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42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

2020/5

代社会交往痕迹的。

而表情包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的交流

方式,可以直接表达情绪,也可以含蓄寄托情感,

成为网络交际互动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使

用者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经济文化束缚,以跨地

域、共通性的图像语言为基础,自发结成新的社

群。表情包作为社交话语脱离了文字语言的抽象

象征体系,在不同方式的编码与解码互动中,实

现了个体自我表达的需要。作为一种新的交往方式,

表情包社交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浅层社交需求。

然而如果不能充分表达传播者的意图,利用

表情包交流也容易给人际交往带来误解。表情包

模拟在场交流时也暗藏不同群体间的认知差,过

度依赖图像表述自我容易造成表意受限,从而使

得不同年龄段、不同生长环境的人使用表情包进

行社交时存在障碍。因此,我们在肯定表情包对

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弊端。

试论表情包使用中的

身份认同

◎ 罗 森

在过去的数年中,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日益

便捷和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表情包,作为一种

新兴的话语方式,迅速在各年龄阶层的网络用户

中普及,成为人们除文字外最为重要的表意工具。

在今天的网络媒体中,各式各样的表情包俨然已

经成为使用者表情达意的最好辅助,其应用范围

之广、渗透力之强,都彰显出表情包作为互联网

时代产物的强大生命力。

过去关于表情包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对

表情包发展历程和特性的解读上。研究者多侧重

于对表情包的草根性、解构性、抵抗性等亚文化

属性进行阐释,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亚文化现象

进行研究。实际上,作为一种“微型阶级文化”,

亚文化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亚文化群体上,就是“圈

中人”通过展现某种个体的特殊性来体现自己的

身份认同,“既可能是要表达和他们所属的群体

相一致的清楚的身份,同时也可能是向这个群体

之外的人显示自己的身份”

[1]

;这种身份感的确立

在表情包的使用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作为一

种集体参与创作的、狂欢式的网络产物,表情包

在诞生初期确实隐含非主流对主流、大众对精英、

戏谑对严肃的对抗意味,使用者如果没有以“反

抗者”自居,至少也会认为自己是新潮的,是不

同于那些不使用表情包的人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先前被当作一种独立

的亚文化现象看待的表情包,在今天的网络社交

环境下,更像是一种单纯的表意辅助手段,作为

文字的补充形式,被应用于形形色色的对话和交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第33页。

[2]吴兵:《论移动社交媒介的文化特征》,

《今传媒》2018年第8期。

[3][法]尼克·拉康:《拉康选集》,褚

孝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95页。

[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第50页。

[5]吴小坤:《网络表情包:后现代社会的文

化表征与符号》,《人民论坛》2020年第4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3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现象

CHUANGZUO

PINGTAN

流中。它几乎丧失了作为一种亚文化的全部条件:

小众而固定的使用人群,清晰、反主流的价值观

念,以及使用者对亚文化的自觉建构。表情包被

成功纳入主流话语体系中,其诞生之初的对抗性

已被消解殆尽。网友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也

产生了更为复杂多样的身份认同。这也是本文要

着重探讨的内容,即作为亚文化现象出现的表情包,

在被收编成为一种普通社交手段后,其中所隐含

的使用者的身份认同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为被创作者截取、戏仿和加工。相比于静态表情包,

动态表情包的表现力更为动感和夸张,也更具娱

乐性。

“网络的开放性、包容性弱化了亚文化的抵

抗性、颠覆性以及批判性,亚文化增加了更多娱

乐、解压、缓解矛盾的意味。”

[2]

如果说表情包

在诞生之初,还颇具几分所谓“草根”或“屌丝”

阶层的自我嘲讽和对主流严肃意识形态的反抗色

彩(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早期表情包的素材选择上,

比如暴走漫画表情包、熊猫头表情包等,主要特

征就是刻意丑化和使用低俗语句),那么在创作

素材极大丰富后所生产出的表情包,其日常性和

娱乐性都明显更为突出,原先的自嘲或反抗意义

被大大消解了。表情包逐渐失去其原本的亚文化

属性,成为网络社交的一般手段。

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表情包亚文化属性消

解的唯一原因。迪克·赫伯迪格在其著作中指出,

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收编主要体现为商品形式和

意识形态形式两种,其中商品形式是指亚文化符

号被转化为大量生产的物品。

[3]

