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5329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

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中华诗词有何特点?其美感体现在何处?

叶嘉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诗词是一种美

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

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其重要特点。

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中华诗词之美首先体现在中国语言文字上,独

体单音和平仄四声的特征使诗词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文字与声音美感。

当然,这不是全部。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词人内心的感情和生

命之境界,是中华诗词最具独特性的美感。

中国古典诗词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特色,作

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

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钟嵘在《诗品》中曾说:“使穷贱易安,幽居

靡闷,莫尚于诗矣。”在贫贱艰难或寂寞失意时,没有比诗词更能安

慰人、鼓励人的了。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

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

精神家园。

记者:在中华文化的“版图”中,中华诗词处于何种位置,发挥何种

作用?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独特的崇高地位,

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在中国

文化传统中,诗歌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由作者到读者,不断传

达出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

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受益于古诗词,

(即便)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却能一直保持乐观、平静。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文化积淀不够,看不懂诗词内容,也分辨不清哪首

诗是好诗,好在哪里,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的功用。

守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宝藏而一无所知,这自然是一件极遗憾的事。

(摘选自中国新闻网2022.03 叶嘉莹《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

材料二

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词也由此得到升

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也能够

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

越。现代人也可以借由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

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国破尚如此,我何惜

此头”;改革开放中,先行者“弄潮儿向涛头立”。抗疫过程中,不

论是支援物资上大写的“海内存知己”,还是医护工作者一句:“岂

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有唤起抗疫决心的无穷力量。

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诗词涵养民族文化气质十分必要。

健康的文化生态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也会增强

人们的幸福感,进而不断涵养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也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比如随着嫦娥五号从月

球带回无比珍贵的月壤,中国人的“月亮”情结随之被点燃。在中国

诗词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个文学母题。

诗词文化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谐共振,“言志”的传统影响着我们每

一个人。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旺

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

诗词有助于唤醒和发展青少年的母语感知能力,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不可替代。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加大了诗词教学力度。我们应抓

住契机,充分呈现诗词之美,通过及时有效的正向反馈,让广大青少

年真正爱上诗词,由此获得心灵的滋养、良知的启迪、创造力的激发,

延续好中华文脉。

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

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越来越多

的青少年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

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

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在文化艺术领域,诗词文化转化创新大有可为。通过一声声诵读,唤

醒情感记忆;通过美食、服饰和建筑设计,再造诗词意境;通过一部

部专题片,在影像中重温经典;通过一本本图书,传承文明薪火。纪

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能;在影视剧中,越

来越多的诗词文化元素被引入,丰富着艺术创作的文化质地。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相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

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

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

(摘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22.07 郦波《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

自信》)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以其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

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这些重要特点,奠定了美文的地位。

B. 中国古典诗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其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在于由作者面向读者,不断传达出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C. 叶嘉莹从诗词谈及中华诗词之美,又论中华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

地位和作用,再说自身受益于诗词,指出对当下诗词传承的遗憾。

D. 叶嘉莹以自身的经历,郦波用不同时期先贤、志士的事实,正反

举例印证诗词“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的说法。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诗词所具备的文字与声音美感,及体现出来的诗人、词人内

心的感情和生命之境界的美感,在全世界所有诗词中都是独有的。

B.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

韵,中华诗词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C.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的“气”指“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

气”,完全符合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意。

D. 随着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无比珍贵的月壤,中国人的“月亮”情

结随之被点燃;因此,月亮不仅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个文学母题。

3. 下列选项中,不能准确体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对官场生活充满了厌倦,辞官归隐,体会到了躬耕田园的

自由、喜悦之情,所以挥笔写下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归田园居(其

一)》。

B. 白居易赞叹琵琶女的琴艺,倾听她的故事、遭际,感受“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慨叹,写就千古名篇《琵琶行并

序》。

C. 李清照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声声慢》通篇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使愁绪到达

顶点。

D. 辛弃疾登高凭眺,怀古伤今,内心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的忧虑与悲凉、消极与颓废,通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得以

展现。

4. 材料二是如何阐述“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

贯之”的?

5. 叶嘉莹痛心青年人“守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宝藏而一无所知,这自

然是一件极遗憾的事”,请从材料二中找出能弥补这一遗憾的做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费

王愿坚

①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

并且利用个别动摇分子破坏我们,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

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②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

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

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

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

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

给你买个大烧饼……什么都买!咱不要,咱不要!”

