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427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

液晶简史与中国液晶的发展

自从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贝尔德()在穷困潦倒中,发明世界第一台

机械扫描式黑白电视机以来,电视已经从实验室走入了千家万户,并从最原始的机械扫描

式电视机,发展出黑白球面显像管电视机(1929年)、彩色球面显像管电视机(1954年)、

彩色纯平显像管电视机(1998年),直至现在流行的液晶/等离子电视机;屏幕尺寸也从最

初的几英寸发展至205英寸。技术进步给消费者带来了视觉享受,也为显示器产业带来了

深刻变革。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掀起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小小的显示屏见

证了无数企业的兴衰荣辱。

我国做为世界最大的CRT、液晶电视制造国,在显示器产业发展历史上有着惨痛的教

训。了解中国电子产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缺芯少屏”,芯就是芯片,屏就是显示

屏。早在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电视工业时,由于缺乏彩色显像管核心技术,在政府主

导下启动了“彩电国产化”工程,由银行出资近200亿美元,从日本成套引进17-21英寸

彩电生产线,在全国建成了八大彩色显像管厂(7家合资)和八大玻壳厂,同时引进113

条彩电装配生产线,遍布于全国各地,由此诞生了长虹、TCL、康佳、海信等彩电巨头。

到1987年,中国彩电年产量达到1934万台,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此后依靠

成本规模优势,迅速挤垮了国外同类产业。

大规模的重复引进,在让中国电视工业崛起的同时,也使得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低价

竞争的局面。各大彩电集团在惨烈的价格战中,利润严重下滑甚至亏损,失去了进一步推

动核心技术升级的能量。到2004年,当世界电视产业从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器,向

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转换时,中国彩电工业再一次惨遭淘汰。至2009年的短

短五年时间里,中国花费20多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彩色显像管工业,被技术换代风暴彻底

摧毁。八大彩管厂中的7家合资企业全部倒闭,只剩下没有合资的咸阳彩虹劫后余生。世

界最大的彩电玻壳制造商河南安彩,因错误判断产业形势,继续扩大玻壳产能而最终倒闭。

(至此除了电信工业外,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起采用“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发展的轿车、

彩电、集成电路产业,几乎全数失败,没有一个能摆脱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形成自主技术

能力。重引进轻吸收,成为产业发展之耻。)

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国内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台

湾、日本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

额超过40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

亿美元)。

随着我国液晶电视产能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已经严

重威胁中国电视产业安全。在1998年至2008年,日韩平板电视厂商(甚至台湾企业)

“拥屏自重”,肆意侵蚀中国彩电市场份额,并且对中国企业进行严格的液晶技术封锁。

这一局面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液晶面板价格崩盘才告一段落。为了突破

产业困局,从2009年起,国内液晶面板企业逆势扩张,打响了产业反击战。

2009年8月25日,我国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北京京东方,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

民币,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此举如同一声霹雳,瞬间击溃了外国厂商

的技术封锁联盟。在此后不到10天时间里,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台湾奇美、广达

等厂商,纷纷宣布放弃封锁策略,要在中国大陆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国各地计

划上马的7.5代以上生产线一度达到8条,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全球已

经投产的7.5代以上生产线,总共也不过12条。

这场液晶狂潮背后,是中国液晶面板厂商与外资厂商的生死角逐。谁能率先填满中国

市场需求,谁就能成为行业霸主,而落败者只有衰亡一途。进口关税将导致韩国、日本、


本文标签: 中国产业彩电液晶面板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