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42

2024年6月20日发(作者:)

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白先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极有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

论界比较注目的台湾作家之一。其作品不仅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更有自身的特色,

本文着重在系统上梳理和分析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首先总体概括了白先勇小说的三个

创作特色:“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其次从白先勇的个人经历对其小说创作

的影响角度,来阐述了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传统于现代;再次从白先勇小说的情

节和人物的悲剧性两方面来论述其小说的悲剧色彩;最后通过对历史流变下的“对命运的

感悟和思索”以及异域文化下的生存和放逐的论述,来阐明白先勇小说的感伤主义色彩。

标签:白先勇;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

一 引言

白先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极有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

论界比较注目的台湾作家之一。他自五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其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

是五八年发表在《文学杂志》上的短篇小说《金大奶奶》,自此一发不可收势,创作了大量

的短篇小说,大多发表在《现代文学》杂志上,后陆续汇编成册,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

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嫡仙记》,长篇小说《孽子》,《夜曲》,《骨灰》以及其它

散文,戏剧作品。

作为台湾现代派的领军人物,白先勇的作品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那就是注重

“描绘人与人性,注重发掘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复杂性。在艺术上,从西方输入虚无主义,

存在主义,意识流,广泛采用意识流,暗示,象征等手法。”[1]但是他与其它现代派作家

如欧阳子,於梨华等人不同的在于他有其独特的地方,用王晋民先生总结的话来说,只有

十二字:“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2]。正是由于这样与众不同的创作特色,使

得白先勇成为台湾文坛上的一枚奇葩。近年来有关白先勇的评论文章很多,但大多数都比

较侧重于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情况,或者是针对他的作品中某种倾向进行评论。本文试图

系统地梳理一下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二 将传统溶于现代,将西方溶于中国

(一)个人经历的影响

白先勇,一九三七年出生在广西桂林,其父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自小他就受到

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在《蓦然回首》中他将少时给他讲演义的厨子老央看作是自己小说

的启蒙老师。后随父定居台湾,受到中学国文老师李雅韵的影响,她为他“启开了中国古

典文学之门”,使白先勇“首次窥见古中国之伟大庄严” [3]。

五七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接触到欧美文学,他说“夏济安先生编的《文学杂志》,

实是引导我对西洋文学的桥梁。”[4],正是有着如此优秀的老师和同窗,如此得天独厚的

文学氛围,他如鱼得水,广闻博识,阅读,翻译,创作是他当时的主题。在六零年,白先

勇与同学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毕业后,赴美后研读的是小说创作,而在此后的

相当一段时期,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产生出一种认同危机,以至在课堂上学的是西洋

文学,在图书馆借的多是中国各方面的书,他开始对自己内心进行深度的探究和反思,以

及对自我发现和追寻。

正是这些经历,使得他的小说中糅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现代派的写作手法,

是将传统溶于现代,将西方溶于中国。而这样的一个特色在其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表

现得十分淋漓尽致。

本文标签: 小说创作台湾现代派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