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42


2024年6月21日发(作者:)

英雄的故事

英雄的故事(1):

关于抗战英雄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

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

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

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

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

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

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

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

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

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向坚持战斗到日落。应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

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

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英雄的故事(2):

沈星:铁骨男儿的英雄事迹

沈星,陕西省西安市人,1981年6月出生,2000年9月入伍,上尉军衔,原第二炮

兵士官学校(现为士官学院)训练部函授与实习管理科副营职参谋。2010年9月至今,

在第二炮兵指挥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12年5月13日在山东省青州市营救一落水儿童,

后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1岁。

沈星:铁骨男儿的英雄事迹奋不顾身地一跳

2012年5月13日,本来是沈星难得的假期,他此次请两天假回家,是为毕业论文收

集调研资料,同时也为5岁的女儿提前过生日,他准备5月13日晚上赶回学校,回程的

火车票也已买好。

5月13日上午,沈星和妻子及女儿途经当地南阳桥,听到呼救声的沈星,发现一男孩

正在水中挣扎。妻子蔡相珍还没反应过来,沈星已快速脱掉外衣,纵身跳入河中。

在岸上呼救的男孩崔程淏说,落水者是他12岁的同学王鸿昊。两人到南阳河畔玩耍,

王鸿昊脱鞋试图把脚伸进水里,不慎滑落河中。

沈星10时许入水后,反复向岸边推了王鸿昊好几次,但是因为岸边斜坡上长着青苔,

十分滑,孩子也比较重,沈星都没有成功。一位钓鱼的市民从河对岸看到后,赶过来将孩

子拉了上来,而此时的沈星已经力气耗尽,呛了几口水后沉入水中。11时15分左右,沈

星被救上岸,并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终因溺水时间过长壮烈牺牲。

亲眼看着丈夫沉入水中,蔡相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抢救沈星的时候,蔡相珍一向

守候在抢救室门口。她不愿意相信,刚刚还陪在自己和女儿身边的丈夫,随着往河里纵身

一跃,再上来已经是天人永隔。沈星的遗体从急救室送到太平间的路上,她一向跟丈夫说

着悄悄话。她趴在沈星身上,把丈夫的手机塞进他手里,一条一条给他发信息,这一幕令

所有在场者落泪。

青州悼念救人英雄

2012年5月17日,社会各界人士在山东青州市殡仪馆悼念沈星烈士,来自社会各界

的近万名群众为烈士送最后一程。

在南阳桥下的事发地点,很多群众在那里讲述着当时英雄救人的事迹,默默地为英魂

祈祷,许多人流下了眼泪。

参与营救沈星的青州市民那凤铎流着眼泪说:“小伙子大约30岁左右,身高有一米八

多,身体瘦削,十分英俊,让人看了真是心疼,我此刻无法抑制悲痛的情绪,为英雄的英

年早逝感到惋惜。”

“沈星在危难面前没忘掉过一个铁骨男儿应尽的职责,尽管他没有醒来,但是用生命

的光芒照亮了人间。”一位青州市民说。

被救上来的王鸿昊目前已无大碍,他的父亲一向守在医院里,得知恩人牺牲的消息后,

王先生哽咽得无法言语。

父老乡亲的眷恋

2012年5月17日沈星的家乡西安市阎良区举行大型追悼活动,3000名群众烛光寄

哀思。

“我们为沈星骄傲!我们要将爱传递!”前来表达哀思的阎良区市民说,正因为有了沈

星这样的人,社会才会变得完美,人们之间才会有爱传递。下午5点30,阎良区凤凰街道

新跃村的沈家门前,3000余名乡亲们纷纷赶来,深情呼唤远离家乡的英雄魂兮归来—沈

星,家乡的人民想念你。

看着孙子英姿飒爽的遗像,73岁的沈德道老人老泪纵横:“我娃是个孝顺娃,每年回

来,都要到我那里坐坐,陪我说说话。”不仅仅是亲属们泣不成声,连从小看着沈星长大的

邻里乡亲也纷纷抹泪。“可惜啊,太让人痛心了!”

