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915

2024年5月3日发(作者:)

名人创业故事优秀14篇

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

继续着繁荣。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xx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

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

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20年的首席执行官。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

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xx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

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20xx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

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

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但实际上,

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

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

场发生了兴趣。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

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

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xx美元。

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

的好处。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在尝

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

“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上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

电脑背后的商机。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他热

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

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这期间,他发现电脑

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

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

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

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一个想法:

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

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

即能够根据顾客的请求提供具备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用卖报纸的钱赚来的白色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

得克萨斯大学一名另类的大一学生后不久,他认识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

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当时,电脑界包括苹果电

脑和IBM等所有的大厂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

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并希

望借此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

斯汀一个约93平方米的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

公司”。

他来自于一个陕西小镇,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连续创业,从媒体到互

联网,再到自行车完成三次不同的人生跨界,同时,他也成了韩寒、蔡崇

达的至交好友。

大学毕业时,他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媒体,但仅仅在媒体行业中工作

了20个月,便辞职创业。

辞职后的他,在20xx年创办了久邦数码,其首创的中国手机免费互

联网模式,被《福布斯》誉为“无线互联网的曙光”。

20xx年已经创业有成的他,辞去久邦数码总裁职务,加入700Bike,

成为联合创始人。

一年之后,他带领700Bike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1500万美金,

估值正式超过10亿人民币,同年,700bike发布了名为“美术馆、百花、

后街和银河”的四大系列新一代城市自行车产品。

他说,他要把700Bike做成一个生活品牌。

他就是张向东,如今700Bike的联合创始人,一手将其打造成为估值

超10亿的的“千里马”公司。

1谈创业:把人生最大的爱好用来创业,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当作事业,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多的接触、

剖析甚至嚼烂一项“爱好”,反而容易让人远离爱好本身带来的纯粹乐趣。

张向东谈到这一点时,显得有些遗憾。他讲述自己去年去意大利骑车

时,总是在骑行过程中想到测试、性能、优劣,与过去骑车时单纯享受风

吹拂过身上感觉,想着晚上吃肉喝酒的自己已经截然不同了。

但是实际上他认为自己还是幸运的,人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把时间

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所以当他信仰互联网时,他就毅然创办久邦数码;

当他热爱自行车时,他就率性选择参与创办700Bike。

也因为这一份热爱,张向东说“做事情的时候感觉也会更敏锐、更清

晰一些”。

而这份文艺,也让他敏锐的发现,在知识付费、消费升级越来越得到

消费者接受的时候,文化的积累会成为一个品牌肥沃的土壤。

除此之外,张向东在分析自己时,还提到了他身上小镇青年文化中的

那种自卑与敏感。

在对话千里马中,当主持人蔡崇达说到关于小镇青年自卑时,张向东

深有感触,“就像我刚入大学的时候,我的同学都已经会编程了,我却连

电脑的电源开关键在哪里都不知道。”

而在700Bike中,这种自卑感更多的来自于自身所从事的自行车事业,

相对于欧美产品与品牌,现在所做的产品还远远不够国际化。

正是因为这种自卑感,张向东总是能不断地认识到知识结构的缺陷,

通过不断地学习,嗅出生活和时代的变化中的创业机会。

3对融资的理解逐渐变化,找准基金的偏向、布局与阶段性

在谈到初创企业融资的问题时,张向东也坦陈自己的理解发生过变化。

在几十年的创业经历中,他发现基金也有其自身倾向与偏好,资金与

项目的结合需要更精确的匹配才能产生更高的命中率与匹配度。在投资细

分的大趋势下,应当瞄准投资人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资金。

“千里马”只有找准“伯乐”才能在众马之中脱颖而出,资本与项目

也只有相互“投契”才能获得信任、实现对接。

同时,张向东对于初创公司与投资机构也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看法,

“第一个,不要神话,第二个,不要美化。第三个,投资人和创始人是有

可能成为朋友的。”

