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4337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

重点话题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变化

的辩证分析

程曼丽

内容提要

对于近年来西方国家有关中国形象认知的调查结果,我们应当理性、辩证地看待:一方

面,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参考指标,深入研判其中的问题与规律;另一方面,没有必要对它进行过度解

读,以致被带偏了方向。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体系变换交替的过渡期,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必然会对人们

的认知产生影响,对中国的认知与评价同样如此。

关键词

全球调查 中国形象 辩证思维

全球态度调查

”(

Pew Research Center

以驰名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年多次发布

有关中国形象的调查报告

2014年和2015年面向35个国家受访者的民调结果显示

对中国持

面向美国人

有负面印象者分别占38%和34%

2018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对中国持有负

面印象的受访者占47%

此后这一比例数逐年上升

2019年12月初发布的面向34国民众的调

查结果显示

美国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占60%

欧洲多个国家受访者对中国持有负

面印象

2020年6月至7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美国受访者占73%

达到皮尤启动该项调查以来对华负面印象的最高值

2020年8月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

在澳大利亚

英国

加拿大

德国

荷兰等主要发达国家

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数量

创历史新高

国家形象民调

”(

2019年

),

与此同时

BBC面向25国受访者进行的以及德国柏林智库欧

洲外交关系协会近期对9个欧盟成员国的调查等

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总而言之

2018年以来

尤其是2019至2020年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与评价大幅度下

或者说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对于长期致力于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中国来说

这是

颇为遗憾的

此中缘由何在

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理性面对并以辩证思

维给予分析

非真即伪

”“

非黑即白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理性思维中的运用

与逻辑思维中的

事实判定不同

它强调动态

发展地看问题

尤其是面对大量出现的新事物

新问题时

康德提

出的二律背反概念及其认识上的困惑表明

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才能正确解决科学发展中提出的

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建立及其在思维领域中的运用则表明

辩证思维已

经具有完整

科学的形态

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

战的题中之义

基于辩证思维

我们可以将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

控因素

前者是指主观因素

即通过主观努力有望改变或消除的因素

后者是指客观因素

即通

04

对外传播

2021.03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重点话题

过主观努力难以改变或消除的因素

情的特殊年份

为了逃避追责

谋求连任

特朗普转移民

甩锅

众视线

中国

从而将对中国的各种打压推向极

可以说

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

包括传播战略的变化

是美国根据大国格局以及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作出的调

是美国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期的必然选择

在这方面

美国两党是高度一致的

即使拜登总统执政策略上有所调

也很难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第二

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利益上的一致性

美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毫不隐晦地说

国在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由一个覆盖全球的联盟所组

成的精细体系支撑的

从历史上看

美国的全球同盟的

确是其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战结束后

为了遏制

共产主义扩张

”,(

以苏联为首的

在与社会主义阵营的

较量中胜出

赢得全球霸主地位

美国建立起一个遍及全

球的政治

经济同盟体系

这个以美国为首的同盟体系从

东北亚经西太平洋

东南亚

南亚

中东

地中海

西欧一

直延伸到北大西洋

涵盖了整个西方世界以及处于西方影

响下的广大区域

其中既包括以英美两国为主

后有加拿

又称

五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三国加入的情报联合体

),

眼联盟

也包括拥有几十个成员国的北大西洋公约组

NATO

),

织还包括多个区域性联盟

美国的全球同盟体

系不仅助力它在冷战中击垮了苏联

肢解了东欧

还在世

如1991年对伊拉克纪之交美国发起的几次军事行动中

的海湾战争

1999年对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

2001年的

阿富汗战争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直接参战或提供

作战支持

冷战结束后

虽有一些政治家对美国全球同盟

体系的继续存在提出质疑

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也颇

有微词

认为北约严重浪费了美国的军事和财政资源

欧洲方面看

由于特朗普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

巴黎气候协定

》、

义政策

先是退出伊核协议

新冠肺

炎期间又单方面对欧发布旅行禁令

截留防疫物资

宣布

终止与世卫组织的关系

致使欧美之间龃龉不断

矛盾升

……

但是

这些都是西方同盟内部的矛盾与分歧

可以

拜登入主白宫的第一天即签署了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弥合

巴黎气候协定

重返和世卫组织的行政令就说明了这一

况且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不满并非打算与之决裂

是意在重返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稳定状态

在面临传统军

事威胁时继续得到美国的安全承诺和武力保障

从本质

上看

美国的全球同盟

尤其是它的西方盟国与美国有着

一、西方国家对华认知转变的不可控因素

第一

世界两大格局交织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战略布局的历史交汇期

一方面

各种因素促

大变局

使这一加速变化

保护主义

单边主义上升

界经济低迷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

国际经济

科技

文化

安全

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

刻调整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与此同时

根据中共十八

大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国共产党

人面向未来的奋斗目标

这一目标非常明确

到中国共产

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

时建成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大格局交织发展的结果

必然带来大国力量对比的

变化和彼此认知的改变

这一变化在美国对华战略及其

涉华舆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

美国

尤对华政策的重点是将中国纳入由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

其是世界经济体系

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

那时的中国

威胁

”,

大而不强

不足以形成对美国的美不同利益集团

在无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题上表现出高度的一

致性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美国企业界普遍认为中国

毕业

”;

