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4200


2024年7月3日发(作者:)

华为面试素材积累

华为作为民营企业,它的技术研发能力,超越了一般人对中国企业的想像。华为拥有

8万多项专利技术,其中有4成是国际标准组织或欧美国家的专利。华为是第一个把2G、

3G、4G打通的企业,靠一套设备就能提供多面相的服务,而且华为在5G技术研发上也

是遥遥领先。《经济学人》指出,华为已是电信领域的知识产权龙头企业。为何华为的技术

研发如此强悍?看看几个数据就知道了。截止到2015年年底,华为全球员工约有17万左

右,但华为的研发人员就有8万多名,占比47%,真是“人才济济”。从研发经费来看,

华为在2015年的研发经费是596亿人民币,占当年销售总额(3950亿)的15%左右,

接近600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是联想的10倍,也超过了苹果和谷歌。任正非也表示,未

来几年,华为每年的研发经费会逐步提升到100—200亿美元。

放眼世界500强企业,其中的中国企业9成都是靠原物料、中国内需市场等优势挤入

排行,但华为,却是靠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场经营绩效获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当

我们以后在谈论“创新驱动发展”的话题时,是应该记住华为这个案例的。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

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

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

细琢的精神。

关于华为人的“匠人精神”,任正非这样谈到:“华为人和华为没那么伟大,华为的

成功也没什么秘密。华为为什么成功?因为华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一个字“傻!”。

阿甘精神就是目标坚定、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华为就是阿甘,认准方向,朝

着目标,傻干、傻付出、傻投入。华为选择了通信行业,这个行业比较窄,市场规模没那

么大,面对的又是世界级的竞争对手,我们没有別的选择,只有聚焦,只能集中配置资源

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犹如部队攻城,选择薄弱环节,尖刀队在城墙上先撕开一个口子,两

翼的部队蜂拥而上,把这个口子从两边快速拉开,千军万马压过去,不断扫除前进中的障

碍,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将缺口冲成了大道,城就是你的了。这就是华为人的傻干!

这个时代,有太多人喜欢仰望星空,但却忘记了脚踏实地;也有太多人喜欢空谈、吹

牛、忽悠,能够埋头苦干、认真做事情的人越来越少。所以,现如今的我们太需要一种精

神,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一种踏实、执着、认真的生活态度。

能够在世界上能够赢得良好口碑的中国企业并不多,但华为是其中之一,因为华为真

正地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华为的营收,7成来自海外,比联想集团的4.2成还要高。

《经济学人》指出,华为在全球150多个国家都拥有客户,全球有超过20亿人每天在使

用华为的设备通信,也就是说,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华为的服务。即使4G技

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场占有率。对于华为的企业定位,任正非认为华为是一

家世界化的企业,并不是狭隘的“中国企业”。而反观国内的其它企业,大多数都难以摆

脱“中国制造”的标签,往往小富即安或偏安一隅,一些企业家不仅没有走向全世界的志

向,甚至连走向全国的志向也没有。在中国,拥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理念

的企业家还不太多。难怪前两天2017年京考《申论》材料中会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到,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资源不是资金、自然资源、高素质的劳动力,而是企业家精神。”

从华为说开去:在小鸣君看来,中国制造要想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实现中国智造

和中国创造,就必须像华为一样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只有在国际市场上经受得住检验的企业才是真正强大的企业。中国的企业,也只有走出去,

才知道自己行不行,才能够明白差距所在。其实,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并不差,如浙

江杭州下沙生产的马桶盖。但中国制造缺什么呢?缺的是品牌和包装,这是应该虚心向国

外学习的地方。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有相通之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过去我们太

强调“修内功”了,总是谈怎样在国内进行保护,但在小鸣君看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

的保护就是推动中国文化积极地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是“以攻为守”的思维方式,也是最好的保护。中国几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精彩绝伦,

但在跟外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却总是面临着“文化逆差”,这不得不让人感慨和深思。

所以,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要勇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交流

碰撞中反思、蜕变、成长。包括个人也是如此,自我感觉总是良好的,但世界那么大,何

不去看看?

华为的企业文化中,第一条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做为一家百分之百的民营

企业,26年来生存不是靠政府,不是靠银行,客户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华为第五位员

工,现任三位轮值执行长之一的郭平曾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你们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要对着领导”,这是任正非反复不断对底下人说的话。

他认为,大部分公司会腐败,就是因为员工把力气花在讨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户需求。

从一个制造商的角度来讲,当然希望客户买越多套产品,才能赚取越多服务费,这个

算盘连小学生都会打,但华为走了一个逆向的路:我来帮客户省钱!为反过来站在电信商

的角度思考,华为主动研发出把三套标准整合在一个机台的设备,帮客户省下了50%的成

本。“短期来看,我们是傻是亏,但长期就不见得”,邱恒(华为LTETDD产品线副总裁)

说。客户省下的钱,可以用于其他投资,研发出更新的产品,从消费者端赚来更多的钱,

再回头来跟你合作,双方一起成长。“当他只能赚一块钱的时候,肯定无法分给你一块五,

他若能赚五块钱,你才有机会分到两块甚至三块”,邱恒道出一个简单的商场互利逻辑。

“国际大厂比较容易耍大牌,不会愿意配合客户要求去量身订做产品,反正我给你什

么就吃什么,美其名曰是教育市场,实际上是怕麻烦”,权威研究机构顾能资深分析师杨

敬宇说。他指出,一般派四、五个工程师到客户端驻点就算是大手笔,华为却可以一口气

送上一组12人的团队,与客户一起讨论、研发出最适合的产品。若产品出问题,即使地

点远在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华为也是一通电话立刻派工程师到现场,与客户一起解决问

题,不像其他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多半用远端视频遥控。

任正非出身在贵州一个贫寒家庭,家中有7个兄弟姊妹,身为老大的任正非,从小就

学会要与父母一同扛起责任。高中那年,一家人穷到得去山上挖野草根煮来充饥。偶然有

一块馒头,父母亲也会切成9等份,每个人只有一口,为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活下去。“我

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不这

样,总会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任正非回忆,即使每天要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养活

一家人的父母,或是年幼的弟妹,从来也不会多吃一口。

“要活,大家一起活!”这意念从此深植任正非心中,成为他创业后坚持利益共享的

基础。到今天,华为依然没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创办人任正非只拥

有公司1.4%的股权。除了不能表决、出售、拥有股票之外,股东可以享受分红与股票增值

的利润,并且每年所赚取的净利,几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给股东。根据报道,在华为,年入

500万以上有一千多人,年薪过百万的有一万多人。华为17万员工,年收入平均有80万。

任正非的“敢给”养出了最拼团队。华为的员工都把自己当“老板”,尽心尽力工作,为

客户服务。因为在华为待得越久,领的股份与分红越多,所以大部分人不会为了追求一年

两年的短期业绩目标而牺牲掉客户利益,而是会想尽办法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愿意长期与

之合作,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2011年,在日本福岛核灾的恐怖威胁下,华为员工仍然展现了服务到底的精神,不仅

没有因为危机而撤离,反而加派人手,在一天内就协助软银、E-mobile等客户,抢通了3

百多个基站。自愿前往日本协助的员工,甚至多到需要经过身体与心理素质筛选,够强壮

的人才能被派到现场。


本文标签: 中国客户企业产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