而如今,在中国有许多创业者,尤其是初创企业或者比较年轻的创业

者,会神话投资人。但是就投资来说,双方对接的本质是优质资源的自由

选择与自由结合。虽然存在一定利益博弈关系,但更多是建立在双方信任、

价值观相符的基础之上。

其次,投资人和创业者其实更应该是朋友关系,大家互相认同,拥有

默契,才会使投资这件事情,形成长期的价值。

4创业的痛苦:曾经死掉20多个产品,在年会上泪崩,后来找到调

整心态的秘诀

在聊到创业所带来的焦虑时,张向东显得十分动容,其中说到曾经做

“GO桌面”之前,内部曾经先后孵化过20多个产品,连自己都不知道哪

一个才是战略产品,一个一个的投放到市场实验,谁不行了就把谁砍掉,

解散的团队两只手都数不出来。在2023年年会中,张向东甚至痛哭出声。

但后来,张向东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于创业来说,没有什么

是一帆风顺的,创业就是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创业的乐趣也是解决问题。

在这以后,张向东便找到了对于他自己来说,缓解焦虑的方式,通过

骑自行车来释放压力。同时,骑行对于张向东来说也在慢慢变化为具有仪

式感的存在。

他说到,曾经的他选择一条无人的路线一路狂骑,耗尽体力,目的只

是为了更多的享受那种身处路上的焦虑、孤独,再到逐渐平静的感觉。

创业和骑行有一点很像,在漫长的行程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踏频,

让节奏和方向随心而动,变的像呼吸一样自由。

如今,在全民焦虑的时代环境下,创业者更需要学会从生活中抽离,

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与空间,花一点时间从更高的角度去思索企业的战略

方向、产品选择等宏观问题,具备和保持将工作和生活剥离的能力。

1.两个人相识三个月因一盘咸鸭蛋决定结婚。

2.两人把当当网做到中国电商第一股,如今当当退市说三年内要开

1000家书店。

3.重庆妹子俞渝,毕业于北外英语专业,为去美国学MBA她边工作边

学微积分。

5.北京人李国庆毕业于北大二十九岁创办图书公司,32岁去美国,

认识了俞渝。

6.俞渝去西单图书大厦找书找晕了,想到美国的亚马逊,和李商量创

办当当。

7.在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两个人开始运营,创业维艰。

8.两人把当当发展为上第一大书店。亚马逊相识亿美元收购被拒。

9.20xx年当当网市场份额高达40%赴美上市。两人身价高达9亿美元。

11.两人热爱家庭李国庆经常带孩子滑雪。俞渝想把五月二十一日定

为亲子节。

名人创新创业故事二:她2次创业外卖只送面,如今馋师兄估值达

20xx万 篇四

“我们不止有情怀,还有秘密武器。”这是馋师兄在位于成都软件园

店的标语。成都软件园天华路被成都人誉为“小吃一条街”,几百米的小

街上云集了众多面馆、中餐和特色美食,有些江湖“险地”和兵家必争之

地之意。小小的店面格调满满,挤满了顾客。据创始人陈兰介绍,馋师兄

是一家去年十月才正式上线的新兴餐饮公司,因为通过两年技术研发,解

决了面条在煮熟后不能久放的难题。馋师兄凭借这一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

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以“我们外卖只送面”的精

准定位在软件园打开了知名度和市场。

这家店据说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立项、装修、开业。“当时我们在

极其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这家要转让的铺面,但是房东只给了我们不到一

周的时间筹措资金,于是我们紧急启动了众筹计划,在短短三天内就超额

三倍完成了众筹。”说起众筹的火爆,陈兰掩饰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这

便是馋师兄的第一家门店。据陈兰讲,馋师兄的团队是由广告创意人、影

视导演、资深餐饮行业运营管理人以及行政大厨跨界组成的业团队,全职

员工在20人左右。目前馋师兄有生产部、品牌部、营运部,除了品质的

保障,在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推广上本身就具备别人没有的优势。

于是,陈兰便开启了2年的研发之路,而这已经是陈兰的第二次创业

了。他们先期投入了100多万进行产品研发,包括建立中央厨房等基础设

施。当前,已经完成产品标准化,建成一个目标日承载量20xx份的中央

厨房。外卖上线100多天,老客户占比达到60%。对于外卖送面,更多人

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面送到你面前时不是已经坨了就是凉了,从而严重

的影响了食面时的口感。对此,陈兰苦心研究两年的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

“保证面条口感是我们的技术核心。”她解释到,面不坨其实是通过原材

料选择、面条生产、产品制作等环节环相扣,最终综合呈现的结果。馋师

兄通过改变面条中面粉、鸡蛋等食材的配比(绝不含任何违规添加剂),解

决了面条煮熟后无法长时间存放、外卖影响口感等现实难题。

而对于送餐时的温度问题,馋师兄则是全程80度恒温。当黑马向陈

兰询问今后会不会推出其他主食时,陈兰则摇摇头说到。“‘外卖只送面’

是馋师兄的品牌口号,要让大家一眼就能记住我们,我们想在面条这个细

分领域结出一颗硕果”似乎说到这里时,陈兰更加坚定了她的语气。当然,

这里也有在陈兰看来的一些难题。“其实这是整个外卖市场的问题,比如:

平台对商家的影响和制约,第三方配送客户体验的困扰,外卖平台前期烧

钱形成消费者贪便宜的习惯等问题。”而对于外卖平台烧钱的说法,陈兰

认为,馋师兄只是在品牌的前期建设中会相对的投入基础建设,不存在烧

钱的说法。

现在,各大平台也在不断合并和重组,我相信通过不断的调整,市场

一定会趋于理性,回归商业的本质,平台烧钱也已慢慢在降温。目前,馋

师兄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已达20xx万元。老客户复购率能够达到60%,消

费10次以上的复够率能够达到11%。馋师兄的下一步计划是在半年内开

6-8家线下的体验店。而扩大配送范围也成为了其目标之内的计划。“我

们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实体体验店即外卖配送点,未来我们将覆盖整个城市,

实体店2-3公里范围的写字楼都可以覆盖我们的外卖。”

二次创业,“痛”并快乐着,馋师兄是陈兰的第二次创业。作为一名

女性创业者,她有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并且勇于尝试。陈兰在创

立馋师兄之前,是四川四知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从那时起到现在

已有7年了。而创立“馋师兄”正是我们前中所说的,她希望可以拯救写

字楼里面“无面不欢”的这群人,同时,她更希望把成都的美食带向全国。

她说,每当取得一个阶段性成功或解决一个重大难题时是最开心的,而心

情最低落时,往往是公司面临缺钱缺人才之时。“最困难还是资金。”陈

兰对黑马说。在她眼中看来,馋师兄的团队、方向、目标都很明确,而团

队成员在各自的领域也都很专业很优秀,大家也都很拼。

一个想法变成现实,整个流程是需要不断优化的,特别是我们这样一

个具有一定创新的公司,所以前期流程中的不断试错很重要。创业是一个

非常奇妙的过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生活充满无限的精彩,

当然也可能是惊吓,需要创业者有一颗顽强的心脏。这是陈兰对于创业意

义的理解,也是每一位创业者应当必备的。创业是持续进行中的状态,是

生活的常态。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有许多创业者无法平衡自己与家庭

的问题。对于陈兰这样一位女性创业者来说,更加难以平衡。“家人的理

解和支持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来,在创业的过程中,家庭生活只能见缝插针的参与,并且提

高每次活动的质量,让相处的时光都尽量愉快。在缺少陪伴家人的情况下,

要跟他们多沟通多表达,争取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现在可能更多的把

精力放在了馋师兄上,希望它能成为中国外卖面条的第一品牌”。这是最

后陈兰对黑马说的一句话。从话中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这位平凡女性的野心,

同时也透露着她对馋师兄品牌的爱。就像开篇所说,“我们不止有情怀,

还有秘密武器”。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收到这张美食“名片”。

励志的创业人物故事篇五

近日,在东坡区崇礼镇白马村的一家草莓园里,记者见到了25岁的

彭小勤。她正忙着给市民采摘的草莓称重、收钱,忙得不可开交。“又是

一年好收成。”她笑着说,随后,她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找工作不如自主创业

2023年6月,彭小勤从西南大学毕业,在重庆一家婚庆公司上班。

工资只有800元,却异常辛苦,在父母的劝说下,她决定回眉山就业。然

而,回到眉山后,她却一直没有找到合意的工作。

“找不到工作,那就创业吧。”彭小勤说,“做什么项目好呢?我想

过养奶牛、开食品店,似乎都不太合适。”

她最终决定种草莓。

父母种了10多年的草莓,虽然只有一两亩地,但积累了丰富的种植

经验,彭小琴从小帮忙,对草莓种植也非常熟悉。她做过市场调查,发现

草莓的市场价格好,种植草莓有前景。

“跟他们说不清楚,只要我自己过得好,那就是好。”彭小勤说。好

在父母虽然担忧,但终于理解了她的决定,支持她种草莓的行动。

巧推销顺利打开市场

彭小勤种草莓的第一招,就让父母有些不适应。她放弃自家的地,而

是去邻村土地流转了38亩地种植。“自家的地为啥不种?要去租别人的

地?”母亲何福枝舍不得,也很疑惑。

彭小勤解释说:“新地种植草莓,细菌少得多,草莓不用打农药,能

保证原生态。”父母明白了。

2023年8月,彭小勤靠借钱、贷款,投入了20万元,栽下了第一批

草莓苗。投入大,压力也大,“当时就想,走一步算一步,做什么没有风

险?要想成功,就得做了再说。”彭小勤说。

育苗、栽苗、搭薄膜,她跟工人一起泡在地里,每天累得腰酸背痛,

“草莓要搭薄膜,白天掀开,晚上盖上,光这一项,每天一早一晚都要忙

两个多小时,如果刮风下雨,半夜三更还要起床察看。”彭小勤说。

辛苦没有白费,第一批草莓很快成熟了。看着红艳艳的草莓,她心里

乐开了花,但这样多的草莓,销路怎么办?

