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917

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材教法研

修一体网络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

胡惠闵 陆勤超

摘 要 为加强教研、科研、培训的有机融合,上海市教委于2014年启动了“上

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项目。本文从背景、目标、

开发过程三个方面对网络课程建设进行了回顾,从研修课程体系、研修方式、研修课

程开发模式等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提炼, 并围绕网络课程品质、课程开发的合作

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教材教法 研修一体 网络课程开发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试

行)》精神,进一步加强教研、科研、培训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教师培训

在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效性,上海市教委在2014年3月正式发文

启动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

一、项目背景

(一)教师教学专业素养亟待提升

我国长期以来注重“双基”教育,但近年课程的意义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向,

学生的素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考量。课

程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拥有特定的学科素养,评判课程的品质应该首先看

课程是否关注学生,是否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素养。学生学科素养培养需要教

师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师教学专业素养成为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关键和前提。

在过去,聚焦教学专业素养的“教材教法”是必修课,但现在被许多师

范大学所取消,后来在教师培训里也被取消了。“教材教法”不“吃香”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架空”的研究。于是,看似“小儿科”但跟中小学教学

* 本文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研修

课程建设”项目的系列成果之一。

Program Research

59

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整个教师研究中被普遍忽视

了,与此相关的教师教学专业素养也在教师教育

课程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结果是,大

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但普

遍忽视教材教法知识,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平衡、

不完善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步伐。新一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推进以及教

育实践中问题的暴露,以教材教法为核心的教学

专业素养越来越需要得到关注,新课程背景下亟

须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内涵的丰富与提高。

(二)教师培训课程尚需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培训不断取得新突

破,教师培训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为了培养

具有合格专业素质的教师,对教师培训课程进行

改革与调整,构建充满活力、突出教学专业、强

化教学素养的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则成为必然要

求。《上海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

训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以提高教

师专业水平为重点,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全员培

训……为教师提供多层面、可选择、高质量的培

训课程”。

但是,我国教师培训课程还不能完全适应成

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

改革的需要,从而导致教师培训工作的效果不尽

如人意。当前教师培训存在多方面的偏差和不足。

一是重教育理论,轻教学实践知识。以往和当前

的教师培训课程注重抽象、理论性的知识,要求

教师接受一套现成的、权威的、“真理式”的知识。

课程内容多为教育教学的通识知识,以观念学习

为主,缺少对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关注,缺少对

2015

教材教法知识的关注,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

性不强。诚如一些教师所言,“讲的都是大道理,

5

不接地气,没什么用”。二是重单向讲授,轻互

动研习。教师培训基本沿袭了传统的班级授课组

织形式,单向传授占主导地位,教师被动学习,

60

无助于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的习得,且无法真正激

发教师的学习兴趣。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不

欢迎“说教式”的大班“输血型”培训,认为对

自身的专业成长作用不大。三是重资源开发,轻

共建共享。“十二五”期间,每位教师须参加培

训完成36学分。各区县投入比以往更多的人力、

财力来开发培训课程资源。由于缺乏有机的共享

机制和平台,各区县课程资源开发处于“各自为

政”状态,重复建设较多,且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三)课程开发队伍有待整合,水平有

待提高

现有的教师培训课程多由研究理论的专家学

者负责开发,另有部分培训课程由中小学教育教

学实践者开发(所谓校本培训课程)。这两种培

训往往分开作业,课程开发者之间缺乏互动沟通。

久而久之,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课程开发方式:

一种强调理论建构,另外一种侧重经验传授。两

者各自为政,缺乏衔接和整合,结果是理论不落

地,实践经验无提升(也就是常说的“萝卜炖萝

卜”)。课程开发者队伍的力量无法凝聚和团结,

培训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因

此,应当在课程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加强课程开

发人员合作,协同开发课程。同时,需要加强对

课程开发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课程设计、开发、

实施与评价能力。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教委启动了上海市中小

学(幼儿园)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

本项目将重心由教师培训转向教师研修,直接将

教材教法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研修课程,通过教

师对教学问题的自主研究、学习,有效促进教师

教学素养的提升,为在职教师研修课程改革提供

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有助于培养适应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师资。基于成人学习理论,以

