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519


2024年6月17日发(作者:)

奥巴马用亲身经历向世人诠释何谓“美国梦”

奥巴马在平民单亲家庭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涉足全国政坛不足4年即成为

美国主要党派首位非洲裔总统候选人,在与对手共和党老将约翰·麦凯恩的角逐中多数时候

占据优势,白宫似近在咫尺。

奥巴马意气风发之际,正是美国政治经济影响力衰落之时。无论是美国发动并在伊拉

克和阿富汗继续的两场战争,还是重创华尔街的金融海啸,都令这个世界超级大国尽显疲

态。众多美国选民此时选择奥巴马,或许期望借他的“美国梦”照亮这惨淡现实。

非主流身世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奥巴马的身世也不多见,在白人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美

国政坛算得上绝对非主流。

奥巴马的母亲是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白人女性,18岁时嫁给奥巴马的父亲、来自肯

尼亚的留学生老贝拉克·奥巴马。小奥巴马两岁时,父亲离家而去,父子二人8年后见过一

次,以后再无往来。

奥巴马由母亲和外祖父母抚养长大,在远离美国本土大陆的夏威夷和印度尼西亚度过

少年时光。少年时代的奥巴马虽然聪明,并未显出特别的过人之处。

“他没有紧迫感,也没有什么抱负,”奥巴马的印尼裔同母异父妹妹马娅·索托罗·吴回

忆道:“他那时不过是个操心与朋友游玩、打篮球、冲浪、还有吃吃喝喝的普通青年。”

与母亲在印尼生活的4年间,奥巴马从不介意小朋友们称他“黑鬼”。为能与邻家孩子

玩到一块儿,他会坐在院子的围墙上,像一只大鸟般摇晃双臂,嘴里模仿着鸟叫声。除外

形外,他完全融入印尼生活,与本地孩子一样大口吃豆腐和豆豉,爬树摘番石榴。

母亲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曾经每天早晨4时起床,辅导奥巴马学习英语,且在奥巴马

10岁时把他送回美国夏威夷,入读当地精英预备学校。就读高中时期,奥巴马与外祖父母

一起在夏威夷生活,像其他美国孩子一样参加教堂的唱诗班活动、打高尔夫球和玩扑克。

直到高中毕业后,奥巴马才回到美国本土大陆生活,入读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西方学

院。在那里,奥巴马首次涉足政治,在当时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集会上发表演说。大

学时代的奥巴马仍显低调,人字拖鞋配短裤是他喜爱的着装,宿舍内同学讨论政治话题时

他难得发言。

在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结束学业后,奥巴马前往第一大城市纽约,取得了哥伦比亚

大学政治学学位。在纽约工作几年后,奥巴马搬到有着众多黑人人口的第三大城市芝加哥,

逐渐了解并涉足政坛。

回顾自己的身世和历程,奥巴马觉得难以置信。2004年,在上一届美国民主党全国代

表大会发表主旨演讲时,初出茅庐的奥巴马自我介绍时自嘲说,他不过是一个有着奇怪名

字和离奇身世的“瘦子”。

当时的奥巴马在美国政坛几乎无人知晓,但他的演讲却充满信心和希望,赢得在场民

主党元老们起立鼓掌,为日后成功奠定基础。

“在地球上任何其他国家,我的故事都不可能发生,”奥巴马在4年前的那个夜晚说道,

正如他今日以自己所走历程告诉选民“美国梦”的存在。

竞选梦之旅

自从去年年初宣布参加总统选举以来,奥巴马近22个月以来取得的成绩好似踏上一

段“梦幻之旅”。

奥巴马最初宣布参选总统选举时,无论政界、还是媒体,没有多少人看好他的前景。

他资历太浅,2004年首次当选为代表伊利诺伊州的联邦参议员,除了先前8年连续任职

州参议员,奥巴马别无从政经验。

他的身世和背景过于非主流,非洲裔血统容易触动美国政治生活中最为敏感的种族话

题。甚至个人优势也可能成为危险因素:他的性格魅力、出众口才和过人学识或许会授人

以柄,促使政敌指责他夸夸其谈、缺乏实干经验。

今年夏季民主党内预选结束时,奥巴马出人意料地击败了有“民主党政治机器”之称

的参议院同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即使这样,在与

共和党老将麦凯恩的对决中,现年47岁的奥巴马仍然令人捏一把汗。

决战逼近之时,奥巴马似乎越战越勇。涉及种族话题,奥巴马不再闪烁其词,与曾发

表种族过激言论的“心灵导师”詹克斯·赖特断绝关系。一些黑人选民顾虑,奥巴马参与黑

人民权运动有限,而且由白人母亲和外祖母抚养长大,并非传统意义的美国黑人。奥巴马

就此反击,说他同样因为肤色受过歧视,称自己的存在显现美国民权运动的进步。

针对他从政经验不足的指责,奥巴马以自己竞选班子的成功运作予以反击。参选之初,

奥巴马可谓“一穷二白”:既无财力支持,在首都华盛顿政坛也人脉有限。但从党内预选至

两党对决,奥巴马的竞选班子始终按部就班地运行。不仅动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高技术