网友为英雄送行

2012年5月13日下午,互联网上青州论坛和青州贴吧里,陆续出现了有关英雄跳下

南阳河救人牺牲的帖子。

一个名为“青州中年人”的网友说,准备去看望一下英雄的家属。那个水坝常去,没

想到竟然是英雄的牺牲处,对于家属的伤痛,大家也要多关心啊。

网友1234说:好人一生平安,期望在母亲节,不会再有杯具发生。

至上的荣誉

为了缅怀沈星,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作出决定,追授沈星同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在广大团员青年中集中深入开展向沈星同志学习活动。

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联追授沈星同志“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号召全

省各级团组织、青联组织认真组织开展向沈星同志学习活动。

为弘扬社会正气,共青团西安市委追授沈星同志“西安市杰出青年卫士”荣誉称号。

沈星走了,留给当代青年的,是崇高的使命与无尽的鼓励,正如网友的缅怀:之前我

不认识你,之后我会永远记得你。

英雄的故事(3):

文天祥:王朝覆灭,英雄横空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蒙古兵排山倒海般南压,南宋危如累卵。拉着四岁的宋

恭帝垂帘听政的谢太后连忙鼻子一把眼泪一把地下“哀痛诏”,急命各地方官招兵“勤王”,

抗敌保“国”。谁知“满朝朱紫贵”,真正领兵“勤王”的只有六人,文天祥是其中之一。

文天祥:王朝覆灭,英雄横空文天祥毁家纾难,捐资充当军费,招募兵丁三万人赴临安

救难。途中,他接到命令,任平江府知府,领兵救援常州。可怜这位平江府知府还没来得

及踏上平江的土地,只是领了个虚名,就带着他的破烂“消防车”去常州“救火”。这支没

来得及训练的“蚁军”有点乌合之众的味儿,一碰上强大的蒙古军铁骑,立刻化为齑粉,

一战下来,仅余六人。文天祥死里逃生。

一个文天祥纵使有三头六臂或有分身之术,也难以抵挡蒙古军滚滚南下的洪流。

1275年,临安,元军兵临城下。谢太后已决心投降,派人去元军大营谈判,然而却遇

到两个棘手问题。

一是“大宋”对蒙古怎样称呼的问题。谢太后先派人前往伯颜营中,主动提出称侄或

侄孙并纳币的屈辱条件,请求元朝罢兵议和,当即遭到伯颜拒绝。伯颜大帅不要这个“侄

子”,更不要这个“侄孙”。谢太后继而又派人去伯颜营中“奉表称臣”,又是答应给钱又是

许诺给物,仍遭到伯颜大帅的怒斥。太皇太后无奈,只得用小皇帝赵显的名义向元“百拜

奉表”,主动削去帝号,改称“国主”,派监察御史杨应奎带着宋朝传国玉玺三去伯颜营中,

拱手送上尚存的全部河山。宋朝彻底玩完。

第二个问题是谈判的人选问题。谢太后先派了柳岳等普通大臣前往伯颜营中谈判,称

侄称孙都不行,原因是柳岳的级别太低了。再改派监察御史刘观杰去伯颜营中“奉表称臣”,

仍不行,级别低。伯颜要和丞相谈。岂知右丞相陈宜中是个贪生怕死的软蛋,一听此事,

脚底抹油溜了,一向逃到隔山隔水的温州躲起来。太皇太后呼天抢地一番后,临时擢升文

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人马知临安府,与伯颜议和。

文天祥被伯颜扣住。

但是,客观地说,是元兴宋灭,才成全了文天祥的历史美名。否则便没有历史上的文

天祥。他甚至和丞相之类的高官无缘。

文天祥是江西庐陵人,少有大志,科考顺风顺水,19岁考乡校第一,20岁连中三元:

中选吉州贡士,临安应进士试,在殿试中,宋理宗亲拔为状元。

他作的“御试策”切中时弊,拟改革方案,述政治抱负,高出一筹。考官王应麟奏曰:

“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眼看文天祥就要仕途通达,灰黄腾达了,

几天后,文天祥的父亲竟不幸病故,文天祥按例归家守丧三年。

刚一瞥京城风华,又不得不黯然退回,这是一种预兆吗?

