛

平贵伴随着锣鼓、提琴等热闹地出

场,威武雄壮、高亢激越的演唱方

式唱着“寒窑路往”,乐队应和着

薛平贵的唱腔,给人们展示了一个

刚刚降服了红鬃烈马,来见妻子、

高大威猛的将军,激烈的锣鼓配合

着一个“车身”的表演技巧,将这

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形象树立得个性

鲜明,自报家门的方式,唱后跟着

说,说后接着唱,让人很快地了解

到薛平贵降服了红鬃烈马见完王宝

钏又要去西凉打仗的事情。薛平贵

拿着右手持鞭、左手似在控制马绳

一般,前后走动、眼神左顾右盼让

人很快就能联想到这位大将军正在

骑马。

大将军快马加鞭地往回赶,

而他的妻子王宝钏则在寒窑中苦

苦地等待着。这时画风一变进到

王宝钏的寒窑中,一碗、一桌、

一个思念丈夫的青衣女子就是这

寒窑中的情景,小家碧玉的走路

姿势,两手淑女一样放在胸前,

慢慢地向下蹲,给人们展现了一

个温婉的女子走出寒窑,四处张

望自己丈夫的情景,左看看、右

看看,一个守望着自己丈夫的女

子,不变的也许就是爱他的决心。

王宝钏用她清亮、娇美、婉转的

子喉说着她与薛平贵的故事,娇

羞的表情中看到了她对于自己与

薛平贵感情的一种期待,说着又

害怕自己的丈夫会因为自己的父

亲而官场失意。

说着乐队欢快的旋律和薛平

贵快乐、兴奋的歌喉,让人们看

到了这个男子多年征战终于可以

回寒窑看自己妻子心中喜悦之情,

一句“归家心似马蹄忙……”激

烈的锣鼓点,将这个急切的心情

演绎出来,让人感同身受,一个

转圈系马的动作,就知道他们快

要见面了,让人兴奋不已。大将

军向下蹲下,拨开帘子的动作,

让人知道他要见到王宝钏了,王

宝钏见到薛平贵时激动而又娇羞

的表情,给人们活脱脱地演绎了

一个等待了自己丈夫多时的女人,

两人相互端详换位,可以看出以

前的规矩,即男子坐在尊贵的地

位。两人就这样开始讲述薛平贵

降服了红鬃烈马,但受到王宝钏

父亲的阻挠没有立刻升官,即刻

赴战场。王宝钏的一声“当真要

走”说出了心中的多少不舍,“为

夫要走”又说出了多少无奈。

就在这时送圣旨的人来了,

说若是不即可启程便要打四十,

去时有期、归时无日,让人心酸,

王宝钏哭泣,但为了大局,还是

为薛平贵送行。薛平贵和王宝钏

装水那一段的表演也是极为形象,

王宝钏拿着碗,装着清水,薛平

贵则万般无奈,四处走动时因为

寒窑较小撞到了头,摸头的动作

让人立刻就能将这个舞台想象成

冰冷、湿滑的寒窑。两人送别这

一段,看着着实让人流下眼泪,

“但愿心随流水,远去常伴薛郎”

就是他俩最真挚的情话吧!两人

动作、话语、眼神之间有多少的

无奈、不舍,使人听之不禁流泪,

乐队的伴奏多哀怨的声音,提琴

29

纸 贵

深厚幽怨的声音伴着这一段段心

酸的歌词,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

两人言语之后,二次皇令又来了,

王宝钏催促薛平贵速速回营,而

薛平贵担心王宝钏的生计,便送

了她两张粮票作为生活的物资,

而她将粮票撕碎,告诉薛平贵她

可以靠双手过活,让薛平贵放心。

第三次诏令来了,薛平贵不得不

走了,王宝钏追随着薛平贵的马

步,紧张热烈地锣鼓点,将这出

戏推向高潮,王宝钏便告诉薛平

贵要小心小人,两人不舍地分别,

拉拉扯扯之后,伴随着薛平贵的哭

腔唱着“三姐,你要保重”和快速

紧张的锣鼓和挥鞭策马的动作,分

别就此到了尾声,王宝钏独自回到

了寒窑,开始了十八年的守候。

三、结语

乐队、人物神态、动作、语

言等的配合,让这一个舞台有了

无限的可能,看完了《平贵别窑》

这一部粤剧,笔者深深地被我国

人民的智慧所折服。一个简单的

动作、神态、语言,就能让人根

据生活中的常识联想到演员所处

的情境、心境,这让笔者深深地

佩服我国的戏曲艺术之博大精深。

走进粤剧,笔者发现其写意

的手法甚是有趣、高深,而这样

一种优秀的艺术在现代却鲜有人

继承并发展,让人觉得甚是可惜,

希望这一优秀的艺术形式能够有

人去继承、去发展,让它在新时

代焕发出新光彩!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

黄藿茗(1997-),

女,广东揭阳人,本科在读,研

究方向:音乐学。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的美誉,

文字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但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

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大多使用电子设备,往往较少使

用汉字,时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

象。并且,现代年轻人对于我国

古代传统文化大多没有深层次的

研究与认识。在这一背景下,本

文从魏碑楷书的笔形和字体两个

方面对其字体特征进行详细探究。

北朝的碑刻书法有着相同的

书写风格,因此也被人称为“北

碑体”“魏体”等。北魏的墓碑、

砖刻和塔铭等文化古迹都是魏碑

体的典型代表形式。以北魏孝文

帝迁都洛阳为标志,魏碑体分为

两个不同的时期。前期的魏碑体

正处于磨合期,但是也存在一些

杰出的代表作品,如《中岳嵩高

灵庙碑》《鲜卑石室石刻祝文》等;

而在后期,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

和魏碑体受汉文化影响的加深,

魏碑体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发展局

面,代表作品也相对于前期较多,

如《高贞碑》《龙门二十品》《张

猛龙碑》,甚至后期魏碑体已经

应用到元氏皇家墓志中。

一、魏碑楷书笔形特点

(一)笔画特征

魏碑体从笔画的笔势上来看,

其入笔较为锋利,先竖向下方按

之后再横向右方进行运行。例如,

《元祐墓志》中的“王”字就充

分地运用了这一点。而根据我国

相关研究者的探究,这种现象是

人们往往使用右手书写汉字导致

的。在使用右手提笔写字时,最

佳的笔画线条就是从左到右、从

上至下的直线以及呈现“S”形的

曲线。这种适宜用右手书写的写

字意识将“S”形曲线尽可能压缩,

催生了“遇竖先横,遇横先竖”

的魏碑体字形。

另外,受刊刻的影响,魏碑

体中也会时常出现方头方尾的现

象。与汉碑、唐碑等碑体相比,

魏碑受到的工具影响较大,如《张

猛龙碑》中的“万”字、《孙秋

生造像题记》中的“一”字和“区”

字等。而《中岳嵩高灵庙碑》中的

代华岳妙碑》中的“生”字和“唐”

字都体现出魏碑体带有较为明显

的隶意,并且其有的横画向右上

方倾斜,收笔时向上挑出锋。但是,

这种笔形较多地出现在北魏前期

“二”字以及“岳”字,或者是《大

本文标签: 粤剧表演动作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