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013


在单细胞测序高分文章满天飞的季节(有钱就是任性),对于辛辛苦苦做生物学实验的小伙伴来说有没有一些羡慕,嫉妒,恨呢。今天就和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份福利,看大牛如何在单细胞水平玩转分子机制,做分子机制的同学们是否也想蹭蹭“单细胞”的热度了呢?这篇是2018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关于细胞周期调控的文章。说起细胞周期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真的很了解细胞周期吗?那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哺乳动物细胞在G1期结束之前会决定是否进入和完成整个细胞周期活动。在细胞进入S期复制DNA之前,会激活CDKs,进而启动E2F转录和APC/CCDH1(一个非常明星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失活。最近发现一些应激条件可以逆转CDK2激活和E2F诱导表达(R pointrestriction point,之前认为是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不可逆的关键事件),但是在APC/CCDH1失活后却无法逆转,提示APC/CCDH1的失活才是一个决定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不可逆的关键事件,但是APC/CCDH1的失活和控制细胞周期这一关键步骤的分子机制不清。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个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吧。

 

•        分子机制模型的预测和建立



Fig. 1 | EMI1 conveys hysteresis to APC/C CDH1 inactivation

 

由于APC/CCDH1失活在MCF10A细胞(做乳腺癌的小伙伴应该很熟悉,MCF10A是一种未转化的乳腺上皮细胞)中具有滞后的特点(什么是“滞后”后面再讲),而这种滞后也是决定细胞不可逆的进入细胞周期所需要的,所以选用这种细胞来建立实验体系。一般来讲,细胞信号传导中双稳态的调控模式是需要滞后现象的(1.a4号,APC/C活性的曲线斜率基本不变,水平向右移动,即滞后。如果没有2Feedback调控,只有1Trigger蛋白的调控作用

本文标签: 单细胞周期细胞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