守丧之后,文天祥十几年里大都在一些地方官的职位上转悠。宁都判官,刑部侍郎,

江西提刑,赣州知府等,或半年,或月余,疲于奔命,无所建树。总结其为官特点,如果

不是恰巧碰上亡国乱局,文天祥一生好点儿的结局,仕途时断时续,终老南山,如辛弃疾,

陆游;不济点儿的,或发配,或丧命,如岳飞,都有可能。

开庆元年(1259年),元军多路齐攻江南,江南危急,临安危急,朝廷一片混乱。宦

官董宋臣请宋理宗迁都避敌,朝中有附和之声,民心浮动。正在守丧的文天祥仅以进士身

份建言:杀董宋臣,以振民心,并献御敌之策。可惜,文天祥的一片忠心被懒懒地晾在了

临安宫墙外的大街上,没人理睬。

文天祥生性耿直,不会拉帮结派,只知忠于朝廷。这在官场是大道,也是小道。成在

那里,也会败在那里。中进士后,权奸贾似道拉他作门生,谁知文天祥不领情,他对贾似

道的荒淫无耻、威福自专的行为极为不满,多次予以讥评和嘲讽。贾似道一怒之下,罢免

了文天祥的官职。此后,如果不是国运维艰,文天祥能东山再起得到重用吗?

更严重的打击到来了。

正当文天祥在元军统帅伯颜帐中斗智斗勇之际,朝廷却偷偷地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

以便为投降灭国扫清路障。一个元帅失去了军队。他的潜力不会高于一个普通的士兵多少。

伯颜果断下令扣押了文天祥。与此同时,谢太后带着皇帝赵显奉表投降,做了元帝国的阶

下囚。

一个忠臣,一个统帅,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一个王朝,如此对待“战”与“和”,如此对待军队和统帅,焉有不亡之理?赵构无后,

皇位由赵光义的血脉再传给赵匡胤一脉,传统说法叫归了“正统”。但是,从治国理念来说,

赵家统治血脉是相承的,没有换血,更新,更没有断流。秦桧可恶,贾似道该死,但是,

他们毕竟只是小树而已,如果没有宋王朝主降苟安的土壤,他们只会枯死,更谈不上枝柯

柱天,浓荫匝地了。反大臣,更重要的是反皇帝。

文天祥和降帝、降太后及一班降臣由元军押解,猪群一样北进。不敢北伐,终得北进。

行至镇江的时候,文天祥由义士相助,成功逃脱敌营,又九死一生,历惊涛骇浪,辗转到

达福建。

宋朝还有没被逮尽的男人和皇族子弟。投降皇帝宋恭帝被押往元大都的同时,逃生的

大臣陆秀夫、张世杰拥立宋恭帝漏网的七岁弟弟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宋端宗。一帮子不

愿为奴的遗臣最后找到了一位血脉还算纯正的主子去侍奉。

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文天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

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继续抗元。同年秋,元军

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宋朝君臣失去了最后可供立身的巴掌大的土地,苟延残喘于波涛之间,并冠以一个好

听的名字——“行朝”。然而,在这个国已不国的危艰时候,内部仍争斗不绝。因对“微型

朝廷”的实权派张世杰专权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七月,文天祥离开南宋行朝,

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指挥抗元。

这一次离开,到敌后去,文天祥还真的打了一次胜仗,这也是文天祥作为统帅一生仅

有的胜仗。

文天祥打梅州,攻杀跋扈大将二人,回兵进攻江西,取得了于都大捷,后又转战赣州,

乘胜攻下十多个县。这也是宋末最大的军事胜利。胜利虽振奋了民心,但也引来了元朝江

西宣抚使李恒的重点围剿。文天祥大败,妻妾子女被俘,冬,自己被围,服毒自杀,昏迷

后被捕。

真正的考验到了。此前的几十年只但是是文天祥人生悲壮时刻的预演而已。被捉后,

时任元南方统帅的张弘范请示如何处置,元世祖惜才,说:“谁家无忠臣啊?”

