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45

2024年1月6日发(作者:)

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组群逻辑、结构模式与优化策略——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 要:高职专业群建设是促进“双高”建设计划落地,实现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研究探索了农业高职财经商贸专业群的组群逻辑、结构特征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专业群内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强化“双主体”协同育人,职化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促进农业教育链、人才链、培训链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高职 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 组群逻辑 结构特征 育人模式

一、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专业群”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家文件中是2006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所谓“专业群”就是在职教领域,将一个或几个建设基础较好的特色骨干专业作为核心专业,与多个关联性较强或基础学科接近的专业共同组成一个集群。通过专业的融合与贯通,一方面,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配置与共享,另一方面,更好的衔接和服务产业集群,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群一般遵循两种组群逻辑:一是基于产业群的组群逻辑。即根据某一产业的结构特点、空间布局以及产业链条来组建专业群。该类专业群的组建突出产业引领和区域重点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的有效对接与联动,组群时以实力突出的国家示范重点专业作为引领并形成专业群的核心,或者以省级特色骨干专业为核心,实现与其他相近、相关专业的联通,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有效性。二是基于岗位群的组群逻辑。即以相关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为导向,精准对接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将相近、相关专业进行整合贯通来组建专业群。该类专业群注重与职业岗位群的有效衔接,强调按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培养职业人才。

按照上述组群逻辑,我院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的组建就应遵循以下建群原则:

(一)专业群与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对接契合的原则。农业职业教育与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的关系最为密切。按照高职院校应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集群组建和优化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我院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建设应契合甘肃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对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型、管理服务型、创业引领型的人才需求,采用“一对一”“一对多”或是“多对一”的方式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使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符合甘肃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质培优的要求,确保专业群组建与产业集群同向同行,以获得长久生命力。

(二)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协同互补的原则。专业群涵盖专业之间的关系应体现职业分工的逻辑关系,在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中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的层次与类型。各专业方向要能够体现出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路径,体现相关职业之间胜任能力的综合培养,同时,要实现专业群内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为此,我院财经商贸专业群由大数据与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与投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七个专业组成。各专业关联性强、基础学科接近、专业核心课不同,职业核心能力有差别,衔接了农业产业链上的职业岗位,实现了群内师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开放共享。

(三)专业群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是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构建形成到发展成熟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须保持群内专业的相对稳定。但考虑到农业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还要主动适应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要对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做到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我院财经商贸专业群内的七个专业适应甘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以及乡村振兴对高素质“新农科”人才

的需求,将其人才培养方向总体调整为从事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经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使专业群的战略目标定位更加适应甘肃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的需要。

二、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的结构特征与育人模式

(一)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的结构特征

契合甘肃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质培优、转型发展对高素质“新农科”人才,特别是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紧迫需要,我们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资源共建共享”的构建思路,将大数据与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与投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七个专业整合贯通,构建形成了以“双核心”专业引领为特征的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这七个专业在理论基础、技术领域、职业岗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资源、实践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密切相关,其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我院的两个传统优势专业,师资力量强、实训条件好、产教融合深、社会影响力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2011年省教育厅认定的省级特色示范专业,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2015年学院认定的院级特色骨干专业。按照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组群逻辑,发挥特色优势专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与其他相关专业融通,形成了“双核引领、梯次建设、合力助农”的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本专业群由两个核心专业引领、两个子专业群协同联动。一个是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核心,财务管理、金融与投资等专业为支撑的财经类子专业群,主要培养“善理财、会会计、懂金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管理服务型人才;另一个是以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核心,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的商贸类子专业群,主要培养“善经营、会销售、懂管理”的高素质生产经营型、创业引领型人才。两个子专业群依存度高、关联性强、互补互促、协同发展,将七个专业从服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乡村振兴的角度融合贯通,形成精准对接农业产业链上不同职业岗位的专业链和人才链,专业链和人才链对农业产业链上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优化,确保农业资源要素在农业产业链上合理配置,进而形成促进农业教育链、人才链、培训链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专业群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二)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育人模式

传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完整的学科体系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开发课程,培养人才,这对具有确定性、重复性和可分解性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当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与创新工作能力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制约瓶颈时,按照完整的学科体系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创立的“知识本位”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育人模式,便显露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茫然和无所适从。鉴于此,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的教改思路,我院涉农财经商贸专群各专业应积极实践探索“专创融合”、“课岗证赛”融通、“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校企“双主体”靶向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以大数据与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与投资等专业集成的财经类子专业群,与中联集团、用友公司、甘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合作,实践探索“训育一体、双证并举、业票财税融聚合、课岗证赛文融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集成的商贸类子专业群,与甘肃远发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武威金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金农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等合作,实践探索“三育融合、四岗递进、工学交替、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理与实、学与做、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创业与就业在产教融合中有机衔接,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能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类型教育”特点。专业群育人模式如图2所示。

