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42

2024年6月3日发(作者:)

2022-2023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2

1.已知数列

a

n

的前n项和为

S

n

n

,则

a

7

a

8

a

9

等于()

D

56A

32

【答案】

B

B

45C

51

2

【分析】直接利用

S

n

n

,将所求结果转化成

S

9

S

6

,即可求出结果.

222

【详解】因为数列

a

n

的前n项和为

S

n

n

,则

a

7

a

8

a

9

S

9

S

6

9645

,

故选:

B.

2.如果直线

l

1

xty10

与直线

l

2

tx16y40

平行,那么实数

t

的值为(

A

4

C

4

4

【答案】

A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得到方程(不等式)组,解得即可

.

【详解】因为直线

l

1

xty10

与直线

l

2

tx16y40

平行,

2

1

16

t

所以

,解得

t4

.

1



4

1

t



B

4

D

1

4

故选:

A

x

3.若曲线

f

x

e

sin

xm

x0

处的切线方程为

2xny10

,则()

A

m1

n1

C

m0

n1

【答案】

D

B

m1

n1

D

m0

n1

【分析】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可求得

n

的值,可得出切线方程,将切点坐标代入切线方程,可得出

f

0

的值,再结合函数解析式可求得

m

的值

.

x

x

【详解】因为

f

x

e

sin

xm

,则

f

x

e

cos

x

,则

2

f

0

e

0

cos0

2

n

x

可得

n1

,所以,曲线

f

x

e

sin

xm

x0

处的切线方程为

2xy10

将切点

0,f

0

的坐标代入切线方程可得

f

0

1

,解得

f

0

1

又因为

f

0

1m1

,解得

m0

,因此,

m0

n1

.

故选:

D.

4.等差数列

a

n

的公差不为0,其前n和

S

n

满足

S

n

S

10

,则

a

1

a

2

a

3

的取值范围为(

3

a

1

89

A.

,

910

89

C.

,

910

【答案】

C

910

B.

,

1011

910

D.

,

1011

d

的范

a

1

【分析】由题意得出

S

10

{

S

n

}

的最大值,从而有

a

1

0,d0

,且

a

10

0

a

11

0

,由此得出

围,推导出结论.

【详解】等差数列

a

n

的公差

d

不为0,其前n和

S

n

满足

S

n

S

10

,因此

S

10

{

S

n

}

的最大值,显然

a

1

0,d0

1

d

1

a

1

9

d

0

a

10

0

a

1

a

1



d

从而

,即

9

a

1

10

910

a

1

10

d

0

a

11

0

a

1

a

2

a

3

a

1

(

a

1

d

)

(

a

1

2

d

)

d

89



1

[,]

3

a

1

3

a

1

a

1

910

故选:

C

,沿

AE

AF

△ADE

△ABF5

.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a

E

F

分别为

CD

CB

的中点(如图

1

折起,使得点

B

D

恰好重合于点

P

(如图

2

),则直线

PA

与平面

P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2

2

B.

3

4

C.

3

6

D.

3

2

【答案】

A

【分析】由题设条件易证

PA

PF

PE

三线两两垂直,以

P

为坐标原点,

PE

PF

PA

分别为坐标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直角坐标系,求直线

PA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

PCE

的法向量,用向量法求直线

PA

与平面

PCE

所成角的正弦值

.

【详解】由

ADDE

ABBF

,可得

PAPE

PAPF

EF

2

CE

2

CF

2

DE

2

BF

2

PE

2

PF

2

,则

PEPF

PA

PF

PE

三线两两垂直,以

P

为坐标原点,

PE

PF

PA

分别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直角坐

标系,

a



a

可得

P

0,0,0

,

E

,0,0

,

F

0,,0

,

A

0,0,

a

2



2

a

C

x,y,z

,由

AC2a

CEFC

2

a

x

2

y

2

z

a

2

2

a

2

x



3

2

2

a

a

a

2

aaa

2

x

y

z

,解得

y

,即得

C

,,

3

2

4

333

2

a

a

a

2

z



22

x

y

z

3

2

4



a



aaa

所以可得

PE

,0,0

PC

,,

2

333

设平面

PCE

的一个法向量

n(x

,y

,z

)

ax

ay

az



n

PC



0

333

,令

y

1

,则

x

0,z

1



ax

n

PE



0

2

所以平面

PCE

的一个法向量为

n(0,1,1)



PA

0,0,a

,设PA与平面PCE所成角为

,又



PA

n



a

2

所以

sin

cos

PA

,

n



.

