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5375

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

2022-2023

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生

物试卷(

11

月)

1.

被称为“史上最致命的病毒”—埃博拉病毒是

RNA

病毒,曾数十次在非洲爆发,其在

人体细胞内增殖的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

+RNA

-RNA

均携带病毒的遗传信息,为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B.

埃博拉病毒可以在餐具上增殖,但煮沸消毒餐具可杀死该病毒

C.

埃博拉病毒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

该病毒可用专门开发的核酸检测试剂检测,检测时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

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内部都会发生剧烈的物质变化。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增大,呼吸作用加强,代谢加快

B.

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增大,呼吸作用减弱,抗逆性增强

C.

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减小,酶的活性增强,物质的转化加快,有机物的种类减少

D.

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中的干重增加,糖类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加

3.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当达到渗透平衡时,原生质层两侧浓度差都为

0

B.

将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和活的

R

型菌注入小鼠,可能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

S

型活

菌和

R

型活菌

C.

35

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可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D.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选用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试剂

4.

项圈藻是蓝细菌中的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单个项圈藻的形状接近正球体,它通过分

裂产生的子代互不脱离,经过多次分裂后,形状如项圈的集合,故名项圈藻。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

一个池塘里的全部蓝细菌构成一个种群

B.

项圈藻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C.

形成“项圈集合”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

D.

项圈藻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

第1页,共23页

5.

如图是人胃的壁细胞“分泌”胃酸(

HCl

)的机制图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胃的壁细胞分泌

Cl

-

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

C1

-

-HCO

3

-

反向转运体转运离子时不消耗

ATP

C.

K

+

CO

2

进入胃的壁细胞均为被动运输

D.

抑制

H

+

-K

+

泵活性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

纺锤丝微管由

α

β

两个亚基聚合而成,在细胞分裂时能介导染色体运动。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

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参与

α

β

两个亚基的合成

B.

在细胞分裂前期,

α

β

两个亚基的聚合速率大于解聚速度

C.

低温处理根尖分生区细胞能抑制细胞内

α

β

两个亚基的聚合

D.

α

β

两个亚基聚合受阻时,染色体着丝粒不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

7.

为探究蛋清溶菌酶的热稳定性,将酶液加热至不同的温度,分别保温

30

60

90min

,测定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是唯一的自变量,保温时间不影响酶活性

B.

30

℃相比,酶在

60

℃下的催化活性更低

第2页,共23页

C.

蛋清溶菌酶可以在室温环境中保持较高活性

D.

70

℃时,该酶活性下降的速率先快后慢

8.

人体棕色脂肪细胞(

BAT

)和骨骼肌细胞(

SMC

)都含有大量线粒体,

BAT

线粒体内

膜上有一种特殊的通道蛋白

UCP

,可与

ATP

合成酶竞争性的将膜间隙高浓度的

H

+

回收到线

粒体基质,同时将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热能(如图所示),其活性受

ATP/ADP

的比值变化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AT

SMC

都富含线粒体,产生大量

ATP

B.

UCP

蛋白的活性越高,

ATP/ADP

的比值越大

C.

寒冷条件下,

UCP

蛋白对

H

+

的通透性大于

ATP

合成酶

D.

脂肪在脂肪细胞中以脂滴存在,脂滴膜最可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9.

与野生型拟南芥

WT

相比,突变体

t

1

t

2

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

分布及位置不同(图

a

),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

b

),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

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它性状基本一致。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是反映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主

要指标(图

c

),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

t

2

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

B.

t

2

WT

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

C.

WT

相比,

t

2

适合在更强的光照条件下生存,

t

1

则相反

D.

t

1

在图

c

C

点的限制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第3页,共23页

10.

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

DNA

的复制仅发生在

ab

B.

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仅发生在

de

C.

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仅发生在

bc

D.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仅发生在

cd

下图为该病毒

DNA

在玉米细胞内的

11.

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

DNA

分子。

复制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制时

A

U

G

C

进行配对

B.

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

新合成的互补链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

C.

形成子代

DNA

时亲本

DNA

边解旋边复制

12.

某果蝇精原细胞中

8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已全部被

15

N

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有基因

A

a

,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

14

N

的原料让其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

分裂过程中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发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4

条染色体,则一定有一半子细胞含有

a

基因

B.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

8

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

2

A

基因

C.

