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96

2024年6月8日发(作者:)

43

卷第

2

震地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Vol.

43

,

No.

2

2021

4

Apr.

,

2021

doi

:

10.3969/.0253

-

4467.2021.02.005

崔仁胜

赵翠萍

周连庆

2021.

2020

1

19

日新疆伽师

M

s

6.3

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J].

地震地质

43

(2

)

:

329

344,

CUI

Ren-sSeng

ZHAO

Cui-ping

ZHOU

Lian-qing

et

al

.

2021.

Seismicity

feature

and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M

s

6.3

earthquake

se­

quence

on

January

19

2022

in

Jiashi,

Xinjiang

[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43(2)

:

329

344.

2020

1

19

日新疆伽师

M

s

6.4

地震序列的

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崔仁胜

12

赵翠萍

2

)

*

*

周连庆

2

)

陈阳

2

)

1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北京

10036

文中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的观测资料研究了

2020

1

1

日新疆伽

Ms6.

4

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重定位结果显示

,

地震序列呈

NNW

和近

EW

2

个优势方

向分布

其中

NNW

向余震条带长约

20km

,

EW

向余震条带长约

40km

NNW

向条带的发震断层倾

角较陡

倾向

W

EW

向条带的发震断层西侧倾角较陡

E

逐渐变缓

S

倾。

Ms6.4

主震深度

14.9km

,地震序列优势分布于

10~20k

m

深度

EW

向的余震深度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变浅的特

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

Ms6.4

主震和

2

5

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以逆冲为主

2020

1

18

M

s

5.4

前震以走滑为主

利用

ISOLA

方法对

Ms6.4

主震进行多源模型反演

结果显示主震由走滑

和逆冲性质的

2

个子事件组成

推测

Ms6.4

地震发生在柯坪逆冲推覆构造带滑脱面以下的中下地

主震由

NNW

W

倾的高角度隐伏断裂和近

EW

S

倾构造先后破裂组成

关键词

伽师

M

s

6.4

地震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中图分类号

P3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4967(

2021)

02-0329-

16

0

引言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北京时间

2020

1

18

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

M

s

54

地震

1

19

21

27

分再次发生

MQ4

地震

M

s

6.4

地震的震中位于

(39.8

O

N

,

77.2

O

E

)

,

震源

深度为

16km

,

这是继

2003

8

地震之后伽师地区发生的又一次

6

级地震

本次地震的最

大烈度为

W

地震造成

1

人死亡

2

人轻伤

部分房屋在地震中开裂和倒塌等

主震后

lh

2

21

日分别发生了

MQ.2

M

s

5.

1

强余震

本次伽师

M$6.4

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和南天山交会的区域

该区域受南天山

塔里木

收稿日期

2220-10-16

收稿

2021-02-05

改回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8YFC1503905-5)

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

(2018ISF010205,2018ISS0401)

共同资助

*

通讯作者

赵翠萍

167

年生

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学和诱发地震研究

E-mait

zha-

*************.ceo

330

地震地质

43

和帕米尔构造块体共同作用

塔里木块体与南天山相向对冲

在山前形成一系列

N

EW

延伸的逆冲断层和数排背斜褶皱组成呈弧形的柯坪塔格推覆构造

地质构造复杂

新构造运动

强烈

徐锡伟等

2006

如图

1

所示

该区域内的主要构造有

EW

走向的柯坪断裂

FJ

奥兹

格尔他乌断裂

F2

八盘水磨断裂

F4

NE

向的迈丹断裂

FJ

以及

NNW

向的皮羌断裂

F

3

柯坪断裂和奥兹格尔他乌断裂为

2

条近

EW

向的平行断裂

南侧的柯坪断裂为倾向

NW

倾角约

30

的逆冲断裂

北侧的奥兹格尔他乌断裂为倾向

NNE

倾角约

50

。的逆冲断裂

何文渊等

2002

以右旋走滑的皮羌断裂为界

在皮羌断裂以东断裂多呈走滑性质

走向以

NE

为主

皮羌断裂以西断裂以逆冲为主

多为

EW

走向

沈军等

2006

杨晓平等

2006

研究表明柯坪塔格推覆褶皱带是一种薄皮构造

其滑脱面具有东浅西深的特点

皮羌断裂西侧

76°77°

79°

*EP

M

s6.0

戸'

1997-04-16

阿图什+

L

XKR

伽师

1998-08-02

.

巴楚

•喀什

1997JJ4-11

疏附

.

Ms6.0

M

s

6.2

*1997-01-21

阿克陶

19%Q3-

01

YPH

M

S6A

M

s

6.4

1997-04-06

1998-08-27

M

s

6.8

英吉沙

M

s

6.2

1997-04-06

2003-02-24

麦盖提

MGT

當普

-4000

-2000

0

2000

4000

高程

/m

1

区域构造与历史地震分布

Fig.

1

The

regional

tectonic

map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五角星为伽师

M

s

6.

4

地震震中

红色圆圈为

1996

年至今的伽师及周边

6

级以上地震震中

三角形为地震台站

其中

L6505

L6513

为主震后增加的流动台站

黑色圆圈为主要城市

F

1

柯坪断裂

F

2

奥兹格尔他乌断层

F

3

皮羌断裂

F

4

八盘

水磨断裂

F

5

衣木干它乌断裂

F

6

喀拉铁克断裂

F

7

迈丹断裂;

F

8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F

9

西昆仑北缘断裂

2

崔仁胜等

2022

1

1

日新疆伽师

Ms6.4

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331

滑脱面的深度为

7~9km

,

东侧约为

5km

L1

2020

的研究表明柯坪塔格断层分段变形从西

向东急剧减少

皮羌断裂以西的缩短率为

2.

5~2.7mm/n

,

以东约为

0.

3mm/n

该区域现今的

构造格局是新生代时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

其强震活动多受控于较为年轻的柯

坪断裂

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应力使得该区域成为中强地震

频发区域

历史上发生过数次

中强地震

,

197

1

4

月就在伽师地区很小的范围内发生了

7

6

级强震群活动

1998

伽师地区发生了

2

6

级地震和阿图什

6.0

级地震

2003

2

24

日巴楚-伽师再次发生

M

s

6.