2

2

a

PA

n

故选:

A

6.已知函数

f

x

2xtlnx

存在两个零点,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

e

A.

,



2

B.

e,

C.

2e,

D.

3e,

【答案】

C

【分析】将问题转化为

lnx2

lnx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构造函数

g

x

利用导数求解单调性即

x

xt

可求解最值.

【详解】

f

x

2xtlnx

存在两个零点,则

f

x

2xtlnx0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t0

时,只有一个零点,不符合题意,故

t0

lnx2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xt

lnx1

lnx

,

g

x

xx

2

g

x

xe

时,

g

x

0

,此时

g

x

单调递减,当

0xe

时,

g

x

0

,此时

g

x

单调递增,故当

xe

时,

g

x

取极大值也是最大值

g

e

又当

0x1

时,

g

x

0

,如图为

g

x

的图象

1

e

要使

21

lnx2



g

x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则

0

<<

,所以

t>2e

te

xt

故选:C

x

2

y

2

7

.已知双曲线

C

2

2

1

a

0,

b

0

的左、右焦点为

F

1

F

2

,过

F

2

的直线

l

分别交双曲线

C

ab

的左、右两支于

A

B.

BF

1

:AF

1

:BF

2

3:2:1

,则双曲线

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y

C

y

36

x

4

23

x

3

B

y

D

y

26

x

3

33

x

4

【答案】B

【分析】由

BF

2

:AF

1

:BF

1

1:2:3

,设

BF

2

k

AF

1

2k

BF

1

3k

,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AF

1

2a,AF

2

4a,BF

1

3a,BF

2

a

,利用余弦定理列出方程,结合

c

2

a

2

b

2

求出

b

,从而可求

a

出渐近线方程.

【详解】因为

BF

2

:AF

1

:BF

1

1:2:3

BF

2

k

AF

1

2k

BF

1

3k

,其中

k0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

BF

1

BF

2

2a,AF

2

AF

1

2a

3kk2a,AF

2

2k2a

,得

ka,AF

2

4k

所以

AF

1

2a,AF

2

4a,BF

1

3a,BF

2

a

,而

F

1

F

2

2

c

△AF

1

F

2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F

1

AF

2

AF

1

AF

2

F

1

F

2

2

AF

1

AF

2

AF

1

AB

BF

1

2

AF

1

AB

222

222

4

a

2

16

a

2

4

c

2

20

a

2

4

c

2



16

a

2

16

a

2

△AF

1

B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F

1

AF

2

4

a

2

9

a

2

9

a

2

1



12

a

2

3

20

a

2

4

c

2

1

所以

,得

3c

2

11a

2

,又

c

2

a

2

b

2

2

16

a

3

所以

3b

2

8a

2

,得

b

26



a

3

26

x

.

3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故选:

B

8.已知

a

e

1

b

A

bac

【答案】

C

4

2ln2

10cln10

,其中

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则a,b,c的大小为(

2

e

B

cba

C

abc

D

cab

e

2

ln

lneln10

ln

x

【分析】通过变形得到

a

b

2

2

c

,再构造函数

f

(

x

)

,利用其单调即可得出

e

e10

x

2

结果

.

e

2

ln

4

2ln2lne

2

ln2

lneln10

1



2

2

,又由

10cln10

,得到

c

【详解】因为

a

e

b

2

2

ee

e

e10

22

f

(

x

)

ln

x

1

ln

x

,则

f

(

x

)

,所以,当

x(0,e)

时,

f

(x)0

,当

x(e,+)

时,

f

(x)0

2

x

x

f

(

x

)

ln

x

在区间

(0,e)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e,+)

上单调递减,

x

e

2

e

2

又因为

e



10

,所以

f

(e)

f

()

f

(10)

,即

abc

22

故选:

C.

二、多选题

2

x

9.已知函数

f

x

x

e

xR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函数

f

x

不存在最大值,也不存在最小值

C.函数

f

x

有且只有1个零点

【答案】

BCD

B.函数

f

x

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

D.函数

f

x

的极小值就是

f

x

的最小值

【分析】利用导数研究函数

f(x)

的单调性,作出图形,求出函数的最小值,结合函数零点、极值的

概念依次判断选项即可

.