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

DNA

均含

15

N

,则每个子细胞均含

8

条染色体

D.

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

DNA

15

N

,则每个子细胞均含

4

条染色体

第4页,共23页

13.

下图所示为某基因表达的过程示意图,①~⑦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

代表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

中的③表示为

RNA

聚合酶,①链的左末端为

3

-

B.

过程

RNA

结合多个⑤,利于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C.

除碱基

T

U

不同外,②④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D.

该图示可以表示人的垂体细胞中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过程

14.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

物,经过进化,其

99%

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

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

B

的基因频率为

60%

b

的基因频率为

40%

,不考虑

突变、迁移及自然选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大熊猫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B

b

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

B.

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C.

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

28.6%

D.

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则

X

b

X

b

X

b

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16%

40%

15.

新冠病毒依赖核糖体“移码”的特殊机制来提高病毒蛋白表达水平。核糖体“移码”

是指病毒

RNA

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向前或向后滑动一两个核苷酸,导致病毒可以利用一条

RNA

为模板翻译产生两种蛋白质。下列有关该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糖体“移码”可扩展病毒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

B.

若“移码”发生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则可能导致其性状改变

C.

核糖体“移码”会导致

RNA

上起始密码子位置发生改变

D.

新冠病毒的“移码”的机制,不会导致基因突变

16.

蜜蜂的雌蜂(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雌蜂在幼虫时期,仅在最

初几天可食用蜂王浆,之后被喂食蜂蜜和花粉,因而无法完成生殖能力的发育,便会成为工

蜂。若能持续食用蜂王浆,最后将成为蜂王。雄蜂是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不同

B.

雄蜂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与它的体细胞相同

第5页,共23页

C.

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

蜂王和雄蜂在产生配子时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7.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一种为先天性夜盲症(伴性遗传),甲、

乙两病的相关基因分别用

A/a

B/b

表示,已知

Ⅱ-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先天性夜盲症

B.

Ⅰ-1

Ⅰ-3

的基因型均为

AaX

B

Y

C.

人群中,男性含有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明显大于女性

D.

Ⅲ-2

Ⅲ-3

婚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为

11/24

18.

进入

2022

年,全球多地新冠疫情在奥密克戎的影响下汹涌重燃。被寄予厚望的新冠

疫苗,能够减少重症风险,在国内外都是防疫的重要手段。面对来势汹汹的变异病毒,为了

能够达到更优的保护效果,新冠疫苗的类型和接种方案也在不断迭代。部分新冠疫苗生产的

途径及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

4

类疫苗均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该疫苗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如果受种者曾经感染过腺病毒,不会影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

D.

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染病人群中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可能会上升

19.

咳嗽反射是一种防御性反射。当喉、气管或支气管的黏膜受到刺激时,兴奋经迷走神

经传入延髓咳嗽中枢,接着声门紧闭,呼气肌强劲收缩,使胸肺内压和腹内压上升,随后声

门打开,气体以高速冲出形成咳嗽反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存在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

B.

迷走神经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导到咳嗽中枢

第6页,共23页

C.

咳嗽反射的效应器为呼气肌,呼气肌收缩前发生氯离子内流

D.

咳嗽有利于使黏附在气管、支气管壁的分泌物或异物脱落并咳出

20.

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的黄酒是中国特产,即墨老酒是黄酒中的珍品,按

照“黍米必齐、曲蘗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古

遗六法)酿制而成。下列关于我国传统黄酒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黍米”中所含物质只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

B.

“曲蘗”指酿造老酒的酵母菌,在酿造黄酒过程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

“湛炽必洁”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

“火剂必得”的目的是控制适宜的温度保证酵母菌发酵所需

21.