③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

有气无力地倚在她妈的身上,大概也是轻易不大见油盐,两个大眼轱

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不肯听妈妈的

哄劝,还是一个劲地扭着她妈的衣服要吃。又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

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

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

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

的一声哭了。

④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

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你这就不对了,要卖嘛,自己的

孩子吃根菜也算不了啥,别屈了孩子!”

⑤她看我来了,又提到孩子吃菜的事,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

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哪里有咸菜卖啊!这是

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

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这刚刚凑齐,等着你来哪!”

⑥我想起来了,第一次接头时碰到她们在摘青菜,就是这咸菜啊!

⑦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地说:“只要

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⑧我看看孩子,孩子不哭了,可是还围着个空坛子转。我随手抓起一

把豆角递到孩子手里,说:“千难万难也不差这一点点,我宁愿十天

不吃啥,也不能让孩子受苦!……”

⑨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

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

⑩拉开门一看,原来就是第一次来时见到的摘菜的一个妇女。她气喘

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现在,白鬼来搜人了,

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

快想法隐蔽起来!”

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为了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

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

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

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

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

从楼板缝里往下看,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

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

既然敌人已经发觉了,看样子是逃不脱这一关了,万一我有个什么好

歹,八角坳的党组织还在,反‘夺田’已经布置好了,我们能搞起来!

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就是刚才来的那个女同志。你记着,她

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

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

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或者带到外地

去养着,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话又停了,

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

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

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

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

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选自《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1.王愿坚《党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白匪破坏活动,使当地党组织遭受了损失,

揭斗争环境的险恶,由此展开了故事的叙述。

B. 灯影里,主人公忙着整理腌好的各种各色的蔬菜,可见,为了给

山上的同志解决缺盐的困难,黄新等人倾其所有。

C. 黄新看到女儿偷吃的一根腌豆角,很生气地“忙伸手把那根菜拿

过来”,她宁可委屈孩子也要把咸菜作党费上交党。

D. 文章正是在“我”叙述的故事中,随着情节的推进,一步步揭示

出黄新这名女共产党员内在精神的崇高与壮美。

7. 对文中 三个文段中有关内容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的首句,通过环境描写,描述了当时白匪来抓人时嘈杂混乱的

情况,渲染了紧张气氛,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B. 段中画线部分,黄新盖菜筐子,抱、亲、放孩子,转身说,这些

动作描写,真实表现了她面对危险时的忙乱。

C. 段的画线句,用“连忙”“慢条斯理”词语来修饰动作,在快慢

动作转换中表现黄新的冷静淡定、从容不迫。

D. 三段中描写黄新身处险境时的表现,作者抓住神情、语气、心情

等前后的“变”,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8. 原小说结尾写到:“是的,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一

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

够计算呢?”请简述这样结尾的作用。

9.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个关键词:

选择。请加入小组,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常著《五柳先

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逐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

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

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

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

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

郡遗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

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①篮舆。

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

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

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

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

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

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

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①舁,抬。

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上的字线标号

填写到横线上。

渊明尝往A庐山B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C赍酒具D于半道栗里之间E

要之F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候,看望,问候,“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郡将尝候之”两

处中的“候”均可解释为上述词义。

B. 解绶,解下印绶、辞去官职之义;绶,本义指古代用以系佩玉、

官印的丝带,用颜色区分身分与等级。

C. 致,邀请,招引,“不能致也”中“致”可译为“邀请”;而“必

酣饮致醉”中的“致”解释为“招致”。

D. 谥号,古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

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文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

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

辞》。

B. 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家里贫穷,亲人年老,曾做州祭酒,但任职

不久就卸职回家。此后,相继担任过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

等职。

C. 陶渊明不慕权贵。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

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陶渊明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部送到酒家,留

作取酒之用。如果喝醉了,他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你可以走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

之。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14. 结合文章,分析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璧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 下面对这两首宋词与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奴娇·赤壁怀古》除了正面描写战场、战争和塑造英雄人物