【详解】

f

(

x

)

x

2

e

x

,

x

R

,则

f

(x)x(x2)e

x

f

(x)02x0

,令

f

(x)0x2

x0

所以函数

f(x)

(2,0)

上单调递减,在

(,2)

(0,)

上单调递增,

f(0)0

f

(

x

)

x

2

e

x

0

,如图,

所以

f(x)

min

f(0)0

,函数在

x2

处取得极大值,在

x0

处取得极小值,

极小值

f(0)

即为最小值,且函数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0.

故选:

BCD.

10.已知

S

n

是数列

a

n

的前n项和,

S

8

17S

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

a

n

是等差数列,则

S

12

48S

4

C.若

a

n

是等比数列,则公比一定为2

【答案】

AB

【分析】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的定义与性质求解.

B.若

a

n

是等比数列,则

S

12

273S

4

D.若

a

n

是等比数列,则公比是2或-2

【详解】

S

8

17S

4

,则

S

8

16(S

8

S

4

)

{

a

n

}

是等差数列,则

S

4

,S

8

S

4

,S

12

S

8

成等差数列,因此

S

12

S

8

2(S

8

S

4

)S

4

31S

4

,所以

S

12

48S

4

,A正确;

{

a

n

}

成等比数列,当

q1

时,

S

8

S

4

0

,满足

S

8

17S

4

,此时也满足

S

12

273S

4

,但CD显

然错误,

(

S

8

S

4

)

2

256

S

4

,当

q1

时,

S

n

0

,则

S

4

,S

8

S

4

,S

12

S

8

成等比数列,

S

12

S

8

S

4

所以

S

12

256S

4

17S

4

273S

4

,B正确.

故选:

AB

11.如图,棱长为2的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M为

DD

1

的中点,动点N在平面ABCD内的轨

迹为曲线

Γ.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当

MNB

1

N

时,Γ是一个点

B.当动点N到直线

DD

1

BB

1

的距离之和为

22

时,Γ是椭圆

C

.当直线

MN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60

时,

Γ

是圆

D.当直线MN与平面

ADD

1

A

1

所成的角为

60

时,Γ是双曲线

【答案】

ACD

【分析】对于选项

ACD

,通过建立空间直接坐标系,利用向量法逐一对选项

ACD

进行分析判断即

可得出结果;对于选项B,利用正方体中的线面关系,动点N到直线

DD

1

BB

1

的距离转化成

DN,BN

的长,利用几何关系即可得出结果

.

【详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因为正方形的棱长为

2

则有

D(0,0,0),A(2,0,0),B(2,2,0),C(0,2,0),B

1

(2,2,2),D

1

(0,0,2)

,又M为

DD

1

的中点,所以

M(0,0,1)

N(x,y,0)





选项A,因为

MN(x,y,1)

B

1

N(x2,y2,2)

,又

MNB

1

N

,所以



MNB

1

Nx(x2)y(y2)20

,即

x

2

y

2

2x2y20

,也即

(x1)

2

(y1)

2

0

,所以

xy1

,此时,曲线

Γ

为点

N(1,1,0)

,故选项

A

正确;

选项B,连接

DN,BN

,易知动点N到直线

DD

1

BB

1

的距离即为线段

DN,BN

的长,而又易知

BD22

,当点

N

不在线段

BD

上时,有

DNBNBD22

,所以当动点N到直线

DD

1

BB

1

的距离之和为

22

时,点

N

在线段

BD

上,此时曲线

Γ

为线段

BD

,故选项

B

错误;



选项C,易知平面

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0,0,1)

MN(x,y,1)

,所以当直线MN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

60

时,





MN

n

13

11

2222

sin60



cos

MN

,

n





xyxy

,化简得

,此时曲线Γ为,

2

MNn

33

x

2

y

2

1

故选项

C

正确;



选项D,易知平面

ADD

1

A

1

的一个法向量为

n(0,1,0)

,所以当直线MN与平面

ADD

1

A

1

MN(x,y,1)

所成的角为

60

时,





y

MN

n

3

y

2

y

2

2

sin60



cos

MN

,

n





,化简得

x

1

,此时曲线Γ为

x

2

1

22

2

MNn

x

y

1

33

故选项

D

正确;

故选:

ACD.

