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990

2024年5月1日发(作者:)

  

 

 

 

卷第

Vol.18No.5

                      

2021

ChineseJournalofManaementMa.2021

gy

.issn.1672884x.2021.05.016DOI

编码:

10.3969

“文化工具箱”视角的组织研究路径与进展

 

 

葛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文化工具箱”视角出发,回顾和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组织情境下文化资源

  

摘要:从“

使用策略(分化或整合)与文化行动受众(内部或外部)两个维度构建了研究分类框架,继而从

研究情境、行动目的、策略机制等角度对不同研究路径内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

指出跨路径融合不足和跨领域对话受限等问题,并提出从

个方面拓展该领域研究,包括上,

挖掘文化元素间的网络关系、明晰内外部文化交互机制、探索文化资源整合与分化的并用,以

及加强文化资源视角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对话深度。

关键词:文化;文化资源;文化工具箱;整合;分化

中图法分类号:)

C93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1672884X

202105078110

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犃狉狅犪犮犺犲狊犪狀犱犇犲狏犲犾狅犿犲狀狋狅犳

犆狌犾狋狌狉犲犪狊犜狅狅犾犽犻狋犻狀犗狉犪狀犻狕犪狋犻狅狀犛狋狌犱犻犲狊

狆狆狆犵

WUWeiEJianhua

 

(,,)

RenminUniversitfChinaBeiinChina

jg

:”,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rouhreviewinndanalzinheoranizationalliteratureon

cultureastoolkit

gg

yg

thisstudroosesaframeworkbonsiderinesourceusintratei.e.incororationordiffer

yppy

gy

),)

entiationandoranizationalaudience

i.e.internalorexternaltodistinuishamonourresearch

ggg

,,

urosearoachestoinvestiatinultureasresourcesandfurtherexlicatesthesituation

and

ppppgg

strateithineacharoach.Withinthisframework

thisstudidentifiesthe

asandweaknesses

gy

ppyp

suchasrevealinhenetworktiesamonin

riorresearchandofferssuestionsforfutureresearch

ggg

,,

culturalelementsexlorinheinteractionsbetweeninternalandexternalcultureresourcesinvesti

pg

atinhesimultaneousutilizationofculturalincororationanddifferentiation

andstrentheninhe

gg

gg

theoreticaldialouewithotherfields.

:;;;

犓犲狅狉犱狊culturecultureasresourcescultureastoolkitincororation

differentiation

主体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文化资源的方式和结果

。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学者们也不尽相同

 

研究背景

“文化是一个包含符号、故事、仪式和世界

观的‘工具箱’,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使用它

[]

来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

SWIDLER

的这一

对文化的关注焦点逐渐从价值观转移到行动策

略。这一理论思路的转向,促使社会学家开始

探索包括文关注人们如何策略性地使用文化,

化元素如何限制或促进某种行动模式,哪些方

面的文化元素对人们的行为有持续影响等一系

[]

列问题

。不仅如此,

SWIDLER

的观点也在

资源”属性,直接推动了文定义为文化赋予了“

化社会学领域中理论思路的转向

。早期观点

以“价值观”突出文化的持续性与一致性特征,

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通过塑造行动目的来影

响人的行为

。而“文化工具箱”视角则关注到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之前价值观视角下文化解释

力不足、实证分析困难的问题,将文化分析重新

带回到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地带,掀起了文化

研究的新一轮高潮

了文化的流动性与分散性,它强调以故事、意义

仪式、实践方式等形式存在的文化要素,框架、

可以作为人们建构行动策略的文化资源,不同

收稿日期:

202006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602185

在此过程中,组织与管理领域学者也逐渐

·

781

·

管理学报第

18

卷第

2021

意识到“文化工具箱”视角在管理研究中的价

愈加广泛地将其运用到市场竞争

、战略制值,

、创业资源获取

、个体角色行为

等众多

;而从行动情境角度来说,行解也会因时而变

行动目的、行动对象等动者可以根据时空特征、

因素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意识地挑选和策略性地

情境要素与文化资源运用。在这

个角度中,

使用策略相关性更强,组织与管理研究也多从

这一视角出发,以行动事件为分析单位讨论个

体与组织对文化资源的运用。从情境要素出发

梳理相关文献,有利于总结和把握文化资源的

作用机制,而在情境要素中,组织行动目标与目

标群体又是两个最主要的观察维度。

客观上推动了组织与市场核心进程的分析中,

组织与管理学科内部文化研究的转向。这一转

向大体遵循两条路径:首先,相较于文化对行为

个体与组织在文化资源使用上的的约束作用,

能动性逐渐受到关注;其次,和内化于组织成员

或社会群体中的文化价值相比,开放环境中流

动的文化材料越发受到重视。随着文化作为行

动资源观点的引入、扩散与发展,与此相关的文

化分析思路也逐渐渗透到组织身份、制度逻辑、

文化创业、战略行动等一系列具体的研究领域。

一方面,集体身份、制度逻辑、组织形式本身就

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文化资源观点可以为解

读这些元素产生、发展、消亡的社会历史进程提

供文化视角下的理论工具;另一方面,群体身

份、组织话语、创业故事等作为特定群体文化工

具箱内的文化资源,它们在具体行动中如何被

使用也是主体能动性探索的题中之义。

文化作为行动资源观点的提出,使文化成

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析视角,不同学科正在以

不同方式对其进行探索和融合

。但整体看

来,组织与管理研究中对相关理论的借鉴和运

用仍显零散,虽然不同研究基于各色场景提供

了不同角度的启发,但对此观点的认识和分析

多局限于单个研究,领域内缺乏系统梳理与分

析。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一个分类框架,并希望

对这一领域做一个初步评述,以分析该领域的

发展路径,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特别是,国

内组织与文化领域整体上仍然延续“价值观”范

畴的组织文化研究

10

,尚未充分认识文化的资

源属性,具体研究中鲜有触及相关议题;少数研

究虽然分析了类似问题,但理论对话逻辑并不

明确

11

,考虑到文化资源视角强大的理论解释

力和对其他领域的渗透力,本研究将是一个必

要补充。

 

