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6136


2024年6月7日发(作者:)

社会体育学

2024年(第14卷)第1期

DOI: 10.16655/.2095-2813.2024.01.021

城市特色体育设施规划探究

——以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为例

张宏伟

中北大学 山西太原 030051

摘 要: 自行车道是指主要供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在城市中可自成系统,其对居民日常交通出行与身体健康

锻炼以及城市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以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为例,在阐述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概况

的基础上,提出后期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规划设计原则与实际建议,从路线选择、活动区布置等方面,对优化

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布局进行探究,以期为城市体育事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体育设施 太原市 自行车道 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1-0073-03

Exploration of the Planning of Urban Characteristic Sports Facilities

−Taking the Riverside Bicycle Lane in Taiyuan City as an Example

ZHANG Hongwei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51 China

Abstract: A bicycle lane refers to a road that is primarily used by bicycles and can form its own system in citie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aily transportation and physical healthy exercise of residents and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iverside bicycle lane in Taiyuan City as an example, attempts to propose the later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of the riverside bicycle lane in Taiyuan City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overview of the riverside bicycle lane in Taiyuan City,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ayout of the riverside bicycle lane in Taiyuan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route selection, activity area layout, etc.,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mode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sports cause.

Key Words: Sports facility; Taiyuan City; Bicycle lane; Design scheme

自“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

和”目标)提出后,自行车已经从往日的单纯作为出行

工具逐渐变为运动、休闲优选出行工具。而自行车道

作为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使用者提

供了安全、健康、绿色的出行环境,而且为使用者提供

了除机动车、公共交通系统以外全新的交通出行方式

[1]

的选择。在带来高效通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出行压力。基于此,本文以太原市

滨河自行车道为例,从人性化需求出发,对自动车道进

行重新规划设计,以实现滨河自行车道的生态保护功

能、景观美学功能以及休憩健身与文化科普等功能,并

最大限度缓解交通压力,为城市体育事业建设提供参

考和借鉴。

1 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概况

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位于太原母亲河——汾

河两侧,分河东、河西两部分,两岸全长75 km,净宽5

m,道路面层采用环保、耐磨、鲜艳、防水的彩色陶瓷颗

粒,两侧各设2 m绿化带,专用道沿线的高架桥路段为

8 km。车道北连中北大学,南达迎宾桥以南2 km处,集

基金项目:2023年度山西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项目名称:低碳视角下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的现状研究,项目

编号:2023SJ220)。

作者简介:张宏伟(1998—),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当代体育科技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73

2024年(第14卷)第1期

社会体育学

通勤、运动与休闲等功能于一体。2020年4月24日,太

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了滨河自行车专用道规划

设计方案,同年9月10日,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开始正式

施工。经过7个月的紧张施工,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在

2021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加上此前建成的东西

山自行车赛道,太原市自行车路网体系由此更加完善。

一方面,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

道作为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借助太原市三山环抱、一

水中分、九水环绕的自然格局,与东西山自行车赛道

东—西—北环线一起将太原市的山、水、城联通,形成

一轴一环多脉络的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另一方面,从

低碳发展的角度来看,此项工程是太原市积极践行新

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动能源革命,建设绿

色生态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

市交通的无缝连接。在重要的公交站点、地铁出入口

附近设置自行车停放和租赁点,方便市民在使用公共

交通工具前后能够快速换乘自行车。同时,在自行车

道沿线设置充足的指示牌和城市地图,帮助市民和游

客更好地导航。此外,为更好地提高自行车道的便捷

性,规划中还应考虑智能化元素。例如:通过手机应用

程序提供道路使用情况、天气预报、路线规划等实时信

息,不仅能够保护使用者免受交通事故伤害,还能提升

市民和游客的骑行体验,使骑行成为日常生活中便捷

的出行选择。

2.3 文化特色与创新设计原则 

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的规划设计可紧密结合太原

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城市发展需求,致力于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的骑行空间。一方面,在

文化特色方面,充分挖掘太原市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符

2 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规划设计原则

号,例如,沿线可设置以太原市历史人物、地方故事、传

2.1 环境友好型设计原则 

通过艺术雕塑、信息牌等

在后期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规划设计中,要遵循

统工艺为主题的文化展示点,

让市民和游客在享受骑行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太

环境友好型原则,确保实现人为活动与汾河自然环境

形式,

在车道的关键节点,如靠近历史

的和谐共存。第一,在路径选线上,力求减少对现有自

原的历史文化。同时,

融入地方建筑风格的元素,使

然景观的破坏。选线避开生态敏感区域,例如重要的

建筑或文化遗址的地段,

如仿古路

水源保护区、珍稀植物分布区等,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

用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道路和设施的建造,

石雕栏杆等,旨在创造出一种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视

的负面影响

[2]

