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283

2024年6月15日发(作者:)

毛泽东论中国抗战与争取外援的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场上,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有机统一的原则,妥善处理了中

国抗战和国际援助的关系。不管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党始终坚持

这一基本原则不动摇。抗战末期,英国战地记者斯坦因到延安采访时,

对此感触颇深。他说:“他们(中共)喜欢得到外来援助,但不依赖它,

在过去的十七年中,大部分时间他们都生活战斗在严密的封锁中,因

此依靠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毛泽东曾列出一个著名

的公式:“中国的团结+世界的援助+日本国内的困难=中国的胜利。”

在他看来,凝聚在中国民众之中的磅礴伟力是战争胜利至为重要的因

素,而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援助与同情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

素。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抗战与争取外援的关系问题曾

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归纳起来,我们应该主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强调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松争取外援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

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中对“国际援助”问题作

了专门论述。他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

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能力。但是,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需要国际援助;不,国际援助对于

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是必要的。”1抗战初期,中国各种

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十分紧缺。为了获取急需的军事援助,中共对外

政策向苏联倾向。而苏联出于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和自身安全的考虑,

在道义上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战,也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并

采取了比较积极的外交方针。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签订《中

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的支持,对于中国的抗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

响。苏联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个与中国签订条约的大国,因

而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给中国人民极大的鼓舞。中国通过该

条约及随后签订的《中苏信贷借款条约》《中国军事航空条约》等,

不仅从苏联得到政治上的支持,而且得到大量的军事和技术援助。但

是中国共产党接受援助是在保持自身独立自主的前提条件下,与国民

党过度的依赖援助有着本质的不同。对此,毛泽东曾说:“我们是一切

依靠自力更生,立于不败之地,和蒋介石的一切依靠外国,完全相

反。”2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

前途》一文中指出:“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缺

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

抗战成为国际上关注的重要焦点。面对日本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

地的客观现实,世界各国从各自利益出发,对中国抗战采取了不同的

态度、立场和方针,从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这种复杂的

国际环境中,我们主要是依靠自己。但当时的中国,实力显得过于单

薄,亟需外援。中国政府在制定并贯彻外交政策时注意谨慎处理与各

国的关系,力求多寻友国,减少敌国,搁置分歧,求同存异,使国际

环境尽量于中国有利。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

六次会体会议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指出:“十五个月来,我们

有了国际间广大的舆论声援,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根据国联决议已经

给了我们许多帮助,证明了我们不是孤立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国际

和平阵线各国有其各不相同的情况……我们对国际援助暂对决不应作

过大希望。抛开自力更生的方针,而主要地寄希望于外援,无疑是十

分错误的。”“只有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不放松外援之争取,才是

正确的道路。”4苏联是世界各大国中惟一与中国和日本都毗邻的国

家。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调整外交政策,逐渐修复对苏关系,两

国就远东安全问题进行过多次秘密磋商。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

看到英、美等国持“绥靖”政策,不会很快向中国提供援助,遂确定了

联苏制日的战略并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方针。美、英、法等西方大国出

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关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打着“中立”和

本文标签: 中国援助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