文化作为行动资源:一个分类框架

在文化资源的使用上,个体与组织扮演着

文化创业者的角色

,其能动性发挥主要体现

个方面:从文化分析单元来说,文化不再是

一张紧密联结的“意义网”,而是一个个相对独

立的“意义位”

,这意味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被自由拼接与重组;从行动主体角度来说,

不同社会主体掌握着不同的文化资源,其使用

资源的能力不尽相同

,对特定文化内涵的理

·

782

·

一方面,从“目的

手段”角度来讲,行动目

标不同,文化资源的使用手段也有差别。概括

来说,文化资源在使用策略上既可以“整合”也

可以“分化”。整合主要是为了包容异质文化

(要素),维护现有文化系统的稳定,通过意义共

享实现主体间的协调一致;而分化则常常服务

于变革目的,强调文化变迁过程中,多样、分散、

流动的文化资源间的冲突碰撞与交融互动。

另一方面,从“作用对象”来看,行动的目标

群体不同,主体的策略性文化行动也随之而变。

以核心组织为边界,文化的影响对象有内外之

分。在组织内部,组织成员共享了一个较为宽

泛的文化工具箱,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相似

性,因此组织内部文化资源的作用机制侧重于

协调和控制;而在组织对外活动时,组织与外部

群体所处的文化系统异质性较强,组织行动的

合法性常常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源

的使用策略则以促进内外匹配为主。

基于以上两个情境要素对文化资源使用策

略的影响,本研究从文化资源使用策略、文化行

动受众来源两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分类框架(见

),据此将组织与管理领域内相关文献的研

究路径划分为

个类型。

 

文化研究分类框架

 

类研究关注文化资源的内部整合。这类

研究一般将研究情境设置在组织稳定运行的背

景下,以组织内现有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出

发点,讨论如何克服部门、层级、专业等带来的

文化资源异质性问题,以实现员工社会化、认知

“文化工具箱”视角的组织研究路径与进展———吴

 

 

葛建华

12

协调、组织创新等目的

。这类研究聚焦于组如下步骤:、

ooleScholarWebofScience

[]

以及中国知网上检索引用

文化

WIDLER

“织文化工具箱内高度共享的文化资源,以转译

和协调作为最基本的资源运用机制,是组织生

13

14

。活中文化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

工具箱”观点的文章,这些文章并不一定直接使

文化资源”这一表述方式,而是侧重一个或用“

多个特定的文化载体来讨论文化在组织行动中

的策略性作用;

以发表于国际国内主要管理

学期刊如

犃犱犿犻狀犻狊狋狉犪狋犻狏犲犛犮犻犲狀犮犲犙狌犪狉狋犲狉犾

(、

犃犛犙

犃犮犪犱犲犿犪狀犪犲犿犲狀狋犚犲狏犻犲狑

(、、《管理世

犃犕犚

犗狉犪狀犻狕犪狋犻狅狀犛犮犻犲狀犮犲

犗犛

界》《管理学报》等为依据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

II

类研究强调文化资源的内部分化。区别

它的研究情境普遍设置在组织变于内部整合,

革时期,关注不同群体使用各项资源进行政治

15

16

。在组织内部文化系统稳定变革的过程

新的行动策略和身份更容易被建构性较差时,

出来,这个过程中文化资源的功能更加凸显

由此,这一类研究很好地揭示了不同主体如何

使用差异化的文化资源进行政治竞争的动态过

程。文化资源在其中主要通过身份建构与框架

竞争两种机制来发挥作用,最终改变组织的权

力结构

17

18

III

类研究侧重文化资源的外部整合。外

部受众的引入将组织使用文化资源时的“能动

性”特征进一步放大,组织除了使用文化资源进

行内部协调,还可以灵活调用文化工具来设计

对外活动。外部整合强调文化资源的内外一

致,不论是引进新的组织实践

19

,还是对外宣传

组织身份、组织事迹

20

21

,都是为了谋求外部利

益相关者的认同和支持,因此文化资源主要是

通过合法化机制发挥作用。

IV

类研究聚焦文化资源的外部分化。它

的研究情境既可以设定在组织稳定期,也可以

设定在组织变革期,因为组织的对外活动,一部

分是出于日常维护的目的,另一部分则是面对

外部危机和挑战时的应对之举。文化资源外部

分化与外部整合的行动诉求在根本上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获取外部合法性

22

。但是外部分

化的显著特点在于,组织考虑到了其所面对的

外部群体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以及变动性,保持

文化资源的多样性或在不同权变因素下选用不

同的文化资源,目的是保留组织对外行动的灵

活性。由此,在这类情境下,行动主体通常采用

的文化策略是资源混合和资源桥接

23

总体来说,不同研究路径呈现出的理论机

制各有侧重,尤其是文化资源使用的策略机制

较为明确地体现出了主体在面对不同行动目的

与行动对象时的策略选择。

 

文化资源视角的理论进展与应用

本研究依循上述框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

分类,并对各类别内部的理论进展与应用情况

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在文献选择上,主要关注

组织与管理领域的文章,文献检索和筛选遵循

通过阅读初步搜索得到的文献,筛选出其中

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文章;

由于按照上述步骤

获得的中文文献较少,故以“组织文化”“文化资

源”“文化建构”等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补充搜索

了发表于

2000

年以后的文章,并重复

②③

步骤

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

58

篇与本研究目的紧密

相关的文献。

.1

 