张弘范优礼相待,送文天祥去大都。这时的大都几乎云集了宋朝的一班降君降臣,煞

是热闹。途中,文天祥绝食八日,竟不死。到大都后被关押在学院胡同。于是,在大都,

一轮又一轮的劝降大戏陆续上演了。

首先登场的是留梦炎。留梦炎本是宋的左丞相,元大军围困临安时,连夜逃出围城降

了元。文天祥一见新贵留梦炎怒不可遏,斥责声里,留梦炎悻悻退出。诱降的好戏刚开场

就收场了。

接下来请出的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旧帝宋恭帝赵显,文天祥一见赵显,北跪于地,痛

哭流涕,只回劝道:“圣驾请回!”就泣不成声了。可怜的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回,劝降

的戏也草草收场。

文天祥如果想下驴,借赵显这个坡再适宜但是了。一示忠心如旧,二得遂心愿。但是,

文天祥这时修炼得已经不是一般好处的忠心了,而是作为传统好处上崇高的忠贞不二的典

范去自我锤炼。王朝如此,旧帝如此,自己还能如此吗?挺直脊梁的骨鲠之臣,宋王朝不

多,那么,就让自己做最后一个吧!

文天祥获重刑。元上层不甘心劝降失败,丞相孛罗帖木儿亲自开审,想敲开文天祥的

花岗岩脑壳儿。孛罗帖木儿开堂,文天祥昂然而立,行拱手礼。孛罗帖木儿喝令左右按文

天祥下跪,文天祥挣扎不屈,坐在地上对话。孛罗帖木儿问:“文丞相何以至此?”文天祥

答:“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到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那里来。”自豪中满是捶心之痛。

一番较量之后,孛罗帖木儿无可奈何地问文丞相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天下事有

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帖木儿恼羞成怒:“你要死,

偏不让你死。”文天祥又被关押了三年。

其间,文天祥又经历了亲情的考验。狱中,他接到女儿柳娘的来信,诉说她们母女宫

中为奴的悲惨生活。文天祥心如刀绞,肝胆寸裂,但是,他十分清楚这是元朝廷的授意,

只要投降,可重续荣华富贵。但他写信给妹妹说:“今日事到那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大义,压倒了亲情。没有“忠”可言了,“义”,务必至上,不可动摇。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渠能?”

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令,打算授予文天祥

高官显位。文天祥的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风报喜,并劝说文天祥加入他们的投降大合

唱。文天祥凛然拒绝。

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仍是长揖不跪。元世祖宽容了这

个“细节”,说:“你在那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能

够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

当久生。世祖耐心地又问:“那你愿意怎样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

分气恼,下令“斩”。

次日,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

“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文天祥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

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其实,南方也只是心中的故土,那里早是元朝的世界了。文天祥很平静,也很悲哀。

“我的事完结了”,也只有我的事了。

文天祥人头刚落地,信使快马传令“刀下留人”。忽必烈惋惜地说:“好男子,不为吾

用,杀之诚可惜也。”元世祖想真戏假作,吓唬一下文天祥,让他投降。可他不明白,文天

祥早想吃这一刀了。

不管文天祥愿不愿意速死,真正加速他死亡的是他过去的同僚们。元世祖曾想答应文

天祥,让他去做道士,但是,“忠心”的留梦炎对一帮子“降兄弟”说,“他回去了,我们

的脸面往哪搁?”又对元世祖说,“他回去了,有很强的号召力,肯定还会起兵反我大元王

朝的。”

文天祥如果明白有这一段插曲,可能会感谢留梦炎让他早点“取义”。文天祥死后,他

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他的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

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英雄的故事(4):