8

地震

前人对这几次强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刘启元等

2000

周仕勇等

2001

郭飙

2002

王卫民等

2005

黄媛等

2006

赵翠萍等

2008n

,

b

与前几次强震发生在盆山交

界区域的塔里木盆地一侧不同

此次

M$6.4

地震及其序列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北侧的柯坪塔格

山前

暂未发现伽师

M$6.4

地震同震导致的地表破裂

此次伽师地震的发震断层究竟与哪条

断裂有关等科学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本文使用新疆地震台网固定台站和震后布设的流动台站观测数据

对伽师

MQ.4

地震序

列进行重新定位

反演了主震及

3

5

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研究了伽师地震序列的活动

特征和发震构造

1

数据和方法

由于伽师震源区的监测能力相对较弱

M0.4

地震发生后

新疆地震局在震中附近架设了

2

个流动台

L6505

L6511

,

结合区域地震观测台站

1

分析了

2020

1

1

日一

8

31

日的观测数据

共得到

3

336

个地震事件

伽师地震序列的

M-T

2n

显示余震活动衰

减较慢

为获得较为可靠的定位结果

本文选用观测台站数量

>7

的地震事件参加重定位

筛选得到

1

990

个地震事件的观测资料

选择震中距

250km

的到时数据

并剔除离散走时数

2b

是经挑选后的

P

波和

S

波观测走时数据

其中包括

P

波数据

1

752

S

波数据

151

参与定位的台站共有

1

对地震序列有较好的空间包围

1

采用区域地震

台网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反演震源机制

选择震中距

<350km

的观测台站且有效记录

4

5

级以

上地震事件

M0.4

主震

的波形资料

本文进行重定位和震源机制解反演所使用的一维速

度模型如图

2c

所示

该模型综合了前人的上地壳速度结构反演结果

刘启元等

2000

赵翠萍

2008a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

Waldhauser

et

al.,

2000

对伽师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

该方法使用

相对走时残差反演地震震源位置

能够消除震源到台站的传播路径效应

减少地壳速度模型不

准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双差定位方法在国内外中强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黄媛等

2008

张广伟等

2014

房立华等

201

余震序列的高精度定位结果能较好地勾

画出地震的发震构造

本文采用

CAP

方法

Zhu

et

al.,

1996

反演伽师地震序列中

4

5

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

CAP

方法假定震源模型为双力偶模型

将观测波形分为长周期体波和面波

2

部分

分别与

理论波形进行拟合从而得到最佳震源机制解

Zhno

et

a.,

194

Zhu

et

a.

196

,

其中理论地

震图使用频率-波数法计算

SaiCia

,

1994

Zhu

et

al.,

1996

CAP

方法已经在汶川

芦山等地

震序列震源机制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郑勇等

2009

;

吕坚等

201

Han

et

al.,

201

罗钧等,

2015

罗艳等

201

332

地震地质

43

2

a

伽师地震序列的图

(

2020

1

1

日一

8

31

日)

b

经挑选后的

P

波和

S

波观测走时曲线

c

本文使用的速度模型

Fig.

2

The

magnitude-time

plot

of

Jiashi

earthquaae

sequence

from

Jaauary

1

to

August

31

2020(a

)

the

selectee

troveO

hme

ccrvee

of

P

aad

S

wave

(

b

)

aad

velocity

moteO

use-

ia

the

study

(

c

)

.

考虑到前震和余震分布所反映的伽师

Ms

6.

4

地震震源过程和发震构造的复杂性

本文采

ISOLA

方法

(

Zahvdua et

al.,

2005

,

2014)

进一步分析

Ms

6.

4

地震的震源过程

该方法将此

次地震分解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多个子事件

利用格点搜索求取达到最佳波形拟合的子事件发

生时间

位置和震源机制解

从而探讨伽师震源区复杂的构造环境和断层展布对地震破裂过程

的影响

前人使用

SOLA

方法对复杂地震事件进行反演

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Hicts

e

a.

2015

Lia

ee

a.

2020

),

其中格林函数使用离散波数方法计算得到

(

Bouchou

,

1981

)

2

重定位和地震活动的时空过程

选择观测台站数量

7

1

990

个地震事件开展重定位研究

3a

为重定位前伽师地震序

列的平面分布图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重定位后最终得到

1

460

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

3b

为重定位后伽师地震序列的平面分布图

EW

SN

向及深度的平均定位偏差分别为

1.14Sm

1.43Sm

1.90Sm

重新定位后的地震走时平均均方根残差较重定位前显著降低,由

0.

838s

下降为

0.

275s

本次伽师

M

s

6.

4

主震的重定位结果为

(

39.

833

O

N

77.

148

O

E

)

震源深

2

崔仁胜等

2020

1

1

日新疆伽师

M

s

6.0

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333

76.8°

40.2°

77.0°77.2°

77.4°

77.6°

77.8°

76.8°

77.0°

77.2°

77.4°

77.6°

77.8°

40.0°

-

39.8°

-

BPM

rff

,

_

fe

p

39.6°

3

4

5

0

5

D

D'

10

15

20-

0

5

剖面长度

/km

10

15

20 25

0

5

剖面长度

/km

10

15

20

25

0

5

剖面长度

/km

10

15

20

25

3

重定位前后伽师地震序列分布及深度剖面

Fig.

3

Distrinutioo

of

initint

and

reloccteO

earthquane

sequences

and

ths

verticct

cross

secticrn

of

ths

reloccteO

earthquano

sequence.

n

重定位前伽师地震序列的平面分布

b

重定位后伽师地震序列的平面分布

c

重定位后伽师地震序列

AA

f

剖面图

d

重定位

后伽师地震序列

BB

'

剖面图

e

重定位后伽师地震序列

CC

剖面图

f

重定位后伽师地震序列

DD

剖面图

y

重定位后伽师

地震序列

EE'

剖面图

h

重定位后伽师地震序列

GG

剖面图

度为

14.9km

由图

3b

所示的重定位结果可以看出

地震呈现

2

个条带分布

NNW

向地震条带

相对较短

约为

20km

EW

向地震条带为优势分布区

延展长度约为

40km

主震和

前震的位置相近

分布在

NNW

向条带的南侧

NNW

向主震南侧仅有少量地震活动

2

5

以上余震分布在近

EW

向条带的东侧

由图

3

c

h

所示的深度剖面可以看出

地震主要分布在

5

25km

深度范围

优势分布在

10

20km

之间

AA

剖面可以看出

地震深度由西到东逐渐

变浅

BB

r

剖面可以看出南侧主震及余震深度集中在约

15km

靠近北侧的地震分布在

10

20km

深度

穿过主震震中垂直于

BB

CC'

剖面显示

NNW

向的地震活动范围较窄

发震

构造的倾角较大

倾向

W

由垂直于

AA

剖面的

DD

EE

!