文化资源的内部整合

文化资源的内部整合主要关注组织内部协

调的文化手段,其文化策略的运用遵循两个思

路:

对某一具体文化内涵进行澄清与强调;

通过各种文化策略打造组织内共享的文化工具

箱。两个思路都从文化与行为关系入手,目的

是改造内部成员的认知框架,但具体的实现机

制略有不同。

从具体文化材料内涵来看,概念辨析与澄

清有利于内部整合。通常,组织成员文化背景

的差异会使他们在协作过程中产生分歧,不利

于组织创新等特定目标的实现

24

25

。而基础概

念的澄清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如多部门进行技

术合作时,它可以帮助员工建构或修改技术框

架,理解他人对技术产品的认识和判断,从而疏

解不同部门成员在技术创新协作中产生的矛

12

。并且组织需要时常对具体概念表征进行

集体审查,时常沟通,尽早将明确的行动与概念

连接起来,并主动对概念内涵进行编辑来减少

理解上的偏差

14

,这也是保证概念协调有效的

重要条件。

从组织文化工具箱来看,各种文化材料共

同为组织协调打造了一个文化设施

13

,使组织

成员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共享集体身份、行动意

义、行动边界以及信息交互的通道。共享文化

资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也可以帮助

员工理解具体的决策情境,唤醒共同的组织记

忆来促使他们总结经验、协调意见

26

。比如,

KAPLAN

发现

PowerPoint

办公软件成为组

织内社会交互的中心设备,它作为一个“显性”

·

783

·

管理学报第

18

卷第

2021

的文化工具箱,存储了各种类型的组织知识,为

成员间进行意义协商和利益裁定提供了平台。

组织文化工具箱的边界十分模糊,在特定情境

被使用的文化资源也只占工具箱的一部分。下,

由此,为了保证文化策略的有效性,行动主体在

除了考虑其共享程度之外,还挑选文化资源时,

需要考虑文化材料的来源,如来自组织高层的

。文化资源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常常会更大

更容易实现。

[]

()组织内也存在横向竞争。

KA3PLAN

发现,不同行动主体在战略决策话语权上的竞

决策参与主争可以通过认知框架的竞争实现,

体可以通过讲故事、意义建构等一系列文化策

略引导人们的看法、动员员工的实践,进而改变

组织的权力格局。根据情境与动员对象的不

文化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当面对单一群体同,

可以只使用该群体内的文化工具;当面对相时,

互冲突的群体时,可以保留差异,使用无争议的

概括而言,组织对文化资源的内部整合表

现在两个方面:

对具体文化内涵的编辑与重

申;

挑选和组合各种文化资源打造组织内共

享的文化工具箱。这些措施也在客观上不断重

塑组织的文化系统。从实践层面来说,当组织

想要提升内部协调性时,可采用的文化策略包

括但不限于不断地强调组织的核心价值

,明晰

其内涵,并通过故事讲述、话语重申、身份框架

构建等手段提升成员的社会化程度。

.2

 

文化资源的内部分化

变革期的组织内文化异质性较强,不同群体

所掌握的文化资源,以及他们使用文化资源的能

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价值主张及利益

诉求能否占据主导地位。这一阶段,分化的文化

资源如何在不同主体的策略安排下发生交互,是

揭示组织权力动态演变的一个重要视角。考虑

到行动主体在组织科层中的位置,本研究借助组

织竞争与变革的方向进行如下梳理。

)自上而下的身份规范是组织控制员工、

应对阶层移动的有效手段。组织上层可以通过

对组织内行政等级与专业身份的建构与规范,

操控下层员工关于组织事务的直觉性认知

17

具体来说,组织高层可以通过非正式的话语提

出倡导或进行呼吁,也可以颁布正式制度约束

员工的行为,修改员工的身份认知框架

22

)自下而上的组织变革在学界受到更多

关注,其在实践层面显而易见的难度,使文化资

源的策略属性更容易被识别和观察。在变革初

期,文化资源能够帮助组织基层员工对外部关

键事件进行意义建构

27

,促使变革群体感知到

传统实践的不公平从而产生变革动机。在变革

行动中,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建构新的集体身份,

并进行群体动员

28

。此外,员工也可以重新诠

释组织话语或进行身份重构

22

,来抵御组织的

身份控制

17

。在组织变革研究中,“政治工具

箱”的概念逐渐衍生出来,学者们开始强调文化

资源与政治资源的配合,如

KOPPMAN

22

KELLOGG

28

都提出,如果组织正式系统内

存在支持变革的政策和实践,自下而上的变革

·

784

·

文化工具;当面对多元群体时,跨越群体边界组

合文化材料则是更常见的文化策略

15

整体来看,文化资源的内部分化有

个层

次的内涵:

分化可以指组织内部多元甚至冲

突性文化资源共存的状态

作为组织内部文

化控制与实践变革的实用性资源,分化的文化

材料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文化资源

的分化与博弈过程共同揭示了组织内主导利益

群体变更的“洗牌”过程。这一路径下的文化策

略研究对变革期组织实践有更强的借鉴意义,

文化资源作为组织变革的辅助工具,能够在意

识层面充分动员组织成员,减少变革阻力,具体

策略包括意义建构、身份重塑等。

.3

 

文化资源的外部整合

为了保持与外部文化环境的协调,组织既

可以利用文化资源对外进行文化输出

20

29

,也

可以借助文化手段引入外部新程序来适应环境

要求

26

30

31

。尽管组织外部整合的最终目的都

是获得合法性,但两种整合路径所涉及的问题

情境、策略机制仍存在一些差异。

组织文化输出主要涉及两个问题情境,即

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和制度创业活动。两类活

动都对制度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需要组织巧

妙地运用语言和修辞方法

32

,并通过故事讲述

等手段积极地进行“文化创业”

