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518

2024年7月13日发(作者:)

Codman 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Codman Enterprise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

法 分析41例Enterprise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近

期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39例均成功扩张病变并置

入支架,1例支架置入后塌陷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例因支架再次到位困难

放弃,2例出现支架置入后远端出血。结论CodmanEnterprise闭环自膨式支架具

有顺应性好、容易到达病变部位、可回收再次定位、并发症及再狭窄率低等优点,

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有研究表明采用药物治疗

并不能够减少重度颅内动脉狭窄(70%~90%)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1]。

随着神经介入的发展,技术和材料的进步,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受到了更多的关

注。Wingspan系统是最早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自膨式支架[4],但因

该系统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50%~69%)和术后再狭窄率[2,3],目前存

在较多争议。有学者认为这与其较大的径向力相关,并采用原来用于颅内动脉瘤

封口的CodmanEnterprise自膨式支架系统对手术进行改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5]。我院神经内科从2009年7月开始使用Codman Enterprise自膨式支架

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并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

下。

1 材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症状性颅内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狭

窄率超过50%。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糖尿

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1.2排除标准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颅内肿瘤、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血管炎、动脉夹层、肌纤维发育不良;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者。

1.3 一般资料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共入组41例,男34例,女7例,

平均年龄60.46岁,共植入支架42枚。基底动脉9枚,颈内动脉(颅内段)7

枚, 大脑中动脉16枚,椎动脉(颅内段)10枚。其中有3例患者病变处超过1

处置入超过1个支架。

1.4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用药术前予全面神经系统查体及完成MRI、CTA及

数控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术前3天给予阿司匹林100mg qd和氯吡格

雷75mg gd。术前2小时静脉泵注尼莫地平有助于预防血管痉挛。手术过程中根

据患者情况予镇静药物。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0.4ml q12h皮下注射,连续3天。

术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少3个月后,在能耐受情况下终生使用阿司

匹林100mg qd。

1.5手术操作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动脉鞘,行主动脉弓

及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前循环病变将8F导引导管置于病变

侧颈内动脉C2段(岩段)近颅内段开口位置,后循环病变将6F导引导管置于

病變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病变时选择优势椎动脉作为治疗路径)V1段末端,用

微导丝(必要时可携带微导管)小心通过整体病变,造影确认导丝到达病变远端,

予1.75~3.5mm直径短球囊(视病变部位斑块大小、分支血管的位置及多少选

择)行全段病变扩张,使病变部位狭窄率<30%。最后更换微导管

(CodmanEnterprise自膨式支架系统需要较粗的2.8F微导管作为输送及回收装

置),根据病变长度选取14mm~22mm支架行病变部位支架释放,必要时可回收

支架后再次定位释放以保证支架覆盖病变。术后再次造影测量残余狭窄率程度。

1.6临床及影像随访观察支架植入后患者症状、神经查体变化,并使用NIHSS

评分量化,在术前、术后30天、6个月,随访患者NIHSS评分变化,记录靶血

管相关及靶血管不相关的出血或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计算术后残余狭窄率、支

架植入成功率;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或CTA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率。

2 结果

2.1支架置入成功率支架置入总成功率95.12%(39/41)。2例置入支架失败

原因:1例大脑中动脉M1末段支架置入后塌陷伴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扩张无

效果;1例支架释放中移位,回收后因再次到位困难选择放弃手术。术后即刻残

余狭窄率大于30%有2例,1例为大脑中动脉中段,1例为基底动脉中段。

2.2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因出现支架塌陷,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大面

积脑梗塞,死于脑疝;1例患者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治疗后好转;1例

患者出现支架侧颞叶出血,经治疗后好转。未出穿支血管闭塞导致卒中、血管内

膜撕裂或高灌综合征。

2.3 术前、术后即时及术后半年行NIHSS评分术前11.2±0.93分,术后即时

10.9±1.03分,术后1个月8.9±1.36分 ,术后半年6.1±0.82分。术后半年NIHSS

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术后半年复查DSA或头颈部CTA评估支架再狭窄情况本组39例患者

接受了影像学随访,其中25例采用了DSA造影,14例采用了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血管造影(CTA)随访,最少随访时间6个月,平均时间为12.1个月,1例发

现支架内再狭窄, 3例(3/39)出现支架远端再狭窄。39例临床随访患者中,

有例27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同侧脑梗塞,随访

过程中无出现患者死亡。

3讨论

目前使用自膨式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已成为主流,Wingspan系统作为最

早应用于临床的颅内动脉开环自膨式支架,因其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狭窄率

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这应与其释放后较大的径向力及较硬的推送和释放系统有关

系。

本研究采用Codman Enterprise闭环自膨式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41例患

者中39例均成功扩张病变并置入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95.12%,一例未成功置

入支架患者,主要因其主动脉弓跨度大、右颈总动脉开口位置低且颈内动脉较多

旋转、扭曲,支架释放后移位,选择回收支架再次定位释放时下端导引导管无法

支撑,支架到位困难而放弃手术。另一例术中在支架释放后出现支架塌陷,支架

内血栓形成,经球囊再次扩张后血流无明显改善,最终因脑疝导致死亡,考虑是

血管较细(约2mm)、血管成角较小(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及支架支撑力不

足所致。术后2例患者出现出血,考虑与病变远端灌注增加、远端毛细血管硬化

及术后血压波动相关,经治疗后症状好转。2例未进行完全扩张的患者主要考虑

其病变部位位于有较多穿支血管位置,为避免穿支血管堵塞选择次全扩张,成功

置入支架,远端血流明显改善,术后无穿支并发症产生。

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是衡量支架治疗远期疗效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本组

研究中,随访半年,1例发现支架内明显再狭窄,3例出现支架远端再狭窄,支

架内再狭窄率2.5%,总的再狭窄率为10.25%,明显低于其他研究。而支架远端

再狭窄的原因不明确,考虑是否与支架两端外展式结构刺激血管相关。与开环自

膨式支架相比较,Codman Enterprise闭环自膨式支架具有顺应性好、容易到达病

变部位、可回收再次定位、并发症及再狭窄率低等优点。但因其以牺牲支撑力作

为代价,在一小部分患者,特别是血管较细、成角较小的病变并不适用,治疗前

应充分评估其风险性,与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并做好并发症的应对准备。同时

也期待大规模、多中心、长时间研究证实其疗效。

参考文献

[1] Kasner SE,Chimowitz MI,Lynn MJ,et tors of ischemic stroke in the

territory of a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ierial ation,2006,113:555-563.

[2] Fiorella D,Levy EI,Turk AS,et al. US Multicenter Experience with the

Wingspan stent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theromatous

disease:periprocedural results[J].Stroke,2007,38(5):881-887.

[3] Kallmes DF,Cloft do we spin Wingspan[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8,29(1):28-29

[4] Henkes H,Miloslavski E,Lowens S,et ent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es with balloon dilatation an self-expanding stent

deployment(WingSpan)[J].Neuroradiology,2005,47(3):222-228.

[5] Vajda Z, Schmid E, Güthe T, Klötzsch C,et al. The modified Bose

method for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arterial stenoses

using the Enterprise stent. Neurosurgery. 2012 Jan;70(1):91-101.

本文标签: 支架动脉病变患者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