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2066

2024年5月18日发(作者:)

PRP和HSR技术在国内智能变电站中的 

工程应用分析 

黄晓博(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对IEC 61850—9—2Ed2.0中推荐的PRP和HSR两种高可靠性组网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国内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模式和工程实践,对 

上述技术在我国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方案和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从必要性和经济性两方面来看,PRP技术仅适合部分极端重要站点的站级 

总线,HSR技术在站级和过程总线应用存在阻力,在就地化保护等成套设备内部通信应用上具备较大潜力。 

【关键词】并行冗余协议;高可用无缝环;站级总线;过程总线;就地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222(2016)22—0129—02 

余实体上。当链路冗余实体收到上层协议发送的报文后,将该 

引言 

智能变电站二次控制保护系统采用了符合IEC 61850标 

报文帧复制并同时从两个网卡端12"对外发送.先抵达目标 

准的站级总线和过程层总线代替了传统模拟量和开关量信 

DANP的帧被链路冗余实体接受并发送给上层协议.后抵达 

号f”,二次系统的范围已从保护、测控等扩大到通信网络,其可 

的帧则将被链路冗余实体丢弃,不再到达更上一层。由于这样 

靠性对变电站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 

由于没有对网络自愈指标和冗余方案进行明确规定.IEC 

61850:2003在应用中存在网络协议多样化和兼容性问题。在 

IEC 61850—9—2 Ed 2.0中.进一步对应用恢复和通信自愈时间 

的机制,PRP对链路层之上的协议,如智能变电站中广泛应用 

的VIAN。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在一个PRP网络中,每一个DANP节点均同时连接在双 

套独立网络LAN

A和LAN—B上,通过这两个网络来传输复 

_

提出了明确要求[21,同时引入了IEC 62439中的并行冗余协议 

制的2组报文。对于不支持PRP的单端口网络节点SAN,推 

(Parallel Redundancy Protocol,PRP)、高可用无隙环(High 

荐通过RedBox(冗余代理)接入双网,使之具备PRP能力,如 

Availability Seamless Ring,HSR),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的推荐 

方法。 

图2中SAN R1/R2。如可靠性较低,或不具备接入条件的设 

备,也可只连接其中一个网络(IA _A),如SAN A1,A2,此时 

仅能实现单网通信.如图2所示 

1 PRP并行冗余协议 

PRP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支持PRP的网络节点(DANP)为 

DANPI DANP2 

系统提供冗余,DANP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DANP节点结构图 

 

, ,,’l'l, l 

图2 PRP网络接入原理图 

在这种网络并行冗余之下,即使一个网络出现故障,仍有 

另一套网络及各设备的冗余端口是正常工作的.系统可无延 

时自愈。 

每个DANP有两个独立网卡port A和port B.这两个网 

卡端口使用相同MAC地址和IP地址。并同时连接在链路冗 

''l,,' ’,,'’l,'' l,''’ll,,’’,'' l’lib,,,,’l',’’,’,ll,,’’, l'1]lb,,l,,’,l,,’’l', l, 

心竞争力,同时也能推动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构建完善的管 

工流程进行完善和梳理,提升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结合现 

2014,33:41+45. 

2]胡小红.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探讨lJ】.低碳世界,2014,21: 

理机制以及各项施3-.单位监管制度.对电力工程技术以及施 

61~62. 

3】曾楠.安全技术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1.中国新技术 

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增加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 

管理水平和综合素养.严格按照施工安全管理要求进行施工. 

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安全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提出的电 

新产品,2015,16:176~177. 

【4]张军波.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35:183~184. ’ 

力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管理举措.希望可以给电力企业的施 

工管理以及今后发展贡献一些绵薄之力。 

[5]李广生.关于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讨论叨.价值工程,2010,33: 