她使出了第二招:上门推销。她开着小面包车,用脸盆装着摘好的草

莓,跑遍眉山城区各个农贸市场、超市、水果摊,挨个发名片,推销草莓。

“每天一早起床摘草莓,送货,常常要到晚上八到九点钟才能回来,非常

辛苦,一天跑下来,话都不想说。”彭小勤说。

天道酬勤,销路打开了,38亩草莓销售一空,加上次年4月收获的

草莓,第一年草莓种植纯利润20万元,这让彭小勤大受鼓舞,对未来充

满信心。

出妙招入园采摘受欢迎

跟其他创业者的故事一样,彭小勤也遭受了不少挫折。2023年4月,

草莓红得特别多,而城区内的各销售点,因为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大,根本

卖不完。

彭小勤使出了第三招:入园采摘、先尝后买。“大家既能体会采摘的

乐趣,草莓也能及时卖出去。”彭小勤说干就干,印了不少宣传资料,有

空就上街发放,慢慢的,入园采摘草莓的市民越来越多。

人一多,管理问题立即凸显出来:因为是尝了再买,一些人采了草莓

吃完就走,根本就不买。同年5月,一场九级大风袭击了崇礼、复盛等多

个乡镇,彭小勤的草莓园也未能幸免。原本可以卖到6月的草莓,一下子

全毁完了。“因为管理不善和自然灾害,损失了好几万元的收入。”彭小

勤说。

今年4月,又一批草莓成熟了。彭小勤吸取以往的教训,改进了管理

方式:草莓园用篱笆圈了起来;从尝了再买,改成10元一个人,入园随

便吃,要带走的话,草莓16元一公斤。

新的管理方式效果不错,现在,每天到草莓园采摘草莓的市民络绎不

绝,周末经常有数百人,甚至有人晚上10点跑来,打着手电筒采摘。

“种草莓,累,但快乐着。”彭小勤用这句话,说出了她的心声。

王志东,广府东莞人,现任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BDWin、中文之星、RichWin等著名中文平台的一手缔造者;先后创办了

新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曾领导新浪成为全

球最大中文门户并在NASDAQ成功上市。20xx年创建点击科技,在国内首

创协同应用理念,带领点击团队,融合软件、互联网和通讯三个领域的前

沿技术,开发出新一代网络通讯平台“竞开即时通讯平台”。

“所以年龄不是问题,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在IT这个行业,在软件、

网络这个行业,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我们都能够找到四十岁、五十岁、

六十岁创业的例子,老当益壮绝对不错,什么时候都适合创业。”王志东

说。

那么年轻人适不适合创业呢?王志东说,“当然也适合。二十岁创业

的例子不少,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绝对不假。”

最近几年媒体上经常会有人感慨所谓的80后,80后新贵,80后CEO,

现在大家都在期待90后的一个创业者。

王志东认为这样的事情没什么奇怪的。“想当年我出山的时候,我在

业内被老前辈挖掘,在他们亲手把我捧到台上的时候,我是多大呢?91

年应该说是我第一次在业内创造自己的名声的,那时候我24岁,今天同

样24岁的年轻人,应该是在84年左右,那时候我是典型的80后啊。”

除了谈及创业的年龄问题外,王志东还谈及了其他6个关于心态的问

题:时机问题、学历问题、理想、责任、共赢和健康问题。

关于心态,王志东认为,不管你是什么时候想创业,任何时候都是好

时机。不要埋怨自己的年龄,不要埋怨自己的出身,不要埋怨自己觉醒的

时机、时间。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就跟奥巴马他爸生在肯尼亚,怎么会想

到他会成为美国总统他爸呢。一切都有可能。机会永远存在。

他还劝慰计划创业的人,学历也不是问题,先学MBA再创业有可能是

错的。

最后他总结称,一个好的企业家应该懂得如何去平衡和兼顾各种看似

矛盾的目标,企业要做得好,家庭要稳定,身体要健康,钱挣得着,然后

名声也能够非常好,其实能够达到这样一种所谓和谐的境界,才是企业家

应有的一个最大的境界。

励志的创业人物故事篇七

“小巨人”姚明近年在NBA球场上纵横驰骋的同时,也不断尝试着商

业上的投资。“姚餐厅”、“巨鲸音乐网”、加州健身姚明运动馆等无疑

将姚明在赛场外的商业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开餐厅,一只北京烤鸭34美元

“YaoRestaurant&Bar”,这是以姚明名字命名的“姚餐厅”,目前

只有休斯敦才能见到。

这是姚明的第一个实业投资项目,耗资100多万美元。算上餐厅和酒

吧,整个餐厅面积大约在1000平方米左右,可以同时容纳440人就餐。

姚餐厅的主要食谱以上海菜和川扬菜为基础,最贵的主餐是价格为34美

元的北京烤鸭。这道被列在菜单首位的菜也是姚明最爱吃的菜之一

更为姚餐厅增色的是,姚妈妈平常为姚明做的一些家常菜也出现在这

里的餐桌上,像“姚妈妈馄饨汤”、“姚妈妈鸡汤”,等等。菜单里专门

指出,这是姚妈妈的专门配方所做。当然,价钱也不菲,姚妈妈小馄饨价

格是5.95美元,一碗6个,平均下来差不多是一美元一个。

玩网站,姚明也是姚董了

2023年3月,谷歌中国面向中国用户正式推出免费正版音乐,值得

注意的是,谷歌此次的合作伙伴就是巨鲸音乐网的创始人之一姚明。

2023年,姚明与美国最大的私人连锁健身机构加州健身合作,准备

在中国开设20至30家高档健身房。2023年9月,北京“加州健身姚明

运动馆”率先开业,2023年11月上海店开业。相比前两次投资的只闻其

名不见其人,此次姚明除了形象代言和资金入股之外,还参与了健身室的

设计工作。姚明运动馆是私人会所性质的健身场所,人会价格也比一般健

身馆要高,平均年费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高定价也多是基于成本考虑,

并不是因为有了‘姚明’的金字招牌而刻意提价”,相关人士说。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2023年姚明总收入超过3650万美元,其