GC

深度剖面可以看出

EW

334

地震地质

43

的地震活动构造略微

S

西侧

DD

f

剖面附近的地震活动分布较窄

倾角较陡

由西向东深度

变浅

地震分布也逐渐变宽

倾角变缓

为分析主震前后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本文按照不同时间段展示地震序列活动的分

布情况

如图

4a

b

可见

主震发生前

48h

2020

1

18

MQ.7

前震序列主要在

NNW

发生

余震很少且沿

NNW

向形成尺度较小的条带

直至主震发生

EW

向没有明显的地震

活动

主震发生后

48h

,

大量的余震活动形成近

EW

向条带

4c

d

且震源深度由西向东

Fig.

4

RelocateC

©

止口口玄氏-

ia

map

view

aad

aloug

the

sectiou

AA

f

ai

differeni

perioUs

of

time.

a

主震前

48h

地震活动的平面分布图

b

主震前

48h

地震活动的深度剖面图

c

主震后

48h

地震活动的平面分布图

d

主震后

48h

地震活动的深度剖面图

e

主震后

48

96h

地震活动的平面分布图

f

主震后

48

96h

地震活动的深度剖面图

2

崔仁胜等

2020

1

19

日新疆伽师

M

s

6.4

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335

逐渐变浅

并于主震后

lh

在近

EW

向破裂的东侧发生了

Ms5.2

余震

主震发生后

48

96h

4c

f

,

余震活动较之前有明显衰减

4e

显示这一时期的余震活动主要近

EW

向展布

NNW

向也有少量的地震活动

根据地震序列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可以推测

M,

7

前震活动主要

沿

NNW

向破裂

当主震发生后

破裂向

N

延展一段距离后沿近

EW

向展布

结合重定位结果所展示的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推测

M

s

5.7

前震的破裂面为

NNW

断层

面倾角较陡

倾向

W

M

s

6.4

主震的破裂面由早期的

NNW

向转为近

EW

EW

向断层面

西侧的倾角较陡

E

逐渐变缓

断层面略微

S

推测

Ms6.4

主震的发生受

NNW

W

倾断

裂和近

EW

S

倾高角度断裂共同控制

3

震源机制解

基于区域宽频带台站的三分量波形

本文采用

CAP

方法反演

Ms6.

4

主震的震源机制解

由图

5

所示的波形拟合图和深度搜索图可以看出观测波形和理论波形拟合较好

说明主震的

震源机制解较可靠

主震震源机制解的节面

I

和节面

II

的走向

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

84°

67

111

220

31

50

矩震级

M

w

547

,

最佳拟合深度为

14.5em

具有明显的逆冲性质

N

发震时刻

2020-01-19 21

27

56.26

走向

220

倾角

31

滑动角

50

,矩震级

5.87

AKS

--

2.00

67

PV

PR

SV

SR

SH

WUQ

--

7

----

Jf^-

WUS

TAG

ATS

y

7

-1.20

-1.20

77

83

71

------------

-x/V

--------------

-5.04

-------------0.80

82

49

--------------

A/V

5

*

------------

-0.40

-0.40

3.923.92

-1.28

92

97

65

84

92

-----------------------------------

-3.52

-3.52

-1.20

2.00

2.00

90

88

62

61

70

---------------------------------------ZV----------

2.40

2.40

2.88

83

74

75

-5.04

93

1.0

0.9-

0.8-

e

®

5.49

5.42

b

5.70

2.64

74

-2.00

95

AHQ

0^00^

0^00^

79

-2.00

93

BCH

7

7

-2.00-2.00

81

89

BPM

-0.48

-0.48

64

99

1.52

1.52

72

67

KSH

KSZ

0.00

0.00

69

72

HTTZO

-2.00

55

-J

-4.16

68

-2.00

88

-------------

5.04

66

5.04

74

-2.80

36

-0.80

60

最佳深度

14.5km,

误差

0.4km

走向

220

倾角

31.0

滑动角

50.0

矩震级

5.87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深度/

km

---

丿

3.44

53

5

n

伽师

M

s

6.4

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及波形拟合图

b

不同深度的震源机制解结果

Fig.

5

Focat

mcctanism

and

wnveform

fittina

diapram

of

the

Jiashi

M

s

6.

4

ecrthquaPc

n

and

ths

focat

mcctanism

solutiont

ni

eact

sonrca

degth

b

.

波形拟合图中黑线为观测波形

,红线为理论波形;

左侧大写字母为台站名

波形下方的数字为理论波形

、观测波形的相对移动时间

s)

和拟合相关系数

336

地震地质

43

本文反演了另外

3

5

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详细结果见表

1

和图

6

M

s

S.7

前震为走

滑事件外

另外

2

次余震的震源机制均为逆冲性质

与主震较为一致。

可以看出

M

s

5.7

前震

与主震明显不同

主震与

M

s

5.2

M

s

5.

1

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一致

M

s

5.2

M

s

5.

1

地震是发生在

EW

向构造上的强余震

考虑余震分布的高倾角特征

推测节面

I

M

s

6.

4

地震的同震破

裂面

1

M

s

^

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Taaie

1

Focal

mechavisms

of

the

M

s

M

5.

0

ecrthquahes

发震时间

M

s

深度

节面

I

节面

I

滑动角/(°)

/km

14

10

走向

/(

°

)

倾角

/(

走向

/(°)

倾角/(°)

滑动角/(°)

M

w

5987

5916

2020-01-19

21

27

55.92

2020-01-18

00:05:48.46

694

84

168

67

111

220

258

31

84

50

-180

5.9

592

90

72

55

-6

113

2020-01-19

22

23

01.96

8

8

76

60

202

257

29

36

40

104

4990

2020-02-21

23

39

14.92

591

804976

Fig.