创作表情包本身

并不能带来利润,专业的创作者想要盈利,最好

是和商业资本进行合作,出售原创形象以获取利润。

成为商品后的表情包,必然要遵循商业逻辑和大

众的消费心理来进行生产,其反抗性自然会随之

减弱甚至消失。

大众对娱乐的追求,加上商业资本的介入,

最终导致表情包由小众走向大众,成为主流话语

体系的一分子。在这种情形下,表情包使用者的

身份认同,相较于最早一批使用者,发生了很大

反转:用户们不再是居于边缘地位的自嘲者和反

抗者,而是身居主流的领导者和规训者。表情包

在今天成了新潮、合群、有趣、随和的象征,那

些不使用表情包的人则被认为是落伍、无趣和难

以相处。表情包便无形中给使用者带去了一种话

语上的优越感,其身份认同在内核上发生了根本

性的置换。

表情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符号表情的

诞生。198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

尔曼教授在学校BBS上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网络

表情符号“:-)”和“:-(”,用以区分开玩笑的

帖子和比较严肃的帖子。1999年,日本人栗田

穣崇设计出了emoji表情,这种俗称“小黄脸”

的表情以人面部表情作为基础参考,用以表达使

用者的内心情感,虽然简单,但普适性较高,情

绪含义明晰,交流双方容易达成共识。这也是早

期表情符号的设计初衷,即让网友能够快速且有

效地表达情绪,不论是表情的发出者还是接收者,

都能够准确体会到不同表情所代表的情感内涵。

2005年前后,QQ推出了“自定义表情”的功能,

用户可以自行上传图片作为表情发送,真正意义

上的表情包才算正式诞生。早期表情包以静态图

片为主,创作素材比较单调,创作者多为比较专

业的设计团队。但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很快为表

情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明星、好友、不相识的

路人,甚至一些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成为表情

包的内容来源。只需要一张有趣的图片,配上一

句戏谑的文字或者网络流行语,就能够引人发笑;

图像处理软件的“傻瓜”化又进一步扩大了表情

包的创作人群,让表情包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这种大规模生产促使表情包迅速突破了原有的使

用人群(大多数是追求新潮的年轻人),渗透到

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群体中,成为主流话语表述

的重要形式。同时表情包由静态开始向动态发展,

网速的提升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开发为动态表情的

使用和生产提供了技术条件,人或动物的动态行

除了表情包使用者与非使用者间的身份对立、

身份认同的问题,还存在于不同阶层、年龄和兴

3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5

趣圈的表情包使用者之间。当表情包作为一种工

具被广泛应用的时候,它的内在意义必然会受到

其应用领域文化特性的影响,使用者的身份认同

也会从共有的、集体性的认知(反抗者或规训者)

进一步分解和下沉到各个阶级和圈层中。这种分

解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考察:一是使用者

内部不同兴趣圈(或亚文化圈)之间的身份认同

问题,二是“中老年表情包”在不同使用情境下

的身份认同问题,三是因为意识形态介入而产生

的身份认同问题。

互联网发展带给世界的影响是巨大而多样的。

网络信息的爆炸式传播,拓展了用户在获取信息

时的广度和深度;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网络上的

价值观更为多元化;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

又使得网络用户在表达观点和情绪时更为自我和

绝对化。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无数个亚文化圈子

的形成。当一名网友在网络上寻求同好时,不论

他的爱好有多小众、兴趣面有多狭窄,总能找到

和他志趣相投的人。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个拥有

相同知识背景的小圈子,并且呈现出一种“专业化”

的倾向。每个小圈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梗”和“黑

话”,如果不是圈子成员,就无法懂得这些“黑话”

的含义,也就不能融入这些圈子。圈子成员对圈

内术语的掌握程度甚至可以成为等级划分的标准,

成员掌握的术语越多、越熟练,其在圈子内的话

语权就越大。

圈内术语的使用,在不同亚文化圈之间竖

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不同圈子的成员之间

难以相互理解,甚至可能发生冲突。表情包的广

泛使用,无疑助长了这种不同圈子间的对立和分

化。一张包含“圈内梗”的表情包,看得懂的人

会心一笑,看不懂的人一头雾水。它就像一个暗号,

成为圈内成员互证身份和自我狂欢的工具。这种

表情包“术语化”的现象在二次元文化和“饭圈”

(即追星)文化中尤为明显:一方面,二次元和

饭圈的关注对象都是“人”而非“物”,更容易

触发和承载圈内人的情感;另一方面,二者都具

有一种高度脱离现实的虚拟性,不论是二次元人

物还是三次元明星,对于圈内成员而言,都是难

以触及的,实际上带有一种“做梦”的性质。成

员们往往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情感和幻想中,进

而加大了“圈外人”的理解和交流难度;大多数

成员也明白这一点,不再企图向圈外进行文化输出,

而是满足于在圈内进行交流,表情包的“暗号”

意味也因此更为明显。

另一种身份认同的发生和政治相关,也即赫

伯迪格所说的意识形态形式的收编,统治者对亚

文化行为进行“贴标签”和重新界定

[4]