在国际贸易议题上已经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

增强

一些劳动密集型和中低端资本密集型企业开始认同

中国威胁论

”,

并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政府采取对华贸

易保护主义政策

此举得到美国舆论界的普遍关注与支

尤其是新兴科技企业

进入新世纪

在中国企业国

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美国对华持负面态度的利益

集团日渐扩大

其对华强硬言论得到舆论界更多的关注与

支持

这些利益集团普遍认为

中国靠低估人民币汇率

政府补贴

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占了美国的便

是美国贸易逆差连创新高

制造业失业率居高不下的

罪魁祸首

”。

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即是持这样的主张

他在选战阶段以及就任总统后屡次发表针对中国的指责

性言论

包括中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中国偷走美国人的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

2018

工作机会等等

并在中将

对手

”(

rivals

),

中国视为竞争针对中国的贸易战

科技

外交战

舆论战也接踵而至

2020年是美国大选+疫

2021.03

对外传播

05

重点话题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共同的价值体系和利益关联

有着同样的种族优越感和意

对手

识形态倾向性

因而在面对同盟之外的战略时

会选择站在盟主一边

在态度

行为

舆论方面表现出高

民调

度的一致性

前述结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

美国对全球涉华舆论影响的长期性

先是西班牙

早在殖民时代

西欧各国葡萄牙

后是

荷兰

法等国

殖民者就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掠

夺与扩张

他们在不断突破地域界限为自己的产品寻找

市场的同时

也将本土报纸带往殖民地

不仅如此

他们

还在所到之处创办具有宗祖国色彩的报刊

——

曾为殖民

地的国家

其首份报纸几乎都是由西方殖民者创办的

美国后来居上

后的几个世纪

这些先发展国家不仅在

信息传播技术的开发与使用上一路领先

——

从19世纪40

年代电报线路的开通到19世纪中后期海底电缆

越洋电

缆的铺设

从20世纪70年代卫星通讯的使用到20世纪90

年代国际互联网的开发

还以先到者的身份制定了一系列

市场准入

规则

二战结束后殖民体系全面瓦解

近百

个国家脱离殖民统治而独立

为了彻底摆脱对宗祖国的

依赖

包括信息依赖

这些国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

确提出建立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要求

这一要求随即

遭到发达国家的反对

认为发展中国国家不应当限制新闻

自由

这场围绕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论争从20世纪60年代

持续到80年代中期

最终以美英两国相继退出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而告一段落

进入互联网时代

美英等新闻大国

尤其是美国

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

继续主导互联网

国际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规则的制定

在域名分配以及管理

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因经济能力有

在互联网资源占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从而使国家

之间基于数字经济的贫富分化进一步拉大

尽管教科文

数字鸿沟

、,

组织致力于弥合社会鸿沟

政治鸿沟

发展

中国家亦在努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传播能力建设

但是直到今天

国际传播领域中的信息流向没有发生根

本性的改变

仍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特

反向流动的情形很少发生

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这一

特殊优势

通过令其他国家二次传播

多次传播的方式

将自身信息连同价值理念辐射至全球

形成了巨大的舆论

对世界各国媒体及受众的认知与态度产生着持续而

深刻的影响

信息渠道的垄断必然产生话语霸权

由此形

成的思维定式和刻板印象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

二、西方国家对华认知转变的可控因素

第一

两大格局交织下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从2009年起

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被纳

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

十余年来

各重点媒体以硬件设施建设为突破口

断强化海外传播平台的人员

技术配置

优化全球驻外站

点的布局

完善采编播报网络

拓展对外传播渠道

在最

初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以硬件建设为依托

各媒体对外报道的原创率

首发率

落地率均有较大幅度

的提升

初步扭转了重大事件中国际舆论由西方媒体全面

主导的局面

然而从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后期起

尤其是特朗普

执政以来

伴随着美国对华贸易

科技上的打击

中国

政治宣的重点媒体也连遭厄运

——

从反制中国媒体的

,“

外国代理人

”,“

外交传

到迫使媒体注册为再到列入

使团

限制驻美记者的人员上限

……

凡此种种均对我国

重点媒体的海外业务拓展形成了极大的限制

我们同时看到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带来的传播生

态的变化

中国对外传播主体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走出去

了媒体机构之外

还有的企业

出国旅游度假

自媒体使用的公民个人以及非组织化媒体平台的使用者

他们在讲述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方面

在中国形

象的建构方面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

产生着影响

因此可以说

在国际舆论日益复杂的情况下

渠道已

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除了大众传播外

要综合使用各种传

播平台

在传统媒体影响受限的情况下

更要积极开掘和