6

Focal

mechavisms

of

the

M

s

M

5.

0

ecrthquahes

ia

Jiashi

aree.

圆圈为

3

级以上地震震中

颜色代表距主震的时间

M

s

5.

7

前震和

M

s

6.

7

主震的位置相近

均分布在

NNW

方向的地震条带

但二者的震源机

制解却明显不同

重定位结果显示

Ms

6.4

主震形成了

2

个走向分别为

NNW

EW

向的余震

条带

M

s

6.4

主震位于

NNW

条带

EW

向展布的余震也有一定距离

为分析

M

s

6.

4

主震复

杂的发震构造和破裂过程

本文进一步使用

SOLA

方法对

Ms

6.

4

主震开展矩张量解反演研究

使用单源模型

(

Single-poiut

soucc

model

)

M

s

6.

4

主震进行全波形反演(频带范围为

0.

02

0.04Hz)

得到主震的矩震级为

M

w

5.86

,

震源机制解节面

I

和节面

II

的走向

倾角和滑动角分

别为

72

68

113

203

31

45

该结果与

CAP

方法反演的主震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

主震矩张量解中的双力偶成分

(

DC)

和补偿线性偶极子

(CLVD

)

分别占

50.

1%

-49.9%

,

显示

2

崔仁胜等

2020

1

1

日新疆伽师

M

s

6.0

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337

M

s

6.

4

主震具有显著的非双力偶成分

这表明

4

主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较为复杂

以主震位置为中心将震源区划分为

9x11

的步长为

5km

的水平网格

固定震源深度为

15km

,

使用多源模型

(Multi-point

sourcc

model

)

进行全波形反演(频带范围为

0.

02

0.

08Hz

)

通过格点搜索得到

2

个相关系数较高

时间相距约

4s

的子事件(图

7

,

8

),

表明

M

s

6

4

主震可

能由

2

个子事件组成

7

和表

2

显示子事件

1

位于起始破裂点北侧

25km

震级

M

w

5.

67,

该事件具有走滑性质

2

个节面均近直立

其中走向近

SN

向的节面与

NNW

向余震的走向一

也与

M

s

5.7

前震的震源机制一致

子事件

2

位于起始破裂点北侧

15km

东侧

10km

M

w

5.80

该事件具有明显逆冲性质

2

5

级强余震的震源机制一致

2

个节面的走向均

为近

EW

节面

I

基本直立

节面

II

的倾角较缓

2

个子事件合成产生的波形拟合情况见

8

,

可见多数台站的拟合情况较好

KSZ

ATS

等台的部分波形拟合效果不理想可能与南天

山复杂的地下结构有关

7

基于多源模型的

M

s

6.4

主震矩张量解反演结果

Fig.

7

Moment

tensoo

invvrsioc

of

the

M

s

6.

4

eaOhquaUe

basen

oo

the

multi-point-source

moCet.

n

子事件

1

b

子事件

2

五角星为主震震中

等值线为波形拟合相关系数

最大的沙滩球为最优解

4

讨论和结论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获得了伽师

M

s

6.

4

地震序列

1

460

个事件的重定位结果

结果显

伽师

M

s

6.4

主震的重定位震中位于

(

39.

833

O

N

,

77.

148O

E

),

震源深度为

1.9km

伽师地

震序列活动呈现

2

个优势方向

其中

NNW

向条带延展约

20km

,

EW

向条带延展约

40km

M

s

5.

7

前震至主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主要沿

NNW

向分布

主震发生后在

NNW

EW

方向同

时产生大量余震活动

NNW

向断层面的倾角较陡

倾向

W

EW

向断层面西侧的倾角较陡,

E

逐渐变缓

断层面略微

S

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

5

25km

,

优势分布于

1

20km

,

NNW

338

地震地质

43

观测波形

理论波形

8

最优解的观测波形(黑)和理论波形(红)拟合结果

Fig.

8

Observed

blacC)

and

synthetic

(

v

C)

waveforms

foe

the

optimum

solutiou.

2

2

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解

Taaie

2

Focc)

mechavisms

of

two

subeveets

事件

时间

震中位置

节面

I

节面

I

滑动角

/()

走向

/()

倾角

/(°

)滑动角/

(

°

)

/s

-092

东经/(°)北纬/(°)

走向

/(°)

倾角/(°)

M

W

5967

5980

1

2

779200

409025

178

90

63

83

0

268

100

216

90

12

-153

36

4912779317

399935

注时间为

2

个子事件起始破裂距主震发震时刻的时间

向地震分布较深

EW

走向由西向东呈现震源深度逐渐变浅的特征

基于

CAP

方法和

ISOLA

方法反演的伽师

M

s

6.

4

主震的震源机制解一致

揭示此次地震是

以逆冲错动为主的机制

主震的矩张量解同时显示主震具有较大的非双力偶成分

表明主震的

破裂过程较为复杂

我们进一步对主震开展基于多源模型的矩张量反演

结果揭示了主震可能

是由时间相差约

4s

2

个子事件组成

1

个子事件为走滑性质

机制与

M

s

5.7

前震一致,

其近

SN

向节面与余震活动形成的

NNW

向条带吻合

,

矩震级

M

w

5.