世界上最“牛”的战俘英雄

光荣举义旗

1952年2月,正当美国在停战谈判中大耍“自愿遣返战俘”阴谋时,却发生了一件

让其无地自容的事件:一架美军间谍飞机在深入我后方空投特务时,被机上一名被迫当特

务的志愿军战俘炸毁。该战俘跳伞后立即找到我军部队,报告了事件的经过和我方被俘人

员反抗暴虐、争取回国权利的英勇斗争状况。这一事件揭露了美方严重违反国际法,强迫

战俘作间谍和残害战俘的罪行,戳穿了其“自愿遣返”的骗局,使我方赢得了谈判斗争的

主动权,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战俘英雄就是志愿军180师电台报务员张文荣。

世界上最“牛”的战俘英雄张文荣1926年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1948年8月辗转考

入国民党成都陆军军官学校23期通讯科学习,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批黄埔生。起

义后的张文荣也在轰轰烈烈抗美援朝运动感召下,和全体起义人员一齐用心要求参加志愿

军赴朝参战,他还咬破手指写下“坚决要求参加抗美援朝”的血书,以证明自己的决心。

经过上级审查批准,张文荣和400多名起义同学光荣参加了志愿军,于12月被选派到第

3兵团60军180师任正排职报务员,不久就随部队开赴朝鲜参加了规模最大、最为惨烈

的第五次战役。

浴血沦战俘

战役打响后,中朝军队14个军在200多公里的战线同时展开进攻,突破敌人防御后

迅速向前猛插,在7天的第一阶段攻势中就推进了70至80公里。随后中朝军队根据战场

态势,决定主力东移,先行歼灭东线的南朝鲜军6个师。从5月16日开始,我军即展开

第二阶段进攻,两天就将敌4个师打垮,歼敌达万余人。

此次战役后期,张文荣所在的第60军180师已挺进到三八线以南100多公里,在完

成上级交给的掩护全军战略撤退任务后,遭到5倍于己敌人的包围。在经过惨烈激战之后,

弹尽粮绝的180师损失了政治部主任以下官兵8000多人,最终仅不足4000人突出重围。

在这场惨烈的突围战中,张文荣跟随部队奋勇拼杀,在电台被敌机炸坏后,他又和战士们

一样拿起步枪手榴弹拼死突围。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拼、用手榴弹砸,打得美军始终不敢

接近他们,只得用炮火拼命封锁他们的突围之路。就在张文荣和战友们突到敌人包围圈边

缘时,一阵炮火袭来,许多人倒在了血泊中,张文荣也在猛烈炮击中负伤倒在山林里。翌

日清晨当他醒来时,周围布满了牵着狼狗的美军搜山队,他和战友阳文华不幸被美军抓俘。

炸机巧回归

1951年12月初,战俘营联队长王顺清通知张文荣,声称经战俘营“保举”,他已被

美方选中赴日培训“另有重用”。王还套近乎地说:“你我都是总裁的学生,让你参加培训

是对你的抬举,你可别辜负我们一片好意!”张文荣自然心知肚明是怎样回事。几天后,他

便和其他几人离开战俘营,先在美战俘调研处特务机关理解进一步审查,随后就被送往日

本东京一所特务学校受训。一到东京,美方就逼迫他们填写特务登记表。一个负责培训自

称“王先生”的美国特务还当场训话:“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干好了能够活命,不干就