三、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优化策略

(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着力提升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契合度。高水平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建设,要精准对接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与产业链上从事不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最终形成农业教育链、人才链、培训链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以及校企协同育人、共建专业、互利共赢的职教生态。为此,优化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一要加大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的力度。继续指导乡(镇)、村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着力提升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契合度。二要加大乡村振兴新农人培训力度。继续承担省、市、县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新农人培训任务,围绕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受训者需要的模块化课程,分产业、分专业、分类型开展乡村干部、农技人员、产业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三要加大校企协同创新力度。继续做好在合作办学的农业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开展产学研创活动,为农业企业提质增效和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专业指导,不断完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产业支撑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匹配度。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受教育者知识、素质、能力形成的主要依托。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优化应遵循“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上层可互选”的原则,按照“职业导入—职业岗位—职业拓展”的逻辑,进行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解构整合。基于此,底层可共享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应面向群内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健全人格,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帮助学生认知专业群面向的职业领域,掌握职业通用知识与技能。中层可融合的专业核心课应依据专业群内各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差别化确定,面向本专业学生开设,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核心素养与能力。上层可互选的专业拓展课应跟踪产业发展和拓宽就业岗位的需要,按照模块化课程实时取舍与更新,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性学习。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优化要做到底层相对稳定、中层体现差异、上层适需调整。

(三)强化“双主体”协同育人,着力提升兼职教师全程育人的参与度。尽管我院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聘任了许多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建立起了“结构化”的“双师”教学团队,但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除给学生作专题报告、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外,因上班和上课存在时间冲突,很难做到全程参与课程教学,致使“双主体”协同育人落实不到位。再加上政策、体制方面,缺失职教教师的入职资格与标准;缺失吸引企业高技能人才成为职教教师的条件和机制,就必然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只能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直接从企业引进则面临体制不顺的障碍。为此,学校人事部门应通过创新机制、制定政策、搭建平台、落实待遇等人事政策,破除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体制障碍,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原则,吸引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同时,应安排专职教师轮流到企业实践锻炼。改变过去按专业教研室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的做法,根据不同职业岗位方向、不同课程模块组建教学团队,以解决兼职教师参与度的问题。

(四)职化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着力提升专业群内教学资源的共享度。专业群一旦建成,便对群内各专业具有定向或定性作用,组群后,尽管群内各专业仍是完整的人才培养单元,但都必须置于专业群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定位的统领之下,围绕同一产业链上的岗位群整体谋划建设。鉴于此,就应改变按专业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做法。应打破专业界限,以专业群为服务对象建设开放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强化实训实习基地对财经商贸专业群的支撑保障作用,建议按照“统建、开放、共享”的原则,设计服务整个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推动财经商贸专业群实训实习基地向融“岗位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孵化与竞赛、证书、鉴定”于一体转型,担负群内各专业的实训实习任务;鉴定与竞赛任务(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技能竞赛)以及产学合作任务(岗前培训、企业培训、真实生产),协同其他教学资源的重组,形成开放共享的局面。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涉农财经商贸专业群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GNZY—14)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许开录,(1963.9-),男,甘肃古浪人,教 授,研究方向:农经管理 农业职业教育

赵珂巍,(1986.8-),男,甘肃兰州人,讲 师,研究方向:农业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周桂瑾.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29):24-27.

[2]曹元军.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质保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38-41

[3]董淑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26-30

[4]孙毅颖.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问题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01):36-38

[5]陈秀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75-77

[6]徐斌华.财经商贸类专业群构建实践研究: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贸实践,2018(23):287-288

Cluster Logic, Structural Model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Finance and Trade--Take Gan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XU Kai-lu ZHAO Ke-w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Gan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Lanzhou, 730020 )

Absrt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plan and realiz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lust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deep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tegrating industry and education,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clusters,

strengthening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two main bodies",

professionalizing the practice bas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s,

and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ducation

chain, talent chain, training chain an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value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

Keywords: Higher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griculture-related finance;commerce and trade;group logic;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education model

1

本文标签: 专业职业农业商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