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5376


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1

片断一、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四周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

约是1毫米?

生1:铅笔尖是1毫米。

生2:公交IC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3: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生4:我的数学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通过刚刚的讨论,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

觉?

生1:太短了!

生2:太小了。

生3:跟我们头发丝差不多小,很短很短

生4:毫米啊,你是4个兄弟里面最小的。

生5:毫米虽然那么短,可是它也是有用的。

师:对啊,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特别大

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片断二、

师:那如今请小伴侣拿出米尺,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你

有哪些发觉?

第 1 页

汇报:

生1:我发觉1分米跟我的铅笔差不多长。

生2:我发觉1分米就是1个大格,1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

生3:我知道1分米=10毫米

师: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生3:由于1个小格你刚刚说了是1毫米,10个小格就是10

毫米,1分米有10个小格,所以1分米就等于10毫米。

师:说得对极了!是个宏大的发觉。还有其他发觉吗?

生4:我发觉这条直尺上共有10个大格。

师:那是多长?

生4:10分米。

生5急迫地:我知道,1米就是10分米。由于这条是米尺,

就是1米长的,上面是10大格,是10分米,所以1米就是10分米。

师:真不错。这个发觉也很重要。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2

《毫米、分米的熟悉》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学问目标: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

技能目标:能测量四周的事物,提高估量物体长度的力量。

能在详细的情境中合适地运用长度单位。

情感目标:体会到身边的数学学问,会用毫米,分米刻画日常

生活重的事物,从而更加喜爱数学。

教学重点: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学会单位之间的转化。

第 2 页

教学预备:课件,学具。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今日森林里的动物也

测量身高。可是马虎的狐狸大姐没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

动物身高或身长

长颈鹿5

鸽子20

斑马150

熊猫85

狼6

蚂蚁5

蜜蜂10

生填长度单位。

师:谁情愿说说你的答案?

生1:长颈鹿5米,鸽子20厘米,斑马150厘米,熊猫85厘

米,狼6米,蚂蚁5厘米,蜜蜂10厘米。

师:有不同看法吗?

生:狼不行能是6米,比长颈鹿还长,但也不是6厘米,太短

了。

师:大家说有道理吗?

生:是的。

师: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合适了,应当用新的单位去表示

第 3 页

它。

生:用分米。

师:分米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本上看的。

师:看来这题是有争议的,那么蚂蚁和蜜蜂的单位你们同意吗?

生:5厘米的蚂蚁太大了,不行能的。

师:那么这三题都是有疑问的。〔在表格上打上问号〕

师:我们看前面已经确定的答案,5米,20厘米,150厘米,

85厘米,分别是多高呢?用手势比划一下。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呢?

生:米比较大,厘米比较小。

板书:1米=100厘米

揭题:对于一些动物的身高,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

表示,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熟悉毫米与分米

二、毫米教学

师:那么1毫米到底有多长?

师出示电话磁卡,指出磁卡的厚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磁卡,左手两个手指轻轻捏住,右手抽去磁卡,

手指的缝隙就是1毫米长。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你能找到吗?得出

尺子上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第 4 页

生: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活动:和四周的同学把卡叠在一起,可以2张,5张,8张

等,量一量是几毫米。这个环节在上课的时候遗漏了。〕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请大家想一想身边或者四

周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米。

师:他说米粒大约长1毫米,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不止的。〔师拿尺子给同学比了比1毫米的米粒〕

生:一张纸的厚度。

师:其他同学听到了吗?你们怎么看?

生:我觉得一张纸的厚度没有1毫米,可能3张。

师:拿我们的数学课原来验证一下,叠起来几页才是一毫米。

生叠好了以后汇报:4张,8张,12张,7张.

师:看来1毫米不只一张纸或3张纸的厚度,在7张左右。

师:1毫米比较难找啊,大家能找找5毫米的吗?

生1:手指头的宽度。〔师拿5毫米比〕

生2:铅笔的宽度。

师:刚刚我们举了5毫米的例子,如今你能把5毫米画下来吗?