之外,还有着浓烈的抒情气氛,充分表达了标题所示的“怀古”情怀。

B. 《赤壁》是一首七言绝句,杜牧匠心独运,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

面和战场景象,“咏史”的角度以小见大,含有抒情意味的议论别具

一格。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从反面用假设的口

吻,通过间接描绘二乔要承受的命运,含蓄地写出战争结局,令人回

味。

D. “樯橹灰飞烟灭”中“樯橹”运用的是借代,“折戟沉沙铁未销”

中“折戟”运用的是借喻,都是用战争的物件借指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16. 苏轼和杜牧的笔下的周瑜有什么不同,各有何用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

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八

意,而对偶又精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

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

的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的把群众影

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的带我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

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

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

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

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

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

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18.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高高、弯弯、蓬松松”,说说它们和“高、

弯、蓬松”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只见堂屋里静静的

②里面一间房门上

③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④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

⑤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⑤①②④③

20.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有“像”或“好像”,说说二者在表意

上的不同。

(1)但他执拗的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

低声的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

(2)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

的笑料没笑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公开资料显示,大英博物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余万件。囊括了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

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珐琅器等几乎所

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甲】____________,

使得后人可以睹物思人、透物见史。②经过故宫文物修复师精心还原

青铜器、钟表、织绣等文物,让看得见的文物能展现看不见的历史。

文物不是静止的存在,从中可以听见鼓角铮鸣,看见波澜壮阔,感受

历史与文化的脉动。而这样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望,可以带来文

化的认同、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激励,引导我们走好今天的路。

历史和文化不仅关乎过去,更【乙】____________。历史文物让那些

抽象的历史故事、思想智慧、价值理念能够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人

们面前,③帮助人们回味、触摸和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连接历史

与未来。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表述不当之处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中,叶嘉莹说:“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

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

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从材料中还能看到,叶嘉莹也在召唤当下

青年要去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会有“被……召唤”或者“召唤……”的经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召唤”为题目,写一篇

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

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中华诗词有何特点?其美感体现在何处?

叶嘉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诗词是一种美

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

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其重要特点。

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中华诗词之美首先体现在中国语言文字上,独

体单音和平仄四声的特征使诗词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文字与声音美感。

当然,这不是全部。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词人内心的感情和生

命之境界,是中华诗词最具独特性的美感。

中国古典诗词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特色,作

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

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钟嵘在《诗品》中曾说:“使穷贱易安,幽居

靡闷,莫尚于诗矣。”在贫贱艰难或寂寞失意时,没有比诗词更能安

慰人、鼓励人的了。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

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

精神家园。

记者:在中华文化的“版图”中,中华诗词处于何种位置,发挥何种

作用?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独特的崇高地位,

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在中国

文化传统中,诗歌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由作者到读者,不断传

达出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

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受益于古诗词,

(即便)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却能一直保持乐观、平静。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文化积淀不够,看不懂诗词内容,也分辨不清哪首

诗是好诗,好在哪里,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的功用。

守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宝藏而一无所知,这自然是一件极遗憾的事。

(摘选自中国新闻网2022.03 叶嘉莹《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

材料二

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词也由此得到升

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也能够

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

越。现代人也可以借由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

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国破尚如此,我何惜

此头”;改革开放中,先行者“弄潮儿向涛头立”。抗疫过程中,不

论是支援物资上大写的“海内存知己”,还是医护工作者一句:“岂

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有唤起抗疫决心的无穷力量。

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诗词涵养民族文化气质十分必要。

健康的文化生态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也会增强

人们的幸福感,进而不断涵养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也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比如随着嫦娥五号从月

球带回无比珍贵的月壤,中国人的“月亮”情结随之被点燃。在中国

诗词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个文学母题。

诗词文化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谐共振,“言志”的传统影响着我们每

一个人。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旺

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

诗词有助于唤醒和发展青少年的母语感知能力,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不可替代。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加大了诗词教学力度。我们应抓

住契机,充分呈现诗词之美,通过及时有效的正向反馈,让广大青少

年真正爱上诗词,由此获得心灵的滋养、良知的启迪、创造力的激发,

延续好中华文脉。

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

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越来越多

的青少年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

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

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在文化艺术领域,诗词文化转化创新大有可为。通过一声声诵读,唤

