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471

2024年7月9日发(作者:)

久违的“冷战气息”——北约与俄罗斯

“空战”波罗的海

作者:暂无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2期

黄山伐

仅仅在一年前,从塔林到格但斯克的波罗的海被视为欧洲的 “繁荣之弧”,那里云集着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和最高新的科技产业,可是一场波及全欧的乌克兰危机,一下子撕碎了该

地区的“和平假相”。由于北约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展开全方位对抗,位于波罗的海前哨的北

约成员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同俄罗斯的关系变得“冷若冰霜”,出于难以释怀

的敌意,加之大国幕后推动,这里又弥漫起久违的“冷战气息”,尤其在北约与俄罗斯交界的

临近空域,双方之间的空中拦截与追逐更是每天都在上演。

枕戈待旦,“展示肌肉”

寒风凛冽的一天,立陶宛境内唯一面积广大的希奥利艾(Siauliai)军用机场的东南角,有

一幢看似平静的小楼,突然里面警报声大作,两名肾上腺素急剧升高的空军飞行员在几分钟内

着装完毕,接着登上面包车,向200米外的快速反应区(Quick Reaction Area, QRA)奔去,那

里停放着他们驾驶的“台风”战斗机。他们在训练有素的地勤人员配合下,启动发动机,经过

检查及测试后,两架战机陆续驶出警戒机库,接着从跑道升空执行拦截、识别及护航任务,如

果有必要,还要摧毁不明空中目标……

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记者乔·帕帕拉多报道,他们都是来自英国皇家空军远征战斗机

中队的飞行员,依照北约总部的安排,轮驻到立陶宛,承担波罗的海三国的空防值班任务。由

于时值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激烈对峙,英国及其他北约盟国军机在与俄罗斯接壤

的波罗的海三国出现,其敏感度和危险性可想而知,希奥利艾基地的机群因此保持着高度戒备

状态。

北约的波罗的海空防任务是每四个月轮换一次,英国人是第三次执行波罗的海空防任务,

前两次分别是在2008年和2010年,动用的是老旧的“狂风”战斗机,因为乌克兰危机趋紧,

所以英国国防部在最后一刻决定让“台风”担纲。为了做好第三次轮替任务,受命机组从去年

底开始就在英国、德国等基地展开适应性训练,飞行员增加紧急起飞和防御性空中反制科目演

练,目的是熟悉“接战规则”。按照惯例,所有飞行员都必须通过最短“反应时间”测试,才

能取得前往立陶宛执勤的机会。除了飞行员外,地勤人员和支援装备是由英军自己的A400M和

美军支援的C-130J运往希奥利艾。

据报道,所有初次去立陶宛的北约飞行员都要先做熟悉飞行,以便熟悉波罗的海沿岸的作

战范围及可用的改航机场,例如爱沙尼亚的阿马里(Amari)和塔林(Tallinn),拉脱维亚的里加

国际机场(Riga International)及立陶宛的考纳斯和维尔纽斯国际机场(Vilnius

International)。因为波罗的海三国政府对北约援军的热情欢迎,加上当地不太繁忙的空中交

通及暖冬气候,都令北约飞行员们很快熟悉当地环境及快速反应流程。

在希奥利艾,通常保持两名飞行员时刻待命状态,他们能在15分钟内完成紧急起飞,也就

是“阿尔法紧急起飞”(Alpha Tango Scramble),比如英军带来的“台风”战斗机就配备四枚

近距格斗导弹及2枚中距雷达制导导弹,他们的最少反应时间由位于德国乌德姆(Uedem)的北约

联合空战中心确定,根据任务需要可从两分钟到三小时不等,白天行动时,他们戴上科幻感十

足的联合头盔提示系统(JHMCS)头盔,夜间则换上带夜视镜的标准头盔。非24小时待命的飞行

员通常每两天飞一个架次,用的是两架备用机,训练重点是加强反应时间、各种制空战术技巧

以及滞空时的战术。同样重要的是,包括英国在内的北约轮驻空军还肩负着“展示肌肉”的任

务,让三国民众看到北约的存在,提高他们对西方伙伴的信心。像2014年4月20日复活节当

天,两架来自美国空军的F-15战斗机在维尔纽斯国际机场做了通场演练,刚好被旅客拍到。

飞行训练期间,波罗的海三国的空军资源都被用来支援执行空防任务的北约友军,包括立

陶宛的C-27J和Let L-410轻型运输机、爱沙尼亚的L-39喷气教练机及立陶宛空军的米-8直

升机。有意思的是,它们往往扮演“敌方”的飞行员,在飞行途中刻意改变最初飞行计划,或

与考纳斯(Kaunas)的“银河”(Galaxy)战机控制中心失联,一旦发现此类异常,航空控制员只

能发出“阿尔法紧急起飞”警报,出动战斗机去确认“入侵”的飞机或直升机类型。有一次,

两架紧急起飞的战斗机按照“银河”中心的指令,用功率强大的机载多普勒雷达进行对空扫描,

追逐拦截的对象是来自爱沙尼亚空军的L-39教练机,经过将近90分钟的“猫捉老鼠”追逐后,

紧急升空的战斗机护送被拦截的L-39飞机回到它们起始的飞行路线上。

威胁俄罗斯“战略飞地”