。在创新创业

活动中,身份故事和成长故事常常发挥关键性

的沟通作用,它可以帮助创业群体克服合法性

压力

21

,进而带来各类创业资源

18

NAVIS

29

还发现,创业身份故事有助于创业者调和

合法性与创新性之间的矛盾,使创新创业活动

更容易被投资者接受和支持。可以看出,创新

创业情境下,身份建构和叙事是企业使用文化

资源获得合法性的主要策略,一系列故事在帮

助创业者塑造集体身份的同时

21

,也通过认知

与激励机制影响和动员外部受众

33

。而在制度

创业的情境下,组织更多地是围绕具体产品和

实践,利用文化资源输出相关的信息以解决合

“文化工具箱”视角的组织研究路径与进展———吴

 

 

葛建华

法性问题。例如,美国机动车制造商通过对“安

全”概念进行成本收益式的界定,成功化解了来

20

自权力部门的规制压力

;经营登山用品的企

从受众多样性角度来看,组织成员可以发

展出多重文化逻辑来面对外部多元群体,例如,

跨国公司成员在不同情境下,会在其世界、国

宗教等不同层次的身份中策略性地选择其家、

16

中某个身份进行强调

;绿色化学的推广群体

清洁登山”文化,并通过文化业学习和改造了“

32

输出,实现了战略升级

。在这类情境下,行动

主体扮演了一个文化播种者的角色,它通过对

文化资源的重新组合和意义建构,合理化了内

部实践,并将自身的价值诉求与外部社会价值

进行了有效链接。

会同时使用规范性、道德性和实用性

类框架

来瞄准不同受众,并且框架间的互动反而有利

34

。此外,主体也可以于这一理念的持续发展

融合不同系统内的综合考量各类受众的特征,

相比而言,组织进行由外而内的整合时,文

化资源的使用情境则更为单一,即组织在引入

外部非常规实践时,因为内部缺乏与之匹配的

文化情境,需要通过策略性地操纵实践表现和

使用文化资源来包容新实践。组织引入新实践

面临的首要阻碍是成员的路径依赖

,而回顾组

织过往的新实践采纳经历有利于克服这一问

题,相关故事可以使成员对当下问题情境形成

更一致的理解和意见

26

。在实践引入过程中,

新旧文化的对接和融合也会产生许多问题。

ERTELS

30

就实践引入的阶段特征,发展

出一系列文化策略,例如,在新的实践引入但配

套制度尚未颁布前,应该使用旧文化资源对新

实践进行意义建构;在正式制度颁布后,如果旧

文化资源无法支撑部分新实践,就需要使用额

外的文化策略对实践进行变通。可以发现,新

实践引入过程中组织会呈现诸多不适应现象,

但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缓解内部文化不健全的

问题,很少关注外部受众如何评价组织新实践

的引入结果,因此有待学者进一步观察和检验。

文化资源外部整合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

这与制度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在合法性机

制的基本框架支持下,文化作为新兴的分析视

角被引入到具体的合法性情境,在发展了文化

资源理论的同时,也丰富了组织实践合法化的

路径机制研究。在实践中,随着组织与外部生

存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文化策略成为组织

传统公共关系管理之外一个着力点,组织也可

以采纳价值桥接、文化培育等手段,针对性地解

决组织创新中遇到的合法性问题,实现文化资

源的内外共享。

.4

 

文化资源的外部分化

组织文化资源的外部分化在外部整合研究

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尽管文献数量十分有限,

但其针对的理论问题比较明确,即考虑到组织

所面对受众的多样性和变动性,文化工具箱需

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包容性和灵活性,由此衍生

出一系列混合与桥接等资源组合机制。

文化工具来为自身建构出一套新的文化体

22

。可见,在群体活动时,文化工具箱中不兼

容文化资源并存的状态并不少见;相反,多种形

式文化资源的混合共存、新旧拼接

23

已成为组

织兼顾多元受众群体的重要策略手段。

从受众认知和利益多变性角度来看,主体

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进行动

态考量与调整。一方面,组织和个体可以同时

掌握多种文化逻辑,组织成员可以在整体框架

下进行有意识地挑选

11

16

;另一方面,文化内涵

本身也会被不断调整,如制度创业者为了实现

更大范围的动员,会阶段性地瞄准不同利益群

体,持续地对其文化动员框架进行改编,以获取

变革支持

18

文化资源的外部分化研究,既细化了组织

外部的文化诉求,又超越了多元文化框架共存

下的竞争机制,展示了文化工具箱强大的包容

性和适应性,也彰显了不同行动主体在文化资

源运用上广阔的能动性空间。当组织面对利益

诉求相矛盾或多变的外部群体时,灵活的文化

策略,如文化资源的混合或桥接可以为组织行

动保留更大的空间。

.5

 

类研究的对比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

种研究路径的主要特征、

区别和各类代表性研究见表

。其中文化载体

相关元素主要参考

GIORGI

35

对文化研究

的总结,但由于不同研究路径对文化载体形式

的使用不具备类型化特征,因此只在表格中列

出文献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类型。

整体而言,文化资源整合路径的研究成果

更加丰富,其中外部整合已经成为近十年发展

的主流视角,组织外部受众的引入,不仅丰富了

文化资源应用的场景,还拓宽了对文化作用机

制与使用策略的认识。相对来说,资源分化视

角的研究在理论思路上更加集中,因而研究成

果有限,但也可以观察到,当前学界对外部分化

视角的重视还不充分,对行动目的与策略机制

等元素的探讨还很笼统,在理论上有待更深入

·

785

·

管理学报第

18

卷第

2021

的研究。此外,一部分学者关注到了文化资源

他们发现,在文化应用情境使用的有效性条件,

中,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有边界的,表现在时间

路径

内部

整合

内部

分化

外部

整合

研究情境

组织稳定期

行动目的

认知协调

创新协同

员工社会化

员工控制

变革组织

权力竞争

创业资源获取

外部合法性获取

制度扩散

战略升级

实践引入

策略机制

13

转译

13

14

协调

25

26

意义共享

17

22

身份建构

15

文化动员

28

框架竞争

18

21

合法化

21

26

沟通协调

29

33

身份建构

18

33

文化动员

31

文化培育

21

价值桥接

16

22

34

资源混合

18

22

23

资源桥接

结构机会、文化资源特征、辅助资源等多条件、

但有关这一部分的研究还是少数,同样个方面,

有待学者们进行更加系统地探讨。

有效性条件代表文献

 