生画5毫米的线段。

师:再画10毫米的线段。想一想,你发觉了什么?

生:10毫米就是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再请你画出20毫米,看谁画得快,你是怎么画的?

第 5 页

生:20毫米就是2厘米。

师:熟悉了毫米以后,我们来熟悉分米。

三、分米教学

师:大家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

生1:是1毫米的一半。

生2:1分米是10厘米。

师:敢于大胆地猜测是很好的。

师:〔拿出1分米长的吸管〕,象毫米一样拿在手上感受一下1

分米。

同学感受1分米的长度,并在尺子上比一比,得出1分米=10

毫米。

师:找一找身边或四周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厚度是1分米?

生:铅笔头,信封的宽,

师:用分米可以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1:手臂的长度。

生2:铅笔盒的宽度。

生3:桌子的宽度,长度。

测量活动。

同学汇报:手臂长5分米左右,桌子宽3分米,长9分米。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长度单位里面的“四兄弟”,你能把他们

根据肯定的秩序排队吗?

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第 6 页

他们还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呢!师介绍简写方式。M dm cm mm

师:我们还知道了他们的关系,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

米,1米=100厘米,那么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由于10个10是100。

师:你的意思是10个10厘米是100厘米,所以10个1分米

是1米。

用米尺验证。得出1米=10分米。

师:如今我们来确定最终三个单位应当填什么,狼高6分米,

比划一下大约多高。蚂蚁和蜜蜂的身长呢?

四、练习

1、小狐狸为了感谢我们,请我们去他家做客,路上还会遇到

许多问题。

课件出示:汽车门宽8〔〕,汽车玻璃厚5〔〕,大树高3〔〕

进入屋子:电冰箱高160〔〕,床宽2〔〕,电视机长6〔〕,字

典厚25〔〕,书柜高1〔〕,橡皮宽20〔〕

2、小狐狸看我们学的那么好,还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问:

〔1〕三星SGH-E568手机,拥有86×43×26.3毫米的三围,重

量仅有85克,这样的尺寸和重量更能显示出女性用户的审美感。

〔2〕20xx年8月29日,洛玻集团公司胜利生产出0.7mm超

薄玻璃,填补了我国玻璃工业的一项空白。

〔3〕“卡努”是今年以来对嵊州市影响最大的一次台风。全

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9月1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19.86

第 7 页

毫米,最大雨量点崇仁镇民胜水库达196毫米。

师结合示意图介绍降雨量的测量方法。

2、同学做课本上的练习。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3

《毫米、分米的熟悉》,在本课的教学上,做到让同学结合生

活实际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同学创设

充分参加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培育同学观看、操作、推理、猎取

新学问的力量和估测的力量。

1、关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为了关心同学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同学熟

识的身边的事物――硬币、硬卡和手机。让同学在用手夹或捏的动手

操作中,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

度表象。

2、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本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让同学在估一估、量

一量的活动中,借助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大量活动,感知1分米

和1毫米的长度,关心同学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老师只

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

和感受。让同学测量自己喜爱的物体长度,同学特别情愿去做,学习

主动性很高,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感到数学并不是遥不行及的,其实

数学就在身边。

3、“动中学,乐中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第 8 页

这堂课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成了

“做数学”。从同学量身高产生的不同单位的实际应用引出新知,到

同学用厘米单位量课桌的长以及用分米单位量各种学习用具等一系

列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同学进行自主探究,主动猎取学问,

知道了1分米=10厘米的实际含义。老师在课堂中只是同学学习的合、

引导者、组织者,在这堂课中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深厚的

爱好,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仆人。

4、重视同学估测力量的培育

估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进展同学空间观念的重

要途径。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育同学的估测意识,让估测活

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在测量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都是先估

量,然后测量。同学在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

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4

第一节课是毫米,分米的熟悉,我们几个商议 试用“先学后

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教学。说实话“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

