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925

2023年12月16日发(作者:)

介绍:

莎士比亚戏剧是读者与演员共享的财富,读者享受莎翁语言的韵律感,演员则体味他老人家所创造的规定情境。不过,现代人在阅读晦涩难懂的古英语时,难免抓耳挠腮、无从下手。莎士比亚的语言里潜藏着角色与规定情景的线索,包含大量信息,读者及演员均能从中各取所需。如果我们有能力发现这些线索,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便是一件较为容易的事情了。上述线索并非特指某个词语的释义,更多指语言所遵循的韵律,还有词语之间所共有的某些模式及发音。莎士比亚的写作格律涉及无韵诗、押韵诗及散文,需要读者了解三类格式的异同之处。

以下提供若干寻找莎士比亚语言中线索的方法:

无韵诗(Blank Verse)

特点是具有整齐的格式,无韵诗不押韵脚(句尾不押韵),但使用规范的格式。无论作书面化表达还是口语化表达,均使用“抑扬五节拍”的格律。每节拍由两个音节组成,头音弱,尾音强。这样一来,五个节拍便包含了十个音节,其中五个弱音(weak),五个强音(strong)。

《十二夜》开场白便是使用 “抑扬五节拍”格律的典型例子:

‘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play on’

标注强弱音后的句子:

无韵诗读来随意、亲切,它的节奏类似于“嘀当,嘀当,嘀当,嘀当,嘀当”,如同人心跳的节奏。

在日常对话中,为突出强调某个特定词语,我们时常打破完整的话语格律。莎士比亚也会做出类似的事情,而这,便是角色情感或思想转变的线索,抑或是规定情境转变的暗示。试着感受《麦克白》最后一幕借由打破格律而带来的情感的突兀与极端:麦克白(Macbeth)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

在戏剧《李尔王》(King Lear)中,李尔王得知女儿Cordelia被谋杀的讯息后,吐出了一句韵律反常、揭示李尔王内心崩溃的独白:

李尔王除了一遍遍不断重复‘Never’这个词语外,对每个‘Never’头音都采取强音处理,深刻表达了不愿接受现实的愤慨之情与内心的悲痛之情。以弱音作为每个节拍的结尾,传达了一种无奈与绝望的情感。

当句子以弱音结尾时,该句通常被称作“阴性词尾”。一段独白如果出现两句以上的“阴性词尾”,便需要读者着重研究一下了。

例:下面是《奥赛罗》(othello)的开场白

上面连续数行的阴性结尾有什么隐喻呢?是Othello不喜欢官员插手自己的事务?或者在讽刺Othello低估了官员的地位和执行力?抑或是有其他寓意,这便由演员和读者自己去选择了。每种选择的效果都不同,所塑造的人物也会大相径庭。

本文标签: 莎士比亚线索读者格律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