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488


2024年6月20日发(作者:)

韩国三星启示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虽然创造了一连串的经济奇迹,却也同

时陷入了以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飞机的窘境,随着欧美对华纺织品

进行特殊调查,在西班牙火烧中国皮鞋的硝烟中,我们已越来越清楚

的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又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我国绝大多数企业

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陷入“贫困化增长”的格局必须通过转型升

级来加以改变。

与此同时,我们的亚洲近邻韩国,却在朝鲜战争后迅速成长为新

兴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引人

瞩目的是韩国三星的发展奇迹。

三星从生产黑白电视起家,之后,其产品范围从简单低级的家用

电器、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地扩大到复杂尖端的高技术信息和通信设

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销售额逐年大幅

增长,技术能力得到快速和长足发展。目前,三星已是跻身世界500

强的跨国公司,在电子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09年9月22日,

韩国证交所宣布:三星电子当天市值超过了1102亿美元,首次超过

英特尔,成为以市值计的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2010年《福布斯》

杂志网络版发布的“2010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年度排行榜中,

三星以12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33位;而美国咨询公司“Interbrand”

发布的2010年的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三星更以194.91亿美

元位居全球第19位。

作为一名后来者,三星也经历了从“加工厂”到打造世界知名品

牌、从模仿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引领潮流的蜕变,经历了从廉价货的

代名词到生产最尖端的产品、以高档次的形象风靡全球市场的转型升

级。它的成功经验对于同样是迟来者的中国企业有许多可以学习借鉴

的地方。

与时俱进:创新的企业文化

三星从创业之初就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在70年的经营

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和总结,构建与时俱进的、创新的企业文化。

这是三星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

1. 时刻保持危机感

韩国处于一个狭长的半岛之上,领土狭小,资源匮乏。因此,韩

国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拼搏精神和扩张欲望,保持危

机意识更是三星的灵魂。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的心中始终充满了危机

意识,他更是一个善于用危机意识激励员工的人,他有句名言:“危

机总是在你自认为第一的时候降临”。正是具有这种危机意识,三星

才拥有了应对变化的心态,才保持了持续创新与变革的动力,形成了

追求卓越、时时创新的公司理念。

2. “第一主义”

三星的“第一主义”,即在所有领域都做第一位,成为最好的。

这也是三星普遍认可的企业文化之一。三星的创始人李秉喆,在创立

公司的时候就提出,要追求第一。现在的三星会长李健熙,在1993

年也提出三星要在所有的领域都要追求第一,成为这些领域的最先

进、最好的企业。三星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适时地从追求以量为主

的企业文化转变为追求第一品质的企业文化。1995年后,三星为了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转移:全力向中高端电子产品市

场进军,实施以高技术和尖端设计为核心的追求高利润率和现金流的

品牌生产营销模式。为了落实经营理念,三星将生产的有质量问题的

产品,包括电视机、冰箱、手机都被堆到一个操场上,点火焚烧,三

星的职员亲眼目睹。

3. 创新,变革,超越

注重创新与变革的企业文化,为三星成功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氛

围。三星自成立以来的20余年里,一直执行低端电子产品技术战略,

以价格优势和灵活的供应“战术”,打入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市场,

产品利润不高。上世纪70年代,三星还只是日本三洋公司的“加工

厂”。但三星的领导层很快意识到,韩国领土狭小,资源匮乏,做“加

工厂”是没有出路的。于是,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先生,在公司经营

多次陷入困境后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经营”运动,向全公司发出号

召:“除了妻儿,其他的都要变”。2006年新年的第一天他又在内

部网站给员工的贺词中写道“不要怕失败,大家要创新,要敢于冒险。”

正是这种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三星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

转变为以质量增长为导向的经营模式,把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放在首

要位置,不仅安全度过亚洲金融危机,还超越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

4. 敢用天下人才

“人才第一”是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创业经营企业的信条。他认为,

企业就得靠人才,只要注重培养人才,创业就能守业,三星就能永存。

三星被韩国企业界誉为“人才学校”。在三星训练中心里,悬挂着李

秉喆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李健熙董事长自上任之初就认

识到,三星要想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就要想方设法,从研究开发到

经营销售,极力招揽不分国籍和领域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开发出真

正尖端的技术,领先世界潮流。于是,三星的“人才经营”战略是:

注重吸纳“天才”;善用“个性”人才;敢用奇才、怪才。

5. 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

三星拥有各种培训中心数十个,人员一旦被录取,就会对其投入

大量的资金进行培训。三星公司有两种教育课程,一种是招来优秀的

人力之后,对他们进行与业务有关的专门能力提高的教育,另外一种

是对他们进行充分的企业文化教育。人才进入公司以后,首先要进行

入门课程,然后每提升一级都有相关的课程。除了这样的基本课程,

对核心人员还有其他的课程,培养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人。培养人才的第二步、第三步就是给他们提供适当的业务,让他们

在这样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自主创新:“十年磨一剑”

如果说创新的企业文化是先导,为三星转型升级打造了良好氛

围,技术上的自主创新便是三星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迟来者的身份注定了三星一开始就是一家追赶型的科技公司,并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缩短与同行业先进企业的距离。三星意识到,

一味技术模仿,风险大且永远无法超越竞争对手,但闭门造车也同样

不可行,耗时长且投入大,三星就此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模式——

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技术引进主要包括合资、购买、合作、专利授

权等方式,这是中国企业容易借鉴和模仿的,难则难在消化创新这一

环节上,三星不仅要获得Know-how,还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

以三星DVD技术的研发为例。上世纪90年代,三星公司在高利

润率的驱动下,积极加入DVD技术的研发生产中来,并于1997年获

得DVD激光头领域的关键技术专利授权(专利号为US5665957),该

发明是在借鉴了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光学寻址、光学读取、光学转换

器、光学扫描头、纠错装置、分层读取装置原理等17个专利的相关

技术基础上研制而成。这一技术不仅是透镜装置的核心技术,也是整

个DVD激光头技术的核心技术,两年时间就被日本、美国的公司引

用13次,自引6次,其后一直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10年间得到了

58次引用,平均每年被引5.8次。

再以三星手机为例。更是由于技术引进,又消化创新,才使三星

手机短时间内进入三大手机生产商行列,全球使用人数由1997年的

500万急升至2003年的1.74亿,手机市场占有率升至全球第二,仅

次于诺基亚。而三星手机使用的CDMA技术来自美国高通公司。在与

美国高通合作取得当时不被看好的CDMA技术的授权并将CDMA技术

商业化后,三星现已成为CDMA手机最大的生产商。通过不断推广

CDMA技术本身的优势,使得三星手机取得引入瞩目的成绩。

三星在技术上的成就,是与大力投资和人才培养密不可分的。早

在1986年便成立了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随后1987年又成立三

星综合技术研究院(SAIT),这两个作为先驱的R&D组织成功帮助三

星将业务扩大到广阔的领域。截至2005年3月,近7万名员工中有

40%在从事R&D活动,平均每25名雇员中就有一名博士。研发投入

也是逐年提高,2001年将销售总额的7.5%,2.4万亿韩元投入研发;

2003年为3.7万亿韩元,占销售总额8.5%;2005 年, 三星研发费用

达51.6 亿美元,占其营业收入的9.2%。三星前任CEO尹钟龙先生曾

对记者说:“如果问我5年或者10年之后三星做什么,我会说,第

一、第二、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开发。”

终于,“十年磨一剑”,三星走过了购买—学习—追赶—超越的

历程。

独特战略:新经营运动

一个企业,只有技术研发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懂得市

场运营的职业经理人,只有后者领导实施独特的经营战略,正确把握

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动态匹配,才能推动企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进