死路一条!”张文荣心想:不干肯定是死,但我决不能白死而便宜了敌人,必须要让敌人血

债血偿。紧之后,美方对他们进行了两个月的包括反共理论、轻武器射击、情报侦察、爆

破刺杀、通信跳伞等课目的训练,美高级特工包瑞德还亲自视察讲课。受训期间,美方对

他们始终严密监视,严禁外出和相互打探状况。张文荣也十分明白,他们中的状况是复杂

的,谁是变节叛徒,谁是暗藏卧底,每人都是一个谜。在日培训结束后,他们又被送到汉

城继续受训,准备寻机派往我军后方进行间谍破坏活动。

1952年2月18日晚,美情报机关让张文荣等5人穿上志愿军军服,携带袖珍收发报

机、苏式步枪和美制小型手雷以及地图、指北针、压缩干粮等,在一群美军的“护送”下

登上一架美c—46运输机。机上还有10个美国人,其中大都是平时训练他们的间谍军官。

临起飞前,美籍特务教官“王先生”还特地赶来训话,声称只要完成任务,回到后定有重

赏!张文荣暗自骂道:王八犊子,你就等着嚎丧吧!飞机起飞后,张文荣便在昏暗的机舱

里悄悄做自己的准备。其远处还坐着美特务机关“远东司令部联络队”负责这次行动的哈

里森,他奉命将3个特务小组(张文荣在G组)空投到朝鲜北部铁原以西的谷山郡地区。

该地区是我军部队在五次战役后奉命休整所在地,美情报机关给张文荣他们的任务,是收

集我军在当地的弹药库、粮库等相关情报,为飞机轰炸标定目标。次日凌晨2点20分,

飞机到达目的地上空,随着机舱里红灯闪亮,哈里森首先大声喊叫让G组做好跳伞准备。

张文荣明白决定自己生死的关键时刻到了,便乘机迅速将准备好的手雷装进了大棉手套里。

紧之后跳伞开始了,哈里森向张文荣连连挥手命令他们立即跳伞。于是,张文荣暗地用手

指抠住手雷的铁环,在离开舱门前猛地拉环使劲将手雷扔进了机舱深处。机上的特务们被

张文荣的举动惊得目瞪口

呆,顿时陷入一片恐怖的嚎叫之中。张文荣则迅速转身跳离飞机,消失在茫茫月夜之

中,让敌人的间谍破坏计划在爆炸中化为泡影。

此时,我地面防空部队也在密切监视着这架敌机。他们惊奇地发现空中敌机突然爆出

一团火焰,随着一串爆炸声便一头栽进了大山里,前后两个降落伞也在月光里徐徐降落。

原先,负责跳伞的哈里森在手雷爆炸前一瞬间,也以其特工的敏捷迅速跳伞逃命。哈里森

降落后很快被我军包围活捉,而张文荣则落到了另一座大山的树林里。落地后的张文荣兴

奋地看了一下携带的美军夜光表,让他终生铭记住了这难忘的时刻:1952年2月19日2

点40分。随后他立即找到搜山的部队,交出了随身武器和特工用品,向部队领导激动地

讲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张文荣没有辜负战友们的期望,他用对祖国的赤诚和勇敢智慧成

为第一个回到自己队伍的志愿军战俘,一架间谍飞机和被俘的美军特工,成为他特殊回归

的见面礼。随后,被俘的哈里森也在供词中证实了张文荣的英雄行为。由于张文荣的身份

和英雄壮举,负责审查他的部队便很快将他送往志愿军总部。张文荣随即又将美军虐待和

强行甄别战俘、逼迫战俘当特务的罪行,以及中朝战俘英勇斗争事迹逐一向上级机关首长

作了报告。

早在1951年12月朝鲜停战谈判进入遣返战俘议程时,美方公然违背《日内瓦战俘公

约》有关“毫不延迟地释放和遣返”战俘的基本原则,以所谓“自愿遣返”、“一对一遣返”

(联合国军被俘万人)等荒谬方案百般设置障碍,企图将中朝战俘补充到蒋介石和李承晚

军队中去,以增强其兵员力量,致使战俘遣返谈判毫无结果。然而,数月之后突然发生的

张文荣炸机事件,使美方顿时陷入了狼狈不堪的窘境,其谈判代表哈利逊只得称张为“逃

亡者”。而我方谈判代表立刻利用这一事件,以及张文荣等带给的超多揭露美军迫害我方战

俘的事实,让美方严重违反国际法的种种罪恶行径大白于天下,迫使美方不得不在战俘问

题上有所收敛。不久,恼羞成怒的美方又叫嚣“让大炮去说话”,并派遣志愿军败类李大安

等大批特务到我后方进行破坏活动。但美方的军事进攻很快就被我军一系列反击作战所粉

碎,“活阎王”李大安等人也在我军后方被活捉。随后,我军事法庭根据其罪行和张文荣带

给的铁证,判处这个凶残的刽子手以极刑,让英勇牺牲的张文荣的战友阳文华、林学甫等

众多英灵,九泉之下最后得以瞑目。

英雄的故事(5):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

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

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

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但是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