种文化研究路径的比较

文化载体

身份框架

故事

价值观

身份框架

组织话语

认知框架

故事

制度逻辑

12

资源来源具有权威性

;;

MARTIN

LEONARDI

[][][

43

一致性的概念表征

BARTEL

SEIDEL

[]

GARUD

,]

2228

政治工具箱的辅助

15

;;

KAPLAN

MARTIN

[]

17

WASSERMAN

28

KELLOGG

组织变革期

创新创业

制度创业

18

21

资源使用需要匹配阶段性

;;

REED

WRY

[]

[]

30

31

特征

HARRISON

[]

33

持续性、一致性的故事讲

WEBER

[]

外部多元外部受众外部合法性获取

分化多变外部诉求保持组织灵活性

身份

认知框架

]]]

161622

;;文化资源的动态调整

VAARA

KOPPMAN

[]

TRACEY

本研究

  

在对研究进行分类阐述的过程中,

一部分文献跨越了研究路径的边界,通还发现,

过理论对话或者情境整合链接了不同的研究视

角(见图

)。首先,最常见的是外部整合与外

部分化视角的综合研究,由于外部分化视角是

所以外在外部整合的合法性机制上发展而来,

部分化一类的研究都兼容了外部整合视角,只

不过不同文献侧重点不同;其次,成果较多的是

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视角的综合研究,这类研

究常常出现在组织引入外部新实践的研究情境

中。一方面,内部的协调一致是外部程序引入

26

30

;另一方面,外部资源的引入也会激

的前提

活组织内部的文化建构过程,组织在消化和编

31

还会将建构结果输出到外部环境

,主要

辑后

体现的是文化资源跨组织边界的流动、交互和发

也偶有内部整合与内部分展过程。除此之外,

内部分化与外部分化视角的综合研究。例化、

从员工个体与员工间两个如,

CORRITORE

层面来考察文化异质性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发现

带来了创新动力;后者前者保留了文化多样性,

提升了协调难度,不利于组织创新。

KOPPMAN

22

将组织内部的权力竞争过程嵌入在了组织

受外部合法化威胁的问题情境中,实现了内部分

还没化与外部分化两个视角的结合。目前为止,

 

不同研究路径的整合

·

786

·

“文化工具箱”视角的组织研究路径与进展———吴

 

 

葛建华

有出现同时跨越两个维度的研究,即内部整合与

外部分化视角以及内部分化与外部整合视角的

综合研究还比较欠缺,其原因可能是跨越两个维

而且两个路径的理论机度的典型案例并不多见,

制跨度较大,整合难度较高。

进一步地,从拓展文化资源视角的研究空

间而言,本研究的分析提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议题值得关注:

尽管文化作为行动资源观点,

使学者们关注到了文化的动态性、复杂性和策

略性特征,但研究者多是从“工具箱”整体视角

考察内部资源的变动、挑选和使用,还没有对具

体文化要素内涵的演变以及文化要素间的关系

现有的跨越路径进行充分讨论;

由图

可知,

多是以实践情境的综合为基础,理边界的研究,

论融合还比较欠缺,尤其是在跨越两个维度边

 

讨论

文化作为行动资源的工具性、策略性为开

展组织与文化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需

要明确的是,讨论文化的资源属性并不是否认

文化的精神属性和符号属性,引入与梳理“文化

工具箱”观点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揭示主体能动

性视角下文化作为行动资源的价值与功能,为

从文化角度解读组织战略行动、组织变革与变

迁等议题提供更多思路。

本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了“文化作为行动资源”观点对组织与管

理研究的重要意义。这一观点不仅推动了理论

思路的转向,还渗透到多个具体的研究领域,助

推了其他理论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对此观点引

申出的一系列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相当于使

用核心理论这根“线”,牵引出布局在各研究领

域、各实践情境的一张“网”,有助于对文化资源

相关的理论发展全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启

发后续研究。

提出的分类框架将相关文献的

研究路径分为内部整合、内部分化、外部整合以

及外部分化

类,

个路径各自有其主导的研

究情境、行动目的、策略机制、有效性条件与文

化载体,系统呈现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并提供

了比较分析的理论框架。

依据研究情境对文

化策略进行梳理和分类,可以为组织实践提供

策略指引。组织可以根据行动目标和受众群

体,权衡工具箱内的文化资源,制定恰当的文化

策略,更好地应对风险环境。

围绕上述分析框架,现有研究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注意:一方面,“文化作为行

动资源”常常作为研究的理论前提,被学者们广

泛应用在不同情境和领域,但对“文化工具箱”

观点的理论核心以及相应的策略机制的讨论还

缺乏系统性;而且正是由于文化资源观点在众

多领域的广泛渗透,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文化

概念上的模糊与滥用,因此,在借鉴这一观点时

必须更加谨慎。另一方面,观察各研究路径内

部的理论发展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学者注意到

了文化资源使用的有效性问题,但整体上,现有

研究对边界条件的探讨还不充分,一定程度上

制约了该领域的纵深发展。

界的综合研究方面还需要进行更为大胆的探

索;

