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999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

kaleidoscope

万花筒

编辑|薛续友

****************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不断深入,尤其在传媒推广方面,

“互联网+”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终年与年代久远的文物打交道的博物馆及

文物工作者而言,能否走出一条崭新的高科技与古老文明相结合的创业道路,是一个

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积极运用互联网载体深化博物馆的服务职能,研究探索具有信息技术时代特征的

新型服务手段,已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馆未来文博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

针对“互联网+”在传统文化推广中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以探讨“互联网+”在沈

阳故宫博物馆文化推广中的发展前景,以供参考。

互联网+沈阳故宫

——全媒体时代中的古老宫殿

曾 阳

阳故宫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它

是中国目前仅存的最完整的两大古代

宫殿建筑群之一,是清代初期营建和

沈阳故宫的古老荣耀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

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共有古建筑114座,

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使用的皇家宫苑。

图1

图2

72

kaleidoscope

万花筒

图3图4图5

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

阳故宫博物馆是著名的遗址类博物馆,同时还有

类别繁多、价值珍贵的文物藏品(图1、图2)。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

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

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沈阳故宫成功

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征,对传入地的文化形成和发展、对人们的思想

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形成均有影响。而博物馆作为

人类文化的精粹集合,对民众思想、审美及意识

形态的养成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时代下,

人类对于信息有极大限度的追求。如今的文化传

播呈现出交流互动与分享性强的新特质,每一个

自由获取文化的人同时又都是文化的传播者。

沈阳故宫作为我国东三省最负盛名的博物馆

之一,承担着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及开

展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沈阳故宫每年都迎接大

全新传播时代的沈阳故宫

所谓文化传播,是人类文化由一个国家、民

族、地区、社会、阶级、团体向另一个国家、民

族、地区、社会、阶级、团体的传播和散布的过

程。文化传播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及融合性的特

量的参观群体,10万余件珍贵藏品收藏其中。

展出馆藏文物、修缮维护故宫文化是沈阳故宫博

物馆人的第一大事,同时,传播博物馆文化,注

重分享与交流,开展对公众的宣传、服务、教育

等互动形式,更是沈阳故宫在新时代下所肩负的

73

kaleidoscope

万花筒

重要文化职责。微信公众号以及沈阳故宫文创淘宝店。它们都保

持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并有效利用了传播面广与

互联网:沈阳故宫的全媒体文化传播

全媒体化是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形态,伴随

着科技的发展,数字互联网传播无处不在,传播

媒介也越发多元化、立体化。

在新形态下,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博物馆

馆务相结合,打造各类展示、宣教、服务等网络

新平台,已经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的潮流趋势。

博物馆采用互联网新技术,借助其受众面广、传

播迅速、互动灵活的特点,突破时间、地域、领

域、人群限制,不仅能够加强博物馆与公众的联

系,延伸博物馆基本的社会服务职能,还能增强

时代感,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在这样的全新时代背景下,一个好的博物馆

所起到的作用应该不仅仅是供观众参观,更应该

成为与观众分享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传播的

方式内容也就从广博到纵深。下面主要对官方网

站、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方面进行分析研

究。

1.社交媒体传播

当今社会,微博发展火热迅猛,用户数量极

为庞大,其半私隐半公开的性质更使其成为时

下青年群体最为热衷的网络社交媒介之一。于

2011年面世的微信更是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改变了大众的生活社交方式。沈阳故宫博物馆的

社交媒体传播,主要指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平

台,可统称为沈阳故宫的“微传播”,其中最具

人气和代表性的为沈阳故宫官方微博、沈阳故宫

即时性强的特质,充分促进了沈阳故宫博物馆文

化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的传播强度。

沈阳故宫的官方微博从发布第一条微博至

今,共发布了2133条微博。因其消息源相较一

般自媒体平台更为准确、受众涵盖更广,饱含主

体的历史积淀,内容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情怀,

故此受到了广大博物馆爱好者的关注。同时,除

了重要消息的发布之外,最受粉丝欢迎的便是不

定时发布的“沈阳故宫美景图”,无论是春华秋

实,还是夏雨冬雪,这些兼具审美情趣与历史情

怀的图片总会引得网友们纷纷点赞(图3)。

随着3G、4G、5G时代渐次登场,手机上

网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伴随而来的是手机客户端

(APP)呈现爆发式增长,作为时尚新宠的手机

客户端正对新闻媒介、零售、旅游等行业产生深

刻变革。新闻从鼠标转向指尖,正日益成为手机

网民获取信息资讯的首选方式。博物馆手机客户

端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藩篱,使用方便。观众只

需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在更广袤的范围、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参观,享受方便、快捷、