而产生效益。

三星会长李健熙先生在1993年倡导的“新经营运动”,对三星

的发展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核心是强调三星从以数量为主的经营

模式转到以质量为主的经营模式。三星坚持推行高端品牌路线,清楚

的意识到,电子消费市场上的成功秘诀,就是将最先进的产品在竞争

爆发之前就摆在零售架上,三星始终秉承“惊奇、简约、亲和力”的

设计原则,以“世界第一”的高标准开发产品,三星也便一跃成为时

尚潮流的代名词。

三星还拥有出色的市场调研能力,对有可能出现的新兴产业进行

科学预测,先人一步抢占市场制高点。此外,三星还聪明的采取“有

所不为”的做法,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寻找突破口,扬长避短。

最能体现三星管理上大胆革新的,还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后。1997年

的亚洲金融风暴使三星公司陷入极大困难,1998年7月,三星创纪

录亏损1700亿韩元,1998年8月,三星开始进行机构调整,并确立

了一个原则:大胆而果断地撤销局限型及非主打型产业,以半导体及

移动电话等高利润产品为主进行产业机构重组;即使目前盈利但无长

远发展前途的产业,也被列为待整顿对象,调整中三星裁员30%,并

出售了100个非核心业务。阵痛中,三星明确了核心业务,为日后的

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紧接着1999年三星又宣布了一个被外界看成

是重大赌博的战略调整,推出“数字融合革命的一个领导者”计划,

把三星建成“数码-电子公司”,并通过将消费电子、信息或电信产

品、电视机和PC机,以及在线和离线的世界融合在一起,来实现其

领导数字集成革命的目标,彻底改变其在“模拟电子”时代跟跑者的

形象。

独创性:设计与创意

具有独创性的产品功能设计、外观设计是三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

重要体现,也是三星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李健熙曾这样说

过:“设计与创意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同时也是21世纪企业经营决

定胜负的最后关键”。三星的应用设计能力,被业界与学界公认是三

星取胜市场的关键能力之一。三星认为产品设计是品牌灵魂的重要载

体。三星将应用设计创新能力,提到战略的高度来重视,起始于1995

年。当年11月,三星成立了创新设计实验室;1996年,三星管理层

将当年定为“设计革命年”;1999年,三星电子注资12.6亿美元建

立了全球设计网络,在旧金山和伦敦、东京,后来又在上海成立了设

计研究院;2000年,三星提出“设计驱动型管理”,从内部组织机构

上再一次理顺“设计先行”的战略。总之,多年以来,三星非常注重

设计理念的创新,每一项创新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三星拥有大量人才

从事产品外观设计工作, 并在国际上屡次获得设计大奖。先进的技

术、一流的材质和时尚的设计, 使得三星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超越了众

多对手, 引领了消费时尚和消费潮流,赢得了客户的认同和喜爱,直接

促进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品牌建设:持续的国际化之路

追求国际化品牌以及持续的国际化品牌建设,是三星成功转型升

级的关键所在。三星依靠全球化的品牌战略管理,凭借产品领导性、

系统性的品牌管理和差异化营销模式,使三星品牌迅速成功,近20

项产品做到了世界第一,成为超越日本索尼的国际一流品牌。三星的

国际化品牌之路,大致可以归纳为产品设计和工艺创新→产品及工艺

研究开发→形成自有品牌→竞争性产品的研究开发→形成自有风格

品牌→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形成国际化自有品牌。

心得体会

三星集团的发展历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星的成功转型

升级,对我们公司当前的战略转型和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启示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重视公司企业文化,构建创新的文化

公司应大力弘扬锐意进取、创新攀高的精神,把高精尖人才的培

养和高端技术的研发放在首要位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应学习三星的“第一主义”,在未来全力向减振器中高端市

场进军,实现以高端技术突破和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为核心,追求高

利润率的品牌生产经营模式。

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还有三星的“危机意识”,时刻提醒自己

做好在经济全球化下市场竞争严酷、残忍的心理准备。与此类似,华

为任正非同样在华为内部提了十多年的危机意识和寒冬预警,这种意

识已经成为了华为的基因,深刻影响着每位华为的高管、中层管理者

和一线工程师。

2. 增加研发软硬件资源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目前,中国经济整体对研发的投入仅占GDP的1%,远远低于5%

的世界平均水平。在当前这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时代,没有自己的

技术优势,就难以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脉。公司可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

的合作模式,通过收购、专利授权、合资等方式,大力引进最新技术,

通过前期模仿借鉴,后期吸收创新,快速打造出专属自己的核心技术。

3. 收集市场和技术动态信息,实施与市场和技术匹配的产品开发战

将汽车及零部件市场动态信息的收集作为常态化工作,通过信息

的收集整理,理性去评估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大环境,系统分析公司

所存在的优劣势,进而在必要时快速调整修正公司的发展战略,以保

障公司能够在内外环境变化形式下的乘势而上,提高核心竞争力、增

强市场地位。

4. 积极持续的开展国际化品牌建设,实现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

我们必须放眼世界范围,积极拓展国际化的品牌建设,充分重视

发挥意大利研发中心在海外的基点作用,将业务向外辐射,打造国际

化的减振器品牌。公司只有拥有了国际一流品牌,才能在全球范围内

与国外品牌进行更具优势的竞争,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而且,追求

国际化品牌建设会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驱动力,品牌成功所带来

的巨大利润能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技术创新的领先又反

过来巩固了公司品牌的地位,从而实现国际化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的

良性互动。

二零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

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

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

法权利。谢谢合作!


本文标签: 企业创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