手段发动年轻选民支持,还成功募得高额竞选资金,9月创下筹款1.5亿美元的纪录。

竞选进入最后阶段,奥巴马围绕经济、伊拉克战争等重大议题表现更充分的灵活性,

展示作为未来国家领袖应有的务实精神。例如,奥巴马因反对现任共和党人政府发动伊拉

克战争而出名,因要求政府无条件撤出美军驻伊拉克部队而得到民主党自由派人士支持。

然而,自预选以来,奥巴马的立场却向民主党中间派靠拢,表示只有伊拉克安全条件允许

才会考虑撤军。

自9月底以来,历次民意调查获得的结果显示,奥巴马所获选民支持率一度超过麦凯

恩近10个百分点,且持续保持领先态势。美国前国务卿、非洲裔共和党人科林·鲍威尔公

开发表声明,支持奥巴马。这位最受美国民众欢迎的退役美军上将说,奥巴马和麦凯恩都

有问鼎白宫的资格,但相比之下,奥巴马更适合处理美国时下的经济问题,也更适合改善

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在美国历史当前所处的节骨眼上,”鲍威尔说,“我们需要一个不仅保持延续,而且

带有变革、甚至是标新立异色彩的新总统。他不应只是简单延续我们近些年一直遵从的政

策。”

他似乎说出了奥巴马支持者们的心声。大部分美国选民当前关注如何修复美国经济以

及美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奥巴马出身平民家庭,自称是华盛顿政坛的“局外人”,承诺改变

的竞选宣言正符合选民关切。

零距离现实

如果说选民对现实的不满偶然促成了奥巴马的得势,那么,长期务实和勤奋努力则是

他实现梦想的必然因素。

芝加哥是奥巴马事业起飞的地方,组织社区工作是他在那里的第一份职业。那时候,

奥巴马每天拿着地图,开着一辆破旧“本田”车穿行在芝加哥的贫困社区内。他与当地黑

人牧师一起,动员中低收入黑人参与改变生活处境的项目。

当年与他一起工作的洛蕾塔·奥古斯丁—赫伦回忆说,奥巴马“看似年轻而温柔”,不

少女士喊他“娃娃脸奥巴马”。

不过,工作中的奥巴马“公事公办,尊重人,与人打交道能力非凡”。据奥古斯丁—赫

伦回忆,“他总是让执行任务的人们一起取得进展,完成任务。”

与奥巴马共事过的一些人对他的处事能力评价颇高。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为解决问题,

他愿意抛弃个人因素,把持不同意见者团结在身边;他勤学好问,而且慎下结论。

当年雇用奥巴马参与社区组织工作的格拉尔德·凯尔曼认为,那3年对奥巴马影响颇深,

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较为务实的认识。“成果微小,能够改变他人的生活,却不足以改变

美国社会,而后者是奥巴马想做的。”

结束社区工作之后,奥巴马考取哈佛法学院。在这所美国法学界名校,他成为知名专

业学术月刊《哈佛法学评论》的首位黑人主席。奥巴马后来回忆说,哈佛的教育意味着“你

能够承担风险,你可以尝试改变社会,同时还脚踏实地。”

哈佛法学院毕业后,奥巴马选择回到芝加哥,有计划地开始政治生涯。他就职的律师

事务所规模不大,但与政界联系密切,以处理民权纠纷的诉讼见长。他在事务所与妻子米

歇尔相识。

奥巴马夫妇安家在芝加哥大学附近种族杂居的社区。那里是各种自由派人士和知识分

子的居住地,奥巴马因而结交不少朋友。

“他搬进一个即使毫无背景的独立竞选人也能够胜出的地方,以选择在那家事务所工

作的方式,他声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分析师唐·罗辛说。

奥巴马真正参与政治是在1996年,即成功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那年。“喜欢奥巴马

的人认为他是个有条理的聪明人,而讨厌他的人则认为他是个精于算计的政客,”罗辛说。

直到2004年当选联邦参议员,奥巴马才正式踏上全国政坛。奥巴马当时名不见经传,

但学识和口才深得当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赏识,得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

表主旨演讲。

“没有所谓自由派和保守派的美国——只有美利坚合众国,没有黑人、白人、拉丁美

洲裔和亚洲裔的美国——只有美利坚合众国。”4年前,奥巴马在党代会上如此描述他梦想

中的美国,从此成为美国政坛新星。

4年后,奥巴马试图向选民描述自己的“美国梦”,希望获得入主白宫的机会,弥合美

国的政治、种族和经济分裂。


本文标签: 奥巴马美国选民政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