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将实践与反思置

于课程的核心,探索现象思考、案例分析、专题

2

0

1

6

2

探究、实践反思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样化课程

实施方法,符合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趋势。课

程开发团队方面,积极吸取上海市课程改革的成

功经验,采用区域联动的“大兵团共同体”合作

模式,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性教师培训课程体制的

转型提供实用案例。

二、项目目标

(一)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

重新认识以教材教法为核心的教师教学专业

素养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

价值,整合形成教师研修课程共同体,聚焦教材

教法开发课程,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提升教师教

学专业素养,弥补教师培训课程长期以来的短板,

帮助一线教师走出不能把教材知识有效转化为学

生知识的教学困境,助推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和提

升。

(二)开发以教材教法为核心的网络课

通过文献分析与现状调查,梳理、构建我国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材教法素养结构,立

足教学实践问题解决,探索构建低结构、短课时、

数字化、基于需求的模块化教材教法研修课程体

系,共建共享开放、互动、立体、可选择的教材

教法网络课程资源,实现研修课程、教育教学研

究活动、教育教学研究资料、专家同伴研讨与合

作等资源的有效聚集、整合、开发和共享。应用

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研修课程APP,支持教师打

破时空限制进行自主研修。

(三)形成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网络研

修方式

把握成人学习特点,直接将教材教法研究成

果转化为教师研修课程,问题导向推进研修,关

注教学实践应用,探索现象思考、专题探究、案

例分析、实践反思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样化课

程实施方法,探索冲关作业为核心的过程性评价

方法,以兴趣、效用和挑战激发教师从被动接受

转向主动研习,借助信息化平台形成上海市基础

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与教师培训结合的有效模式,

助推教师培训和学习模式的变革。

(四)提升以教研员为主体的课程开发

者的能力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带动以教研员为主体

的课程开发者加强教材教法研究,引导他们关注

教师实践问题和学习发展需求,通过优秀经验分

享交流、分层分类指导与个别指导,提升研修课

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能力,打造一支具有

较高课程领导力、不断自我更新成长的教师研修

课程开发者队伍。

三、开发过程

本项目基于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教材教

法研修课程的教师知识基础分析和教师素养现状

调查,做好顶层设计,编制上海市教材教法研修

一体网络课程方案。在课程开发总体思路指导下,

覆盖各年段、各学科展开研修课程开发,先后经

历课程选题确定、课程纲要编制、课程脚本编写

与作业设计以及视频摄制上线等环节,最终形成

了网络课程资源库。渗透项目推进全过程,建立、

健全研修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与质量保障机

制。项目研究路径如图1所示。

项目启动以来,聚焦核心问题的探索解决,

项目经历了顶层设计、课程主题选定、课程纲要

编制、课程脚本编写与评价设计、数字化课程资

源开发等阶段,有序、有效地实现了项目目标。

(一)基于现状调查分析的顶层设计

围绕教材教法研修课程的目标指向,专家介

入,基于文献研究开展研修课程的教师知识基础

Program Research

61

图1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开发路径

分析,协同区县(虹口区)面向全区600多名小

学语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素养现状和培训需求问

卷调查。前者为确立研修课程目标提供了理论依

据,后者提供了实践依据。在此基础上,站在教

师教育一体化的视角,由市教委人事处组织、上

海市教委教研室领衔、区(县)教研员参与、课

程专家引领,就教材教法网络研修课程的顶层设

计进行了研讨,编制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

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

程方案”)。

在顶层设计时,重点探讨解决以下问题:教

师研修课程应达到怎样的目标?应构建怎样的课

程内容体系来承载目标?符合成人学习者特点的

教师研修课程具有怎样的特征?即要设计成什么

2

0

1

6

2

2015

5

师培训的有效途径。基于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结构

开发建设和实施跨学段、跨学科的教材教法研修

课程,促进教师关注教材教法,全面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为提高研修课

程实施的成效,应同步创新研修课程结构与实施