12.已知抛物线C:

y

2

4x

的焦点为F,

A

x

1

,y

1

B

x

2

,y

2

是抛物线C上的两个不同的动点,点

A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A

,抛物线

C

的准线交

x

轴于点

P.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直线

AB

过点F,则

x

1

x

2

1

,且

y

1

y

2

4

B

.若直线

AB

过点

F

,则

P

A

B

三点共线

C.若直线

AB

过点P,则

x

1

x

2

1

,且

y

1

y

2

=4

D.若直线

AB

过点P,则

AFBF

的最小值为4

【答案】

ABC

【分析】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xky1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可判断A;结合A分

x

2

1

x

2

1

讨论,利用韦达定理、斜率公式可判断B;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xty1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

利用韦达定理可判断C;由

A,B

x

轴的同侧,由

AFBFx

1

x

2

2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判断D.

【详解】对于A,若直线

AB

过点

F

1,0

,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xky1

x

ky

1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

2

可得

y

2

4ky40

y

4

x

2

y

1

2

y

2

易得

0

,所以

y

1

y

2

4

,则

x

1

x

2



1

,故A正确;

16

2

y

1

2

y

2

对于B,若直线

AB

过点

F

1,0

,由A知

y

1

y

2

4

,则

x

1

x

2



1

P

1,0

16

x

2

1

时,

y

2

2

,不妨设

B

1,2

,则

A

1,2

A

1,2

,所以此时

A

B

重合,所以

P,A

,B

点共线;

x

2

1

时,

k

BP

y

2

x

2

0,

y

2

0

1

x

2

k

BA

4

y

2

2

x

2

4

y

2

x

2

4

4

x

2

4

x

2

y

2

y

2

y

1

y

2



22

x

2

x

1

x

1

y

2

1

x

2

1

x

2

y

2

x

2

1

y

2

x

2

1

2

x

2

所以

k

BP

k

BA

,且

B

为线段

BP、BA

的共同起点,所以

P,A

,B

三点共线,故B正确;

对于

C

,若直线

AB

过点

P

,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xty1

x

ky

1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

2

可得

y

2

4ky40

y

4

x

16k

2

160

,解得

k1

k1

22

yy

21

所以

y

1

y

2

=4

,则

x

1

x

2



1

,故C正确;

16

对于D,若直线

AB

过点P,则

A,B

x

轴的同侧,即

x

1

x

2

AFBFx

1

1x

2

12x

1

x

2

24

,而

x

1

x

2

,等号不成立,故D错误.

故选:

ABC.

三、填空题

13

.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

.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中刚劲矫

健、剽悍的骏马,在人们心中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

现有

8

匹善于奔跑的马,它

们奔跑的速度各有差异.已知第i(i等于1,2,…,6,7)匹马的最长日行路程是第i+1匹马最长

日行路程的1.1倍,且第8匹马的最长日行路程为500里,则这8匹马的最长日行路程之和为

_____________里.(取

1.1

8

2.14

【答案】5700

【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第八匹马、第七匹马、…...,第一批马构成首项为500,公比为1.1的等比数列,所以这

8

匹马的最长日行路程之和为

故答案为:

5700

14.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

AP4

,AP与AB,AD的夹角

都是60°,若M是PC的中点,则直线MB与AP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_.

500

´

1

-

1

.

1

8

1

-

1

.

1

(

)

=

500

´

1

.

14

=5700

0

.

1

234

2

34

/

17

17



1









【分析】记

ABa,ADb,APc

,由题意可得

ab0,acbc6

,易得

BMabc

2



cosBM,AP

再由数量积的运算性质求出,即可求解

【答案】









【详解】记

ABa,ADb,APc

因为

ABAD3,PA4

所以

|a||b|3,|c|4

.

又因为

ABAD,PABPAD60



所以

ab0,acbc34cos606

.



1

易得

BMabc

2



2

1

2

1

2

2

2





a

b

c

2



a

b

a

c

b

c

,所以

|

BM

|

(

a

b

c

)

44





117

222

3

3

4

2

0

6

6



24

本文标签: 利用方程直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