芽殖酵母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分泌酸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可以从不同的有机磷

底物上水解磷酸基团,供细胞吸收利用。为寻找调控蛋白分泌的相关基因,科学家以酸性磷

酸酶(

P

酶)为指标,筛选酵母蛋白分泌突变株并进行了研究。

(1)

酵母细胞中合成和分泌

P

酶的过程中,参与的膜性细胞器有

____________

(2)

低磷环境可诱导酵母菌中

P

酶的分泌,水解有机磷底物上磷酸基团,致使环境中磷含量升

高,而高浓度的磷会抑制

P

酶的分泌。这种

P

酶分泌量的调节方式是

________

调节。

(3)

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在酵母中筛选出蛋白分泌异常的突变株(

sec1

)。无磷酸盐培养液

可促进酵母

P

酶的分泌,分泌到胞外的

P

酶活性可反映

P

酶的量。将酵母置于无磷酸盐培养

液中,对

sec1

和野生型的胞外

P

酶检测结果如上图。据图可知,

24

℃时

sec1

和野生型胞

P

酶随时间而增加。转入

37

℃后,

sec1

胞外

P

酶呈现

___________

的趋势,表现出分泌

缺陷表型,表明

sec1

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突变株。

(4)37

℃培养

1h

后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

sec1

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

质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野生型

Sec1

基因的功能是促进

__________

的融合。

(5)

37

℃转回

24

℃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剂,半小时后野生型胞外

P

酶减少而

sec1

胞外

P

酶继续增加。对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页,共23页

22.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端的浑善达克沙地土壤贫瘠,出现草地退化现象,为保护和恢

复当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

调查发现近几十年畜牧业快速发展,出现过度放牧、大量畜牧产品外销等现象,导致当地

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

功能失衡,使得土壤中氮等化学元素减少,土壤贫瘠。

(2)

非豆科植物黄柳和豆科植物木岩黄芪是当地的优良牧草资源。长期高浓度

CO

2

实验发现:

黄柳生物量无显著增加,木岩黄芪生物量增加明显。这是因为当地土壤中氮元素匮乏,导致

细胞中

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

2

个)等物质合成不足,从而影响了非豆科植物光合作用

的顺利进行。

(3)

进一步检测黄柳和木岩黄芪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

植物材最大光合速率

黄柳

木岩黄

μmolCO

2

·m

-2

·s

-1

19

37

蒸腾速率叶片氮含量胞间

CO

2

浓度

/

CO

2

浓度

0.61

0.52

μmmolH2O·m

-2

·s

-1

)(

g·m

-2

6.3

6.5

1.1

1.7

据表信息可知,木岩黄芪的胞间

CO

2

浓度

/

大气

CO

2

浓度值比黄柳低,请阐释原因

____________

(4)

研究发现黄柳比木岩黄芪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有机物积累量低,进一步检测黄柳和木岩黄芪

相关酶的活性如图

1

,相关生理过程如图

2

。图

2

所示的两种固定

CO

2

的反应在叶片不同细

胞中同时进行。

在黄柳与木岩黄芪呼吸消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由图分析木岩黄芪在高温干旱的浑善达克沙

地仍能积累较多有机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5)

综合以上研究,请提出修复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的两条合理建议

___________

23.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被用于水稻等作物改良。

sgRNA

Cas9

蛋白是

CRISPR/Cas9

系统的核心,

sgRNA

是根据靶基因设计合成的向导

RNA

引导

Cas9

蛋白对靶基因进行剪切,实现对靶基因定点编辑。

第8页,共23页

(1)CRISPR/Cas9

系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细胞内,推测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

CRISPR/Cas9

系统中的

sgRNA

可与目标

DNA

结合,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有时存在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

sgRNA

的识别序列越

短,脱靶率越高,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杂交水稻的培育常用到雄性不育系。水稻是两性花,其雄性育性受基因控制,但高温会导

致花粉败育。科研人员发现两株温敏型雄性不育突变株

M

N

,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

25

℃、

21

℃。考虑到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制备水稻杂交种子时,选用植株

N

作母

本进行杂交更合适,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3)

为培育不受温度影响的雄性不育株,科学家利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将纯合野

生稻(

2N

)甲中的冷敏型基因

g

改造为耐冷型基因

G

,筛选得到纯合耐冷突变体乙。同时利

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

H

)转入不抗虫野生稻中,外源抗虫基因可插入到不同的染色体

上,培育得到纯合抗虫水稻丙和丁。科研人员进行如表所示实验。

实验亲本

F

1

表型

F

2

表型及数量

A

B

×

乙耐冷型耐冷型

280

,冷敏型

200

×

丁全抗虫抗虫

1502

,不抗虫

99

①据实验

A

F

2

中耐冷型植株与冷敏型植株的数量比,有人提出假设:

