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96


2024年6月16日发(作者:)

美国工厂观后感

美国工厂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

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

的美国工厂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工厂观后感1

《美国工厂》是美国上届总统奥巴马投资的一部纪录片,记录的是福耀玻璃

集团在美国的开厂情况。看完电影,有几个场景让人印象比较深刻。

1、福耀开厂,欢呼雀跃

福耀玻璃准备接手的是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破产公司,这个公司已经破产几

年了,工人全部下岗没有饭吃,一听有中国公司在这个开厂,而且能安置20xx

左右的人口就业,他们都很高兴。

有一个女工人在下岗期间就住在姐姐家的地下室,除了电视是自己的,其他

都不是自己的。当福耀玻璃开厂以后,他进入福耀玻璃工作,自己也住得起480

美元的公寓了。

有一个在通用汽车公司工作了20年的员工,通用倒闭后,自己的生活难以

为继,是福耀又让他过上了中产生活。

2、中西不同管理文化的冲突

福耀准备建厂,美国的工会就要进入,福耀总裁曹德旺明确表示,如果工会

进来,他们马上关厂。语气之硬,让工会不敢贸然进入。

刚开始工人干的还特别高兴,后来蜜月期过了以后,他们开始对福耀不满意,

又开始支持工会的进入。

工会进入到底对企业好还是不好呢?

用影片中每个工作人员的好说,并不好。一个女员工说:工会进来只会让那

些混日子的人受益,而自己认真优秀工作的人却不能受益,只能和他们一样。

工会进来以后,福耀就不能直接雇佣工人了,也不能和工人直接对话了,只

能通过工会招聘工人,按照美国的标准支付工人的工资,同时还要给工会一定的

费用。

这让我想到了,美国的工会其实很官僚,也是收钱办事,看起来是为了工人

争取应得的利益,但实际上会损伤各方的利益。

因为一旦企业不能直接管理、招聘工人,就不能与工人直接对话,不能激发

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工人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责任心,没有上进心,

都在混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盈利,企业盈利不了,如果再向通用汽车

一样关掉,这样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蓝领工人都是很不利的,两败俱亡,只有作

为工会的中介捞到了好处。

3、趋势很关键

在文中的'最后,有一段情节就是很多地方都要采用机械手臂取代工人,因

为他们效率太低。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工会和企业争来争去的,都争不过科

技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在影片的最后,有这么一句话:在过去的十几年,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投入太

少。

自己的感想

当我看完这部记录片以后,自己也有很多感想,主要有两点:

1、人要未雨绸缪

一个在通用汽车工作了20年的员工,通用倒闭后,自己的生活水平立刻下

降。我觉得这是他没有做好长远规划,做好理财,正如巴菲特所说:“如果到四

五十岁,你还不能在睡觉时候也赚钱,你就活的太失败了!”

这句话说明了未雨绸缪、理财的重要性,人要再最能赚钱的年龄努力赚钱,

同时也要理财,否则如果到了快退休时,没有其他收入,仅靠退行金是很难过上

衣食无忧的有最严的生活。

2、人要终身学习

科技生产力不断的发展进步,人要持续学习,如果不学习,很可能被趋势甩

在身后,被社会所淘汰。

持续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为自己能在日益快速变化的时代生

活的很好,不像韭菜一样被割,唯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别无他法。

美国工厂观后感2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结尾处,那精准而冰冷的、代替所有工人的机器人。

我想,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和美国的工人,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自身所处文

明的巨大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生存下去的问题。

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有人悲观地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冲突;也有人乐观的说,

这正可以发挥互补的优势,相互借鉴,实现共赢。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从设立玻璃工厂开始,一直到工厂实现盈利,中美工人

