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42

2024年7月9日发(作者:)

影视传媒・ 大众文艺 

奇观电影改编对于传统文学经典的意义探究 

以小说《聊斋・画皮》的奇观电影改编为例 

钱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00) 

摘要:在视觉文化时代下,传统文学经典往往会成为奇观电影 

观和艺术审美,建立在古典名著改编基础上的奇观电影也就无法 

的重要文本来源,当两者之间的互文关系形成,传统文学经典原有的 

立新出彩,也就不能俘获时下观众。而且,传统文学经典之所以 

文本内容和呈现方式就会发生变化。而这些改变都会对传统文学经典 

能一直延续,不仅在于其文本本身的魅力,也在于后人会不断丰 

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有利于传统文学经典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 

富、创新和改进它的意蕴,会为它增添崭新的精神内容,从而令 

复兴,但同时也会消解传统文学经典的文本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学经典;视觉文化时代;奇观电影;意义 

伴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图像文化正在逐渐取代印刷 

文化,影视艺术的高速发展正映射着“不读小说”的流行趋势。 

而传统文学经典也在影视艺术的挑战之下,不断被改编为影视作 

品,尤其是在奇观电影兴起之后,更成为其优先选择的题材。 

电影《画皮》可以说是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电影 

改编中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以小说《聊斋・画皮》为 

例,将它同电影《画皮1》和《画皮2》作对比分析,根据奇观电 

影改编中元文本发生的变化来探讨其意义。 

有利于传统文学经典的传承和延续 

(一)提高传统文学经典的影响力 

文学作品的文本形态原本就是最“不自然”的信息传播方 

式。即使是在大众媒介没有那么发达,甚至是还没有产生的印刷 

文化时代(读文时代),文学作品由于其纯粹的文本传播方式, 

相较于画册、戏剧、音乐之类的艺术也都更难为非文化阶层所接 

受。而到了视觉文化时代,特别是传统文学经典,依然难以受到 

普通老百姓的喜欢。原因有二,其一:由于年代甚久,这些传统 

文学经典所传达和蕴含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审美趣味,和我 

们当代寻常百姓生活有较大的差别和距离。可能因为缺乏太多的 

情感共鸣,我们不是很情愿去观看这类所谓的“老古董”;其 

二,长期浸淫在图片和影像之中的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文字阅 

读能力和兴趣再去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学经典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学 

价值。相比较严肃理性,甚至是艰涩暗回的文字雕琢垒砌,我们 

更喜欢直观浅薄,但丰富精彩的影像传播方式。 

当代中国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还在一心一意观赏传统文学 

经典,比如《聊斋志异》原著的,还有多少?“不读小说”已经 

是社会不可逆转的流行趋势,尽管精英阶层痛心不已,却一时之 

间没有办法去改变。但就在传统文学经典读者不断减少的同时, 

观看电影、电视剧的受众却非常之多。像是《画皮》系列电影,第 

部创下了2亿多的票房,第二部票房则是超过了7亿,也就是说它 

的观影人数至少达到一千万以上。这就意味着《聊斋・画皮》可能 

已经在超过一千万的观众中产生了影响,而不管这些观众是否理解 

并认同影片本身,是否从影片中能获取相一致的体会。 

另外,这两部电影在上映之时都掀起了宣传营销大战,有 

众多媒体竞相对此进行各个方面报道,影片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 

的焦点,街头巷尾的谈论话题。如此,即使是不去看电影的群众 

也会不能避免地对影片产生关注,这就是媒介的议程设置在起作 

用。当我们借由奇观电影对传统文学经典的影片改编有所了解之 

后,也就对原著有了认识,然后可能会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这样就巩固,并且扩大了传统文学经典在当今读者当中的知名度 

和影响力。 

(二)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特色,有利于经典的延续 

任何一部传统文学经典都蕴含着作者本人的意识形态和问 

题域,也必然会有特定时代赋予它的局限性。伴随着时代的不断 

发展进步,当电影创作者选择改编传统文学经典的时候,他必然 

清楚这种改编不可能是照抄照搬。如果不能结合当下特有的价值 

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电影《画皮1》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导演 

陈嘉上将其现代性执导理念充分融入其中。影片虽然是说秦汉年 

间的几对古人如何处理婚姻爱情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在叙古说 

今,在说着当下就发生于我们身边,或者我们身上的实际情感问 

题。《画皮1》虽然最初是以“东方魔幻爱情片”为噱头,也包 

含了不少迷人的奇观影像,但这都还只是为了适应当下电影拍摄 

运营的商业化包装,在内核上《画皮1》还是为了完整地诉述一 

个爱情故事。而《画皮2》更是对《聊斋・画皮》进行了彻底的颠 

覆,关注的是爱情和皮相之间的关系,在人物和情节设置上完全是 

重新来过。正是由于不断对传统文学经典进行改编,我们的古典名 

著才能在不同时代焕发不一样的风采,才可以不断延续下去。 

总之,传统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被人们 

认识和接受,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 

这个过程中电影改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兴起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但是同时又是构成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标石。没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国传统 