当前文化资源观点对其他研究领域虽有

广泛渗透,但明显缺乏深度对话,跨领域研究需

要直面一系列关键理论议题。基于上述

点,

本研究试图对以下

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展开讨

论,并对相关主题的发展做出展望。

.1

 

文化资源的网络分析

文化资源使用的策略机制问题是当前学者

们关注的重心,然而行动者在文化资源使用前

还面临一个资源(要素)挑选的问题,也有学者

侧重于探讨行动者文化资源挑选的影响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已有研究大多从行动主体

的角度出发,讨论如身份图式

19

、专业性认知框

12

、制度逻辑等对主体决策的影响,却鲜有从

文化资源内部入手,讨论文化元素间关系对资

源挑选的影响。这也是

SWIDLER

曾明确指

出的困惑:“文化社会学中最大的悬而未决的问

题就是,个别文化元素是否以及如何控制、锚定

和组织其他元素。”

GODART

36

以创意市场

为对象率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地探讨。因

为创意是组织策略性运用文化资源的一个直观

表现,它由组织在特定的文化资源库中选择的文

化元素来塑造,所以客观上什么样的文化元素容

易变得流行,反映出的就是什么样的文化元素更

容易被组织挑选。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那些占据

结构洞位置以及与更广泛组织发生关联的文化

元素更容易被组织挑选来打造流行产品。

GO

ART

36

不仅探讨了文化元素间的结构特征,

还展示了文化元素与资源挑选主体间的网络关

系对文化资源挑选产生的影响,尽管关于这一主

题的探讨还不够充分和深入,但却展示了使用网

络视角分析文化资源的更多可能性。

从横向联系的角度看,文化资源的网络分

析既包括文化元素间的内容联系,也包括文化

元素与行动者的联系;从纵向联系的角度看,文

化工具箱内的文化资源是多形式混杂的,不同

文化资源的内涵丰富度不同,特定形式的文化

·

787

·

管理学报第

18

卷第

2021

资源可能由更多的文化元素构成。由此,要兼

顾横向与纵向两个视角构建文化元素间网络关

系。另外,文化资源的网络嵌入特征不仅可以

也可以为解读资源组合解释资源的挑选问题,

方式提供分析思路,例如,资源桥接、资源混合

是否对文化资源间关系有一定要求?结合以文

化工具箱建构作为组织行动目的的研究情境,

文化资源间关系是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具箱

的组合方式?这些问题都可以借助网络分析视

角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探索的价值所在。

4.3

 

文化资源整合与分化的共存

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分化问题有着很强的权

内部文化协调与群体实践变革并不必变属性,

17

28

然冲突

,而组织进行外部文化协调时,也需

16

18

要兼顾多重分化的利益主体

。由此,资源

分化与资源整合两种策略间并没有清晰的界

线;相反,结合组织具体情境来讨论其共存状态

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研究方向。

在探索文化资源整合与分化共存情境的过

.2

 

组织内外文化的双向互动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37

,外部受众也被越

来越多地纳入到文化分析中,这在一定程度上

推动了外部整合与外部分化两类研究视角的蓬

勃发展。然而,当前跨越组织边界的研究多是

以外部制度压力为出发点,讨论组织在文化层

面上的能动性应对策略,却很少从内外文化互

动与文化建构的角度,讨论组织如何通过日常

的文化交换活动来推动文化发展

31

组织内外的文化交换活动涉及两部分内

容,一个是向内吸收外部文化资源与文化实践;

另一个是向外渗透新知识,推动新文化实践的

扩散。但现有研究一般只突出其中一个方面,

例如,

GARUD

26

侧重于探讨组织引入外部

实践时的内部文化整合机制;

LOUNSBURY

只讨论新兴社会群体如何对外进行文化创

业。

HARRISON

31

则兼顾两部分内容对组

织内外文化交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通过观察

清洁登山文化的发展过程,他们发现,组织内外

的文化成长与变化得益于外部文化输入与内部

文化播种两个过程的交替、循环,据此将这个过

程命名为“文化培育”。组织对输入的文化进行

了再编辑,输出到外部环境中的文化也在受众

认知中得到了发展,这一动态过程的呈现突破

了对组织内外部文化间关系的原有认识,并提

示:组织内外部文化间的不一致为组织带来合

法性挑战的同时,两者的交融互动也推动了文

化的发展和进步。

围绕组织内外文化的双向互动现象,除描

述其过程机制外,还可以探讨的议题包括:特定

文化交互的触发机制、内外交互活动的周期性

特征、组织与外部参与者进行文化交互的动机

等。观察文化资源在组织内外流动、交互与发

展的过程,会发现其扮演的已经不仅仅是工具

性的角色,文化自身的发展也成为了目的。由

此,这一过程揭示了文化的自然演变与个体建

构的统一,这也是对文化双向互动现象进一步

·

788

·

程中,组织文化多样性相关的研究可以提供一

些思路和启发。当前,学界对于组织文化多样

性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尚未形成共识。一部分学

者将文化多样性视为组织绩效的绊脚石,他们

认为员工间信念和期望的不相容削弱了组织文

化的力量,不利于组织协调

38

;另一部分学者则

认为文化多样性程度越高,组织成员可调用的

文化资源越广泛,组织则更容易应对变化的、不

确定的环境需求

39

CORRITORE

25

综合

了两个思路,对文化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悖论进

行了相对直接的回应。他们发现,文化多样性

对组织创新的影响要从员工个体内部与个体间

两个层次来看,不同的路径影响结果是相反的。

顺着这个思路,本研究可以推测,文化资源的整

合与分化对组织实践的影响,可能与组织结构

和行动目的有着密切关系。

借鉴文化多样性的研究结果,组织内部文

化资源的分化也会给组织行动带来灵活性,员

工间文化资源差异性的保留在一些情况下反而

有助于组织实践,这突破了资源内部分化研究

路径下单一的政治视角,为组织内部分化与整

合的共存提供了研究空间。进一步思考,组织

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保留文化资源的多样性?这

与组织如何管理文化工具箱的问题是一致的。

工具箱中哪些文化资源需要成员共享,哪些来

自特定的组织群体,哪些用来应对外部突发状

况?这些问题同样是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4.4

 