醒情感记忆;通过美食、服饰和建筑设计,再造诗词意境;通过一部

部专题片,在影像中重温经典;通过一本本图书,传承文明薪火。纪

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能;在影视剧中,越

来越多的诗词文化元素被引入,丰富着艺术创作的文化质地。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相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

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

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

(摘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22.07 郦波《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

自信》)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以其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

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这些重要特点,奠定了美文的地位。

B. 中国古典诗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其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在于由作者面向读者,不断传达出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C. 叶嘉莹从诗词谈及中华诗词之美,又论中华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

地位和作用,再说自身受益于诗词,指出对当下诗词传承的遗憾。

D. 叶嘉莹以自身的经历,郦波用不同时期先贤、志士的事实,正反

举例印证诗词“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的说法。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诗词所具备的文字与声音美感,及体现出来的诗人、词人内

心的感情和生命之境界的美感,在全世界所有诗词中都是独有的。

B.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

韵,中华诗词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C.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的“气”指“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

气”,完全符合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意。

D. 随着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无比珍贵月壤,中国人的“月亮”情结

随之被点燃;因此,月亮不仅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个文学母题。

3. 下列选项中,不能准确体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对官场生活充满了厌倦,辞官归隐,体会到了躬耕田园的

自由、喜悦之情,所以挥笔写下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归田园居(其

一)》。

B. 白居易赞叹琵琶女的琴艺,倾听她的故事、遭际,感受“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慨叹,写就千古名篇《琵琶行并

序》。

C. 李清照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声声慢》通篇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使愁绪到达

顶点。

D. 辛弃疾登高凭眺,怀古伤今,内心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的忧虑与悲凉、消极与颓废,通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得以

展现。

4. 材料二是如何阐述“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

贯之”的?

5. 叶嘉莹痛心青年人“守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宝藏而一无所知,这自

然是一件极遗憾的事”,请从材料二中找出能弥补这一遗憾的做法。

【答案】1. C 2. B

3. D 4. ①按照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从古至今到未来,列举有代表性

的时代,凸显“一以贯之”。②在分时代论述中,列举丰富典型的事

例,论证此观点。③引用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诗句,印证“诗言志”。

④用透彻的分析、严密的逻辑、深刻的说理、有力的语言进行论述。

5. ①抓住中小学语文教育加大了诗词教学力度的契机,通过及时有

效的正向反馈,让广大青少年真正爱上诗词。②借大众媒介为传播诗

词文化提供的有效助力,让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

尚。③在文化艺术领域,多形式、多渠道,实现诗词文化创新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中国诗词……”错误,原文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

学形式之一,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严

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

象是其重要特点”,此项针对“诗词”而言,而并非只对“中国诗词”

而论;“奠定了美文的地位”的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原文只是说“诗

词是一种美文”“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独特的崇

高地位”,此处于文无据。

B.“在于由作者面向读者”错误,原文“作者到读者”表达的是读者、

读者两方面,而此项“作者向读者”只表达读者一方,读者只是受众,

违背文意。

D.“正反举例”不准确,文中没有举反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在全世界所有诗词中都是独有的”错误,原文只是说中国语

言文字“独体单音和平仄四声的特征使诗词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文字与

声音美感,而“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词人内心的感情和生命之

境界,是中华诗词最具独特性的美感”也不是说“独有的”。

C.“指‘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完全符合苏轼‘粗缯大布

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意”错误,文中只说“增强做中国人

的志气、骨气、底气”据此得不出选项内容;苏诗意思是“虽然生活

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可见

选项于文无据,于苏轼原诗词含义无据。

D.“因此”错误,“在中国诗词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一种意象,更

是一个文学母题”是中国文化的事实,先于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月壤

这一事件而存在,二者无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容与情感的能力。

D.“消极与颓废”说法错误。全词豪壮悲凉,既有内心才能无法施展、

壮志不能实现的忧虑与悲凉,又显示了诗人自己胸怀报国之志、驰骋

疆场的愿望,没有“消极与颓废”之意。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结合“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

也能够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

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由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

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无比丰富的中

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

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可知,按照中华文明

发展进程,从古至今到未来,列举有代表性的时代,凸显“一以贯之”。

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加大了诗词教学力度。我们应抓住契

机,充分呈现诗词之美……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

定的示范效应,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

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纪录片《跟着唐诗

本文标签: 诗词文化中国孩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