文化就无以形成并无从谈起,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任何一 

个单个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就不会产生,特定的文化只产生与其 

基因相连的经典文学作品。”从花草树木,到建筑器皿,到人物 

的穿着打扮、说话谈吐、思想内涵,古典名著中最不缺少的就是 

这种浓郁的传统韵味。而当奇观电影选择古典名著作为其改编基 

础时,它就必然要继承和延续名著中几乎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思 

想和元素。 

同样在影片《画皮1》中,导演虽然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进行了改编,却并没有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比如 

影片取景江南都城,王府之中众多器皿家具,都是按照汉朝真实 

的典籍记录来设计配置,充满了传统的古典美:女主角佩蓉深 

明大义、温柔娴淑和坚韧忠贞的形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 

品行之美;狐妖回归山林,王生和妻子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安 

排,也是在树立和维护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伦理。 

《画皮2》中,虽然魔幻元素变得非常多,人物形象也糅合 

了更多的西方元素,但幸好并没有陷入不伦不类的设置之中。而 

且,参杂西方元素设计的人物,都是大巫师和天狼国女王这样的 

负面角色,关于男女主角——靖公主和霍心,都是很明显的东方 

元素打造,比如靖公主的金色面具。面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 

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元素,古有兰陵王上场打战,以狰狞面具遮 

掩俊美无俦的面庞来威慑敌人;后有太平公主和薛绍,因上元节 

的那一张青铜面具结缘;而靖公主佩戴的金色半边面具,花纹繁 

复,神秘且富于异域色彩,十分吸引观众视线。 

简而言之,通过对传统文学经典进行新媒介形式的改编和再 

利用,比如通过奇观电影,我们能够帮助传统文学经典重新回到 

大众视野之中,能够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中重新得到关注。 

三、奇观电影会消解传统文学经典的文本意义 

在阅读书籍的时候,读者作为个体是独立的,读者的反应是 

孤立的,也无法完全和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动机。读者看到的印在 

纸上的句子,是冷静的抽象符号,没有美感,也没有归属感,所 

1日1 

大众文艺 ・影视传媒・ 

面会增强传统文学经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能使其在新的文化 

语境下焕发青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再构的动力;另一方 

面,由于奇观电影注重图像叙事,带有浓厚的商业化运作特性, 

原本存在于传统文学经典中的丰富内涵和“灵韵”可能就会被消 

解,至于观众也可能就无法再去重视和理解影片的文本意义。希 

望奇观电影在以后的发展中,能尽量多把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传统 

文学经典开发出来,虔诚地去理解,认真地去阐释,在利用各种 

现代高科技创造奇观景象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学经 

以面对着文字,我们的阅读过程足严肃、理性的。而这种严肃、 

理性的过程,能够培养我们对丁二“知识的分析管理能力”,能锻 

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灵活应变能力、冷静客观的 

评判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印刷时代中的我们,不仅习惯也更 

有能力对书面文本进行意义解读,所以对于《聊斋・画皮》,在 

视觉文化时代尚未兴起的时候,我们愿意去阅读它的文言小说文 

木。 

但到了视觉文化时代,我们却选择了观看《画皮》的电影版 

本,并且已经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关心和捕捉电影的文本意义。充 

典的文本意义和丰富内涵。 

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图像,正在改变和重新训练我们接受 

 

外部信息的习惯和方式。我们开始只习惯快餐式影像图片消费, 

参考文献:

而不能接受阅读文字的严肃和理性过程;我们只愿意从图片中获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取感官愉悦,而无法承受文字的深刻意义解读。我们忙着观赏层 

f2】蒋原伦,王颖吉.媒介 ̄,fE-l--z-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不穷、奇妙惊艳的景观,哪还有精力去关心文本意义呢?我们 

2010. 

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各色各样的图像包围之下日渐衰 

[3JR4进华炫目的影像奇观一一从迈克尔・贝电影奇观现象说开去『D/ 

OL1西南大学网络出版社,2009(10). 

弱,我们还怎么去理解精深的内涵呢? 

而且事实不仅如此,即使观众愿意也有能力去欣赏奇观电影 

[3】杨曙.论当代电影中理性叙事的削弱与视觉奇观的兴起U】.电影评 

的文本意义,奇观电影自身却无法完好地呈现它们。当电影走向 

介,2009(4). 

奇观化,奇观影像的展示就变成了主要目的和手段,话语叙事模 

【4]周宪l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UI_文艺研究,2005(3) 

式就会被压制,故事的结构就会显得不完整,情节设置就容易变 【5熊立.5】中国'3代奇观电影的美学反恩 -电影文学,2010(01). 