教学模式对我和同学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我必需对这种模式有新的熟

悉和重视。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需要我们更加下功夫才能不

断探究,不断讨论,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

况制造性地进展它,成为自己的、新的教学方法。

刚开头我们得一步一步的来,我们要先来细心设置预习作业,

指导同学怎样去看书,怎样思索问题。“先学”不是让同学自由、随

第 9 页

便、单纯地看书,而是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自学。老师首先了解学习目

标,而后老师依据学习目标提出一些问题,刚开头让同学有一个扶手,

必要时还要进行学前指导,布置给同学自学相关的内容。

课堂上的“后教”,是同学在充分自学后,老师与同学,同学

与同学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同学在自学过程中,通过老师巡问,把握

同学的自学状况,在同学自学以后,老师能够发觉同学通过小组商量,

质疑问难,互相沟通等方式自己处理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已会的

同学来教不会的同学,促使同学之间互相的合作,相互关心,到达了

共同提高。

往往有一些问题是说起来简洁做起来难,在采纳“先学后教”

的教学模式教学时,有时感觉手忙脚乱,有时同学提出的问题不知道

什么时候解决。说明自己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熟,需要连续深刻领

悟其精神实质,把它溶化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5

1.问题设计过细、过碎,牵引的痕迹还是很明显。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小而详细,是依据低班级同学的认知特点。

但细细思索还是觉得所设计的问题过细、过碎,有老师领着走之感,

同学的思索空间较小,可能会影响同学的自主探究和有效建构。

在上面熟悉毫米这一环节中,不到1厘米,究竟是多少?要想

精确地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只用厘米这个单位还能不能

精确地表示出它的长度?那怎么办?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有知道

的吗?毫米藏在哪儿?这把尺子上怎么没见到?假如想把毫米从这每个

第 10 页

厘米间表示出来,你想用什么方法?你能不能按你的想法在尺子上01

之间把毫米给表示出来?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吗?通过刚

刚我们真正地接触这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课后我思索是否可以把

上面的这些问题适当整合一下,拓宽同学的思索活动空间,课堂上可

能会有更多的生生互动,同学可能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也可能会

更有利于同学的自主建构和数学力量的提高。

2.张弛有度,注意学习方法训练,为同学供应制造的空间,帮

同学养成创新的习惯。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同学学会一

节课的新知,而是要使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时间去探究,

并为他们供应探究的空间,激发他们探究欲望,培育他们猎取新知的

力量,这样就为同学创新意识的称张供应了一个无比宽阔的空间,我

觉得这对于同学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在教学毫米的学习时,结构清晰,先产生毫米的需求,再通过

找1毫米,熟悉1毫米,再找生活中的1毫米,然后再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进一步深化好摸的熟悉,整个层次是鲜亮的。在分米的设计

过程上也和毫米是类似的,我思索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调整:

在毫米的熟悉学习以后,老师应引导同学进行总结我们是如何学习毫

米,说出刚刚我们学习毫米使我们都使用了哪些策略,说一说我们是

怎样学习的。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同学,再放手由同学自己有针对性的、

有目的性的进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分米的学习,这样可能

能更好的表达同学学的主动,这样到达的学习效果或许会更好。

第 11 页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6

同学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同学的自主进展供

应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同学的进展是有差异的,因此当同学面对新的

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目光来端详客观世界,他们

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独特的过程。

在《分米和毫米的熟悉》教学时,熟悉1分米后,提出问题,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同学有的说从10到20、

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同学发觉不肯定是整十数的,还可

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终还有同学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

个位都是相同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老师再进行一个定

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轻轻的捏住一分钱,

渐渐的抽出来。”,同学说“太小了” ……,这些感觉就说明白同

学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毫米

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熟悉

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老师理解了,适时进行点拨:

“也就是能关心我们测量更精确,对吗?”