方式,突出低结构、短课时、数字化、需求导向、

研修一体等关键特征,同时建立过程性评价为主

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调

节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选题确定,构建研修课程内

容体系

在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顶层设计完成

后,上海市教委人事处于2014年3月下发了《上

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中小学(幼儿

园)‘研训一体’网络课程建设”的通知》,面

向各区(县)征集该区域的优势学科。每个区县

可推荐3—5个课程类别进行开发与实施。课程

申报类别如表1所示。

在各区县推荐报送的选题范围内,从年段和

样的课程才能规避传统培训课程的问题?通过顶

层设计,明确了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的意

义价值、目标定位、内容架构与实施评价思路。

课程方案指出,教材教法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

现实需要,符合当前教师教育的国际潮流,是教

62

表1 上海市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申报类别一览表

幼儿园小学初中

生活自然/科学与技术语文

游戏品德与社会数学

运动唱游/音乐英语

学习美术思想品德

体育与健身科学

信息科技生命科学

劳动技术地理

历史

社会

音乐

美术

艺术

体育与健身

劳动技术

信息科技

学科两个角度考察课程的系统性,要求研修课程

覆盖从早教到初中阶段,涵盖语文、数学、历史

等各个学科。同时,项目组通过调查问卷、访谈、

座谈等多种形式的需求征询,收集、归纳某一阶

段内教学实践中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培训需求;

通过听评课、教研活动,发现教学实践中具有倾

向性的问题。基于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和教师反映

的需求这两方面的调查,进一步缩小教材教法课

程体系的选题范围,最后形成了首轮33个课程

主题(见表2)。聚焦教师教学专业素养提升,以

教材教法研修课程目标为依据,构建了跨越幼教、

小学、初中,覆盖各学科的研修课程内容体系。

表2 上海市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首批选题一览表

年段学科课程主题

早教0-3岁婴幼儿自控能力的表现性评价

生活幼儿园离园活动的组织

幼教

游戏角色游戏的分享交流

运动幼儿园室内区域体育运动的环境创设

学习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启方式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课随文说话的

教学指导

低年级句子理解的教学指导

语文

基于目标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时作

业设计

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概括的指导

中年级词语理解的教学指导

数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新授课教学目标的

制定

英语

小学英语基于单元目标的教学内容

设计

唱游/

小学

音乐

小学唱游课中律动体验活动的设计

体育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体育与健身学

与健身科跳跃教材分析

美术美术教学目标的确定

自然小学自然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

劳动

技术

小学劳技四年级技术操作教学方法

科学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设计与制作”

科技模块教学实施与指导

信息

小学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的

确定

品德

与社会

教学情景图的运用与开发

Program Research

63

(续表)

年段学科课程主题

语文

初中语文课堂师生集体批改作文的

实施

数学

第19章几何证明的教材分析和教法

指导

英语

初中6、7年级基于单元的英语写话

教学过程性指导设计

物理初中物理探究类实验教学的设计

化学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社会热议类案例的分析路径

思想初中思想品德课课时教学目标制定

品德的研究

历史图像证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

地理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音乐初中音乐课堂即时型反馈方法

艺术造型类艺术作品欣赏性活动设计

体育讲解与动作示范方法

美术美术课堂示范的方法

生命初中生命科学显微镜观察类实验教

科学学的过程设计

科学

初中科学实验中有序观察的指导策

劳动

技术

工艺木工设计与制作

信息初中信息科技的概念教学——操作

科技与游戏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三)立足研修一体学习和评价方式探

索的课程纲要编制

2015

在研修课程总体设计与开发路径引导下,区

县领衔、市区合作全力开发贯穿各学段、涵盖各

5

学科的研修课程。为规范研修课程开发,确保课

程质量,项目组开始编制各模块研修课程的纲要。

64

课程纲要明确了各门课程的背景、目标、内容与

安排、评价内容与方式等核心要素。课程纲要模

板如下所示。

××××

》课程纲要

(单位 署名)