中2150万美元来自商业收入。当前姚明有约在身的广告合同金额累计达

到1.5亿美元,折合10亿多人民币。从姚明的广告来看,其代言的产品

绝对是“国际品质”,这与其身份相符。

姚明在刚进入NBA时就与锐步签下10年7600万美元的合同,除此之

外,他从联通公司可以拿到3000万人民币的代言费,他还是中国人寿的

首位全球代言人,并与麦当劳、可口可乐、苹果电脑、佳得乐、GARMIN

卫星定位系统、豪雅手表、MIG手机短讯等十多家世界品牌联手。

拿顶薪,9年总价值9400万美元

经过几年的锤炼,如今的姚明已经成长为NBA的顶级中锋,这种水准

拿顶薪是铁定的。在姚明加盟NBA的首个赛季,他的年薪约为386万美元,

随着“小巨人”的日趋成熟,火箭队选择提前与其续签了一份为期5年总

价值为7600万美元的顶薪合约。

尽管近年美元兑人民币有所贬值,“小巨人”的。工资也在持续缩水,

但是按照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8左右来计算,姚明的5年合同

总价值仍高达5亿多元人民币。加上之前那份4年1800万美元的新秀合

同,姚明在NBA打拼9年之后,可以拿到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薪水。

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姚明在NBA的两份合同总价值为9400万

美元。再加上目前他身上所背负的1.5亿美元的商业合同,“小巨人”就

算只在NBA打拼9个赛季,那么他账面上的收入也有2、44亿美元,折合

成人民币更是达到16亿多元,绝对的天文数字。

1、乔布斯

在校女大学生怀孕了,因父母的极力反对,不能跟男助教奉子成婚,

孩子生下后被送到福利院。这类不幸的故事发生在了史蒂夫·乔布斯身上。

戏剧化的一面是,小乔布斯被领养不到一年,这对年轻的夫妇成功结婚了,

且还生下了一个女儿,一家子好不融洽,这位妹妹后来还成为著名电视剧

《辛普森一家》中的人物原型。

2、贝佐斯

继谷歌之后,第二家市值过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亚马逊公司创始

人杰夫·贝佐斯的出身也可用“不幸”来形容。

贝佐斯是一位16岁女高中生的孩子,这位叫吉斯的女孩,父母倒非

常开明,不仅在小婴儿出生前,出钱让女儿和上高三的男朋友结了婚,还

为女婿的学业和事业奔走外国创业名人的坎坷故事外国创业名人的坎坷故

事。不过,贝佐斯的这位亲生父亲乔根森烂泥扶不上墙。

为他付了新墨西哥大学的学费,没多久他却辍学了。后来岳父又为他

在新墨西哥州警察署谋了一份差事,也没干多久。乔根森还嗜酒如命,经

常和朋友畅饮到半夜。最后,1965年6月,当贝佐斯17个月大的时候,

这位年轻的夫妇离婚告终。

乔布斯、贝佐斯这两位世界级创业大佬所用的都不是自己的本姓。比

较起以下提到的创业大佬的生活辛酸,贝佐斯、乔布斯已属万幸了,他们

遇到了不错的养父、继父,他们的困难只是父母婚姻上的变故。

成功人士不仅要克服事业上非同一般的重重困境,生活上也要历经磨

难,所谓九九大难,终念真经。

3、托马斯·沃森

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40岁时虽贵为公司副总裁,却被毫无颜面

地开除出公司,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从俄亥俄州

的代顿市迁到陌生的纽约重新开始,另外他还官司在身,面临牢狱之灾。

4、立石一真

欧姆龙公司的创建者立石一真的命更苦,欧姆龙公司后来成为了全球

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ATM、车站自动售检票系统等就

是它首创

立石一真49岁时公司正处于濒临破产边缘、苟延残喘之际,妻子去

世,留下7个孩子,最小的是刚出生的婴儿,后来立石一真能创下大业,

需要何等毅力,需要忍耐何等的苦痛!

5、保罗·高尔文

摩托罗拉创始人的生活也曾一团糟外国创业名人的坎坷故事投资创业。

经过两次创业失败后,1928年9月,高尔文制造公司在芝加哥哈里森街

847号的一幢出租的大楼里诞生了,这家公司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摩托罗

拉公司,但创办人保罗·高尔文的命运并没因此转好,伴随着1929年10

月“黑色星期五”的降临,高尔文公司因库存过多濒临破产。更大的打击

是生活方面的,先后5个月内,高尔文相继失去了父亲、母亲和岳母等几

位亲人,一个又一个打击使他连悲痛的力量都没有了。

不幸并没有因此终止。就在高尔文的事业如日中天时,1942年10月

的一个晚上,高尔文的妻子被闯人行窃的强盗杀害了。

买我的马戏票免费赠包花生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的时候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

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戏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则更少,尤其是

饮料,很少有人问津。

有一天,哈利突发奇想:向每一位买票的观众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

引观众。但是老板坚决不同意他这个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

做担保,请求老板让他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他的工资里面扣:

如果赢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板这才勉强同意。于是,以后每次马戏团

的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来看马戏喽!买一张票免费赠送

好吃的花生一包!”在哈利不停的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进场后,哈利就开始叫卖起饮料来,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

之后觉得口渴都会买上一瓶饮料。这样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平常增加

了十几倍。其实,哈利在炒花生的时候加了少量的盐,这样花生更好吃了,

而观众越吃越口渴,饮料的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了。

穷大学生变成千万富翁的创业故事分享当空瓶子有了梦想,就有了创

业的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吴立杰出生于浙江温州泰顺县。他的家在大山深

处,到城里要翻越好多座高山,外地司机根本不敢开车走那条悬崖边的险

路。小时候的他从未走出过大山,家里特别穷,可他偏偏爱上了画画。由

于沉溺于自己的兴趣之中,他的文化成绩不是很好。20xx年,他没能考

上了中央美院,最后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学设计。

刚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吴立杰不是很高兴,想复读,因为他的梦想是

考中央美院,今后能成为著名的画家。但父亲的一句话容不得他去挑剔生

活:家里这么穷,你有书读都是好的了!这一万元学费还是你姐姐拿的呢!

再说你这个年龄,原本就是一个空瓶子,装泥巴还是装金子都一样,只要

你踏踏实实去学,总会有沉甸甸的收获,别总想着一开始就装金子!

在父亲的严厉训导下,吴立杰老老实实地进浙江理工大学念服装设计。

吴立杰本质上最感兴趣的是画素描、油画等美术作品,可学的专业却

是服装设计,日常的功课也都只是画服装图、设计面料和服装款式等。

刚开始,吴立杰在学校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生,唯一不同的是他在

心里没有纸上谈兵,一直在琢磨着:自己每天就这样学画服装图,能产生

经济效益吗?一次,他联想到许多画家靠卖画生存,那么自己能否靠卖服

装设计图赚钱呢?

杭州是一个时尚而休闲的城市,时装店琳琅满目,服装公司比比皆是,

所有围绕服装而生存的职业,竞争都特别激烈,所以吴立杰想仅凭几张服

装图去赚钱谈何容易!他上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几乎天天都是在杭州街头

度过的:他顶着炎热的太阳,带着一包画好的服装图,跑了数百个厂家,

逢人就说自己可以设计服装、想利用节假日打工挣学费……然而,没人可

怜他,两个月下来他毫无所获!