F

1

产生的雌配子育

性正常,但带有

G

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假设其花粉成活率保持不变)。请设计杂交实验

方案,检验上述假设,并写出支持该假设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

B

F

2

出现该性状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某地一条河流常年被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废水的水质、水量不均,有机物、

N

P

含量

高。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一个面积为

33m×20m

的人工实验湿地(见下图)。

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并暂时封闭出水口。一

段时间后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结果见下表

第9页,共23页

参数

总氮(

mg/L

总磷(

mg/L

*BOD

mg/L

入口处平均值出口处平均值国家排放标准

25

2.4

60

9

0.8

8

1.9×10

5

15

1.0

20

100

500

粪便类大肠杆菌(细菌数目

/100mL

1.0×10

7

*BOD

表示污水中生物体在代谢中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氧气量,可间接反映出水质中有机物含

请回答问题:

1

)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

物属于

_________

2

)据表分析,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污水中氮、磷总量均呈现

__________

趋势。引起这

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与研究人员采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

的措施有关。

3

)污水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

BOD

值的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

)为减少水体中

N

P

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选择其中

3

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

90

天后测定它们吸收

N

P

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

N

吸收量(

g/m

2

)单位水体面积

P

吸收量(

g/m

2

浮水植物

a

浮水植物

b

22.301.70

8.510.72

2.22

沉水植物

c

14.61

结合上表数据,投放

___________

两种植物可以达到降低该湿地中

N

P

的最佳效果。

第10页,共23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埃博拉病毒的繁殖过程,首先以

-RNA

为模板合成

+RNA

,其次以

+RNA

为模板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同时合成

-RNA

,蛋白质再和

-RNA

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

A

、有图可知,

-RNA

与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说明

-R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A

误;

B

、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增殖,

B

错误;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

C

错误;

D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含有

A

U

C

G

,可用专门开发的核酸检测试剂检测,检测时

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

正确。

故选

D

2.

【答案】

C

【解析】

【分析】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细胞在进行呼吸作

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例如丙酮酸是中间产物,乳酸等;由于脂肪的

C

H

含量比较高,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就多。

【详解】

A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增大,酶的活性增强,物质的转化加快,

种子呼吸增强,代谢加快,

A

正确;

B

、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增大,种子的呼吸逐渐减弱,代谢减慢,抗逆性增

强,

B

正确;

C

、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减小,有机物的种类增加,

C

错误;

D

、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减少,干重增加,在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减少,脂肪的含量

增加,

D

正确。

故选

C

3.

【答案】

B

【解析】

R

型活细菌与

S

型的

DNA

【分析】渗透平衡时由于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内外浓度差不一定为

0

或加热杀死的

S

型死细菌一起培养可以发生转化;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

分离;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应用碘液检测。

第11页,共23页

【详解】

A

、渗透平衡指的是水分进出平衡,把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膨大,最

终达到渗透平衡时,原生质层两侧浓度差不为

0

A

错误;

B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

R

型活细菌内,与

R

型活菌的

DNA

发生重组,导致

R

菌转化成

S

型菌,故可能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

S

型活菌和

R

型活菌,

B

正确;

C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5

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

充分,可使外壳与细菌一起进入沉淀,故沉淀中放射性增强,

C

错误;

D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选用碘液作为鉴定试剂,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

改变了预设温度,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D

错误。

故选

B

4.

【答案】

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染色

体,有一个环状的

DNA

分子,其所在区域叫拟核。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蓝藻

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

A

、蓝细菌包括多种生物,一个地塘里的全部蓝细菌不构成一个种,

A

错误;

B

、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也没有类囊体薄膜,

B

错误;

C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是二分裂,

C

错误;

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D

正确。

故选

D

5.

【答案】

C

【解析】

【分析】

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

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

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

:

氨基酸,核苷酸,特例

...2.

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

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

白。

3.

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

A

、胃的壁细胞分泌

Cl

-

进入胃腔是通过

Cl

-

通道出去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A

正确;

B

C1

-

-HCO

3

-

反向转运体转运离子时不消耗

ATP

,消耗的是

HCO

3

-

离子势能,

B

正确;

C

K

+

进入胃的壁细胞需要消耗

ATP

,为主动运输,

C

错误;

D

、抑制

H

+

-K

+

泵活性的药物可以抑制

H

+

进入胃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正确。

故选

C

第12页,共23页

本文标签: 细胞基因过程病毒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