敬重同学的独特体验,观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

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布满活力的课堂上,同学随时会出现别出心裁的

想法,耐烦听取每一个同学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

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诞生命的活

力。

第 12 页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熟悉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

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

的关系,这是学校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做预备。被

借壳的教学我认为比较胜利的就是:敏捷地去处理教材,制造性地使

用了教材,并合理地支配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课前通过简洁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为学习心得长度单位做好

铺垫,在用这些长度单位过程中是同学感受到认知上的冲突,用厘米

作单位不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使同学产生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

要和必要性。这样引入新学问的教学,不是为给同学学问而教,而是

把学问建立在他们需要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吸引同

学的留意力。

二、细心设计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的估测也是和课件观念

最有效的学习是同学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与同学自主建

构学问和情感体验的时空,解惑同学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新知的学习直接导入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然后通过测量、在同学尺上

只1分米、画1分米长的线段、用手势比划、闭眼想1分米长的、折

1分米长的纸条、进而找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多种方式关心

同学建里坚固的长度观念,比较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在熟悉1分米

以后,构建新旧学问,使同学明确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回应刀

客是提出的问题,估量课桌的高让同学在此找到答案。再如,体验1

第 13 页

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说说你的感受,同学说太小了,

只有一张电话卡那么厚这些感觉就说明白同学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1

毫米的初步感受,同事,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在测量很短小的物体

的长度、还当不是整厘米时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另外,被借壳我

还为孩子们供应大量动手操作,组织探究的机会。同学动手亮数学课

本方面的长和宽,还有厚度,亮所带纸条和毛线的长度,以及动手画

1分米、几毫米的线段,目的都是让孩子们经受了熟悉分米和毫米的

过程。

三、帮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增添运=应用意识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意新旧学问的练习和进展,设计了将所学

长度单位在楼梯上排队的练习,在南郊、整理中强化对长度单位的熟

悉,也增添了长度单位之间的练习。在把握新知的基础上,设计了小

明的日记,让同学结合生活阅历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有培育了同学

的感恩情怀。

回想本节课,同学参加的主动性比较高,效果也还不错。但也

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由于是星期一,孩子们的纪律意识比较弱,虽

然有客人老师在听课,又是需要大量动手的课,孩子们活跃的个个想

一试身手,收也收不住。由此可见我的课堂组织和调控方法上还需不

断努力学习。另外,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假如能把多媒

体课件用上,直观形象的演示会让这节课更别样了!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8

《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这一课是同学在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一

第 14 页

内容的基础上绽开学习的,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同学熟悉长度单位分米

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 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

单位来估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

在这堂课中,教学分米这个概念时,我让同学测量自己的文具

盒的长,〔大约 20厘米 〕然后就直接让同学来观看自己的直尺上的

刻度,告知同学:由于人们常常要以10厘米作标准去估量、度量一

些物体的长度,所以把10厘米换成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从

而来引入其中 10厘米 就是1分米,让同学体会到了分米产生的过

程和必要性,再来让同学说说刚刚测量的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几分米,

最终让同学用自己的手来比划一下1分米是多长,建立1分米的表象。

在教学毫米时,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钥匙等等。通过

估一估、量一量,让同学建立起毫米的表象。接着我就介绍了毫米,

然后让同学用毫米来测量两枝铅笔分别有多长,再来比一比究竟是谁

长谁短。让同学感到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引入显得非常需要,同时激

起了同学学习新学问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需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基本都能比划出1分米、 1毫米 大

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分米= 10厘米 、 1米 =10分米、 1

厘米 = 10毫米。同学在头脑中对四个长度单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

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同学仅仅停留在外表,

遇到将这些学问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在完

成书上的第5题时,题目中数字比较小,而且都是2,填上一个合适

的单位名称,问题还不大。但是在补充习题还有其它的练习中,由于

第 15 页

数据变大,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各有不同,所以练习中问题就比较多

了,发觉有一小部分同学在填写单位名称时错误百出。例如:铁钉长

2毫米 ,课桌高65分米,文具盒长 23毫米 等。同学头脑中已有了

长度单位的表象,可有时和实物却对不上号,闹出了一些笑话。

看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同学用数学的目光观看生活,主

动思索,正确地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

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所学的学问。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9