由于心存梦想而又一事无成,所以很多的时候,日记里的自我鼓励成

为吴立杰创业的最大动力。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把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张

贴出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大二第一学期,他的作品就在第二届脑白金杯

CCTV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不久,他又多次在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

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奖。从那以后,学校的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优秀作

品,他渐渐成了校园名人。

让鼓励成为习惯,就会壮大拼搏的胆量

作品获奖后,吴立杰改变了策略,由过去的四处推销自我变成主攻一

家。20xx年11月,他选择了一家在杭州比较有影响的服装公司。老板从

他带的30多张画好的服装样图中左挑右选了8张,50元一张图,总共付

了400元给他。

区区四张百元人民币,却让当时的吴立杰感觉自己的'口袋一下子好

像装了好几万元钱一样,沉甸甸的!那天晚上他美滋滋地睡了个好觉。

但就在吴立杰兴奋不已的同时,那家服装公司的老板也觉得花400元

买了8张图是拣了个大便宜。因为那老板回去仔细一看后,觉得吴立杰画

的服装图还真不错,越看越有创意,甚至能与公司里的设计师媲美,而当

时在杭州请一个服装设计师,一年少说也得五六十万元的酬劳!所以那家

公司很快就答应了吴立杰月工资600元的打工要求。这之后,吴立杰又用

同样的笨办法,在另外3家公司做起了兼职。至此,他在读大二时月收入

就达到了20xx多元!

当然,学生打工赚钱并不容易。20xx年1月,吴立杰去杭州一家国

外品牌服装代理公司打工时,第一次见面老板就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吴同

学,你虽然是搞设计的,但我希望你更能懂营销,因为你如果对营销一窍

不通的话,又如何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市场的产品?所以,请问,我们这个

法国服装品牌在国内市场该怎样开拓?这道题当时的确难住了吴立杰,幸

好那位老板还很人性化,鼓励他说:我给你一周时间思考,你做出个方案

来,相信你能完成任务!

手足无措的吴立杰只好返回学校,他决定与同学一起商量对策,并向

几位老师请教。在学校,他虽然是一个家境贫穷的学生,但他的才华和勤

奋感动了同学和老师们,所以都很支持、鼓励他勤工俭学。一周以后,他

胸有成竹地再次来到那家公司:老板,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欧式服装在中

国卖,要根据中国人的体型适度缩小,比如这款刚进口的法国西装,其板

型纯粹是欧板,衣服后面都是开衩的,但我们不妨将这些衩全部做成平版

的,把这个腰再收一点,您看,现在我穿的这件西装就是比较合身的;我

的第二个建议,找专业模特给改版后的服装照相,制成形象画册,向消费

者发放……

老板听完吴立杰的具体方案后十分高兴:不错,你的建议很细致!老

板欣然同意,并委托吴立杰全权操作。接下来,吴立杰就开始为那家公司

做服装画册。由于这是他的第一单生意,所以他做得很认真,他也想靠此

把自己做画册的牌子给立起来。很快,他的这种想法如愿以偿了。当他拿

着做好的画册去其它公司揽生意时,效果立竿见影。他兼职的第一家公司

也愿意做一本,并开出了4万元的价格!这个价格对于市场来说很低,因

为市场价至少要8万,但对于吴立杰来说,却已经够高了。那么,吴立杰

为什么能做呢?

就这样,吴立杰一边上学一边赚钱,生活过得很忙碌却十分有激情。

但有一天,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怂恿他说:兄弟,现在杭州的服装企业最

起码有4000家,可真正为服装品牌服务的设计公司实在太少了,你不觉

得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商机吗?你老是这样跑来跑去,这家兼职那家也兼职,

倒不如自己成立一个品牌公司,专门为他们服务呢!吴立杰听后恍然大悟,

他决定采纳朋友的建议!

自己、同学、老师、家人、朋友等各种各样的鼓励,让吴立杰创业的

勇气和胆识越来越大。20xx年暑假,刚读完大二的他就在校外租了一间

工作室,然后勇敢地与另外两名学生一起用20万元资金,注册了杭州华

泰服装品牌策划公司,其中他拥有75%的份额。

公司核心工作就是设计服装、布置店面、为服装公司做形象画册。接

下来,课堂上的知识和打工得来的经验让他干得如鱼得水。

进入大三后,他半年内就为50多家服装企业做了形象画册,每单业

务他至少能赚几千甚至上万元!

越专业越出色,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源源不断的生意让吴立杰很快就身价百万!20xx年7月大学毕业时,

创业仅两年的他已经服务了200多个客户,赚了将近300万元!不过,这

段时间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为他人做嫁衣的滋味。因为他设计的一个服装

款式如果卖得好,厂家可以赚几十上百万元,但是他只能拿到几千万把元。

所以他觉得,不能总是这样吃亏。

于是,就在许多大学同学毕业发愁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吴立杰却通

过朋友关系,在法国成功注册了法国豪雯服饰有限公司,然后他野心勃勃

地开始大量招工,他觉得搞设计做画册只不过是小打小闹,何况当时他手

头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现金,所以他决定直接办厂生产服装和皮具!几天内

他就招聘了100多个人,其中有不少是他的大学同学。

不久,吴立杰就把搞设计赚来的300万元全部投入办厂。然而,始料

未及的是,搞设计轻车熟路的他办起厂来却一头雾水!20xx年底,距离

开厂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他的工厂就因为管理不当而严重亏损!

就这样,吴立杰一边上学一边赚钱,生活过得很忙碌却十分有激情。

但有一天,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怂恿他说:兄弟,现在杭州的服装企业最

起码有4000家,可真正为服装品牌服务的设计公司实在太少了,你不觉

得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商机吗?你老是这样跑来跑去,这家兼职那家也兼职,

倒不如自己成立一个品牌公司,专门为他们服务呢!吴立杰听后恍然大悟,

他决定采纳朋友的建议!

自己、同学、老师、家人、朋友等各种各样的鼓励,让吴立杰创业的

勇气和胆识越来越大。20xx年暑假,刚读完大二的他就在校外租了一间

工作室,然后勇敢地与另外两名学生一起用20万元资金,注册了杭州华

泰服装品牌策划公司,其中他拥有75%的份额。

公司核心工作就是设计服装、布置店面、为服装公司做形象画册。接

下来,课堂上的知识和打工得来的经验让他干得如鱼得水。

进入大三后,他半年内就为50多家服装企业做了形象画册,每单业

务他至少能赚几千甚至上万元!