共同相处、合作、为同一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这样的差异是如何弥合的。或者

说,他们最终在这样的差异中,是如何做到彼此理解并相互尊重的。

因为如果这样演绎,或许,这部纪录片就失去了它那可贵的真实。

在美国数十年来“去制造业”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实现了资源

在全球的配置。仅仅在中国,就有许多美国企业雇佣了数不清中国工人。苹果手

机,沃尔玛超市,通用汽车等等。在资本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美国国内,

则因为种种缺乏竞争力的`因素,从而陷入了制造业的危机。

于是,各种曾经繁荣的工业地带,就成了企业避之不及的“铁锈带”。在影

片中的俄亥俄州的代顿市,我们看到,失去制造业岗位的,大多是美国的中年人,

他们难以实现人生的转型。同中国老工业基地相似的是,年轻人大多已经离开这

片萧条而荒芜的土地。而中国福耀的到来,在拓展陌生市场的同时,也企图与特

朗普口中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相结合,这听起来颇为怪异,甚至滑稽。

差异是明显的,甚至是无法妥协的。在中国企业极为重视的效率与奉献精神

方面,美国工人和美国法律成了某种障碍。而令企业避之不及的工会,也成了美

国工人抗拒中国管理模式的中坚力量。这些有些上了年纪的,身材发福的美国工

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为了国内亲人而奋斗的年轻的中国工人所完成的工作量。

而企业对工人类似于军事化的管理,和他们毫无怨言的充满危险的工作环境,也

使得美国工人在惊叹的同时,产生了抵触情绪。

显然,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理想工作。在巨大的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差异中,

美国人,更倾向于将福耀变成一家遵守美国法律认同美国文化的公司,而不是改

造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努力向中国同事的那种坚忍不拔埋头苦干的精神靠拢。

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问题。尽管中美双方为了不同的目的,尽量要令玻璃工厂

在陌生的土地上存在下去,并取得双方都能接受的成功。但,直到影片结尾前,

这样的差异,都没有得到最终的弥合。也许,正如结尾的字幕所表达的那样,在

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下,来自世界上最辽阔大洋两岸的人们,会最终找到一条彼此

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合作之路吧。

曹总也在反思,制造业究竟给自己,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当然有辉煌的财富

和地位,但在无休止的资本滚动下,是无法修复的环境,是不可复生的往昔的宁

静和安详。制造业让贫穷的中国农民工,过上了富足和有尊严的生活,也让他们

承受着压力和过劳。在资本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新的世界秩序中,曹总的企业甚至

在挽救着素不相识的美国工人失业的困境。尽管有着文化的差异,但同为人类中

美工人,他们依然是制造业的维持者和受益者。但,影片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第四

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的危机,机器不再有国别的区别和文化的差异,而且永不疲

惫,永不反抗。然而,在冰冷的技术和冷酷的资本相结合的未来,制造业留给人

类的岗位,究竟还剩多少?技术,将使一切不含创造力的劳动变得更为廉价和可

替代,到了那时,人类的生存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美国工厂观后感3

最近,一部纪录片的横空出世引发了不少争议,它就是由Netflix出品的《美

国工厂》。这部纪录片与以往不同的是,它讲述了中国企业家到美国投资建厂的

故事。因为奥巴马执政时期的一个政策,中国企业家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曹德

旺先生于20xx年在美国代顿投资办厂,招收了通用公司破产之后的下岗职工们,

一家特殊的企业就开始营业了,纪录片由此开始。

本片的结构非常清晰,就是按照时间线索客观的展现这家特殊的企业是基于

什么样的前提下开始的。在失业两年的阴影下,这些美国工人重新获得了工作,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色彩,纪录片中欢快的音乐也让观众对他们的未来