67

2

个子事件为逆冲性

2

次强余震的机制一致

其节面与近

EW

向余震的优势走向一致

矩震级

M

w

5.80

该破

裂过程与主震发生前

后的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特征一致

结合重定位结果和震源机制特征

我们推测伽师

M

s

6.4

地震的发震构造由相交的

2

条断

裂构成

破裂始于

NNW

向的断裂

在向

N

扩展的过程中与近

EW

向的断裂交会

触发了近

EW

向断裂的活动

2

条断裂共同参与这次地震

导致余震分布也呈现出

2

个优势方向

。由于

震中附近并没有已知的

NNW

向断裂

推测存在

1

NNW

向高倾角走滑性质的隐伏断裂

能是切穿柯坪逆冲推覆体一中下地壳的基底断裂

具有与皮羌断裂类似的

类转换断层

性质

2

崔仁胜等

2022

1

19

日新疆伽师

Ms6.4

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339

徐锡伟等

2006

调节柯坪逆冲推覆体褶皱带的横向不均匀性

震中附近近

EW

向的柯坪断

裂为倾向

NW

倾角约

30

的逆冲断裂

何文渊等

2002

由本文的伽师序列重定位结果可以

看出

EW

向逆冲事件的发震构造为

S

倾的高角度断裂

与柯坪断裂的倾向相反

;柯坪断裂

为滑脱面深度

7~9km

的逆冲推覆构造

而主震重定位结果及矩心深度均为

14~15km

,

显示其

孕震深度已到达柯坪逆冲推覆体滑脱面下的中下地壳

可能与深部地壳中的基底断裂有关

测存在

1

条近

EW

向的

S

倾构造

伽师

Ms6.4

地震的初始破裂是在

NNW

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发

生的

根据哈佛大学提供的

1996

2003

6

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

1

,

塔里木盆地内的

1997

年伽师震群和

1998

2

6

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多为走滑或正断型

而同样发生在盆地

内的

2003

年的巴楚-伽师

M®.

8

地震为逆冲型

表明该区域存在挤压与拉张并存的构造背景

胥颐等

2000

周仕勇等

(2001

根据震源精确定位结果推测

1997

年的伽师强震群可能存在

NNW

走向的发震构造

赵翠萍

2006

根据

1997

年震群活动特征推测该强震群序列总体上呈

NE

NNW

向的断层活动

相对于

1997

年的强震群

1998

2

次强震向

NE

迁移

余震分

布呈

2

条平行的

NE

向条带展布

2003

年的巴楚-伽师

MQ

8

地震发生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南

缘一条近

EW

走向尚未出露的逆断层上

徐锡伟等

2006

伽师北部

1996

年和

1998

年的

2

阿图什

6

级地震靠近柯坪断裂

为纯逆冲型

断层面走向近

EW

与柯坪断裂的走向一致

2020

1

19

日伽师

M2.

4

地震与

1997

1998

年伽师震群以及

2003

年巴楚-伽师

M

s

6.

8

地震的发震断裂明显不同

此次地震是由

NNW

向高角度

W

倾的隐伏断裂和近

EW

S

倾的次级断裂先后破裂所构成的

深地震测深资料表明

塔里木盆地的结晶基底界面埋深为

1

~

12km

而康拉德界面的埋

深为

22~25km

,

2

个界面由塔里木盆地向南天山急剧变浅

张先康等

2002

中下地壳界

面起伏不稳定

本文的重定位结果表明

伽师

Ms6.

4

地震的震源正是位于地壳结构不稳定的

过渡带

伽师地震序列的深度主要集中在

1

~

20km

,

地震活动深度上受到结晶基底界面和康

拉德界面限制

主要分布在两者之间

表明地壳结构不稳定可能是该区域地震多发的影响因

塔里木块体向

N

插入南天山

两者交会区域的地壳出现强烈的不均匀变形

岩石物性和地

震波速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胥颐等

2200

,

与主要断裂构成了复杂的耦合关系

形成该区域中

强地震频繁发生的构造环境

本次伽师

Ms6.

4

地震的发生是南天山与塔里木两大块体作用的

产物

EW

向分布的余震序列震源深度逐渐变浅的原因可能是中下地壳界面急剧变浅导致

NNW

向主震南侧余震活动较少

推测可能是受到坚硬的塔里木盆地物质阻挡所致

致谢

本研究使用了新疆地震台网的观测数据

Waldhausar

的双差定位程序

朱露培教授

CAP

程序和

Zahradik

ISOLA

程序

审稿专家和主编对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在此

一并表示感谢

房立华

吴建平

苏金蓉

201

&

四川九寨沟

M

s

7.7

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精定位

[J].

科学通报

63(

7

:

649

662.

FANG

Li-hua

,

WU

Jian-ping

,

sU

Jia-rong

,

et

al.

2018.

Relocation

of

maiashoct

and

aftershoct

segaeaca

of

the

340

地震地质

43

M$7.

0

sictuan

Jiuzhaigou

earthquane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a

,

63(7)

:

649

662(

ia

Chinese).

郭飙

刘启元

陈九辉

2002.

新疆伽师强震区余震序列的地震台阵定位

[J

]

.

地震地质

24

(

2

)

:

199

207

GUO

Biao,

LIS

Qi-puan

,

CHEN

Jin-Put,

et

al.

2002.

Relocation

of

earthquane

sequeaces

using

joint

hypoceates

determiaation

methoC

:

Portanie

seismia

array

stuup

in

Jiashi

reaion

,

Xinjiang

[]•

seismolocp

and

Geolocp,

24

(2)

:

199

207(

in

Chinese).

何文渊

李江海

钱祥麟

2002.

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断裂构造分析

[J].

中国地质

29(1

)

37

43.

HE

Wea-puan,

LI

Jianp-hai,

QIAN

Xiana-lin

,

et

al.

2202.

Aealysis

of

fault

structures

in

the

Kalpin

fault

uplifi

,

Tarim

Basin

[J].

Gedocp

in

China

,

29(1)

37

43

(in

Chinese).

黄媛

吴建平

,张天中

.2008.

汶川

8.7

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J

]

.

中国科学

(

D

辑)

38

(10)

:

1242

1249.

HUANG

Yuan

,

WU

Jian-pina

,

ZHANG

Tian-zhona

,

et

al.

2208.

Relocation

of

the

M8.

0

Weactuan

earthquane

and

U

s

seguegce

[J],

scieaca

in

China(

set

D

)

,

38(10)

:

1242

—1149(

in

Chinese)

.

黄媛

杨建思

张天中

.2006.

2003

年新疆巴楚-伽师地震序列的双差法重新定位研究

[J].

地球物理学报

49

(

I

)

:

162

169.

HUANG

Yuan

,

YANG

Jian-st

,

ZHANG

Tian-zhona.

2206.

Relocation

of

the

Bactu-Ziasht

,

Xinjiana

eerthquane

sequence

in

2003

using

the

douUle

difference

location

alporithm

[J].of

Geophysics,

49(

1)

:

162

—169

(

in

Chiaese)

:

刘启元

陈九辉

李顺成

.2000.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三维地壳上地幔

s

波速度结构及其地震成因的探讨

[J]

.