着力发挥人际交往的功能和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在前一阶

段重点进行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上

进行

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

形成顶层设计之下各部分

的协同联动

第二

新的国际舆论环境下的话语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一直立足于以西方国家能够听得

懂的话语介绍中国

说明中国

认为对方听懂了自然就会

了解

理解

接受我们

当然

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

在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试图追赶先进国家

急于被世界接

纳的唯一选择

而当中国逐渐发展

强大起来之后我们发

原来世界体系接纳中国是有条件的

——

希望我们改变

原有的制度

体制特性

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中获得发

结果却是

西方国家的这一条件不仅没有得到满足

06

对外传播

2021.03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重点话题

反而出现了令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

中国在原有体

制度框架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不到40年的时

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以至于使世界第一强国美

威胁

”。

国感到了在此情境下

西方世界开始以极大的努

力试图将中国驱逐出世界体系

针对中国的遏制与打击也

接连发生

由此看来

目前中国面临的挑战已经不仅是用

对方听得懂的话语说明中国的问题

新的屏障已经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不能总是跟着美国以及西方国家设定

的议题跑

重复攻击与反击的模式

而应努力突破传统的

思维框架

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话语优势

变被动为主

事实上

所谓话语权就是主导话语的权力

这个权力

不是上天的赐予

而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是国家软实力的

体现

从历史上看

一个国家是否拥有话语权

除了硬实

力方面的因素之外

还取决于它的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

是否能够有效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它的

文化能否作为独特的存在而受到世人的尊敬

为此需要

进行国家议题及话语体系的开掘与建设

利用中国经验这

一丰富的语料库

通过大量扎实的数据

案例使它入脑入

产生认同

从人类共性

共情的角度体现中国作为世

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

多元传播主体的素质提升

”“

国际传播主体素质的提升

具体体现在与

两个方面

首先是的方面

2013年以来

习近平主席在多

构建人个国际场合和国际会议上提出应在世界上努力

类命运共同体

的倡议

因为这一倡议着眼于国际社会和

发展

合作大局

关注人类社会的共同诉求和共同利

因而成为中国政府处理外交关系和进行对外传播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框架

既然中国是在的理念

框架下展开对外传播的

就要求我们尽可能摆脱思维和

视野上的局限性

将立足点与关切点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

——

全球化层面

目前

无论中国政府还是媒体都在进

行这方面的努力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问题仍然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例如

的理念要求我们在平

等互利的基础上说话

说共同的话

而在媒体上

尤其是

国际报道中却屡屡出现自说自话

自娱自乐的叙事偏好

一些自媒体公众号更是睥睨一切

对他国不足之处随意讥

小我

戏谑

表现出与大国气度

大国责任不相符的

或抗疫

意识

平心而论

从国家的建设成就中获得爱国

自豪感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走向极端就不可取了

在信息

全球传播的当下

这种言论甚至有可能对国家的外交政策

和外交努力造成负面影响

”“

走出去

其次是的方面

无论是的中国企业

还是疫情期间执行外援任务的医疗专家团队

所从事的

都是跨国

跨语言

跨文化的工作

需要对当地的宗教信

政策法规

社会习俗有所了解

并且建立起个体与国

家形象的关联意识

否则难免触犯禁忌

给人留下负面印

例如疫情中执行外援任务的个别医护人员想当然把中

国抗疫经验在当地推广表达方式简单生硬

结果适得其

走出去

一些的中国企业员工

缺乏国际关系和国家

形象意识

结果导致双方员工发生冲突

当地社会力量也

卷了进来

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平心而论

在很多事情

上中国的确是被妖魔化了但有些事情折射出来的是我们

在跨文化交流知识

素养方面的不足和由此导致的行为上

的欠缺

需要认真补课

三、启示

首先

对于近年来西方国家有关中国形象认知的调查

结果

我们应当理性

辩证地看待

一方面

可以将它作为

一种参考指标

深入研判其中的问题与规律

另一方面

没有必要对它进行过度解读

以致被带偏了方向

当今世

界正处于新旧体系变换交替的过渡期

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必然会对人们的认知产生影响

对中国的认知与评价同样

中国如此

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

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

就表明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

整体形象好感度较高

金砖国家对中国整体印象持续向

海外年轻受访者对中国整体印象评价更积极

其次

在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

我们对于美国等西方

国家涉华舆论转变的不可控因素应当有着充分的认识和

准确的判断

面对新一轮的舆论攻势

亦应摆脱被动状

努力掌握传播策略

技巧

进行有效应对

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充分把握可控因素

进一步提高多元主体的国际

”“

”、

传播素养

优化各个环节的工作

将与动机与

效果更好地统一起来

程曼丽系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

责编:谭震

2021.03

对外传播

07

本文标签: 中国美国国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