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2332

2024年5月6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消除外媒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认识的盲点

作者:刘蓉蓉 毛鹏飞

来源:《对外传播》2012年第05期

近几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成为了境

外媒体涉华报道的重点。尤其是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命题”作为全会的议题,提出要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文化强国”的目标之后,境外媒体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报道更是一路升温达

到高潮。外媒的报道是折射国际社会对我关注面的“三棱镜”。因此,总结和分析外媒对我文化

体制改革报道的特点和趋势,将有利于我国外宣媒体在新形势下找准海外受众的“兴趣点”,妥

善回应外部关切,为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良好的国

际舆论环境。

外媒报道特点

根据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美国《纽约时报》、《华

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产经

新闻》等30多家境外媒体最近一年多来涉华文化报道的调研结果,自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

外媒对我文化体制改革报道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

产业的发展、网络监控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几方面,相关报道的特点如下:

一是普遍对“文化强国”战略对中国内政外交的意义持肯定态度,认为加强文化建设对内有

利于提振文化产业,促进软实力建设,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抵御欧美文化的渗透和

侵蚀;对外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巩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

大国地位。

二是大量报道中国加强软实力建设的政策举措,普遍表示注意到中国政府的努力,但认为

我软实力建设的效果差强人意。一些媒体批评开办孔子学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中国加

强软实力建设的措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手段,因而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有的媒体提出

中国建设软实力应多发挥民间力量,让民间人士发挥自身的文化自觉和创新,提升中国软实

力。

三是普遍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构筑抵制欧美文化“防波堤”以

及应对民众的道德危机,维护中共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但不少外媒却明确表示对我国核心价

值体系究竟是什么表示困惑。

四是对电影业、图书业以及创意产业等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政府对为整顿

和扶持文化产业而出台的新的政策法规高度关注。外媒一致认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文化

产业将迎来“黄金五年”。

龙源期刊网

五是将文化体制改革与中国加强网络监管联系起来,认为六中全会聚焦“文化命题”的实际

目的是为了在换届之际,加紧对媒体和互联网的控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同时,外

媒还高度关注中国网络空间一些批评中共控制网络的言论,并炒作“言论自由”等人权问题。

新形势下我外宣媒体面临的新任务

以上可以看出,境外媒体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关注面非常广泛,涉

及到了该领域的各个方面。其相关报道既有客观、理性的一面,也因受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

景、新闻价值取向相异以及对中国缺乏了解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歪曲、不实的内容。在文

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我国文化外宣报道提出新要求的大背景下,如何主动出击,利用国际舆

论对中国文化建设高度关注之契机,加大报道力度,消除外媒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认识的盲

点,同时吸纳外媒报道中合理的建议,完善我文化外宣报道中的不足之处,是我外宣媒体在接

下来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相关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把握正确的报道方向。文化体制改革

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单项改革之后所作出的又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而外宣媒体

肩负着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

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形象的重要使命。因此外宣媒体在向海外介绍我文化体制改革相关

政策和举措时,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使自己的报道基调和方向同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这就要

求外宣媒体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

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文

化改革发展的主线,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和把

握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必须结合海外关切加大对文化体制改革相关内容的对外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设置

议题。从境外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目前国际社会对我“文化强国”战略很感兴趣。因此外宣媒

体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宗旨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充

分回应海外关切。而且,要改变传统的“传播者本位”方式,充分重视不同国家乃至同一国家不

同观众群在历史、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以海外受众对我文化体制改革最感兴趣的话题为出

发点,进行议题设置。对于国际社会对文化体制改革中无知、曲解、误读乃至敌意的方面,要

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认真探寻合适的题材以及报道方式,消除或减少国外受众

对中国的不良印象。比如,针对外媒指责中国控制网络无视言论自由的不实言论,要有理有据

进行驳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要加强宣传,全面阐释;就外媒对我国文

化产业的关注点,要大量报道,充分回应。

第三,在报道手法上注重人文色彩,在报道内容上强调平衡性,努力提高中国文化的海外

“亲和力”。外宣媒体在对外宣传我“文化强国”战略时,无论是涉及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都面临着究竟该如何让海外受众理解和接受具有东方色彩

的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以人为重点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现实生活中

人的故事是最能打动境外媒体和国外受众的。比如,在向海外受众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龙源期刊网

值观时,外宣媒体不能采用对内报道常常运用的通过大段的排比句式,简单化、概念化地阐述

某一理念的方式,而是要从具体人物的具体事迹入手,通过人的故事来展示中国人的传统美

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树立中华民族的美好形象。另外,我们在报道内容

的选取上还要注意平衡性。一些外媒曾建议,中国软实力建设应多重视民间的力量,这个道理

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外宣报道。我们应重视和吸纳民间蕴含的丰富外宣资源,在报道中既重视中

央和地方政府宣传内容的传播,也要给民间渠道以充分的出口,既要有主流的言论,也要有边

缘的声音,这样才能增加我们文化报道的平衡性,提高报道在海外受众中的公信力。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当前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和一些

移动新媒体以其庞大的受众群、空前的传播力和惊人的发展速度成为许多公众热点事件的发源

地和散热器,受到国际舆论界的高度关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将网络作为对我国进行文化和意

识形态渗透的“新阵地”。这既对我文化外宣报道构成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外宣媒体要深

入研究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整合各类网络媒体的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的便捷

性、互动性以及草根性等特点,着力构建集传统媒体形式和新兴媒体形式于一体的定位明确、

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对外报道体系,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外宣报道。

本文标签: 文化报道中国媒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