励志的创业人物故事第十一篇

曹国伟是中国第一个由CFO成功变成CEO的人,现在又变成一个真正

创业者。三次转身,背后的支撑力是什么?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或许能看

到点什么。

新浪CEO曹国伟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2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100强。同时入选的还有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

和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Page)。这一刻,新浪与当今世界互联网的

两个巨头站在了一起。

《时代》评价称,新浪微博已成为中国最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之一

在中国互联网的阵营中,自1998年张朝阳成为《时代》“全球计算

机数字化领域的50名风云人物”开始,其后,2023年的马化腾,2023年

的马云,2023年的李彦宏,都曾获得当年《时代》杂志的全球最具影响

力人物100强的殊荣。

回看中国互联网这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草根,富豪,天使投资,纳斯

达克……屡屡成为关键词。而中国第一门户新浪的成长故事则充满了向上、

领先、失落、突破的味道。

但曹国伟给了业界诸多的意外。新浪的故事,许多人都猜对了开头,

却没有猜对结尾。

选择

在新浪20层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的曹国伟坐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

后,忙碌着。他穿了一套藏青色的西装,但西装明显地大了一个码。寒暄

间,曹国伟说春节后他瘦了十多斤,理由“就是想轻一点”。

当然,在助手和一些朋友的印象中,曹国伟是个美食家。他对各种美

食如数家珍,却很容易地控制了自己的体重。这个非常理性的人,在人生

面对重要选择的时候,“实际上在很多复杂的环境里面,很难去做一个非

常清楚的论证、评判,大的决定几乎都是凭直觉做”。

而在1999年选择来新浪,对于33岁的曹国伟来说,却充满了偶然。

1999年,曹国伟是美国普华永道的注册会计师。那一年,曹国伟被

派到了北京,来指导普华永道对一家公司的审计工作。仅仅两周后,曹国

伟就回了美国。当时,很多硅谷公司已经向曹国伟伸出了橄榄枝,邀他加

盟。斟酌一番之后,他有点为如何选择最后的两家公司,举棋不定。

与此同时,时任新浪CEO的王志东(也是新浪网的创始人)正在物色一

个CFO,而曹国伟也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他在硅谷已经呆了6年。曹国

伟有颇多选择,有两家硅谷企业邀请他。曹国伟在选择上有些犹豫,于是

便向一位社会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请教,他就是时任新浪首席运营长茅道临。

曹国伟告诉茅道临:“我想换工作了,你帮我看下哪一个更好?”听

完曹国伟的介绍,茅道临觉得每个选择都很不错,但他还是建议曹国伟来

新浪试试。曹国伟考虑了两日,就做出了选择,来新浪上班。那时候新浪

的总部在美国,在一个仓库里面办公,与大厦鳞次栉比的硅谷没任何可比

性。

曹国伟成为新浪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半年之后,在他的推动下,新浪

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并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门户网站。而新浪

首创的,通过离岸公司控股内资公司上市的形式,也成为之后国内互联网

公司海外上市的普遍模式,并被称为“新浪模式”。

新浪在2000年完成上市后,曹国伟并没有“闪人”,而是做起了幕

后英雄。

幕后英雄

“我做过3任以上的CFO,这是在一般公司很少见的事情。一方面说

明我在这个职位上还是很称职的,每任CEO都相信我能把这个职位做好,

另外一方面说明我对这个公司还是有价值的。”曹国伟如此回顾他在新浪

的早些年。

在曹国伟的主导下,新浪网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完成了广州讯龙

以及深圳Crillion两大无线增值业务公司的重要并购,使新浪网一举跻

身无线增值领域前列,并由亏损逐渐走向赢利。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交待,2004年,新浪的网络广告出现了瓶颈,

虽然还在自然增长,但幅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并有进一步恶化的

趋势。2005年,曹国伟被派去负责广告业务,那一年的第二季度,新浪

就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那段时间,是曹国伟特别艰难的时期,“在IPO以后,我做CFO的时

候,更多是做后端的管理,2004年兼做COO以后,我把前端跟后端都管

起来,这两个角色是有分工和冲突的,比如管营销,要业绩;管财务的话,

要控制风险和成本开支,这些都是矛盾的。”曹国伟说。

在曹国伟的助手、已经为新浪工作10年的刘运利看来,CFO阶段的

曹国伟有点抠门,很多项目的审批都是在他那里被否决掉的。

那个阶段的曹国伟,成功地化解了盛大企图从股票市场控制新浪的图

谋。

盛大突袭之后的第四日晚上22点,曹国伟制定了“股东购股权计

划”(即“毒丸计划”),成功地抵制了陈天桥的偷袭。如果盛大再收购超

过0.5%的新浪股权,就会启动“毒丸”。届时新浪其他股东有权以半价

购买普通股,从而稀释新浪股份,而盛大持有新浪股份也将蒙受损失。

“一家公司如果从二级市场上,没有障碍地去控制另一家公司,这是

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他告诉记者。

走到前台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阵营中,新浪可能是关注度最高的那个,从来都不

缺少新闻。

2023年,曹国伟由幕后被推到前台。5月10日,北京西北四环理想

大厦的20层,一场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主角是曹国伟,主持人用一句

话就交代了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根据汪延先生的推荐,董事会一致同意

由曹国伟先生接任新浪CEO。”

在这次履新会议上,曹国伟被形容为“理性且喜欢用数字说话的人”。

当记者问及当年成为CEO的一些细节时,他说:“我只记得一件事,

那日我成为CEO以后,花旗银行的分析师出了一个报告,给新浪公司股票

提升了等级,这个我有点印象,其它我就没有什么印象。”

这场履新发布会对曹国伟来说,权力更迭的意味似乎不那么明显,

“不是说谁来选我做CEO,而是我决定要不要做的问题,如果我想做的话,

一定是我做。”这个事情曹国伟考虑了大半年,他接下了这个盘子。

曹国伟的谨慎,回溯新浪过往的历史,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头绪。

新浪的CEO总是充满挑战的,因为曹国伟以前的历任CEO,沙正治、

王志东、茅道临、汪延、在业绩不好的时候,均难逃“两年”宿命。业界

普遍认为,这与新浪分散的股权结构相关。

在新浪历届CEO中,王志东的离开最能说明华尔街的逻辑。新浪上市

后,适逢互联网的冬天,股价曾跌至1美元,王志东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

变。在董事们不止一次的质疑面前,他神凝气定,“新浪还有1.1亿美元

现金,以现在的亏损速度,至少还能支持5年。”

“我们拿着成千上万的钱,给王志东打名声”,段永基的话已经足够

表达“CEO坐等转机,不是投资者们能接受的逻辑”。回顾新浪的这段历

史,或许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理性的曹国伟为什么用了半年时间来思考

是否接下新浪的CEO之职。

“我知道,实际上你做了CEO,不是你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说你要

承担的责任更大了;你不能说今日试一下,做得不好,我就走了,这是很

不负责任的。所以你必须想清楚,你愿不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个责任

就是扛下这个公司的未来。”

新浪10年

但在2023年,外界对新浪的看法在一点一点被修正。先是那年的5

月份,新浪微博推出,当时业界认为微博还算不上什么大新闻,最多是新

浪对未来产品线的延展。那一年,最轰动的是新浪的MBO。

这里有一个背景要交待。2023年4月,段永基卸任董事长,业界对

其的评价是“谋深似海,财技通天”。段永基卸任,汪延归来,任代理董

事长。在一些IT观察家看来,这意味着曹国伟彻底掌控了新浪全局,也

为管理层的MBO提前扫清了障碍。

新浪MBO的契机始于2023年的新浪和分众的合并案,这是个被监管

部门否定的案子,并购并没有实现。江南春对曹国伟说,作为创始人,如

果公司还是独立运作,他想在分众增持更多的股份。“这触动了我。”曹

国伟后来说。

于是,在江南春宣布增持分众股份的3后,曹国伟也宣布了新浪的

MBO方案。新浪将向其投资控股公司增发560万股普通股,全部收购总价

约为1.8亿美元。他在给员工的邮件中说,“从今日开始,我们将实现自

己角色的转换,以一个创业者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未来。”