地球物理学报

43(3

)

:

356

365.

LIA

Qi-puan

,

CHEN

Jin-hut

,

LI

shun-cteaa

,

et

al.

2000.

Passive

seismia

experimeat

in

Xinjianp

Jiashi

strong

earthquane

reaion

and

disetssion

on

its

seismia

peaesis

[J].

Chinese

Journao

of

Geophysics,

43(3)

:

356

365

(

in

Chiaese)

:

罗钧

赵翠萍

周连庆

.2015.

2013

8

月香格里拉德钦-得荣

M

s

5.9

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特征

[J].

球物理学报

58(2

)

:

424

433.

LUO

Jim

,

ZHAO

Cui-pina

,

ZHOU

Lian-pina.

2015.

Focat

mectanisms

and

stress

fieio

of

the

shanareLa

Deqea

,

Yurrnan

Province-Lerona,

sictuan

Proviece

M$5.

7

eerthquane

sequence

in

Auaust,

2013

[

J]

.

Chinese

Joureat

of

Geophysics

,

58(2

)

:

424

435

(in

Chinese

)

.

罗艳

赵里

曾祥方

.2015.

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

[J].

中国科学

(

D

)

45

(4

)

:

538

550.

LUO

Yan,

ZHAO

Li,

ZENG

Xiana-fana

,

et

al.

2015.

Focat

mectanisms

of

the

Lushan

eerthquane

sequence

and

shatiat

entnnhnnanfhhaehtaeefnao

JJ..sanaaaanaChnan(

satD)

45(

4):

538

550(

naChnaaea)

.

吕坚

王晓山

苏金蓉

.2013.

芦山

7.0

级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与震源机制解特征

[J].

地球物理学报

56

(5

)

:

153

1763.

LU

Jian,

WANG

Xiao-shan

,

sU

Jin-rona

,

et

al.

2011.

Hypoceatral

location

and

source

mectanism

of

the

M

$

7.

0

LuehnaanthhquneaeaquaaaaJJ..ChnaaeaJnutanonfGanihsenae

56(

5):

1753

1763(

naChnaaea)

.

沈军

陈建波

王翠

.2006.

2003

2

24

日新疆巴楚-伽师

6.8

级地震发震构造

[J].

地震地质

28(2

)

:

205

212.

sHEN

Jim

,

CHEN

Jian-po

,

WANG

Cui

,

et

al.

2006.

The

seismoceaie

tectonics

of

the

M

s6.

8

BactuLihhi

,

Xinjiana

egrthquene

on

Fe).

24

,

2003

[J],

seismolocp

an-

Geolocp

,

28(

2

)

:

205

212(

in

Chinese

)

.

王卫民

李丽

赵连锋

.2005.

2003

2

24

日新疆伽师

MQ7

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J].

地球物理学

48(2

)

:

343

331.

2

崔仁胜等

2022

1

1

日新疆伽师

M4.4

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341

WANG

Wei-mia

,

LI

Li

,

ZHAO

Liah-fenu

,

et

al.

2005.

Rupture

proccse

of

Jiasei

,

Xinjiaac

eerthquahc

(

Ms

6.

7

)

oC

Feb.

24,

2003

[J].

Chiaese

J

ouc

P

of

Geophysice,

48(2)

:

343

351

(

ia

Chinese).

徐锡伟,

张先康

冉勇康

,等

2006.

南天山地区巴楚-伽师地震

(

M

s

6.8

)

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J].

地震地质

28

(2)

:

161

178.

XU

Xi-wei

,

ZHANG

RAN

Yopcpahc

,

et

al.

2006.

The

prelimiaaro

stuUy

on

seismoWcWpics

of

the

2003

[J].

Seismolooy

and

Geclopy

,

28(2

)

:

161

135(ia

AD

BachuWiashi

oarthquahc(

M

s

6.

8

)

,

southero

Chiaese)

.

胥颐

刘福田

刘建华

2000.

天山地震带的地壳结构与强震构造环境

[J].

地球物理学报

43(2

)

184

193.

XU

Yi,

LIU

FuWiah,

LIU

Jiah-Pua

,

e

al.

2000.

Crustal

structure

arid

tectouic

enviropment

of

strouc

eerthquahes

ia

the

Tiahshah

194

224.

YANG

Xiao-piny

,

RAN

Youg

Wane

,

SONG

Faha-mia

,

et

al.

2006.

The

analysis

for

crust

shortenina

of

Kalpia

thrust

belt

[J].

Chiaese

Jouroal

of

Geophysics,

43(2)

:

184

193(ia

Chinese).

杨晓平

冉勇康

宋方敏

2006.

西南天山柯坪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地壳缩短分析

[J].

地震地质

28(2

):

tectouic

zoue

,

south-westero

Tiahshah,

Xinjiaau,

Chiaa

[J].

Seismolouy

ad

Geelouy

,

28(2)

194

224

(

ia

Chiaese)

.

张广伟

雷建设

梁姗姗

2014.

2014

8

3

日云南鲁甸

M$6.

5

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研究

[J].

球物理学报

57(9)

:

3018

3027.

ZHANG

Guaha-we-

,

LEI

Jiahwhe

,

LIANG

Shahwhah,

e

al.

2014.

Relocatious

arid

foccl

mechahism

solutious

of

the

3

August

2014

Ludiari

,

3327(

in

Chinese)

.

M

s6.

5

enrthquahe

sequeece

[J].

Chinese

Jouroal

of

Geophysics,

57(9)

:

3018

张先康

赵金仁

张成科

2002.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J].

地球物理学报

45(5

)

665

671.

ZHANG

XiahWahc

,

ZHAO

jia-ree

,

ZHANG

CheeeWe

,

e

al.

2002.

Crustal

structure

at

the

uortheasS

of

the

Pamire

[J].

Chinese

Jouroal

of

Geophysics,

45(5)

:

665

671

(

in

Chinese)

.

赵翠萍

.2206.

1997

2203

年新疆伽师震源区特征的地震学方法研究

[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ZHAO

Cui-pine-

2006.

Seismolopiccl

studies

ou

the

characterisUcs

of

Jiashi

sourcc

reeiou

from

1997

to

2203

[D].

ie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he

Admieistratiou

,

Beijine

(

in

Chinese)

.