丰富的各类服务内容,而且还打破了电脑终端设

备的限制,实现了受众与信息同步和互动参与,

让观众的游览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和交互性。在

这样的趋势下,微博平台的主阵地也不可避免地

从电脑端向手机端倾斜;而原本就依托手机微信

软件发展起来的微信公众平台,对手机上网风潮

的红利更为受用。

74

kaleidoscope

万花筒

短短几年时间,微信用户的增长速度十分惊

人。除了不断将触角伸向媒体、餐饮、电商、图

书、家电、医疗等领域,博物馆行业也势必要跟

进这一大众信息平台。对于博物馆而言,微信公

众平台通过图文、语音甚至短视频展示,为微信

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及互动交流,能给观众带来更

丰富的体验。创建运营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既能完

善博物馆的观众服务内容,又能有针对性地开展

话题营销,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而且成本

低、见效快。

沈阳故宫的微信公众号定位于博物馆文化推

广与公共服务,以沈阳故宫为账号主体,在几年

时间里,不断完善起来。受众可以在公众号内了

解公告、展讯、活动讲座以及博物馆动态等各类

信息,做到了“指尖畅游沈阳故宫”。大体上,

沈阳故宫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文章主要有以下

四类;一是结合各个节气、天气、景色发布的文

章,这类文章会结合传统节日以及当季的美景和

风俗,给观众以审美体验;二是通知类消息,包

括展讯、文博知识,以及沈阳故宫相关的新品推

广等等;三是沈阳故宫的旅游攻略、注意事项等

实地参观实用性信息;四是沈阳故宫的相关访谈

消息及动态(图4)。

2.网络全民互动

沈阳故宫博物馆馆藏了10万余件珍宝,但

由于展陈条件有限,其中绝大部分文物都“养在

深闺人未识”,可以说是件遗憾的事情。

为此,沈阳故宫从10万余件馆藏文物中遴

选出100件文物,联合众多传统媒体及新网络

媒介,举办了“沈阳故宫·百姓最喜欢的三件文物”

评选活动,通过互联网将选择权移交给最广大的

人民群众。这100件文物包含历史文物、瓷器、

珐琅、漆器、雕刻、书画、织绣、宫廷遗物等文

物类别,既有清早期历史文化特征鲜明的清开国

皇帝御用之物,也有清中晚期帝后服饰和宫廷艺

术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图5)。

最终,经过三个多月的全民选拔,民众通过

在“沈阳故宫官方微信平台”投票的形式,从这

100件文物中最后评选出清太宗皇太极御用鹿角

椅、清金漆九龙“紫气东来”匾、清乾隆掐丝珐

琅甪端三件文物,这三件珍宝也成为沈阳故宫最

受百姓喜爱的三件文物(图6、图7、图8)。

通过传统评选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

图6

75

kaleidoscope

万花筒

图7图8

形式,沈阳故宫成功地把深宫中的文物展现在大

众面前,借助新的传媒形式完成了古老文明的更

广维度的传播。

3.官方网站平台

我国现有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且数量庞

大。但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依靠每

年举办的陈列展览,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观展需

求,建设博物馆官方网站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博物馆官方网站可以将博物馆数字化,即利