一、课程背景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环节

学习主要学习

目标内容方式

时长

1

现象案例

思考学习

2

理论

微报告

学习

自学

课例分

3

案例

析研讨

分析

自学

4

实践实践

反思操作

四、评价方式

(一)评价要求

(二)评价内容

(三)评价形式

由于在确定选题过程中已经基本明确了各个

课程选题的背景和目标,在课程纲要中只需修订

作出更精准、更规范的表述,因此课程纲要编制

的重心在于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研修方式的探

索。在课程纲要编制过程中,如何激发和保持教

师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研修课程对教师的实践

指导作用、如何确保研修课程实施的质量等问题

的思考和解决贯穿始终。

本项目立足研修一体的方式探索,明确“研

修一体”有三种不同的内涵,三种内涵所指向的

“研修一体”的实现程度也各异:(1)从教师

2

0

1

6

2

的实践问题出发,将实践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

并把研究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二为

一。教师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将研究的结果转化为教师进修的课程专题。

(3)教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对照自己的

实践,借鉴他人的成果,并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实践、研究和学习”三合一的“研

修一体”。

本项目以研修一体为课程实施方式,并根据

教师的工作实践特点与专业发展的要求,设计了

“现象思考

理论学习

案例分析

实践反思”

四个紧密关联、层层深入的学习环节。

“现象思考”用录像、照片、动画、故事写

述等各种形式的正反案例呈现教学实践案例,激

发学员的思考和学习兴趣。“理论学习”用微报告、

微谈话保持学习兴趣并重点学习教学方法,同时

提供自学材料和延伸阅读材料。“案例分析”通

过观摩课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与研讨,分析案

例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

理解并初步应用。“实践反思”将所学内容用到

实处并检验研修目标达成与否。基于这样的学习,

教师能从实际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到理

论的再学习,之后进入理论的运用,最后进入个

人反思环节,这既是成人实践的过程,也是围绕

学科教材教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参与课程研

修,教师实质上完成了“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的

学习”。

为确保各门课程纲要的科学性、规范性,项

目组采取的方法是:模板样例研制与培训解读先

行,后进行案例分析,接着开展优秀纲要集体分

享交流与分层分类指导、个别指导,最后各课程

纲要答辩通过审核。

(四)脚本编写与评价设计

课程纲要经过答辩、专家审核后,进入课程

视频脚本编写和评价设计环节。课程脚本要求体

现科学性、操作性和课程实施方式的多样性。在

科学性把控上,各学科的市级教研员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他们直接负责对口学科的研修课程质量。

操作性较差的内容,如概念、价值、原则等内容,

一般列入自学材料,而不作为理论学习环节微报

告的核心内容。

为确保教师对课程的投入和研修质量,各环

节学习后需完成一定题量的相关作业(冲关挑

战),达到规定要求方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最后需要提交相关作品。冲关挑战题目主要包括

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以系统

自动判定为主,结合培训教师的综合评价。

“现象思考”环节的冲关作业主要考查学员

对问题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无所谓对错,重点在

于引起学员对该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理论学习”

与“案例分析”环节的冲关作业主要考查学员对

学习材料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学员需正确解答

60%以上的题目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实

践反思”环节的作品综合评价主要考查学员课程

目标的达成度,学员需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作

品由主讲教师批阅,优秀作品作为课程样例。

同时,为促进网络研修课程不断改进、更新,

本项目关注学员对课程质量的评价。评价表如表

3所示。

(五)数字化研修课程资源及平台建设

上线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最后进入视频摄制与上

线环节。此次课程视频摄制由各课程负责人自行

完成,反映出的问题是摄制投入与质量参差不齐。

与此同时,搭建与该网络研修课程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的数字化资源平台,支持视频、文档链接、

在线研讨、在线作业等功能。充分考虑教师对移

动学习的需求,酝酿开发研修课程APP,支持教

师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

Program Research

65

表3 上海市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效果反馈调查表

1. 请您在相应的等级上划圈“

”(提示:按五级评价:5代表最好;1代表最差)

专题或活动

1. 报告与研讨

2. 课例及分析

3. 集体教研

4. 自主学习(作业)

主题的针对性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内容的适切性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效果的满意度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 您是否清楚此次研修课程的目标?________

A. 非常清楚 B. 比较清楚 C. 不太清楚 D. 完全不清楚

3. 您认为最有效的课程形式是________

A. 专题报告 B. 课堂诊断 C. 互动研讨 D. 自主学习

4. 您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课程内容是哪一部分?________

A. 教育/课程理论 B.学科知识 C.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5. 您对本次研修课程的设计与安排是否满意?________

A. 很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满意

6. 对于本次研修,您有何改进建议?