得生硬,而创作者试图依靠画面来阐释主题也会变得困难。在影 

【6】党圣元,彭亚飞.读图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视作品的巨大诱惑力面前,文学读物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传统文 

学名著更是不断被拍摄成影视作品,比如《聊斋・画皮》。当传 

统文学经典被改编为奇观电影,它原本丰富、深刻的文本意义和 

内涵,可能就会在花里胡哨、炫目惊奇的景观之下失去光泽。 

比较《画皮1》和《画皮2》,我们能发现两部影片在挖掘文 

本意义的程度上是不同的。虽然都足对原著进行现代化改编,但 

《画皮1》明显更加注重讲故事和传情达意,所以影片的价值更 

多存在于奇观之外,影片生发的文本意义和内涵也比较清晰、有 

[7l李斌.影片《画皮》的现代性改编U】.衡水学院学报,2008,10 

(6) 

『818魏俊宏,冯妍华语魔幻片的新视觉——与许安、肖进谈《画皮 

Ⅱ》的数字特效和特效化妆[I1l试与听,2012(5) 

[9]试析电影《画皮》与《聊斋・画皮》的互文性关系[N/OLI,2010年 

4月15日,网易新闻评论 

[10】张红军.电影与新方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力。而作为观众,也能从《画皮l》中收获更多有关影片文本意 

作者简介:

义的启发,并且还能对原著《聊斋・画皮》有再一次的回顾和关 

钱睿,出生年:1991年9月25日,学历:硕士,身份:学生,就 

注。 

学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媒介与文化 

 

总之,建立在传统文学经典改编基础上的奇观电影,一方 

传播。

(上接第52页) 

如前文所述,羌族舞蹈易被现代文化市场所忽略,特别是 蹈的现代化和产业化,丰富羌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培养羌族文化 

2008年“5.12”汶川地震,使羌族的人文资源和人才资源遭受前 

研究人员、传统舞蹈传承人才和演出人才及管理人才,高校与地 

所未有的破坏,面临这样的危机,羌族舞蹈作为羌族文化非物质 

方文化企、事业联合,积极构建研发平台,从而构建羌族文化保 

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整理与开发、传承与发展显得 护传承、开发利用的良性渠道。 

尤为重要和迫切。羌族舞蹈植根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离不 

开产生和培养它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因此,对其的保护也是动态 

3.产业开发 

文化产业的开发是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商业模式的完美结 

性的,应以政府为主导,经济为手段,营造便于开展羌族舞蹈的 

合,极大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以舞蹈为主 

 

生态环境,为羌族人民提供舞蹈的活动时间和场地,广泛的开展 

体的文化开发成功案例也为羌族舞蹈的产业化提供参考和样本,

群众性舞蹈活动;改善羌族舞蹈的人文环境,提高民间舞蹈艺术 如云南杨丽萍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云南响声》,张艺谋 

家的生存条件,使他们有条件有能力进行技艺的传承,加大培养 团队打造的实景演出印象系列——《印象・丽江》《印象・刘三 

接班人的力度,重视羌族文化和舞蹈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扶持羌 

姐》等,羌族文化区也可以完全通过实景舞台剧来展现出羌族的 

族舞蹈作品的创作;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老“释 

自然和人文环境,融合现代视听科技技术,将柔美端庄而豪放粗 

比”的走访,使珍贵的一手资料得以保存和抢救;鼓励接班人在 犷的舞蹈、动听的羌族民歌、精致华美的羌族民族服饰完美呈现 

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品德, 

在舞台,打造和编创出羌族舞蹈精品,从而引起轰动效应,带来 

使传统的羌族舞蹈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仍然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 丰厚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应。此外,羌族舞蹈的产业化还 

力。通过发展当地旅游业,运用经济手段,使外出打工的羌族青 

可以借鉴文化主题公园、民俗村的开发模式,通过将“莫恩纳 

年回到羌寨,一边照顾家庭,一边通过表演来获得收入,成为传 莎”“萨朗”“埃古日歌萨”(铠甲舞)等融入主题公园或民俗 

统舞蹈的参与主体,在客观上使羌族的舞蹈文化得以传承。 

2.学院传承 

村的各个板块,或通过开展民俗节日的模式,推动羌族舞蹈的对 

外输出和传承保护。 

参考文献: 

羌族舞蹈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更需要高校发挥 

人才高地的优势,创建羌族舞蹈艺术研究与舞蹈旅游产品的产、 

学、研基地,发挥高校的科研教学优势,鼓励高校舞蹈教育专 

家、学者深入采风,研究挖掘羌族舞蹈与羌族民间文化的深厚联 

系,使羌族舞蹈的全貌得以较完整地体现,羌族舞蹈的文化精髓 

得以传承,将羌族舞蹈实践上升为形体教学、艺术修养、文化习 

俗相结合的艺术理论,再由艺术理论指导舞蹈实践,推动羌族舞 

[1】陈春勤.羌族文化研究I ̄I1l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229 

(2】谭壮.羌族舞蹈教材建设研究——从民间到课堂教学[D】北京中央 

民族大学舞蹈学院.2007 

[3]罗雄岩.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4卷第2期(200706):4—7 

本文标签: 传统经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