自此,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新

浪将结束股权分散的状态,管理层真正在董事会掌握话语权,这也是中国

互联网的首例MBO。现在回过头来看,曹国伟颇有感触。

他告诉记者,“回顾过去股权分散或者在股权上没有足够的控制力,

对新浪长期战略的制定和部署是非常不利的,做CEO更多的也只是看近期

利润,或者说因为近期的压力而没法施展手脚做长期布局。因此当时考虑,

如果在新浪继续做下去的话,应该想到去改变新浪这样一种股权架构、管

理层的控制力问题。”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曹国伟也不例外。

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骨子里极其好胜。上初中的时候,他选择去

读上海最好的中学,上海中学,考大学时,又选择文科最难考的专业,复

旦新闻系。曹国伟毕业的那一年,全国的新闻系毕业生只有150人;随后,

跟女朋友一起出国,又选择美国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学会计专业。

故事写到这里,或许更能明白一个职业经理人所选择的路径曲线。

当然,曹国伟也并非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他在非常累的时候,也有退

后一步的想法。他曾考虑离开,去做投资。但是,对曹国伟来说,离开也

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觉得我对这个公司是有责任的,事实上,我是几

乎每日都在办公室里面,很难走开。”

随着新浪MBO的成功,有评论认为,作为中国互联网界最成功的职业

经理人,曹国伟算得上是2023年互联网最大的赢家之一、而在央视2023

年度经济人物中,他也是唯一获奖的互联网企业家。

那一年,除了MBO,曹国伟还做了一件让业界轰动的事情。10月16

日,新浪和易居中国的合资公司中国房产信息集团(以下简称易居)正式在

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之后,市值逼近新浪。以市值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浪。

业内人士评价,2023年,曹国伟解决了新浪发展中的两个大问题,

MBO解决了新浪的历史问题,易居的上市则为新浪提供了未来。

再出发

微博推出两年后,终于引爆了中国互联网的潮流,当然,华尔街也很

是看好微博的前景,新浪的股价上涨到100美元以上,《时代》将2023

年的荣誉给了曹国伟。

《时代》称,2023年,新浪CEO曹国伟看到了契机,在形势并不是

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抓住了机会,推出了新浪自己的微博。如今,新浪微博

成为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服务,曹国伟将其称为“Twitter和Facebook混

合体”。

今年2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量达到了1亿。用户群包括明星、运动

员、学者、艺术家,以及普通网民。

曹国伟抓住了机会,“微博,我们认准这个方向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

产品,要把它做强、做大的话,必须把收入、利润放下来,全力以赴去做,

这就是微博为什么可以长大,而另一方面就是对趋势的判断。”

说到曹国伟的新浪轨迹,虞峰基金的创始人虞峰告诉记者,曹国伟是

中国第一个成功转变成CEO的CFO,现在又变成一个真正创业者。三次转

身,背后的支撑力是什么?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或许能看到点什么。

2023年大年三十那日,下午三点多,曹国伟还在办公室,刘运利想

去跟老板打个招呼,然后回家。当时的曹国伟有点喝多了,刘运利给老板

倒了一杯水,问了一句,“你没事吧。”那日刘运利没早回家,跟曹国伟

聊了很长时间。

时至今日,他对曹国伟的话印象依然深刻。“其实很多事情一定要乐

观地去面对,很多事情你着急,疯狂地去追求,不见得能得到。更多的时

候,要认真,你只要认真去面对它。至于结果成也好,败也好,都不是你

可控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你是在学习,要学会享受过程。”

“用他的话讲,他不是在为个人财富的增长,或者说是去赚多少钱,

或者有什么样的名气,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他应该做的。有一个什么样的责

任,应该把一个事情做到什么样的结果,他是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去做的。”

刘运利告诉记者。

东莞大学生养龟创业两年纯利超千万

20xx年,东莞的养龟业开始火起来。而早在20xx年,当时还读大一

的莫枢伟就“嗅”到了养龟行业的商机。20xx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

他没有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而是走上养龟的创业之路。昨日,笔

者获悉,莫枢伟的养龟场拥有5000多只“石金钱”,估计约20xx万元,

养龟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大一花光积蓄购6只龟饲养

莫枢伟饲养石龟的场所为家庭式仿野生模式。在一栋出租屋里,利用

三层建龟池、孵化场所以及铁架式养龟槽等,出租屋楼顶共打造18个养

龟池,分喂养区、产蛋区和水池区,每个池都种植植物以遮挡太阳。整体

构造是莫枢伟独自一人花费8个月时间亲手打造的。

莫枢伟每天为龟池换水、隔天傍晚喂养、检查产蛋区,以及随时留意

刚孵化的龟苗健康情况等。谈起养龟创业的开启,时间追溯到20xx年。

当时莫枢伟读大一,无意之中浏览了养龟的视频,于是他就上网养龟资源,

看到了一个买卖的交易平台,让莫枢伟很为心动。

莫枢伟仔细观察了该平台几个月后,发现养龟的龟苗交易价格从80

元翻到160元,“真的有那么好赚吗?当时心里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莫

枢伟说。于是大一暑假,他只身一人坐了6个半小时的车,来到养龟地茂

名沙琅镇一探养龟行业火爆的真实。

“我利用3天时间在养龟市场进行考察,供应商、旅店和大型养殖场

来回跑,并到大型的养龟场里参观,发现网上的信息是真的。”莫枢伟心

动了,于是掏出了携带的1、6万元,那是他兼职赚回来的全部积蓄,购

买了6只拥有6年龟龄的石龟。

家人对养龟创业从反对到支持

用了全部积蓄买了6只龟回来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莫枢伟

依然在前院打造一个临时养龟池。1年后,该6只龟产下18只蛋,但是

由于自己没有掌握孵化技术最终没有成功孵出小龟。

大学毕业了,家人一致认为莫枢伟要找一份正当职业,不少邻里认为

莫枢伟留在家里对着乌龟玩物丧志、不懂事。当时莫枢伟下定决心,无论

家人如何反对,自己都要去创业。

“创业一要有资金,二要有场地。”莫枢伟说,解决这两个因素是创

业的开始也是关键。正当莫枢伟着急时,他的舅舅说服了莫枢伟父母,最

后答应给10万元作为创业的开始。莫枢伟决定选择奶奶家作为养龟场地,

于是莫枢伟开始做泥水工,打造养龟池,自己一个人挑这几百斤的沙泥走

上3楼,从早上7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整整做了3个月,花了1万元

的临时养龟池最终打造完毕,他又用仅剩的9万元全都买了石龟。

常为养龟老前辈打短工学技术

“当时一共买了430只。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活率并不高,损失有

50多只石龟,于是我就不断地找前辈了解经验,并到老师傅家里免费打

短工并学习。”莫枢伟说,他加入了东莞市龟研会,在那里学习了养殖技

术、如何引进品种等。莫枢伟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习模式让养龟

事业很快有了起色。现在,养龟场年产量达1000至20xx只龟苗。

莫枢伟说:“家里对我有信心,接下来我将正式从家庭式仿野生养殖

转变为池塘养殖。租了30亩地,打造了3个鱼塘作为养殖的地方。”