四、结果

(一)开发了一批指向教材教法现实问

题的网络研修课程

通过项目研究,形成了《上海市中小学(幼

儿园)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方案》项目顶

层设计方案以及《上海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网络研

修课程方案》等子项目设计方案。在项目总体设

计思路指引下,完成了首批涵盖幼儿园(5门)、

小学(11门)和初中(17门)各学段共33门教

材教法网络研修课程的开发,形成了完整的研修

课程纲要、讲稿、作业设计与课程视频。其中,

已完成开发和准备实施的课程有幼儿园离园活动

2

0

1

6

2

2015

5

习者的特点和教师需求,具有低结构、短课时、

数字化、需求导向、研修一体等五大显著特征。“低

结构”一是指课程主题源于一线教育教学问题和

教师需求,注重课程内部结构,不强调课程间的

结构,具有不同起点和终点,能满足不同类别和

层级教师需求;二是目标指向问题解决和教育教

学行为的改进;三是内容形成于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或培训现场的互动过程。“短课时”定位于微

型课程,每个主题课程1学分,约10课时。“数

字化”是依托“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研训

一体’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成数字化课程,同

时开展网上培训和网上管理。“需求导向”是解

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修一体”是着

眼于教育教学研究资源的课程化,研中修、修中

研,着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互通模式。

以小学语文已开发课程为例。截至2014年4

月,已完成14门教材教法研训一体网络课程的

开发,其中10门源于教研活动的课程化。在这

的组织、角色游戏的分享交流、美术课堂示范的

方法、小学四年级劳技技术操作教学方法、图像

证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初中信息科技的

概念教学等等。

本项目开发形成的网络研修课程顺应成人学

66

14门网络课程中,市级占了4门,区级10门。4

小学生概括能力训练的策略及方法。已开发的小

门市级课程分别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小学语文

学语文学科研修课程和已实施的课程见表4和

识字教学、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思考和实践以及

表5。

表4 已开发的小学语文研修课程

序号区县课程主题

1市级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2市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3市级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4徐汇、虹口、黄浦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5静安二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训练的教学设计研究

6青浦三年级课堂中加强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内在联系的表达训练

7静安一年级写字教学要求及教学策略研究

8闵行基于“课标”的小学起始年级语言表达教学与评价

9浦东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10徐汇、虹口、浦东小学一年级语文趣味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1闸北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与评价

12黄浦基于标准的一年级语文学习多维度评价案例分析

13大宁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实施

14市级小学生概括能力训练的策略及方法

表5 已实施的小学语文研修课程

序号课程主题

1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2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3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4二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训练的教学设计研究

5三年级课堂中加强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内在联系的表达训练

6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Program Research

67

(二)设计了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研修

方式

充分关注和顺应教师的需求和学习特点,以

教学实践为题为导向,关注教学实践应用,化被

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形成现象思考、理论学习、

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等有效的课程实施路径和方

式。寓乐于学,设计冲关挑战作业激发和保持教

师的学习兴趣,形成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专业

发展为导向的教师研修课程质量保障制度,确保

教师研修的质量。参与课程研修,教师实质上完

成了“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的学习”。通过培训

课程达到“实践、研究、学习流程三合一”的“研

修一体”境界。

(三)形成合作共建、研修一体的研修

课程开发模式

形成基于合作的大兵团课程开发机制。本项

目在加强与高校横向合作的同时,采用市、区(县)

