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36

2024年7月27日发(作者:)

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监测回顾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06T03:17:09.86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0月19期 作者: 张小东

[导读] 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 2008 年 5月 12日 14 时 28 分 04. 1 秒,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

90千米处

张小东

攀枝花地震监测中心站 四川省 攀枝花市 617061

摘要: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 2008 年 5月 12日 14 时 28 分 04. 1 秒,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

方向 90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 8. 0Ms、矩震级达 8. 3Mw,破 坏地区超过 10万平方千米,最大烈度达到

11 度。“5. 12”汶川特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成都市域内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属于此次地震的极重灾区,西部和北部

龙门山脉沿线区( 市)县均不同程度受损。岷江及位于 震中附近的紫坪铺水库是成都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岷江上游段几乎全部流经地震灾

区。

关键词:地震;应急;监测

目前,地球运动已经进入活跃年,因此引发的大地震,火山喷发比比皆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的大地震,山崩

地裂,房屋倒塌,道路阻塞,河流淤塞改道,数万百姓埋于废墟中。地震后引发的环境次生灾害比比皆是,引用水源的安全性没有保障,

化工厂的液氨、硫酸泄露,空气污染物浓度增加等。环保部还紧急制定了《抗震救灾期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方案。针对地震受灾地区人

员、财产受损严重,环境监管能力也受到很大的破坏,又发出《关于做好向四川地震灾区支援快速监测仪器工作的紧急通知》,紧急调配

快速监测仪器支援灾区。针对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问题,环保部随后又出台了《地震灾区卫生消杀用化学品安全与使用防范提要》,要求

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杀虫剂使用管理及水源保护工作。总的说来,由于环保部门的反应迅速,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采取有力

的措施。

一、环境应急监测突发自然灾害的作用

1、环境应急监测为社会提供快速、可靠的环境信息。灾害发生了,空气和水源有没有没受到污染?核设施有没有泄露,地下水还能不

能饮用,都足老百姓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环境应急监测能尽快向社会提供这些资讯,以稳定人心。

2、环境应急监测为专家判断事件环境损害程度和安伞程度。拿出处置应对方案提供数据支持。面对现场的实际情况,专家要根据各项

监测分析数据,提出环境应对措施。2008年的汶川地震。接到了4起化工厂泄露事件的报告,什邡市蓥峰实业有限公司和宏达化工股份有限

公司液氨和硫酸泄露;青川县凯歌肉联厂液氨发牛泄漏;绵竹市汉旺镇非磷化工有限公司垮塌,造成黄磷燃烧。环保监测部门在事故现场

进行了应急监测,为专家采取处理措施提供了数据,用监测数据表明这4起事故均未对当地水质、大气环境造成影响,从而使老百姓放心。

3、环境应急监测为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美国的9.1l恐怖袭击时件,英国伦敦的地铁爆炸

事件,日本东京的毒气事件,还是我国东北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8的四川大地震和这次日本的大地震,我们都能看到应急管理对减轻

灾难的作用。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它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能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环保部门在汶川地震的灾

区发现存在安伞隐患的放射源50枚,政府决定对其中的35枚进行了收贮,另有15枚通过监测确定了位置。并认定这些放射源末肉放射失控

造成辐射事故。

4、环境应急监测在启动对灾难事件的应对机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灾难,每个人都不愿意提及,更不愿其降临,但灾难往往

不期而至,面对灾难,荸要的是我们启动应对机制,拿出应对办法来。环境应急监测就是要为应急机制的启动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作

为整个环保工作的一部分,它按监测目的划分为3种。一种为研究性监测;一种为监视性监测,还有一种为事故性监测。如石油溢出造成的

海洋污染,核设施泄露产生放射性的微尘对空气造成污染等的监测,也就是应急监测。

二、汶川地震应急监测方案

在我国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中,如何在紧急状态下做到有的放矢,监测方案是核心和导向,是监测网络或监测站综合能力的反映,特别

在特大灾害或污染事故时尤显重要。

1、科学优化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应抓住重点保护目标,以人为本,结合污染事故和区域特征,与环境风险源排查相结合,科学设计监

测内容,满足“测得准、说得清”的要求;特大灾害或污染事故产生和引发的污染瞬息万变,监测内容应适时根据需要作出及时调整;在满足污

染防控的总前提下,监测的项目、范围、频次尽可能优化,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内耗,力争把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上级监测部门及时地指导

和支援保证了后续监测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延伸了监测范围并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水平。

2、建立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应对特大灾害或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需要掌握、了解的信息较多,尤其是基础信息的掌握对于制定监测方

案、合理调度监测资源、确定重点控制对象,在有限的时间、人力和监测资源下,实现监测效用的最大化至关重要。比如,特大灾害或污

染事故的污染范围较大,往往是跨流域、跨区域的,地方监测站虽然了解辖区内流域水系、重要环境保护目标以及重点污染源分布情况,

但对辖区外情况不是很清楚,制定的监测内容存在局限性,容易造成监测项目漏选或重复监测;再比如,如果事先了解区域内监测站监测能

力信息,就能及时请求支援或调度使用,发挥资源效应。因此建立省级以上的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对于科学制定监测方案意义重大。基础信

息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内行政区域的基础情况,区域( 流域) 主要保护目标及敏感点分布、重点危险源分布以及特征污染物信息;例行监测断面

分布、监测站监测能力配备情况;污染源、地表水在线自动监测实时数据等。此外,还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

3、加快特大灾害或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指导性文件研究。目前我国的应急监测响应体系大多针对污染源非正常排放、化学品泄漏等偶发

事件,对于大地震这类污染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灾害或污染事故,特定的、规范的响应规程和指导书的研究与技术储备较薄

弱,而这些指导性文件在环境应急监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本次地震,国家先后下发地震应急监测技术指导书,对灾情发展的不

同阶段环境应急监测的监测范围、监测重点、监测项目的确定意义重大。从另一角度而言,震后应急监测技术指导书下发也存在滞后问

题,大多数地 方没有配备特殊项目的监测仪器和药品试剂,即使配备由于实际条件所限也无法开展。考虑到近年来突发性自然灾害和气候

灾害时有发生,国家应加快重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监测和评价技术规范的研究,建立预警体系。自然灾害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必须打破

常规的污染源应急的思维框架,重点从能力建设、技术储备、资料储备、监测重点、监测方案、评价预测模式方面进行研究。

4、建立典型应急监测案例库。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收集、精选国内外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案例,作综合剖析,建立典型案

例库对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处置和应急监测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应急监测案例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不同类型灾害或污染事故的起因及

危害特征,不同类型灾害或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指南,不同类型灾害或污染事故处置措施,不同类型灾害或污染事故产生的经济评估,建

立全国范围的资源共享的案例库。

我国自然灾害的灾后应急监测研究目前总体还属于起步阶段,通过经验总 结,提出问题与想法,对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应对能力,逐步

建立特大自然灾后或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警体系无疑是一种促进。

参考文献:

[1]朱志勋. 抗震救灾后对水质应急监测技术的思考[J]. 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2008,11: 43 - 45.

[2]傅国伟. 对开展震后环境应急监测的思考[J]. 环境保护,2008,9A: 64 - 68.

[3] 尹建, 余建军, 邹玉林. 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监测回顾与思考. 中国环境监测, 2010,26(2):30-33.

本文标签: 监测应急地震环境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