1991年,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独立,俄罗斯曾试图与三

国签订双边安全条约,好让它们留在自己主导的独联体框架内,不过三国还是选择加入欧盟及

北约,并于2004年3月完成全部手续,无形中令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区”严重萎缩。然而身处

俄罗斯强大武力之下,三国却没有像样的防空力量,只能寻求北约组织的帮助。2004年起,北

约成员国开始在立陶宛西部希奥利艾执行每四个月轮换一次的战斗机巡逻任务,昔日苏联国土

防空军留在立陶宛的希奥利艾大型基地,如今却成为唯一适合北约援助空防机群的起降地点。

为了符合北约航空兵作训要求,这座苏联时期的空军基地进行过大规模整修,诸如翻修主跑道

和滑行道,建造大型停机坪及四座机库。就在2014年3月,一座设备完善的飞行任务楼落成启

用(就是前文提到的小楼),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虽然空防任务由北约成员负责,波罗的海三国也不能置身事外,这些国家虽然缺乏训练飞

行员的技术及师资,却愿意花大钱投资空中侦察装备,像购买固定式及机动式远程防空雷达,

把自家早期预警网络纳入北约综合空防系统(Integrated Air Defense System)中。为了扩大区

域军事合作,波罗的海三国又与瑞典、芬兰两个中立国签订一项空中情况数据分享协议(Air

Situation Data Exchange),目的是优化它们对非法入侵领空行为的反应力度,延伸雷达涵盖

范围,几乎把整个波罗的海区域内的空中走廊都纳入其中。除此之外,在北欧国家(主要是丹

麦和挪威)资助下,爱沙尼亚阿马里和拉脱维亚里尔瓦尔德(Lielvarde)空军基地也进行了现代

化,方便北约飞机进驻,这无疑扩大了北约军机的活动范围。

在过去俄美关系缓和的时期,北约战机只是单纯执行波罗的海三国空防任务,但由于乌克

兰危机效应的扩散,如今北约空军却大大增加在波罗的海公海空域的活动。更令俄罗斯不满的

是,为了给三国撑腰打气,展现北约捍卫成员领土完整的决心,2014年3月6日,美国空军又

单独增派6架F-15C/D战斗机抵达希奥利艾,以至于那里被戏称为“纳尼亚”(Narnia),也就

是英国小说家刘易斯小说中的幻想世界。

正如俄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第一副院长、军事学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所言,波罗的海

三国强化空防,其实是瞄准俄罗斯最重要的一块“飞地”加里宁格勒,那里濒临波罗的海,与

北约国家波兰和立陶宛接壤,尽管面积不大,却是俄波罗的海舰队大本营,两个海军航空兵团

分别驻扎在切尔尼亚霍夫斯克( Chernyakhovsk)和顿斯科耶(Donskoye),前者部署苏-24歼击

轰炸机和苏-27歼击机,后者则有运输机和直升机,靠近加里宁格勒的契卡洛夫斯克

(Chkalovsk)机场已被升级为完整的军用机场。加里宁格勒还有琥珀造船厂(Yan-tar shipyard),

俄罗斯和印度的一些护卫舰和驱逐舰就是在这里建造。加里宁格勒当地的俄罗斯族人口及其处

于北约势力包围下的特殊地缘环境,更刺激俄罗斯保住这块领地的决心,特别是乌克兰危机持

续升温以及俄罗斯所持的强硬立场,令波罗的海三国产生严重的“安全忧虑”,为此向北约总

部寻求更多的安全承诺,一时间,北约的空防任务变成焦点话题。

甘当“防俄最前线”