纵向合作的联动机制,集各方力量进行教材教法

研究和研修课程开发。项目由上海市教师专业发

展工程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其办公室负责推进、

协调和管理;市教研室主管项目的设计、理论研

究、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各区县教育局成立

由分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和激

励机制;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成立由负责人牵头,

教研部主任、师训部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组成的

工作团队。这是一种基于合作的大兵团作战方式,

有助于整合优势力量,共建共享数字化课程资源。

通过项目研究,汇聚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教材教

法素养和课程开发实施能力的教研员骨干队伍。

形成研修课程开发的两条路径。参照一般的

2015

课程开发思路,形成了两条体现本研修课程的特

色课程开发路径:“主题式课程开发”和“教研

5

活动课程化”。教师开发课程的过程实质也是其

反思、探索、积累经验的过程,本项目强调教学

研究的过程就是课程开发的过程,在教学研究的

68

过程中学习课程的建设,反之以课程开发的视角

来反促教研活动质量的提升。总项目组采用面批、

实践指导、专题讲座等方式,面向课程开发团队

进行多达7次的市级培训,同时开展经验分享交

流和分层分类指导、市级教研员结对个别指导。

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对课程开发者的培训过程,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课程开发者不断吸收新知、

基于开发实践不断反思改进。

形成研修课程开发的三个保障机制。第一,

建立和完善课程质量的评价机制。区县项目组研

究并建立了课程质量的评审机制,明确工作流程,

对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审定,加强过程

性评价,采用评审、指导、讨论等多种举措确保

研修课程的质量。第二,实施专家团队定期指导

制度。市教委组建了一支由市教研室教研员、高

校课程建设专家、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专家、特级

教师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对课

程开发与实施进行指导。第三,提供课程开发与

实施必要的工作经费。市教委承担课程开发经费

以及课程实施后的市级研修经费,各区县也为本

区县的项目组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初步建构了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结

构,深化了教材教法研究

关注教材教法,是促进教师将专业知识转化

为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教材教法分析的主要任

务是解读课标、研究学生、分析教材,从而形成

教学法,最终通过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具

体实践。“教材教法”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内

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标志,将教师在教

材教法分析中暴露的问题,转化为介于理论高位

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研修一体课程,具有较强的实

践性与指导性。本项目以PCK为理论,开发系

列学科教材教法研修课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深化了教材教法知识的研究,初步构建了教师教

学专业素养结构,填补了多年来对教材教法知识

2

0

1

6

2

研究的缺失,有助于教师加深学科理解,提升教

距。数字化资源平台没有专门开发和特别定制,

师教学专业素养。

其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本研修课程的需要,随着

(五)打造了一支具有课程素养的课程

后续课程资源的持续丰富和用户的增长,平台恐

开发骨干队伍

不能支撑有效应用。为此,一方面应开发、整合、

项目建设期间,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不论是

开放高质量的市级研修课程网络平台,另一方面

直接的课程主持者还是子项目课程团队中的队

可考虑在有条件的区(县)或学校建设微课摄制

员,都获得了相应提升。主要表现在课程开发意

中心,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摄制。

识的提升和课程开发流程规范性的增强上。通过

二是形成课程开发合作长效机制。教师研修

实战演练即开发出一门门具体的网络研修课程,

课程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大

以教研员为主体的开发团队对课程开发的程序和

兵团合作,需要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专业人员

要求逐渐清晰,不仅深化了对教材教法知识的认

和教师的合力。但目前多是有条件的行政驱动下

识,还能引领学校教师共同建设研修课程。相信

的行为,参与课程开发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帮助

这些具有课程素养的课程开发骨干队伍,必定能

不大。因此,后续需要思考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

为已开发课程的上线和维护工作保驾护航。

员主动参与研修课程开发建设,比如课程开发经

历与高级别职称晋升挂钩。

五、问题与改进

三是健全课程开发激励机制。课程开发与实

施,特别是网络课程视频摄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

尽管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开发已取得

源。目前有限的经费支持满足不了课程开发建设

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

所需。为此,需加大单门课程开发建设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中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突破。

同时对涌现的优秀课程资源进行奖励,充分调动

一是提升课程开发与数字化资源的品质。首

课程开发者的积极性,满足其对专业认同的追求。

批数字化资源多由课程开发者自行摄制,技术设

胡惠闵

本文标签: 课程教师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