充满希望。

但是短暂的蜜月期之后,海平面下的波涛也逐渐浮上水面。第一个矛盾很快

就来了,在举行盛大的开幕仪式之前,美方负责人要求在会场上面加装顶棚,但

是曹德旺并不同意,在短短的争执之后,美方负责人妥协了,但是可以通过一个

特写镜头我们可以看出美方负责人只是口服心不服而已。

在后面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作的过程中,中美双方的工人因为种

种原因产生了许多矛盾。从最开始的语言不通,工作起来十分不方便,然后是美

国工人认为在通用公司和福耀玻璃的工资相差较大,生活档次都因此而改变了。

但是这些都只是小矛盾,最大的矛盾在于中方为了效益,给美国工人提了很多要

求,比如加班之类的。这些都引起了美国工人的反对,中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甚

至要求美国工人的管理层去中国工厂考察。刚开始来的时候,美方管理层非常羡

慕中国工厂的效率,但是当他们看到中国工厂效率的背后是工人十二个小时的工

作,一个月只休息几天,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的情况下,他们沉默了。

矛盾重重之下,美国工人甚至要求工会介入来满足他们的诉求,但是中方面

对美国工人的反对只有一个对策,就是加薪,他们根本不关心工人真正的诉求是

什么。工人的'诉求并不仅仅是要求工厂不加班,工人看到了他们面对的安全问

题,工人看到的是工厂不守规矩的将有化学制品的污水倒入水源。工厂决定投票

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人为了中方的利益也在积极和美国工人对抗。因为种种

原因,工厂一方胜利了。之后,工厂很快运用各种方式将这些参与工会罢工的美

国工人开除了,工厂的抗议游行罢工就此结束。这一段落的最后是一个中景镜头,

里面的中国工人兴奋的用电脑视频告诉他的家人,中方胜利了。但是在影片快要

结束的时候,曹德旺在最后视察美国工厂时问到这个可以代替两个工人的机械臂

什么时候全部到位,他的下属回答他最快到七八月份就全部到位了,到时候会裁

掉百分之四十的工人。

全部的纪录片到这里就结束了,作为一个中国的观众最先开始看的时候真的

感到很愤怒,明明是中国公司的到来让你们得到了工作机会,你们还挑三拣四的,

事情这么多,应该多穷几年就好了。我相信影片中的中国工人也和我想的一样,

所以才和管理层一起去对付美国工人。但是看到结尾,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这

场投票之中,到底谁赢了毛主席说斗争的过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

东风。可是我看结尾我感觉这是一个双输的结局,要是硬说赢家只有一个就是资

本家,因为到了最后,中国工人也没有获胜,美国工人也没有获胜,唯一获胜的

是运用机械代替工人的资本家。这一场投票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决,而是机器与

人的对决。看完整部纪录片我能感觉只有作为人的存在对未来的焦虑,我们的对

手究竟是比我们更优秀的人,还是比我们更听话的机器

美国工厂观后感4

从这个纪录片中,能看到来至于两个国家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冲突,中国工人

与美国工人在一个团队中的自我认知的差异,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所观看事物

的角度就会改变,在不断的冲突与改变中摸索前行。从纪录片的前一部分中可以

看到,美国工人对于福耀工厂的未来,还是拥有者强烈的期待心理的。在那一位

副总经理问道要不要在墙上挂上两幅画,一副中国的、一副美国的,曹德旺说:

挂美国的,我们还是不要刺激他们了。在曹德旺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曹德旺作

为一个企业家的格局与胸襟。还有一幕就是说要去砍了议员脑袋的那位经理。从

这两个点能看到双方起初的克制,还是希望能够良好的合作的。

影片中在美国工人来中国工厂学习的那一段,有两位员工的对白给人的印象

十分的深刻,很是直白地讲出了问题冲突的矛盾点。就是中国的那句古话:拿了

钱,就得办事。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工人没有那种对于一个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美国工人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只为拿工资的员工,他们是为了拿到工资从而使自己

回到中产阶级,使自己的生活更好,而不能在团队中担任自己应有的角色。而中

国工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团队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思考的更多的是能为团

队做什么,有种以团队为家的感觉,只有相互间的配合,才能像齿轮一样,一个

连接一个推动着公司这艘巨轮向前远航。冲突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工会的差点介入

那一段了,工会组织人员发传单、刷口号,做员工的思想工作,而福耀管理层,

也是层层推手去控制着事件的恶化。最终,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于工厂建立工

会。福耀拿到了满意的结果,而因为劳工冲突导致失业的人,只能在落寞中反思

着自己的得失。影片的结尾部分,工厂的'管理者在向曹德旺介绍着,将会用机

器人一步步地取代人工。这种机器取代重复劳动力的模式,必定会在以后的社会

上,特别是制造业中发展壮大。

正如一位美国工人所说的那些话,重复的劳动是困乏的,更是对于人的一种

精神上的一种巨大的考验。在重复的劳动中,你可能会丢失你对于世界的热爱,

生活的热忱。在中国福耀工厂,一位大姐的回答,说这工作还可以把。一天十二

个小时,一年回家一两次,这个节奏估计放到美国很多人是要崩溃的。人们对于

事情的认知与判断,大概率的来源于你所接触的世界和人,它决定着你思维的维

度和深度。

人活着,就是要干活的。这句话大概没人会反对。工作占据人们大部分的时

间,通过工作,人们获取生存的价值,推动经济的发展,收获自己的财富。同时

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片理想的王国。没点理想,拿什么支撑着你不断的前行。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员工唱歌的那一幕,为了每一片的透明。对福耀公司的

理念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怎么讲,就是员工得有这么一个心态和同企业一起

奋斗的目标与理想,还有就是一个团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一同为了更好地明天。

只有企业做好了做大了,有利润了,员工才会有更好地待遇,不是么世界正处于

一个急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加速了科技革新的迭代,对于现有的制

造业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迫使着制造业向着智能化机械化、物联网的方向迈

进,像是汽车的智能驾驶,5G的建设。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地接

触新的知识体系,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不然只能被埋进时代

的浪潮之中。


本文标签: 工人美国中国工厂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