文化作为行动资源观点的跨领域交叉与

融合

组织与管理领域对文化作为行动资源观点

的讨论常常突破单一的文化范畴,广泛地与制

度理论、身份理论、创新与创业、战略研究、社会

运动等研究领域发生交融和渗透。当前的跨领

域研究主要局限在两个思路:

文化资源策略

影响了其他领域所关注的关键过程;

其他领

域中核心概念的文化资源属性被凸显,在关注

组织行动的研究中,文化资源观点成为其重要

“文化工具箱”视角的组织研究路径与进展———吴

 

 

葛建华

理论基础之一。例如,与制度逻辑的交叉研究

发现,制度逻辑的“杂交”可以中,

PACHE

[]:

3PARSONST.Thesocialsstem

.London

Routlede1991.

[]:

h4SWIDLERA.Talkofloveowculturematters

[:

.ChicaoniversitfChicaoPress2001.

gy

[]

WE5BERK

DACINMT.Theculturalconstruction

oforanizationallifeintroductiontothesecialissue

gp

[],():

J.OranizationScience2011

222287298.

[]

KA

6PLANS.Framinontestsstrateakinn

gy

],

deruncertaintJ.OranizationScience2008

19

():

5729752.

[]

7APLANS.StratendPowerPointaninuirnto

gy

qy

帮助组织克服制度复杂性问题。由此可见,当

前文化资源视角与其他领域研究的衔接点还停

文化”属性上,没留在个别事件中组织要素的“

能开展更深层次的对话,对一些关键理论议题

的解答还不足。

综上,可以从两个方面丰富和深化跨领域

例如,在与研究:

加强已有对话的理论深度,

创业理论的交叉研究中,除了关注创业故事在

集体身份合法化过程中的作用外

21

,还可以继

续探究:不同类型故事的使用频率是否有差异?

在组织创业不同阶段,故事的“讲述”遵循怎样

的逻辑?不同类型的组织成长故事的有效性如

何,受哪些因素影响?跨领域研究需要突破单

一行动情境下的文化资源研究,着眼动态性、复

杂性的组织进程,谋求更深层次的理论融合。

开拓其他可以与文化资源观点对话的理论视

角,如有学者提出文化分析应该更多地与历史

视角相结合

,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包括:什么样

的组织文化遗产更容易被保留和继承?这些文

化传统如何影响组织文化工具箱的打造?组织

能在多大程度上将文化传统作为战略资源?总

而言之,从跨领域交叉研究与融合的角度看,文

化资源理论还存在着很大的应用与发展空间。

 

结语

本研究回顾了“文化工具箱”观点的提出及

其对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价值,并聚焦到这一

观点在组织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整体

上,组织管理研究对“文化工具箱”理论的借鉴

和运用还比较零散,各研究路径下的理论发展

不够均衡,存在着跨越不同路径和不同领域的

理论整合空间。“文化工具箱”观点的提出,凸

显了文化在社会建构过程中的影响,与之相关

的主体能动性探索,为理解文化与行动间的关

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不仅转变了组织与文化分

析的焦点,还拓宽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视野,

一定程度上也呼应了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关于

“结构

能动性”悖论的长久思考。

参考文献

SWIDLERA.Cultureinaction

mbolsandstrate

ies

.AmericanSociolo

icalReview

1986

51

):

273286.

GLYNNMA

GIORGIS.Takin

theculturalturn

readin

culturalsociolo

gy

.Academ

ofMana

e

mentReview

2013

38

):

466470.

thee

istemiccultureandmachiner

ofstrate

gy

makin

.Or

anizationScience

2011

22

):

320346.

LOUNSBURYM

GLYNNMA.Culturalentre

re

neurshi

stories

le

itimac

andtheac

uisitionof

resources

.Strate

icMana

ementJournal

2001

22

):

545564.

MARTINSR.Storiesaboutvaluesandvaluablesto

ries

afieldex

erimentofthe

owerofnarrativesto

sha

enewcomers

actions

.Academ

ofMana

e

mentJournal

2016

59

):

17071724.

10

]时勘,韩晓燕,郑丹辉,等

组织文化图式观的研究

述评[

管理学报,

2014

11

):

149156.

11

]王扬眉,梁果,李爱君,等

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创

业学习过程研究———基于文化框架转换的多案例分

析[

管理世界,

2020

36

):

120141.

12

LEONARDIPM.Innovationblindness

culture

frames

andcrossboundar

yp

roblemconstructionin

thedevelo

mentofnewtechnolo

gy

conce

ts

.Or

anizationScience

2011

22

):

347369.

13

BARTELCA

GARUDR.Theroleofnarratives

insustainin

or

anizationalinnovation

.Or

aniza

tionScience

2009

20

):

107117.

14

SEIDELVP

MAHONYS.Mana

in

there

ertoire

stories

meta

hors

rotot

yp

es

andcon

ce

tcoherencein

roductinnovation

.Or

aniza

tionScience

2014

25

):

691712.

15

MARTINSR

C?T?S.Socialclasstransitioners

theirculturalabilitiesandor

anizationalim

ortance

.Academ

ofMana

ementReview

2019

44

):

618642.

16

VAARAE

TIENARIJ.Onthenarrativecon

structionofmultinationalcor

orations

anantenar

rativeanal

sisofle

itimationandresistanceina

crossbordermer

er

.Or

anizationScience

2011

22

):

370390.