用数字技术手段对博物馆藏品的相关资料信息进

行全方位采集、存储,并通过网上展厅、文物信

息查询、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

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可以使观众足不出户便可浏

览内容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藏品,查阅相关文物信

息,了解展览动态;同时还可以进行藏品信息管

理,形成藏品的“生命档案”。

数字化博物馆不仅仅是处于现代信息技术下

的博物馆的顺应和变革,同时也是在信息技术的

孕育下所诞生的一种博物馆的类型。可以预见,

随着网络宽带技术的日益普及和信息展现形式的

多样化,未来以网络为传播平台的数字化博物馆

将会不仅仅带给人们以真实的观感,甚至还会带

来嗅觉、触觉等的全新体验。这些展示形式的互

动性和教育性将会是有别于传统博物馆的一条全

新道路。而依托博物馆官方网站来建设数字化博

物馆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为用户带来便

捷的使用性,对博物馆形象的树立及传播大有裨

益。

为使大众便捷地获取沈阳故宫独特的历史文

化,沈阳故宫博物馆不断地应用数字技术来做文

化的传播。沈阳故宫博物馆的官方网站自建成以

来,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官网

所含的总体内容包括“院务活动”“参观导览”“古

建纵览”“陈列大观”“院藏精品”“学术研究”“社

会教育”“数字博物馆”等项目。作为沈阳故宫

的官方网站,它所覆盖的信息是全面公开的,受

76

kaleidoscope

万花筒

众可以足不出户便在网络上观看展览,沈阳故宫

公示了诸多珍贵藏品并供大众点击了解。官方网

站作为百姓了解沈阳故宫官方消息的门户,越发

完善、公开、便捷(图9)。

4.文创产品网络营销

沈阳故宫既是清朝入关前的帝王宫殿,也是

清朝入关后的陪都。有清一朝,先后有4位皇帝

东巡祭祖,所以庋藏着大量宫廷用品。这些丰富

的文物资源,既是我们举办各类展览的基础,也

成了我们研发文创产品的源泉。

沈阳故宫博物馆的文创产业起步于2014年,

通过深入发掘沈阳故宫文化精髓,使这些传承近

400年的文化元素得以在现代产品上重焕生机,

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开发、积

累,形成了“大政殿系列”“永福文化系列”“八

旗系列”“皇后驾到系列”“仿古制品系列”“Q

版人物系列”等多种系列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

品不仅创意新颖,而且在文化寓意和文化内涵上

也十分丰富,兼具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文创产

品的开发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城市记忆跳跃

回人们的记忆中。

目前,沈阳故宫博物馆的部分系列文创产品

被关注度较高、销售火爆,其中的“大政殿系

列”“八旗系列”“永福文化系列”产品在销售

对象和目标人群方面互有补充,基本满足了各类

消费者对沈阳故宫文创产品的需求(图10)。

自2016年以来,沈阳故宫不再局限于传统

的实体店铺销售方式,开辟了“淘宝店铺”这一

新的销售阵线。通过挖掘本馆优势人才,组织起

77

已有员工参与到淘宝店铺的策划、文案、美工等

一系列工作中。通过几年的辛勤努力,沈阳故宫

的官方淘宝店铺已由最初的“门可罗雀”发展到

现今的“门庭若市”,受到了越来越多青年朋友

的认可和追捧。沈阳故宫更是结合微博、微信公

图9

图10

图11

kaleidoscope

万花筒

众号等新型互联网形式,为淘宝店铺宣传造势,

透过网络渠道的穿透力使沈阳故宫文创产品这坛

“美酒”走出了深深的“巷子”,延伸到大众的

每一根脉络中(图11)。

沈阳故宫淘宝网店的开发建立,突破了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打通了地域屏障,多元立体地丰

富了文创销售手段及文化传播方式,既方便了消

费者购买产品,又扩大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范围,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堪称是沈阳

故宫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一项重要突破。

5.网络讲解服务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下,手机已成了人们不可

或缺的必备品,无论是网络支付、网络预约还是

网络购票等形式,都为民众的生活及出行提供了

极大的便利。

在博物馆参观体验中,由于讲解员的客观人

数限制,在观众量较大的时间段中,往往会有观

众因请不到讲解员而倍感焦急。这时,“互联网

+”为沈阳故宫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

借助网络渠道的强大适应性,沈阳故宫开辟

了“扫二维码听讲解”服务,观众可通过扫描二

维码的形式进入客户端,以卫星定位的方法,在

不同的参观地点听到清晰详细的语音讲解。

目前,这种新式的讲解方式已获得广大观众

的好评,而沈阳故宫的博物馆人也在不断采集观

众意见信息,改进服务,以给予观众更好的收听

电子讲解体验。

6.4D电影讲述古老故事

“围观”改变世界,是网络时代的特征,这

也从侧面说明了影像世界对当今受众的重要性。

对很多观众来说,再详尽的文字,可能也不如一

幅生动的画面更加直击心灵。

为应对不同观众的参观需要,沈阳故宫结合

社会资源,以“海兰珠归家皇太极”的故事为蓝

本,拍摄了一部20分钟的4D影片。影片讲述

了清朝入关前一段缠绵悱恻、厚重精彩的皇家传

奇,并专门建设了一间4D影厅,以此为观众带

来最好的视觉体验和审美观感。

影片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尤其是年轻观众以及少年儿童,纷纷表示这种“沉

浸式”的参观体验更“接地气”。

从网络走向未来

沈阳故宫作为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播主

体,在全媒体的体系下形成文化整体场景,庄严

肃穆的皇家殿宇与时俱进,挖掘自身资源,凝聚

原创特色,年轻化亲民化,以更具亲和力的方

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沈阳故宫博物

馆人也将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开发新的应用技

术,更好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新媒体等多种

媒介和渠道,兼顾沈阳故宫的历史厚重感、严

肃感和新时代的年轻化,保持底蕴,立足自身,

以文化传播的全新道路为沈阳故宫的四百岁华

诞献礼。

(作者简介:曾阳,辽宁抚顺人,工商管理硕士,毕

业于澳门国际公开大学,辽宁省沈阳故宫博物馆副馆

长、副研究馆员)

78


本文标签: 故宫沈阳博物馆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