让乔·帕帕拉多感受到冷战味道的可不止是希奥利艾,曾是苏联卫星国的波兰如今也是北

约在波罗的海“围堵”俄罗斯的“前沿桥头堡”。经过波兰国防部长托马什·谢莫尼亚克

(Tomasz Siemoniak)特许,乔-帕帕拉多得以进入高度戒备的拉斯克空军基地(Lask AFB),近距

离接触到波兰和美国的空军部队。就在乔·帕帕拉多进入基地不久,扣人心弦的“阿尔法紧急

起飞”任务刚刚完成,只见一架F-16“战隼”战斗机打开减速伞,在跑道上滑跑着陆,因为跑

道不够长,飞行员采取了更多机械制动措施,战机轮胎甚至能发现冒起摩擦的烟尘。

拉斯克基地指挥官、波兰空军中校埃伦纽兹·诺瓦克告诉乔·帕帕拉多,该基地的波军编

号为“32”,是波兰仅有的两个装备F-16战斗机的地方,基地所有F-16飞机归第10战术中队

负责,“我们的工作是与逼近波兰领空的俄罗斯军机进行‘猫鼠游戏’,同时我们还肩负另一

个任务……”乔·帕帕拉多马上追问:“是去乌克兰阻击俄国人吧?从历史上看,你们波兰人

从来都不把乌克兰发生的事情当成别人的事。”诺瓦克没去接乔·帕帕拉多的话茬,只是简单

地微笑一下,“你说呢?”

按照诺瓦克的介绍,拉斯克基地从一开始就是波罗的海或者说整个欧洲局势的“风向标”,

它始建于1957年,是根据当时华约总司令部的要求修建的,目的是进驻波兰前线轰炸机和苏联

运输机部队, “那时候只要柏林墙沿线有风吹草动,拉斯克基地就会 ‘机满为患’”,诺

瓦克打趣地说。然而1989~1991年苏东巨变后,拉斯克迅速“变幻大王旗”,成为西方蚕食乃

至鲸吞俄罗斯“战略纵深”的桥头堡。2001年波兰刚刚加入北约不久,美国就热情地帮助其全

面整修拉斯克基地,使之达到北约标准。2014年4月,美国五角大楼以“支援盟国”的名义,

首次向拉斯克轮驻F-16战斗机,人员则从驻德国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 (Spangdahlem Air

Base)的第52战斗机联队抽调。

和在希奥利艾见到的一样,拉斯克的“苏联痕迹”正快速消失,停机坪一头的苏式土堆型

机堡已经荒废,取而代之的是时髦的圆形加固机堡,周围搞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特别是隐

蔽军械库上头的伪装草皮也修剪得整整齐齐。诺瓦克说: “我们希望美军和其他北约成员国

加大进驻波兰的规模,希望拉斯克能成为北约在东欧最大的空军基地。当然,美国在考虑波兰

的愿望时,还会根据俄罗斯的动向来决定——如果俄军大规模进入乌克兰或其他东欧国家,美

国空军就会加速扩充在波兰的兵力。”

诺瓦克说的没错,没有美国,波兰人绝不会如此卖力地和俄国人“过招”。2014年以来,

波兰空军已执行了100多次跟踪拦截俄机的任务,“就在11月初,我们的F-16就拦截了4批

俄机,我们通常把拦截‘越界’俄机的行动叫作‘快速反应警报’(QRA),目的是把俄机驱离波

兰领空(但俄国防部从来都否认有军机进入别国领空),总之,只要俄机逼近,拉斯克的F-16

飞机就会升空”。诺瓦克表示,有时候,俄机专门沿着波兰边境巡航,执行专业人士所说的

“擦边侦察”,即旨在测试假想敌战备状态的示威活动, “它们测试我们的反应时间、无线

电使用频率、战机如何出动,多数时候,我们沿着波兰边境陪它们飞,直到将它们移交给另一

个国家的战备执勤飞机”。顺便强调一下,尽管北约空军整体装备水平优于俄军,但具体到波

罗的海方向,俄空军仍拥有极为强大的战术优势,波军战斗机飞行员莱谢克-西门维斯基上尉说:

“俄国人的战机规模比我们大得多,即使是技术落伍的飞机,他们仍然可以升空100架,而我

们至多只能升空10架。”

有意思的是,乔·帕帕拉多居然认出一位老乡,美国空军少校马特·斯皮尔斯,他是来帮

助训练波兰空军的。此前,他曾协调组织了美波空军的联合演习,当时一架美军的F-16与两架

携带制导炸弹的苏22前线轰炸机编队去轰炸假想敌,F-16在波机前面飞,用数据链发送所谓

的“九条” (即发射空对面武器前必须先发出的九条数据密钥),以保护地面上的友军,并

确保能击中正确目标。接着,美国飞行员通过无线电指示目标,引导波兰的飞机向目标投弹,

最终他们完成了一次“标准的西方式轰炸”。斯皮尔斯称,目前有10名美国空勤人员长期驻扎

拉斯克,这个单位有能力保障驻德国的美国战斗机在“有事”时快速部署在拉斯克等机场,具

体来讲,该分队能够进行设施勘察,检测航空燃油质量,并协调解决所有后勤保障问题。

本文标签: 北约波罗的海俄罗斯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