赵翠萍

陈章立

郑斯华

.

2008a.

伽师震源区中等强度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其应力场特征

[]•

地球物理学

51(3

)

:

782

772.

ZHAO

Cui-pine

,

CHEN

ZhahcWi

,

ZHENG

SiWua

,

et

al.

2008a.

Momeet

inversiou

of

moUerate

enrtUquahes

ane

the

local)y

perturOee

stress

fieD

in

the

Jiashi

sourcc

reeiou

[J].

Chinese

Jouroal

of

Geephysics

,

51(3)

:

782

792

(

in

Chiaese

)

.

赵翠萍

陈章立

郑斯华

.

2008b.

1998

2003

年伽师

3

次不同类型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短期内余震活动

特征

[]•

地球物理学报

51(4

)

1093

1102.

ZHAO

Cui-pina

,

CHEN

ZhanaWi

,

ZHENG

Si-Pua.

2008b.

Sourcc

rupture

proccss

of

3

Jiashi

M

s

6

eveets

(

1998

2203)

ard

its

ccrrelatiou

with

the

aftershocC

acUvitu

[J].

Chinese

Jouroal

of

Geephysics

,

51(4)

:

1093

1102

(

in

Chiaese

)

.

郑勇

马宏生

吕坚

2009.

汶川地震强余震

(

M

S

M

5.6

)

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

中国科

(

D

辑)

39(4)

:

413

426.

ZHENG

Youg

,

MA

Houc-shenu

,

LU

Jiar

,

e

al.

2209.

Sourcc

mechanism

of

stroua

aftershocC

oU

(

M

s

M

5.6

)

oU

Wenchuan

enrtUquane

ard

the

implicctiou

for

seismotectouic

[J].

Scieecc

in

China( See

D

)

,

39(4)

:

413

426

(

in

Chiaese

)

.

342

地震地质

43

周仕勇

许忠淮

陈晓非

2001.

伽强震群震源特征及震源机制力学成因分析

[J].

地球物理学报

44(5

)

654

662.

ZHOU

5

山-丫

0

,

XU

Zhocn-Pue

,

CHEN

Xiao-feO

2201.

Analysis

oo

U

ic

sourcc

cParacteristicp

of

tha

197

Jiasei

swarm

,

western

China

[J].

Chinese

Jouroat

of

Geophysics,

44(5)

:

654

662

(in

Chinese).

Bouchon

M.

1981.

A

simple

methoU

to

calculate

Green"s

fuuctious

for

elastic

layeren

menia

[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cicpt

Society

of

America

,

71(4

)

:

959

971.

Han

L

,

Zeng

X

,

Jiang

C

,

et

al.

201.

Focat

mechanisms

of

the

2013

M

w

6.

6

Lushan

,

China

earthquune

and

hiyhs

resolutiou

Hiecs

S

P

,

[J].

Seismolopicat

Research

Lettere

,

85

(

1)

:

8

14.

A.

2015.

Seismic

slip

oo

an

upper-plate

normat

fault

during

a

large

suUductiou

meaathrust

rupture

[J.

Nature

Geosciencc

,

8(

1)

:

955

960.

L

A

,

Ran

Y

K

,

Francisco

G

,

et

al.

2022.

Seameqtatiou

of

the

Kepingtaae

thrust

fault

basen

oo

paleoearthquane

ruptures

,

southwestern

Tianshan,

China

[J].

Naturat

Hazares

Journat

of

the

Interuatiouat

Society

for

the

Prcvvqtiou

and

Mitiaatiou

of

Naturat

Hazards,

13(

1)

:

185

1406.

Lin

J

,

Zahrannin

J.

2020.

The

2019

M

w

5.

4

Changning

earthquune

,

Sichuan

Basin

,

China

:

A

shallow

doublet

with

diCerent

faulting

styles

[

J

]

.

Geophysicat

Letter,

47(4)

:

1

9.

dot

:

1.

129/2019GL085408.

SaiCia

C

K.

194.

MoUifien

frequeqch-wavequmber

alyorithm

for

reaiouat

seismourams

usiny

FilouS

quuUrature

:

MoUelliny

of

Ly

wavvs

in

eastera

North

America

[

J]

Geophysical

Jouraat

Interuatiouat,

118(

1)

:

12

158.

Waldhauser

F

,

Ellsworth

W

L.

2000.

A

douUle-Pifference

earthquaUe

locatiou

alyorithm

:

MethoU

and

anplicatiou

to

the

Northera

Haywari

Fautt

,

Califoraia

[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uicat

Society

of

America

,

90(6)

:

1353

1568.

ZahraUnin

J

,

SerpetsinaUi

A

,

SoUos

E

,

et

al.

2005.

Iterativv

deceuvvlutiou

of

reaiouat

wavvforms

and

a

douUle-qvvnt

interpretahou

of

the

2003

LeOaUa

earthquaUe,

Greece

[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uicat

Society

of

America

,

95

(

I

)

:

159

1720

ZahraUnin

J

,

SoUos

E.

201.

The

M

w

7.

1

Van

Eastera

Turkey,

earthquaUe

2011

Two-point

source

moUelliny

by

iterativv

deceuvvlutiou

and

nou-peaativv

least

squares

[J].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uatiouat,

16

(

1

)

:

522

5380

Zhao

L

S

,

Helmberaer

D

V.

194.

Source

estimatiou

from

broaUband

reaiouat

seismourams

[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e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84(1

)

:

91

104.

Zhu

L

P

,

Helmberaer

D

V.

1996.

Advancement

in

source

estimatiou

techniques

using

broaUband

reaiouat

seismourams

[J]

.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e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86(

5)

:

134

141.

2

崔仁胜等

2022

1

1

日新疆伽师

MS6.0

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343

SEISMICITY

FEATURE

AND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M

s

6.4

EARTHQUAKE

SEQUENCE

ON

JANUARY

19

,

2222

IN

JIASHI

,

XINJIANG

CUI

Ren-sheny

4

'

4

ZHAO

Cui-piny

4

ZHOU

Lian-qiny

4

CHEN

Yany

4

1

)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

Beijing

10081

,

China

2)

Institute

of

Earthuuake

Forecasting

,

China

Earthuuake

Administratiop

,

Beijing

10036

,

China

Abstract

Tha

2020

M

s

6.