。第二,在材料的选择上,道路面层仍选

灯、

[4-5]

在创新设计方面,太原市滨河

用彩色陶瓷颗粒,除了考虑其环保和耐磨特性外,还考

觉效果。另一方面,

虑到其在雨水渗透和地表径流方面的优势。相比传统

自行车道也应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和智能系统。例如,

实现对自行车道使用情况的实时

沥青路面,此种材料能够减少雨水径流,增加地表水的

引入智能监控系统,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使用者提供基于

自然渗透,有助于地下水补给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监测和管理;

如实时路况、导航、附近的文化景点介绍

第三,在绿化设计上,采用本土植物种植策略,本土植

位置的服务,

在服务设施的规划上,自行车道服务站除提

物不仅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从而减少维护成本,还能

等。同时,

还可结合咖啡厅、书店等

为本地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同时,

供基本的修车和休息服务外,

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可以停下来享

在绿化带的配置上,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如采用多层次

文化休闲元素,

交流骑行体验的社交空间。

植被结构,提高绿化带的生态价值。第四,在光照和能

受河岸风光,

源使用方面,计划在后期自行车道使用太阳能路灯,这

3 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具体规划建议

样不仅能够减少能耗,同时也能减少光污染,保护夜间

3.1 路线选择与设计方案 

河岸生态环境。第五,在道路的排水设计中,也应采用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的路线选择和设计方案应充

渗水型路面和生态沟渠,以便有助于雨水管理,减少径分考虑现有城市布局、自然地形、交通流量以及居民生

流对河流的冲击。活模式等因素。在保持现有75 km滨河自行车道的基

2.2 安全与便捷性设计原则 

础上,以下建议可为后期规划提供指导。

安全是滨河自行车道规划的核心,设计中应严格第一,路线选择。路线选择应优先考虑河流自然

考虑骑行者的安全需求,合理规划道路宽度、转弯半径走向,利用河岸线的自然轮廓来规划自行车道路线,以

和坡度等,确保骑行流畅且安全。首先,在安全性方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在必要的区域,

面,整个自行车道系统应设置专业的交通信号灯、指示如河流弯曲部分,可适当调整路线,以避免过度的地形

标志,以及地面的视觉引导线,特别是在车道交叉口、改造,同时保证骑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第二,路线宽

转弯处和坡道区域,以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其度与扩展。在现有基础上,针对人流密集区段,建议自

次,考虑到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穿过多个居住区和商行车道宽度从现有的5 m增至8 m,以便同时容纳更多

业区,规划中应着重强调与人行道的分隔,以及在必要骑行者和避让区。对于河东、河西部分的宽度,根据实

的交叉路口设置减速带,确保骑行者与行人之间的安际使用情况调整,例如周末或节假日高峰期,提供可临

全距离。此外,沿途需设立急救站点和维修站点,提供时扩展的应急车道,宽度可增加1~2 m,用以分散骑行

紧急服务和常规维护,进一步提升道路的安全性能。高峰时段的人流压力。第三,舒适性与休闲特性。为

最后,在便捷性方面,自行车道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与城保证自行车道的舒适性和休闲特性,建议每隔2~3 km

74

当代体育科技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社会体育学2024年(第14卷)第1期

设置配备有座椅、遮阳篷和自动售卖机的休息点。并

考虑在景观最佳的节点建设观景平台,宽度可达10 m,

提供足够空间供骑行者停留欣赏风景。第四,路面材

质与防滑性。为适应太原市的冬季结冰天气,建议使

用具有高防滑性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来修建自行车道

路面,同时加入地热雪融系统,确保冬季道路的安全通

行。第五,桥梁与立交。对于自行车道经过的桥梁和

立交部分,建议斜坡不超过5%的坡度,以减轻骑行者

爬坡时的劳累。在必要的长坡段设置休息台阶,提供

休息和观景的空间。同时,在桥梁的设计中应考虑加

入防风网,保障骑行者在多风天气条件下的舒适与安

全。第六,照明与安全。全线自行车道应配备以太阳

能为能源的LED路灯,间隔不超过20 m,保证夜间骑行

的安全。同时,在重要的路段和交叉口,设置高亮度的

警示灯和标识,确保骑行者和行人的可见性,使滨河自

行车道可更好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整体发

展中

[6]