17

WASSERMANV

FRENKELM.Or

anizational

aesthetics

cau

htbetweenidentit

re

ulationand

culture

ammin

.Or

anizationScience

2011

22

):

503521.

18

CREEDWED

SCULLYMA

AUSTINJR.

·

789

·

管理学报第

18

卷第

2021

TClothesmakethe

ersonhetailorinfleitima

tinccountsandthesocialconstructionofidentit

[],():

J.OranizationScience2002

135475496.

[]

19RINDOVAV

DALPIAZE

RAVASID.Acultur

aluestastudforanizationaluseofnewcultur

qy

J.Oranizationalresourcesinstrateormation

ggy

,():

Science2011

222413431.

[]

G20IORGIS

MAORETM

ZAJACEJ.Ontherela

tionshietweenfirmsandtheirlealenvironment

[]

theroleofculturalconsonanceJ.OranizationSci

,():

ence2019

304803830.

,,:

shieldinandshorintOilcoCulturalmoldin

gg

[]

theroleofcultureintheinterationofroutinesJ.

,():

OranizationScience2016

273573593.

[]

HA

31RRISONSH

CORLEYKG.Cleanclimbin

,:

dcarabinersandculturalcultivationeveloinn

pg

J.Oranizaoensstems

ersectiveofculture

gpyp

,():

tionScience2011

222391412.

[]

G32LASERVL

FISSPC

KENNEDYMT.Mak

:,,

innowflakeslikestocksstretchinbendinand

gg

ositioninomakefinancialmarketanaloieswork

pg

.OranizationScienceinonlineadvertisin

gg

21

WRYT

LOUNSBURYM

GLYNNMA.Le

iti

matin

nascentcollectiveidentities

coordinatin

culturalentre

reneurshi

.Or

anizationScience

2011

22

):

449463.

22

KOPPMANS

MATTARELLIE

GUPTAA.

Thirdworld

slo

gg

ers

orelite

lobal

rofessionals

Usin

or

anizationaltoolkitstoredefineworkidenti

ininformationtechnolo

gy

offshoreoutsourcin

.Or

anizationScience

2016

27

):

825845.

23

TRACEYP

PHILLIPSN

JARVISO.Brid

in

institutionalentre

reneurshi

andthecreationof

newor

anizationalforms

amultilevelmodel

Or

anizationScience

2011

22

):

6080.

24

]常亚平,郑宇,朱东红,等

企业员工文化匹配、组

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管理学报,

2010

):

373378.

25

CORRITOREM

GOLDBERGA

SRIVASTAVA

SB.Dualit

indiversit

howintra

ersonalandin

ter

ersonalculturalhetero

eneit

relatetofirm

er

formance

.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

2019

64

):

136.

26

GARUDR

DUNBARRLM

BARTELCA.

Dealin

withunusualex

eriences

anarrative

er

ectiveonor

anizationallearnin

.Or

anization

Science

2011

22

):

587601.

27

NIGAMA

OCASIOW.Eventattention

environ

mentalsensemakin

andchan

eininstitutionallo

ics

aninductiveanal

sisoftheeffectsof

ublicat

tentiontoClinton

shealthcarereforminitiative

Or

anizationScience

2010

21

):

823841.

28

KELLOGGKC.Hotli

htsandcoldsteel

cultural

and

oliticaltoolkitsfor

racticechan

einsur

er

.Or

anizationScience

2011

22

):

482502.

29

NAVISC

GLYNNMA.Le

itimatedistinctive

nessandtheentre

reneurialidentit

influenceon

investor

ud

mentsofnewventure

lausibilit

Academ

ofMana

ementReview

2011

36

):

479499.

30

BERTELSS

HOWARDGRENVILLEJ

PEKS.

·

790

·

2016

27

):

10291048.

33

WEBERK

HEINZEKL

DESOUCEYM.Fora

forthou

ht

mobilizin

codesinthemovementfor

rassfedmeatanddair

yp

roducts

.Administra

tiveScienceQuarterl

2008

53

):

529567.

34

HOWARDGRENVILLEJ

NELSONAJ

EAR

LEAG

etal.

Ifchemistsdon

tdoit

whois

o

in

to”

Peerdrivenoccu

ationalchan

eandthee

mer

enceof

reenchemistr

.Administrative

ScienceQuarterl

2017

62

):

524560.

35

GIORGIS

LOCKWOODC

GLYNNMA.The

man

facesofculture

makin

senseof30

earsof

researchoncultureinor

anizationstudies

.A

cadem

ofMana

ementAnnals

2015

):

154.

36

GODARTFC

GALUNIC.Ex

lainin

the

u

larit

ofculturalelements

networks

culture

and

thestructuralembeddednessofhi

hfashiontrends

.Or

anizationScience

2019

30

):

151168.

37

SCOTTWR

DAVISGF.Or

anizationsandor

anizin

rational

natural

ando

ens

stem

er

ectives

.U

pp

erSaddleRiver

PearsonPren

ticeHall

2007.

38

WEBERRA

CAMERERCF.Culturalconflict

andmer

erfailure

anex

erimentala

pp

roach

Mana

ementScience

2003

49

):

400415.

39

STARKD.Thesenseofdissonance

accountsof

worthineconomiclife

.Princeton

PrincetonU

niversit

Press

2011.

40

PACHEAC

SANTOSF.Insidetheh

bridor

an

ization

selectivecou

lin

asares

onsetocom

e

tin

institutionallo

ics

.Academ

ofMana

e

mentJournal

2013

56

):

9721001.

(编辑

 

丘斯迈)

通讯作者:葛建华(

1986

),男,江苏兴化人。中国人民

大学(北京市

 

100872

)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制度理论、社会网络与经济社会

学。

Email

shishui404

163.com

本文标签: 文化组织资源研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