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46

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

大家好,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的使用方法及学习方式有所了解与熟悉,学会了红外线遥控的基本知

识,体会到了综合学习系统的易用性与易学性,这一期我们将一起学习步进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先看一下我们将要使用的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能完成哪些实验与产品开发工作:分别有流水灯,数码管显示,液晶显示,按键开

关,蜂鸣器奏乐,继电器控制,IIC总线,SPI总线,PS/2实验,AD模数转换,光耦实验,串口通信,红外线遥控,无线遥控,温度传感,

步进电机控制等等。

上图是我们将要使用的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硬件平台,本期实验我们用到了综合系统主机、步进电机,综合系统其它功能模块原

理与使用详见前几期《电子制作》杂志及后期连载教程介绍。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

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

“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

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利用其没有积累误

差(精度为100%)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开环控制。

步进电机分类与结构

现在比较常用的步进电机分为三种:反应式步进电机(VR)、永磁式步进电机(PM)、混合式步进电机(HB)。本章节以反应式步进

电机为例,介绍其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反应式步进电机可实现大转矩输出,步进角一般为1.5度。反应式步进电机的转子磁路由软磁材

料制成,定子上有多相励磁绕组,利用磁导的变化产生转矩。常用小型步进电机的实物如图1所示。

图1步进电机实物图

图2 步进电机内部图

步进电机现场应用驱动电路

综合系统使用的是小型步进电机,对电压和电流要求不是很高,为了说明应用原理,故采用最简单的驱动电路,目的在于验证步进电

机的使用,在正式工业控制中还需在此基础上改进。一般的驱动电路可以用图3的形式。

图3 一般驱动电路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驱动路数不止一路,用上图的分立电路体积大,很多场合用现成的集成电路作为多路驱动。常用的小型步进电机驱

动电路可以用ULN2003或ULN2803。本书配套实验板上用的是ULN2003。ULN2003是高压大电流达林顿晶体管阵列系列产品,具有电流增益

高、工作电压高、温度范围宽、带负载能力强等特点,适应于各类要求高速大功率驱动的系统。ULN2003A由7组达林顿晶体管阵列和相应

的电阻网络以及钳位二极管网络构成,具有同时驱动7组负载的能力,为单片双极型大功率高速集成电路。ULN2003内部结构及等效电路

图如图4:

图4 ULN2003内部框图及等效电路图

ULN2003A型高压大电流达林顿晶体管阵列电路的典型应用电路框图如图5所示。钳位二极管用于保护线圈通断时的反电动势击穿集成

电路,可以看出,该电路的应用非常简单。

图5 典型应用图

步进电机的程序设计

实现功能:开发板上电时电机正转,按住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上的按键SW20(P14)时反转。

图6 步进电机实验演示图

电机正反转的环形脉冲分配表如下:

P00

A

1

0

0

1

P01

B

1

1

0

0

P02

/A

0

1

1

0

P03

/B

0

0

1

1

步数

1

2

3

4

表1:正转环形脉冲分配表

P00

A

1

1

0

0

P01

B

1

0

0

1

P02

/A

0

0

1

1

P03

/B

0

1

1

0

步数

1

2

3

4

表2:反转环形脉冲分配表

硬件原理图

图7 硬件原理图

程序流程图

图8 软件流程图

软件代码

/***************************************************************************/

/*杭州晶控电子有限公司*/

/**/

/*步进电机演示程序*/

/*目标器件:AT89S51*/

/*晶振:11.0592MHZ*/

/*编译环境:Keil 7.50A*/

/***************************************************************************/

/*********************************包含头文件********************************/

#include

/*********************************端口定义**********************************/

sbit key = P1^4;

/****************************************************************************

函数功能:延时子程序

入口参数:

出口参数:

****************************************************************************/

void delay(void)

{

int k;

for(k=0;k<2000;k++);

}

/****************************************************************************

函数功能:主程序

入口参数:

出口参数:

****************************************************************************/

void main()

{

P0=0x00;//输出全高

key=1;//按键置输入状态

while(1)//主循环

{

if(key==1)//无键按下正转

{

P0=0xFC;//1100

delay();

P0=0xF6;//0110

delay();

P0=0xF3;//0011

delay();

P0=0xF9;//1001

delay();

}

else//有键按下反转

{

P0=0xFC;//1100

delay();

P0=0xF9;//1001

delay();

P0=0xF3;//0011

delay();

P0=0xF6;//0110

delay();

}

}

}

相信看到这里,你应该可以理解步进电机控制的原理是怎么样的了,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步进电机的转动轨迹。由于篇幅

有限,读者朋友可以通过网站或电子邮件一起交流与学习。在下几期中,我们将陆续介绍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的其它功能原理与应用。

ULN2003、ULN2803资料

ULN2803和ULN2003都是集电极开路输出,只能接受灌入电流,他们的使用方法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就是2803可以驱动8位管脚,2003

只有7个管脚

COM脚的作用是当你使用ULN2803(2003)来驱动继电器时,可以将COM脚接到继电器的VCC端,利用ULN2803(2003)内部的反向二极管作保

护继电器,消除继电器闭合时产生的感应电压。

COM端主要有两种用途:(可悬空)

1 试验用----接地:假如它的输出端都接发光二极管,那么,只要将COM端接地,则所有的发光二极管都将亮起,否则,可能是二极管坏

或其它什么地方坏了。这对检修是很有利的。

2 保护用----接电源正:假如这个器件是接继电器或针式打印头,因为电感的作用,会在开关过程中产生低于地电位和高于电源电位的反

电动势,这样,很容易击穿器件。

A-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将COM端接到电源正,来削减冲击电压低到二极管压降加电源电压的幅度----可以使得内部的三极管受到

最小的正电压冲击。

B-至于达林顿关断时产生的负电压我们不必管,因为器件内部就有二极管并接到地的(见图2)----专门用来削减冲击电压至电源地减去一

个二极管正向压降----可以使得内部的三极管受到最小的反偏电压冲击。

3 阅读提示:A-类似这样的保护方法,在许多器件(如AD7710)的输入端或输出端都是有的,请留意。B-以上两种用法并不是矛盾的,通过

适当的电路控制,可以一并利用它的功能。

它的内部结构也是达林顿的,专门用来驱动继电器的芯片,甚至在芯片内部做了一个消线圈反电动势的二极管。ULN2003的输出端允许通

过IC 电流200mA,饱和压降VCE 约1V左右,耐压BVCEO 约为36V。用户输出口的外接负载可根据以上参数估算。采用集电极开路输出,

输出电流大,故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或固体继电器(SSR)等外接控制器件,也可直接驱动低压灯泡。

ULN2803的驱动负载电流为500mA,驱动电压50V.

八路NPN达林顿连接晶体管阵系列特别适用于低逻辑电平数字电路(诸如TTL, CMOS或PMOS/NMOS)和较高的电流/电压要求之间的接口,

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工业用和消费类产品中的灯、继电器、打印锤或其它类似负载中。所有器件具有集电极开路输出和续流箝位二极管,

用于抑制跃变。ULN2803的设计与标准TTL系列兼容,而ULN2804 最适于6至15伏高电平CMOS或PMOS。

本文标签: 电机步进驱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