4

Jiashi

earthquaUa

occhiren

ou

Januap

1,

precenen

by

an

M

s

5.

7

foreseoch

ou

13^3^

1.

These

two

earthquaUae

occhiren

close

in

space

and

time

raising

tha

questiou

of

tha

relatioushin

between

tha

two

avenW.

Usiny

tha

oUservatiou

data

reccrUeq

by

fixeC

sWtious

and

temporat

statioue

of

Xinjiang

seismic

networO

,

tha

seismicity

feature

and

tha

seismouenic

fautt

of

tha

Jiasht

M

s

6.

4

earthquaUa

sequence

arc

studied

in

this

papap.

Wa

relocated

tha

Jiasht

aarthquaUa

sequence

from

January

1

to

Auyust

0

1

,

2020,

and

oUtained

tha

relocatious

of

1

460

earthquaUes

by

Wa

doublep

dimereqca

alyorithm.

Tha

high-pracisiou

earthquaUa

caWlou

^0X^010

detailen

spaUal

and

temporat

avalutmu

of

tha

earthquaUa

sequence.

Tha

relocatious

show

that

Wa

M

s

6.

4

earthquaUa

is

locatep

at

39.

835°

N

,

77.

148°E

,

and

the

focal

depth

is

14.

9km.

Tha

earthquaUa

sequence

is

distWCuteP

in

two

dominant

diractious

,

oua

is

NNW

diractiou

,

tha

othao

is

near

EW

dipctiou.

Tha

length

of

tha

NNW

earthquaUa

bett

is

aUout

20km,

and

the

length

of

tha

near

EW

earthquaUa

bett

is

aUout

40km.

Tha

dip

angle

of

tha

seismoeeqic

fault

of

tha

NNW

earthquaUa

bett

is

steep,

dippiny

to

tha

west.

Tha

dip

angle

of

tha

seismoeeqic

faiUt

of

tha

near

EW

earthquaUa

bee

is

steepao

in

tha

west,

and

ypUuaUy

bacamas

more

yenUa

from

west

to

east,

dippiny

to

tha

south

slighUy.

Tha

main

shoch

(

M

s

6.

4

)

and

tha

foreshochs

including

tha

M

s

5.

7

avent

occhireP

aloug

tha

NNW

earthquaUa

belt.

A

larya

numbao

of

afeohochs

occhireP

alouy

tha

near

EW

earthquaUa

belt

,

and

two

afteohochs

anovv

M

5

occhireP

at

tha

eastern

siCa

of

tha

EW

earthquaUa

belt.

Tha

afteohochs

ou

tha

south

siCa

of

tha

main

shoch

are

rare

,

perhaps

affacteP

by

tha

harp

blochs

of

tha

TaOrn

Basic.

Tha

afteohochs

distWCutiou

cleapy

Clumicatas

a

neao

EW-stWCing

structure

,

likely

tha

extensiou

of

tha

NNW-striping

faiUt

acUvaWq

duriny

tha

1111X01

sequence.

Tha

dominant

depth

of

tha

earthquaUa

sequence

is

between

10km

and

20km

,

tha

depth

of

afeohochs

aloug

tha

neao

EW

diractiou

is

yohuaUy

shallowao

from

west

to

machauism

solutious

of

tha

M

s

M5.

0

earthquahas

by

tha

CAP

methoU.

east-

Wa

determiceP

tha

Tha

reselts

of

machauism

icvvomu

show

that

tha

focae

machauism

of

tha

main

shoch

and

two

afeohochs

ahovv

M

s

5

are

mainly

thrusting

,

and

tha

M

s

5.

4

fooshoch

is

mainly

sWikaplip

Wa

also

determiceP

tha

moment

tensoo

solutiou

of

tha

main

shoch

usiny

ISOLA

methoU

as

a

singla-sourca.

Tha

focai

machanism

solutious

of

tha

main

shoch

oUtaiceP

by

tha

two

methoUs

are

causistent.

Tha

moment

Wnsoo

solutiou

of

the

main

shoch

has

a

larye

nou-Poubie

caupie

campouent,

which

provvs

that

the

344

地震地质

43

rupture

prccas

s

is

very

complex.

Bp

inversion

of

the

main

shcct

usinp

ISOLA

methoC

as

a

mult-l

sonrca

,

the

main

shcct,

which

was

reqorteq

as

a

single

evegS,

is

instean

camposeq

of

two

shb-hvegts

,

a

strine-slin

rupture

and

the

secand

tUrusS

rupture.

Within

4s

,

a

strine-slin

earthquane

trigpereq

a

secand

laree

rupture

on

a

thest

faLUt.

The

first

epture

is

cansisteqt

with

the

mectanism

of

the

M

$

5.

7

foreshcct

,

and

the

secand

rupture

is

00-81816

x

0

with

thrust-£aulUna

mectanisms

in

the

eqshinp

aeershcch

sequeqca.

Bp

analyzinp

the

data

of

spaaai

distribution

and

fochl

mechanism

of

the

earthquane

sequeqca

,

it

is

spectlateq

thaS

the

Jiashi

M$6.

4

earthquane

occtireq

in

the

mibdle

and

lowet

crust

below

the

detachmeqt

layet

of

the

Kalpin

thru

si

tectonic

zone.

The

occtireqca

of

the

main

shoct

is

causeq

bp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two

faults

,

the

NNW-stribinp

fault

with

a

high

dig

anale

and

the

neat

EW-stribina

fauti

dippinp

south.

The

M

s

6.

4

rupture

inibateq

the

anjacaqt

previous

NNWp

stribina

rupture

of

the

M

$5.

7

evegt,

exteqdinp

the

earlies

rupture

both

te

the

NNW

and

EW

directions.

The

M

s

6.

4

earthquane

is

the

respi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q

the

two

blocts

,

the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Tarim

Bloct.

Key

words

Jiashi

M

s

6.

4

earthquane

,

earthquane

relocetion

,

focet

mechanism,

seismoueqic

£auit

作者简介

崔仁胜

1985

年生

现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学研究

E-mait

:

**********.ct

0

本文标签: 地震震源序列活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