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

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

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

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证明决心,大家都

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

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

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

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

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

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

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

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

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

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

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

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

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

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

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

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

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

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

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

推荐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

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之后,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

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思考,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

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

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

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

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

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

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

名垂不朽。

英雄的故事(6):

关于英雄的故事

十多年前,一位叫许亨植的朝鲜人走上了东北抗日战场,他率领着抗日联军的勇士们

英勇打击日寇,把自己的名字捐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

许亨植又名李熙山,1909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因其父参加朝鲜反抗日本殖民

统治的义兵运动失败,于1913年被迫举家流亡中国东北,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事变

后,许亨植到滨县、汤原、庆城等地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1月起,先后在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路军任团长、师政治部主任、十二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

政治部主任、军长兼第十二支队政治委员等职,率领部队在哈尔滨东部地区与敌周旋,消

耗日军的有生力量。许亨植还大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组织,为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积蓄了力量。在这个时期,他在庆城县指挥了十六道岗、八里川等多次战斗.1936年9月,

许亨植带领部队奉命西征,来到庆城县十六道岗宿营。午夜,突然有两名老乡跑来报告,

说有300多鬼子,有的骑马,有的乘汽车,从铁力方向围过来了。队伍刚集合起来,双方

就交了火。因抗联部队处于平地,背靠欧根河,地形不利,许亨植派二团趟过河去,抢占

了对岸山头,用密集的火力,打乱了敌人的马队,封锁了敌军步兵火力,打得敌人抬不起

头来。)战斗从后半夜打到天明,又持续到傍晚,晚7点时,在山头火力的掩护下,抗日联

军向敌人展开了冲锋,到夜里10时击退来犯之敌。战斗中抗联部队伤亡十几人,但歼灭

日军四十余

人,并缴获了一部分枪支弹药。这次战斗的胜利,扩大了抗日联军的影响,当地一些

群众用心报名参加抗日联军。

1940年4月,许亨植率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在庆城东南50里处的八里川,伏击日本开

拓团,歼灭日本警卫兵20多人,缴获战马39匹和一些军用物资。

1942年8月1日傍晚,许亨植带领两名战士,回到庆城密营途中在青峰岭南坡少凌

河转弯处露营,生火做饭,由于地势低洼且无风,炊烟不散,被南面四里处元宝顶山上的

庆城“讨伐”挺进队发现,翌日早2时,挺进队50多人开始行动,设四道卡子,拂晓前

包围了许亨植的宿营地,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许亨植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时年33

岁。

解放后,庆安人民为纪念这位抗联英雄,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内为许

亨植将军设立了纪念碑。纪念碑上记载了他的生平简历及抗联时期谱写的动人诗篇。每年,

广大党员群众和学校师生都来到那里开展纪念活动,重温革命斗争史,缅怀先烈,增强爱

国情怀。

英雄的故事(7):

关于抗战英雄的故事: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

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

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

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

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用心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

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

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

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

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

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

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下渡河,在冷云率

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

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状况下,应对

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

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

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群众沉江,壮烈殉国。

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

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

朽!”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后面注着她们的民族以及所属的队伍。

英雄的故事(8):

关于抗战英雄的故事: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

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

鬼子也到了……

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

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齐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

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英雄的故事(9):

关于英雄的故事: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

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应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

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

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下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

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

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

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

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

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

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

“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

件还是报仇。”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英雄的故事(10):

关于英雄的故事:小兵张嘎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惟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

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

走。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

一枝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

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

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

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

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

友胖墩~~~~~~


本文标签: 仓库战俘英雄敌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