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49

2024年6月7日发(作者:)

TEOS

目录

[隐藏]

正硅酸乙酯

 正硅酸乙酯-别称及简介

正硅酸乙酯-正文

正硅酸乙酯-用途

正硅酸乙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编辑本段]正硅酸乙酯

正硅酸乙酯-别称及简介

硅酸乙酯;硅酸四乙酯;亚硅酸乙酯;四乙氧基硅烷;原硅酸四乙酯;

Ethylsilicate;Tetraethylorthosilicate;Tetraethylsilicate;Tetraethoxysilane

资料分子式:C8H20O4Si分子式C8H20O4Si;CH3CH2OSi(OCH2CH3)3

分子量:208.33

CAS号:78-10-4

资料国标编号33609

[编辑本段]正硅酸乙酯-正文

化学式 Si(OC2H5)4。无色液体;熔点-77°C,沸点168.5°C,密度

0.9346克/厘米3。它对空气较稳定;微溶于水,在纯水中水解缓慢,在酸或碱的存在

下能加速水解作用;与沸水作用得到没有电解质的硅酸溶胶。正硅酸乙酯与较高级醇

或其酯类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可得较高级醇的正硅酸酯,例如:

正硅酸乙酯与有机酸反应,可生成这些酸的乙酯;与金属有机试剂反应,可使硅

与碳原子连接(R为烷基):

Si(OC2H5)4+4RCOOH→Si(OH)4+4RCOOC2H5

Si(OC2H5)4+2CH3MgBr→(CH3)2Si(OC2H5)2+2MgBrOC2H5

正硅酸乙酯可由四氯化硅与乙醇反应制得:

SiCl4+4C2H5OH→Si(OC2H5)4+4HCl

[编辑本段]正硅酸乙酯-用途

正硅酸乙酯可用于制造耐化学品涂料和耐热涂料。 用于精密铸造,作为砂型的粘

结剂;用硅酸乙酯蒸气处理的金属表面可防腐防水。硅酸乙酯可用来对金属表面渗硅,

处理光学玻璃可提高透光度;完全水解后产生的极细氧化硅粉可用于制造荧光粉。硅

酸乙酯是有机硅油的原料。硅酸乙酯还可用于制造耐热、耐化学品的涂料。在日本,

90%的硅酸乙酯用作防腐蚀涂料(富锌漆)的基料。

[编辑本段]正硅酸乙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其蒸气

或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接触后能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6279mg/kg(大鼠经口);5878mg/kg(兔经皮);人吸入,

2130mg/m3,眼鼻刺激;人吸入851mg/m3,不引起肺、肾损害。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3404mg/m3×7小时/日×30日,死亡,肺、肾、

肝均有病理变化。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遇水能逐渐水解放出刺激

性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硅。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含量的测定:样品用树腊吸附,二硫化碳洗脱,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NIOSH法)

5.环境标准:

美国(1974)职业安全及卫生管理局标准空气:时间加权平均值100ppm

嗅觉阈浓度<85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

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

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

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

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先和易燃溶剂混合后再焚烧。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

中毒急救

毒理

该品为易燃液体,在高温下,在空气中可产生爆炸性蒸气。吸入其蒸气可致中毒。

临床表现

该品主要的急性毒作用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当觉察到其气味时,眼流泪及

刺痛,不能忍受。重者可发生震颤、虚弱和死亡。并可对肾脏造成损害。高浓度引起

严重的全身中毒。皮肤反复或持续接触,可引起皮炎。

急救处理

立即脱离现场,采用对症治疗

本文标签: 吸入空气处理接触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