29 

参考文献 

【1]z勇.安全技术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 

收稿日期:2016

l1—12 

2 HSR高可用无缝环 

HSR是通过直接在终端设备上引入2个独立的物理端口 

为系统提供冗余,网络结构一般为环形,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蚺点链接节点 

3.2 HSR技术的应用分析 

HSR是直接将网络集成在设备上形成环网.不再需要借 

助网络交换机,这也体现了国外网络发展的趋势。在HSR中 

任意2个终端节点之间的通信都会历经整个环路中所有其他 

节点的转发,环网越大,负载增加越多 。因此,在变电站内进 

行HSR组网设计时需严格控制环路大小.可以把站内合理划 

分,将互相通信量较大的同一间隔内的保护、测控、合并单元、 

智能终端放在一组成环.组与组之间可通过RedBox连接.以 

尽量减少环网内的通信负载 

HSR不仅需国内设备改进通信板卡。还是对现有变电站 

接收∞点 接收 点接收节点 

组网方式的全面变革。但由于国内智能变电站由于采用了设 

备冗余,对单套网络故障并不十分敏感,并无此方面的迫切需 

求,其应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就地化、分布式保护等 

成套装置内部主站和子站的通信上 .HSR是较好的技术选 

图3 HSR高可用无缝环技术原理图 

DANH为具备HSR双端口的终端设备.由若干个DANH 

首尾相接组成环网.对于不具备HSR双端口的设备。也可以 

通过冗余代理串入环。当一个DANH节点要发送报文时,类 

似PRP的冗余机制.也将其复制为2份分别沿环网的两个方 

向发送 接收DANH从端口接收其中一份复制帧后,检查其 

是否为广播帧,是则接收并转发,否则检查其目的链路MAC 

择.也是当前在国内最有潜力的应用方向。 

4结论 

PRP和HSR技术作为IEC 61850—9~2 Ed 2.0推荐的高 

可靠性组网方案在技术上有其先进性.但由于国内智能变电 

站设计方案与国外有一些不同,从必要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看. 

地址是否为本节点MAC地址:是则比对另一个复制帧到否: 

过程层总线增加 

如未到则接受此报文.如先到已接收则丢弃该帧:如链路 

其在国内的推广尚需时日。对于PRP技术,

MAC非本节点地址,则从另一端口转发给下一个节点。由于 

投资较大.站级总线当前技术已满足要求.仅适合部分极端重 

HSR采用了环网,且同一报文沿着不同的路径传输.环中任何 

要的站点。对于HSR技术.当前无迫切需求.应用代价却不 

个节点故障,都还有另一方向的冗余通道,因此网络单点断 

菲,不但需要保护、监控设备的改型,还带来现有设计模式全 

面变化,存在应用阻力;当前最大前景在就地化保护等成套设 

备内部通信应用上 

线的也是无缝自愈的 

3在国内智能变电站的工程应用分析 

从2011年起。国内新建变电站基本按照IEC 61850规范 

建设,具备站级总线和过程总线,站内各种二次设备均具备通 

参考文献 

[1]刘峰.智能变电站信息网络技术探讨[J].通讯世界,2014,10. 

【2]何钟杰,黄险峰,崔春,罗劲松.几种智能变电站冗余通信协议分析 

比较[J].广东电力,2014,24(4). 

『31陈原子,徐习东.基于并行冗余网络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架构 

【J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I,31(1). 

信端口.实现了向数字化网络传输的全面转变。在大量的工程 

实践中.对着经验性的规范规定.造成与国外工程应用的一些 

区别,主要包括:①网络结构上,国内明确规定站级总线和过 

程总线均采用星形网.一般不采用国外多见的环网等其他结 

构;②高电压保护采用双套冗余,对应双套网络;③高电压保 

[4】分布式母线保护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讨论[J1_通讯世界,2014,6. 

护、监控等装置各自独立,设备多样化等。由于上述特点,对 

PRP和HSR技术的应用需结合国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适 

用性。 

收稿日期:2016—10—8 

3.1 PRP技术的应用分析 

PRP是基于第二层的网络拓扑结构.不需要改动就可以 

正常使用网络管理及VLAN等功能,完全支持智能变电站 

MMS、G0OSE和SMV数据通信.而且网络的冗余切换是无缝 

的,可以大幅提高网络可靠性。但这种可靠性的提高是通过增 

加一套网络设备的代价实现的。作为一种网络冗余.其较适合 

国外多采用单套设备、环形网络的情况。对于国内高压变电站 

过程总线.由于保护设备和网络已经采用了对应冗余,再增加 

网络冗余.配置模式将变为双设备四重网络,结构复杂,投资 

代价高。 

对于站级总线,国内工程要求所有设备均同时连接在两 

个网络上,对每一台设备而言,网络均为双重化,这与PRP的 

要求是一致的。但站级总线的自愈时间要求在IEC 61850—9— 

2 Ed 2.0中是较宽松的(100ms),采用现有技术也可满足要求。 

仅对于部分极端重要的站点.可考虑应用该技术增强可靠性。 

●■—————■■●日■■目啊

雉拇 

 

本文标签: 网络技术应用变电站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