。最典型

的例子莫过于2016年的“帝吧出征”事件:大批

大陆网友“出征”外网,使用表情包来攻击“台

独”,通过表情包及其配文来表现自己的爱国情

感和政治诉求。这种行为也得到了官方的承认和

赞许,表情包在这里成了表明政治身份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自然年龄上的差距也会导致身份

认同问题的出现。以“中老年表情包”为例,这

种“图案形式方正、整齐划一,字体偏大、色彩

艳丽夸张(大红大绿),内容多为……营造幸福

美好、喜庆热闹之感的表情包图片”

[5]

,本来较多

为中老年人所使用,但年轻人出于鄙夷和戏谑心理,

在日常交流中同样热衷于使用此类表情包。原本

用以表示真诚和友好的社交工具,在年轻人这里

再次成为确立身份认同的手段,父辈和子辈间的

观念差异反而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不同用户对表情包的使用存在很

大差别,这种差别的产生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

有关,与商业资本的侵入有关,与表情包拼贴和

戏仿的生产方式有关。表情包使用者的身份认同

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一个群体,使用者的自

我认知从边缘的反抗者嬗变为主流的引领者;而

在群体内部,不同阶级和圈层的使用者利用表情包,

进一步加固了其原有的文化/社会/政治身份认同。

实际上,表情包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

时,也给使用者带来一种隐秘的优越感:我是有

趣的,或者我的爱好/职业/社会身份是有趣的。

当使用者看到一个他看不懂/不喜欢的表情包时,

他的逻辑是:看不懂/不喜欢该表情包→表情包

无趣→它所属的圈子无趣/它的使用者无趣。使

用者既通过使用表情包来加强自己的身份认同感,

同时又通过接收和品评他人的表情包,来对他人

4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现象

CHUANGZUO

PINGTAN

进行价值判断,反而在无形中给双方的交流带来

负面影响。

今天,表情包已经成了一种随处可见的社交

工具,使用者不论自觉与否,都通过表情包来为

自己设立人设。选择表情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选

择身份的过程,使用者选择了某个身份,并且通

过表情包的使用,向自己和他人加强这种身份感。

或许将来有一天,会有另一批反抗主流、拒绝标签、

追求身份平等的人联合起来,通过拒绝使用表情

包的方式,试图掀起一次新的亚文化革命,让人

类重回到文字表意的传统交流方式中,但或许会

失败

—商业资本和互联网已经让快餐化的、娱

乐化的图像思维占据了大众的大脑,如果离开五

颜六色的表情包,恐怕人类又要对自己的身份问

题产生疑问了。

表情包是表情符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斯科特·法

尔曼在校园电子布告栏上输入了一串ASCII字符

“:-)”,这串模拟“微笑”表情的字符被认为是

“第一个电子表情符号”。表情符号从此经历了

由字符到颜文字、绘文字的发展,社交媒介中也

逐渐形成了使用表情符号的传统。内嵌于社交软

件的表情贴纸,可以看作传统表情向表情包的过

渡,它通常由专门的设计师绘制而成,例如兔斯基、

参考文献:

[1][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髦

的身体:时尚、衣着和现代社会理论》,郜元宝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3页。

[2]孙页、薛可:《网络群体传播中的亚文

化研究

—以表情包为例》,《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3期。

[3][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

格的意义》,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117页。

[4][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

格的意义》,第117页。

[5]黄钟军、潘路路:《从中老年表情包看

网络空间的群体身份区隔》,《现代传播》(中国

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草颜团子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具

有开放式编辑特征的表情包,成了常见的社交方式。

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表情包占据着

各处“私聊”与“公聊”的互动空间,构成了独

特的文化景观。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表情包是一种携带意义

的视觉符号。表情包的信息传递过程是由表情包

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共同完成的。对于表情包的发

送者而言,表情包是传达意图意义的文本,发送

者通过制作或使用表情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

表情包的文本建构中。对于表情包的接收者而言,

表情包比文字更能显示出直观性和丰富性的优势,

同时也带有表意模糊的问题,接收者需要在意义

试推的过程中得出表情包的具体意义。

论表情包的符号信息

◎ 吴文羽

一、表情包的文本构成

社交媒介提供的信息技术,为表情包的生

成提供了便捷。发送、查找与收藏表情包的功

能,为表情包的呈现和记录提供了直接渠道;截

屏技术和图片编辑的功能,则方便了表情包的制作。

例如在微信、QQ的聊天界面中,用户能在自主选

定的图片上涂鸦、输入文字或添加表情贴纸,制

作简易的表情包。从呈现形式上看,表情包的符

4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标签: 表情使用身份使用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