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916

2024年6月19日发(作者:)

第十章 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

主要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土壤分类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土壤定性分类的原则;和

1995年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依据。

第一节 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1、什么是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

同的类别。

2、土壤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土壤,系统地区分土壤,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土壤。

3、分类的意义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是国

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

二、世界分类现状

(一)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诊断层、诊断特性)

1、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层是土壤系统分类中高级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系列的定量描述。例如石膏层(Gypsic

horizon)(诊断表下层之一)有如下规定:(1)不固结(风干碎块在水中消散);(2)石膏含量较其下伏

层高出5%(绝对量);(3)厚度与石膏含量。

2、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

系等六级。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

特点:依据明确,量化易掌握,可建立数据库,逻辑性差

《土壤系统分类检索》 1990

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

(二)联合国图例单元(FAO –60-88-1:500万)

(三)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

(四)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1883)

三、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

(一)历史

1、古代土壤的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

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再根据土壤性质划

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

在《周礼》书中,传说由周公所作,在《禹贡》的基础上,把九州土壤按地形划为山林,川泽,丘

陵等五大类,春秋时代管子著《地圆篇》中,考虑了土壤与植被的关系,区划出18个土类,每个土类分

为5种,共90种。

古代土壤的划分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朴素的 唯物主义世界观,但由于时代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未

得到更大的发展。

2、解放前中国土壤分类

直到三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土壤调查和分类研究工作。主要受美国Marbut土壤分类影响,引进了大

土类的概念,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但无土种。

3、解放后我国土壤分类研究工作

1954年中国土壤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借鉴前苏联地理发生分类体系,拟定了土类为基本分类单

元。,1958年开始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由于历史等原因,延缓了土壤分

类科学研究的步伐。到1978年,在引入了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和实用土壤分类结合下,产生了中国的土壤

分类,并拟定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在1978年至1984年期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并在

1984年草拟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1985年以后,中国科学地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不断吸取国外的经验,主要是美国的诊断分类,并参

考西欧,苏联的一些概念和经验,一次一次进行修改,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二稿,三稿,

于1991年正式发表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在广泛征求国内外同行意见的基础上,于1995

1

年又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从而使我国的土壤分类工作进一步得到完善。目前我国

的土壤分类是两个系统并存。

(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

1、1984年的土壤分类

1984年的分类,是在1978年《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暂行草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全国第

二次土壤普查工作的成果中广泛应用。1987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中国农业土壤概论》、1990年的《中

国土壤》以及一些区域性的土壤专著如东北土壤、山东土壤、华北土壤、华东土壤等均是应用的这一分

类系统。

(1)分类的原则

采用土壤发生学原则,把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的理化性状结合起来;将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统一

到同一土纲中。

(2)分类的级别:采用了六级制: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共12个土纲,46个土类,140

个亚类。

(3)土纲:根据主要土壤形成过程以及土壤的共有特性来划分。

(4)土类:在一定成土条件下或人为因素作用下,经过一个主要或几个次要成土过程形成的,具有一定相

似的发生层次,土类之间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

2、1995年的土壤分类

(1)特点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充分体现我国的特色,提出了人为土纲等;面向世

界与国际接轨。

1)诊断层(33个)——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分为:

诊断表层——位于单个土体最上部的诊断层。如:有机质表层,人为表层等。

诊断表下层——由物质的淋溶,迁移,淀积或就地富集作用在土壤表下层形成的具诊断意义的土层。

如:粘化层,漂白层。

2)诊断特性——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如: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

度状况,盐基饱和度,铁质特性、石灰性等。

(2)分类原则

采用多级分类制,有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7级。

1)土纲——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产生的或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共14个土纲,灰土纲,火山灰

土纲,铁铝土纲,变性土纲,干旱土纲,盐成土纲,潜育土纲,均腐土纲,富铁土纲 ,淋溶土纲,雏形

土纲,新成土纲。

2)亚纲——土纲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影响现代成土过程的控制因素所反映的性质。如雏形土纲,根据

水分状况又分为;潮湿,干润,湿润,常湿。

3)土类——亚纲的续分,土类类别多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成土过程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性

质划分。

4)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是否偏离中心概念,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和是否具有母质残

留的特性来划分。如:石灰性,酸性,含硫等。

(3)命名原则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彻底改变了土壤命名。采用分段连续命名,也就是土纲、亚纲、土

类、亚类为一段。名称结构以土纲为基础,在它的前面叠加反映亚纲、土类、亚类性质的术语,分别构

成亚纲、土类和亚类的名称。

性质术语尽量限制为2个汉字。土纲名称都是世界上常用的名称,一般为3个字。这样土纲名称一

般为3个字,亚纲为5个字,土类为7个字,亚类为9个字。

红壤有一部分属于富铁土纲、湿润富铁土亚纲、富铝湿润富铁土或简育湿润富铁土;

棕壤相当于雏形土纲、湿润雏形土亚纲、简育富铁土类。

第二节 土壤的分布

土壤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这是由前苏联B.B.道库恰耶夫指出的。指在大陆广阔平原的土壤上,

在形成历史基本相同、成土母质相似的情况下,成土因素中的气候因素的作用明显表现出来,这种情况

下,明显的土壤类型更替和气候带的更替同时出现。

一、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平原地区的土壤随纬度或经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分布。

2

本文标签: 土壤分类土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