《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这一课是同学在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

上绽开学习的,这一课的 重点是让同学熟悉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初步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 长度单位来估量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

学校低班级的同学更多地关注好玩、好玩、新颖的事物。因此,

学习素材的选取与 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支配都应当充分考虑同学

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同学经受测 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

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同学感受到把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

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学问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进展

同学创新思维为主 的原则,引导同学通过观看、操作、猜想,熟悉

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 度观念,培育同学的分

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力量,结合详细内容向同学渗透长度单

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育同学应用所学

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第 16 页

教学时放手让同学自己去数、画, 同学对 1 毫米的实际长度

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关心同学形成 1 毫米的表象,

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看一看、数一数,使同学的直 观的熟悉到毫米

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 厘米=10 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

同学体验学习的轻松和欢乐。分米的熟悉也是通过先估量,再让同学

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 10 厘 米就是 1 分米。再让同学用手势

表示 1 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 1 分米的物体。

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育和进展了同学解决实

际问题的力量。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意新旧学问的联系和进展,我

参考了以前看的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 练习,把同学中消失的错误写

成了这样一段话,用电脑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20xx 年 3 月 28

日〔星期二〕 天气:小雨 今日早晨, 我从 2 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来到了卫生间, 拿起 1 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连忙忙地洗脸,

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 90 毫米,上学路上我观察有一棵

高 2 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急忙找来了一根长 1 厘米的绳子把小树

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抓紧从书

包里翻出 1 毫米长的钢笔和 4 米厚的笔记本, 仔细地做起笔记。

我先让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然后让同学商量沟通:汇报小明日记

中出 现的错误。再用课件演示正确和错误的对比,特别直观,一目

了然,既表达了学习的趣味性,又稳固了本节课的学问。通过比一比、

量一量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理解。 同时,引导同

学运用已有的学问阅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应用数学学问解

第 17 页

决实际问 题的力量。

回想整节课,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存在着很多缺乏之处:还应进

一步加强同学的操作体验,提高同学的估量力量和空间观念。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10

学校三班级的同学更多地关注“好玩、好玩、新颖”的事物。

本节课让同学经受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

米,让同学感受到把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

部分学问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进展同学、创新思维为主”

的原则,引导同学通过观看、操作、猜想,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同学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

概括力量,结合详细内容向同学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

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育同学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通过创设冲突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详细有多长、

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同学的学习需求和爱好:探寻比

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剧烈愿望。教学中,我把同学的进展放在第一

位。教学时放手让同学自己去数、画, 同学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

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关心同学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

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同学的直观的熟悉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

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体验学习的轻

松和欢乐。分米的熟悉也是通过先估量,再让同学在实际测量动手操

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同学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

第 18 页

练习培育和进展了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同学实际测量力量。在熟悉了

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后,进行小组分工,同学爱好盎然,他们用

不同的形式测量自己喜爱的物品,或者是身体的某一部分,细心地做

记录,在测量中体会了不同的长度。对学问有了深化的了解,从模糊

到清楚,实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在大量的实践中猎取了新知,体会了测量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单位。

通过同学用手比划、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熟悉。测

量活动,既培育了同学的合作力量,又培育了他们的测量力量。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11

在一班级的时候,同学已经熟悉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堂课是在实际

活动中熟悉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通过实际丈量使同学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

敏捷运用。反思自身的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

成功之处:

1.确立难点,重组教材。教材中是熟悉分米在先,而我在复

习旧知的基础上先引入毫米的熟悉,我想毫米是同学如今熟悉到的最

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对同学来说有肯定的难度。

2.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如毫米

的熟悉,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首先引导同学观看尺子

第 19 页

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1毫

米和1厘米是什么关系?再借助多媒体把1厘米长度放大,使同学能

清楚地观看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过数

一数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

3通过用手比划长度单位的嬉戏,手脑并用,加深印象。同学

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学在脑中建立1毫米的

表象,除了用眼观看,还需要用手比划。让同学认真观看1毫米的长

度,然后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通过动手比划,加深同学对毫米的

印象。

缺乏之处有很多:

