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91

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

小甜剧对用户观影的价值与意义

从《双世宠妃2》到《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续集《致我们暖暖

的小时光》,频频出现的“甜宠二代”不仅是“品牌效应”和“长尾

理论”下的营销产物,更是一场妄图“以小博大”的投机冒险,这也

揭示了甜宠剧背后广阔的观众市场。

如今的甜宠剧已逐渐从都市偶像剧中剥离成独立类型,精准定制

受众,以满足这一群体的爱情幻想与情感需求为首要任务。为完成这

一任务,甜宠剧往往“不择手段”——理性要让位于感性需求,剧情

要呈现低智。

《奈何》系列的剧情几乎集所有“古早”言情小说桥段于一身:

不治之症、车祸、失忆、霸道总裁、契约婚姻、强娶、先婚后爱……

但观众仍会津津有味观看,故事的快节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逻辑硬

伤。这也是被媒介所赋权的观众群体之特点:当媒介的充裕性让今天

的故事消费者早已熟知种种“套路”,他们观看的重点往往不是“讲

了个怎样的故事”,而是“怎样去讲这个故事”。

另一方面,对于以情感补给为观看前提的观众而言,打开视频只

是想在剧情里清醒地做一场美梦。这些人并不是将电视剧当恋爱指南

来学习,而是将之作为对现实的补偿性幻想。这也意味着观众审美发

生了变化:他们对甜宠剧的要求就是“会撒糖”,角色的情感与反应

被量化为一张精确为百分比的图表,感情以外的所有元素都是杂质。

当然,“撒糖”也是一项技术活,甜宠剧受众要的其实是健康而

无毒的“爽感”,因此需要用一种更新、更平等、更有分寸的的恋爱

观念来打通感情线。比如被霸道总裁豪掷千金追求却依然自食其力的

女主设定,也是对屏幕前观众的正面教育——即使是在“做梦”,也

不可食嗟来之食;还有对“爱情大过天”的琼瑶式言情模式进行反驳

和颠覆,因为在今天,“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可是爱情”

的紫菱式恋爱是“有毒”的——纵使是“恋爱脑”也要有道德底线,

掌握好分寸很重要。

但当下的甜宠剧还没有学会撒“健康糖”与日常循序渐进、相知

相爱的情感模式不同,甜宠剧的感情浓度在初始就被提到了100%—

—开局就是排山倒海、世界颠倒般的颤栗与热情。故事主人公往往是

唯有天真浪漫方可解救的“爱无能”, 剧情的反转需要通过理想化

的爱情来完成——在“纯化”的爱情程序里只能有至死不渝,不能有

不欢而散。

甚至与“甜宠剧”背道而驰的“虐恋”剧也是如此,奉行着同一

套情感逻辑:以“爱她就折磨她”为快感机制,“插刀”到底、虐到

极致。以“虐”出圈的《东宫》就是如此——男主灭了女主角外公全

族,逼疯女主父亲,逼死女主母亲,后和女主殉情……“狗血”又极

具戏剧性的是,这一痛苦的相遇要在失忆、清零之后再次重复一遍。

当真相伴随记忆再次回归,整部剧达到了“虐”之高潮,观众则在主

角被命运捉弄般的“别无选择”里流干了眼泪。

甜宠剧与虐恋剧殊途同归,都是“纯粹主义”审美派生的产品,

究其本质都是对感情的极致化操作。快乐值不足的观众会选取“甜宠”

来补给糖分,需要卡塔西斯式宣泄与净化的观众用“虐恋”来“排毒”。

争论此类产品的价值,或是担忧这种行为是把“精神鸦片”当饭吃,

其实模糊了问题的焦点,也选择性地无视了作为前提的类型之“契约”。

其实更值得我们警惕和自省的是,当这种“纯粹主义”的审美盛

行,甚至作为一种“社交货币”流通到大众文化语境,故事会越来越

“无菌”,越来越趋向于模型化、无瑕化、高度纯化,将会助长观众

的“圣母”心态:将“三观”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俗称“三

观党”。

当“本故事纯属虚构”成为共识,观众的关注焦点自然就会从剧

情转向角色。此时一些“受害者”心态的观众就会代入弱者身份,“圣

母心”爆棚,让所有的人物被窄化为极端的好与“渣”。对于观众这

种非理性诉求的过度满足,如同一次次危险的“养蛊”行为——当他

们长时间浸泡在高浓度的糖衣炮弹中,终将会失去对事物正常的判断。

本文标签: 观众感情宠剧情感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