3.2 节点活动区与服务设施布局 

在滨河自行车道的具体规划建议中,节点活动区

与服务设施布局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以下是基于

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实际情况的详细规划建议。

一方面,节点活动区的设置应遵循用户需求和地

理位置的原则,充分考虑到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的休

息、交流和紧急服务需求以及城市的文化建设需求。

建议每隔5 km设置一个主要活动节点区,该节点区应

包括以下设施。(1)休息区域:配备遮阳设施和座椅,提

供舒适的休息环境。设计时需考虑不同季节的太阳角

度,以及防风防雨的需求。(2)维修点:提供自行车维修

工具和充气泵,以及便捷的电子支付方式,确保骑行者

能够及时修复自行车故障。(3)饮水站:配备净水设备

和水壶填充站,保证骑行者能够补充水分。(4)信息服

务台:提供地图、骑行路线建议、周边旅游信息,以及通

过电子屏幕发布的实时天气和路况信息。(5)文化展示

点:在每个主要节点活动区设置以太原市历史文脉、地

方故事、传统工艺为主题的文化展示点。例如,在适当

的位置设立以太原市古城、晋商文化为主题的互动式

展览,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增强现实(AR)或虚拟

现实(VR),让用户在休息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太原

的历史与文化。(6)文化休闲设施:在选定节点,融合咖

啡厅、书店等文化休闲元素,创建一个可以交流骑行体

验的社交空间。考虑到太原市的文化背景,可在此类

空间展示当地艺术家的作品,或举办关于太原历史与

文化的小型讲座和展览。

另一方面,对于服务设施布局,建议参考以下四点

进行规划。(1)自行车租赁站:在主要入口处和人流密

集区域设置自行车租赁站,配备多种型号的自行车,包

括儿童车和电动助力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2)安

全设施:沿线配备急救包和联系紧急服务的通信设备,

同时定期培训沿线服务人员的急救技能。(3)导视系

当代体育科技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统:设置明显的路标和里程碑,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和太

原地方特色,如使用汾河的象征性图案或地方特色艺

术品。(4)环保驿站:在节点活动区设置垃圾分类回收

站,鼓励骑行者参与环保行动。

3.3 智能化管理与维护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管理效率和维

护响应速度,在后期规划中,也应积极采用智能化管理

模型与科学的维护机制。首先,应部署一个集成监控

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和传感器监测,以实时监控自行车

道的使用情况和路面状况。该系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

迅速响应任何紧急情况,如事故或维修需求,并提供数

据支持,用于未来的规划改进。其次,建立一个用户反

馈平台,允许市民和游客通过移动应用或网站报告问

题或提出建议。此平台也可以用来通知用户即将进行

的维护工作或路段关闭情况,确保骑行者的信息得到

及时更新。同时,对于用户反馈平台收集到的数据进

行定期分析,生成报告,以评估自行车道的使用模式、

状况和用户满意度。分析结果可以为未来的规划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哪些区段可能需要扩宽道路,

或在哪些时间段需要增加安全巡逻。最后,引入自动

化清洁和维护设备,如自动扫路机和洗路机,定期清洁

自行车道,保持路面清洁,减少人工维护需求,最大限

度保障自行车道的长期可持续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深入分析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

现状及其在城市交通、健康生活和旅游发展中的角色

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原则和建

议。旨在通过环境友好型设计原则、安全与便捷性设

计原则,以及文化特色与创新设计原则的应用,在提升

自行车道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强调其在城市

文化传承和科技应用方面的潜力,为太原市以及其他

城市的体育设施规划提供借鉴,推动城市绿色出行和

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一斌.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展现城市特色体育赛事

探索与实践:以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道选线为

例[J].建材与装饰,2020(7):72-73.

[2]李雷.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城市的规划定位和实践

探究:以山西省体育旅游特色小镇为例[J].江西建材,

2021(8):247-248.

[3]杨章期.基于实施性为导向的体育设施规划策略研

究:以厦门市为例[J].福建建筑,2023(4):7-11.

[4]罗洋.体育特色小镇规划研究:以胶州市铺集镇镇

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27):20-22.

[5]王磊.长三角地区产业型体育特色小镇治理效能提

升研究[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22.

[6]陈雪.“城市双修”理念下滨水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3.

75


本文标签: 自行车道太原市滨河规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