1、虽然预备了较多实物,以为同学很熟识,就消失了一下,

没有让同学摸一摸感知它们的长短。

2、1厘米的“一半”〔中间的长线表示〕就是5毫米,引导

同学发觉,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数。

3、画线段时应当演示,提示同学留意画上端点,标上长度,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班级人数多,操作活动多时,同学的留意力易分散,课堂

的节奏、课堂的调控也是值得我考虑的问题,如上课指令应特别明确,

让同学很明确何时“开头”何时“结束”

5、为人处世低调的我,不知不觉中会把把这种低调的心情带

入了课堂,赐予他们的激情和鼓舞太少了。对于二班级的小伴侣来说,

他们需要老师赐予更多鼓舞与确定的话语。

第 20 页

6、课件的取与舍,怎样少而精的用在点子上,课堂上如何不

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依据课堂的实际状况适时的调整。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12

“熟悉分米和毫米”是人教版三班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

在实际活动中让同学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

测力量;在动手操作、合作沟通中提高参加学习的意识和力量;形成

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在课堂中,我力求能表达以下几点:

1、让同学感受到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我就从我们已经熟悉的两个

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同学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关心同学建立

新旧学问的联系,有利于同学新知的把握。然后提出假如要量一枚硬

币的厚度,还能用这两个长度单位么?在同学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

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使同学产生比较清楚、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发

了同学剧烈的求知欲,又让同学初步感受毫米与已熟悉的米、厘米之

间的关系。发觉不到1厘米,那就需要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同学的学问储备,激发同学主动地参加学习活

动。

2、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同学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

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一个长

第 21 页

度单位的建立,不行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老师细心设计有效的环节,

让同学动脑、动口、动手,使同学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地

强化。通过让同学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多种

感官参加的活动,关心同学比较清楚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3、从同学相对熟识的毫米入手,通过结构化地熟悉毫米,迁

移到分米的熟悉。在最初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同学其实已经熟悉了

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本芳法。这节课是否可

以转变一下传统的方式,让同学自主尝试学习新的单位。教材是是先

熟悉分米,再熟悉毫米。我觉得相对于分米,毫米可能同学接触地更

多,因此我从毫米入手,先熟悉毫米,通过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

画一画这一系列的活动,形成结构。再迁移到分米,让同学经受一个

用结构的过程。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合作沟通、动手

操作等方式参加学问形成和进展的过程,经受对分米、毫米地初步熟

悉。

4、重视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测力量。

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概念是反

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

——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用手势比划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

形成了概念。先供应肯定的参照物分米管和硬币来详细地感知1分米、

1毫米的长度,接着经受“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

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渐渐做到尽可能地精确。

另外,估测力量既是生活有用的力量,也是建立分米意义的重要手段。

第 22 页

同学把握了用手势比划1分米、1毫米后,就似乎随身带了一把尺,

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让同学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度、课