回想自己的创业道路,莫枢伟说现在只是成功了3步,还有很长的路

要走。他希望大学生能提前定好创业目标,一旦选择了就要坚定和坚持。

大学生首先做到的就是“少去想,多去做”,才能为成功创业铺垫基础。

励志的创业人物故事第十三篇

昨日,烈日下的西政渝北校区,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杜卫彬正在食堂门

口卖旧书,帮他打杂的有5个学弟,这名来自新疆伊犁县农村的22岁男

生身份很特别,从100个塑料瓶起家,在校四年办了自己的废旧物品回收

站,80余同学为他打工,毕业后他凭借创下的家当,应聘当上公司高管。

校园捡瓶子遭学生嘲笑

杜卫彬笑称自己靠卖矿泉水瓶子“发家”,大一开学后不久,他把周

围几个寝室扔掉的矿泉水瓶子积攒起来,第一次卖了100个瓶子,赚了

10块钱。尝到甜头,他继续在校园捡废瓶子卖,受到了不少非议。他说,

起初,有人嘲笑他一个堂堂大学生,居然像垃圾婆一样捡废物。但他没有

放弃,大一学年结束前开拓了一个新市场,由于很多大四学生毕业前都把

积攒的书籍当废书卖掉,他觉得可惜,找来大包挨着寝室去收废书废报,

后来,他还特意跑到市场上买了一把秤,成了“职业废品收购员”。

一分一厘钱攒成“公司”

再后来,杜卫彬的生意越来越好,学校一些贫困生开始加入到这个队

伍,杜卫彬和几个同学一合计,成立“绿色回收站”,带领这群破烂王出

入在各个寝室,一角钱一角钱的打拼。去年,即将毕业的杜卫彬找到一家

公司实习。这家公司的管理经验让他眼前一亮,为什么不成立自己的公司

呢?杜卫彬遇到一名“志同道合”的师弟付光维,以“绿色回收站”为依

托,进行公司化运作,核心管理阶层由4人组成,下设12个分管部门。

平时捡破烂开会穿西装

“我们每周六有一次办公例会,要求与会人员统一着黑西装、白衬衣,

打领带。”付光维说,回收站设立了财务部门,专门开设了账户,收入的

一部分作为发展基金,他们还拿出7000元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并出资

让同学考了驾照,每天往返在附近的高校收集废品。为了支持他们,校方

免费提供了一个50平米的停车库作为绿色回收站仓库。“回收站长期从

业人员在80人左右,每人每月200—500的工资。每学期还有上千个兼职

岗位,按照每小时4—5块钱付酬劳。”杜卫彬说,回收站每月收入可达

2万。

富家子弟跟他收破烂

“绿色回收站”火了,大学生们趋之若鹜。西南大学应用法学院大三

学生刘江南来自浙江义乌,家庭条件优越,今年初,他也加入了“绿色回

收站”,任外联部部长。“回收站在学校非常有名气,它在我们学生眼里

不是收破烂,而是创业。”刘江南告诉记者,他完全是冲着“创业”二字

来的,“我爸爸听说后,开始的时候很吃惊,完全想不到我可以创业,何

况是回收废旧书报。现在家人都很支持我。”

校方说法:支持创业但不能影响学业

对于杜卫彬的创业经历,西南大学经济贸易法学院辅导员贺小凡表示,

“绿色回收站”成立以来,为学校不少贫困学生提供了兼职岗位,校方对

于付光维等人的行为很支持。“但是,我希望同学们在创业的同时也兼顾

好自己的学业。”贺老师说,在校创业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影响到了学业,

付光维是贵州地区考入西南政法大学的第一名,但是现在成绩并不突出,

现在只能算基本完成学业,没有挂科而已。

应对挑战:老总毕业屈尊聘上打工仔

今年6月,“绿色回收站”创立人杜卫彬毕业,他把创建回收站的经

历写进简历里,顺利被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聘用为市场网络部主管助理。从

农村孩子到创业老板,现在又突然成了打工仔,杜卫彬笑着说:“创业经

历成为我就业的敲门砖,而打工的经历会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杜卫彬说,

公司老板对“绿色回收站”很感兴趣,目前正在在和他计划,把回收站纳

入该公司的下一步推广工作中,争取发展到全市的高校里。

现在,杜卫彬时不时会回学校,继续指导回收站工作。

名人创新创业故事一:3000万到身家910亿,27岁创业,他是全球

第一狂人第十四篇

他有“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中国厚待员工第一人”

之称。在国内他首创了BT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从他

3000万创建太平洋公司,到他如今身家高达910亿,在这财富爆炸式裂

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80年代,在江苏淮安,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严介和,就已经显露出

了他的“不安分守己”。1986年,26岁的严介和离开中学教师的岗位,

去当地国有企业当临时工。第二年,严通过公开竞争承包了一家当地的乡

镇企业,开始创业。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

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

遇。因为这个项目,他挖掘到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800万元,由此开

启了他的太平洋时代。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

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

七十二天就干完。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吃亏”是富,第

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20xx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这

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

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

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

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

一杯羹。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

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

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严介和称。就拿ST纵横来说,当时严

介和付出的成本5亿至10亿元。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

钱更多。

直到20xx年,太平洋集团的年产值也不过20亿元,真正令严介和的

身家急剧膨胀的是20xx年初开始的一系列对国有企业的并购。严介和已

成功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涉及资产总额达60亿元。仅一年内以年产值

不过20亿元的身家去收购高达60亿元的国有资产这一项,其财技就非常

人能及。20xx年,白手起家的注册成立太平洋。虽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

始积累,当时的个人财富不会超过3000万元。个人财富以几何级数裂变

般暴增的起点,源自大规模复制自己垫资为地方政府兴建暂时无力兴建的

基础设施项目,即“BT”模式。

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当时,位于经济欠发

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又

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就由太平洋垫资上马。从宿迁一役以后,太平

洋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共承接了近

2700亿元的订单。按照设想,太平洋基础设施的单子要在20xx年前突破

5000亿元。有人说,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富和经商游走

边峰,他的不“循规蹈矩”、不按“规矩”行事为他创造一条不同寻常的

财富之路。虽然许多人对其一年增长百亿颇有质疑,但不可否认严介和的

财技很有过人之处。20xx年,胡润百富榜,严介和与他的儿子严昊,家

族资产高达910亿。

本文标签: 公司创业草莓中国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