桌的宽度目测手表、锻带的长度等,从借助工具到直接估测,渐渐加

大难度,使同学一步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熟悉,初步培育估量的力量

和意识。

5、存在的问题和缺乏。

在上课过程中,思绪比较混乱。丢了许多地方,有些次序也颠

倒了。课堂组织教学缺乏,同学在底下做自己的事。教材不够熟识,

教学时间把握不好。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13

在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比划

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学期的分米和毫米也是

比较抽象的问题,在备课中要多下功夫,所以本节课我通过同学的操

作来熟悉分米和毫米,让同学自己多猜想、多动手、多沟通,引导同

学自己去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样学起来比较简单。

教学中我把旧知与新知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同学对厘米和米的

已有熟悉,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关心同学明确分米、毫米

与米、厘米的关系。课前我让同学收集了银行卡、一分硬币、生活中

10厘米的物体。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

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还通过比划1米,1厘米有

多长引发同学比划1分米、1毫米的长度。还让同学动手测量出10

厘米并把它剪下来。并告知同学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

第 23 页

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奇妙的用已有学问10厘米引出1分米的

概念。

本节课有许多缺乏,在熟悉1厘米等于几毫米时,我只让同学

在自己的直尺上数,有的同学对1毫米的熟悉消失了错误,把直尺上

的1根小竖线看成是1毫米,数到了1厘米有11个小格。当时我只

在语言上订正他,假如我在黑板上画一根放大的直尺,指名同学上黑

板数一数,同学有了直观的感受后,理解就深刻了。另外,鼓舞性的

评价语言还比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

的课堂教学水平。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14

这课是苏教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上个学

期,同学已经熟悉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节

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肯定的情境,让

同学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出 1 分米、 1 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它

们之间的关系。使同学在观看、操作、小组实践活动等环节中进行,

同学感受到学习的爱好,参加的主动性高涨。在活动中鼓舞同学充分

绽开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 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同学

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学校低班级的同学更多地关注“好玩、好玩、新颖”的事物,

所以课始我创设了课间同学商量“什么兵器最厉害?”的情境,同学

的爱好一下子提高了,在欢乐的气氛中,既复习了“米”和“厘米”,

又通过设疑引入新课,可谓一举三得。

第 24 页

在熟悉分米和毫米时,主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

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同学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进展空间感。让同学多“动”、

多“说”、多“想”、多“感受”。如比划“1分米”,让同学用直

尺当小助手,一手比划,一手轻轻移开直尺,让同学感受到他们的一

拃大约是“1分米”。在比划“1毫米”时,我让同学用一分硬币当

小助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轻轻地抽出来,如今

两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跟上面

的分米进行对比,当心翼翼地抽出,也突出了毫米的小,毫米的细,

毫米的窄,毫米的短。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15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熟悉,以及分米与厘米、分

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本节课的重点是熟悉分米和毫米,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要通过丰富而详细的测量和估量活动,

关心同学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熟悉,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因此,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 数学日记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调皮

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谁

来读一下:今日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 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拿起

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连忙忙的洗脸、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

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仔

第 25 页

细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

同学说出单位消失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知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师:调皮日记中消失的单位究竟该怎么改呢?今日我们连续来

熟悉新的长度单位。

二、熟悉分米

1、初步熟悉

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

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预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

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量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

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同学拿出直尺,根据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

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第 26 页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

沟通。

3、画一画

让同学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请同学们相互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

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相

互说一说。

组织全班沟通,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番在直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

三、熟悉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冰河同学沟通。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精确表示它的厚度,怎么

办?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

这是我们今日要熟悉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第 27 页

请大家观看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长?同

学活动后,组织沟通,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同学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说明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然后让同学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

多少,再让同桌同学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稳固提升

1、改正调皮的数学小日记

2、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同学看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想想做做其次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

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学完成测量和填空,并沟通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觉。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同学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觉?

第 28 页

4、想想做做第三题

完成测量后,让同学说说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接近几分米,并说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题

让同学分别估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量的结果,以及

为什么估量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量讲台的宽度要用分米

做单位。

让同学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理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

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正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估量时,一般不需要得到非常精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

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比较精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

米或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6、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沟通。

五、沟通反馈,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觉同学对这一部分内容接受的较快,讲解

的页较为流程,同学的反应也很主动。我通过数学小日记的方式进行

导入,即建立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活跃课堂气氛。在新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同学的主体作用,给同学充

分的时间让同学去思索去沟通,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

第 29 页

给同学。在评价的部分,我特别注意评价的时效性,赐予同学准时确

定的评价,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即使同学回答不出来我也会赐予肯

定的引导。在练习环节发觉部分同学将厘米和毫米两个单位混淆,在

巡察指导时分别进行了个别指导。

第 30 页


本文标签: 同学长度单位学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