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504

2024年7月21日发(作者:)

独家盘点CPU骗局事件

2010/1/13/09:55 来源:pcpop(北京)

1. 汉芯一号事件

CPU代表着芯片设计的核心技术,全球有三家公司掌握着X86架构的核心技术和知

识产权,威盛是其中一家,另外两家X86处理器巨头为美国的Intel及AMD公司。中国

另外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龙芯,它的架构兼容MIPS,和x86差别很大,目前

不能运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且因授权问题,饱受指责。

在CPU领域虽然竞争对手较少,但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骗局,或是邪恶的欺骗,

或是善意的谎言。有着欺骗全中国感情的“汉芯”,也有饱受争议的“龙芯”,更有着挂

羊头卖狗肉的奸商手段。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曾经发生在CPU领域的“骗局”事件:

《汉芯一号事件》:欺骗全世界——农民工打磨来的“中国芯”

事件回放

2006年1月17日,春节前夕,一位神秘举报人在清华大学bbs上发布的一则神秘

帖子——《汉芯黑幕》,彻底打破了中国科技界的一团祥和,其笔锋直抵为中国产业界骄

傲的“汉芯”系列芯片发明人——陈进。在该则帖子中,神秘举报人痛斥陈进在汉芯研制

过程中完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拨款。

高调发布的“汉芯一号”原来是MOTO牌

当事人声称:2002年8月,陈进从美国买来10片MOTO-freescale的56800芯片,

找来几个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然后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表

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并加上汉芯的LOGO。虚假的DSP芯片磨好后,

陈进通过种种关系,通过专家鉴定。在宣传资料上,陈进称“两年跨越二十年,汉芯

DSP将取代美国TI公司的高端DSP”。

事件深入

举报发生前,“汉芯1号”几乎成为了中国芯片业的骄傲。作为一款高端的16位

DSP芯片(DSP与电脑CPU是芯片工业的两大核心技术,在蓝牙技术、第三代无线通讯

和图形处理等方面具备广泛的市场前景),它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而且在只有

少数发达国家拥有DSP技术的今天,“汉芯1号”对于年幼的中国芯片业而言也是意义

非凡。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一则指斥汉芯造假且理据充分的文章给中国芯片业带来的震

动可想而知。正如一位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人的评价,“无论汉芯造假是否属实,都将给新

兴的中国芯片业带来重大打击。”

被视为“汉芯1号”发明人的陈进自然也是荣誉加身。上海市科委授予其上海市科技

创业领军人物称号,2004年上海交大将其特聘为长江学者。同时,陈进本人还身兼数职,

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CEO,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上海交大创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此后的1年中,陈进又与他的团队开发出了

24位的“汉芯2号”和32位的“汉芯3号”。汉芯团队强大的研发能力在为业界称奇

的同时,他们涉嫌造假的马脚开始显现。

事件结局

专家历经三个半月的调查得出结论:汉芯系列芯片造假属实,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

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个,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

最后上海交大发布通告决定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撤销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

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科技部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

科技计划课题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

资格,追缴相应拨款。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与此

同时,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按照相关规定撤销陈进

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个涉及金额上亿元的“汉芯”涉嫌造假事件,在社会公众呼吁和引颈期待结果中,

最终风吹云散,不了了之,一场上演了3年多的科技界“皇帝新装”的闹剧终于惨淡落幕

了。一场欺骗全中国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是悲是喜,个中滋味只有我们自己加以反思。

《汉芯一号》“骗局”手段:打磨处理器充当自主研发芯

《汉芯一号》“欺骗”指数:★★★★★★★★★★(满)

2.龙芯事件

《龙芯事件》:需要美国专利授权!中国龙芯避无可避

事件回放

龙芯的问世,一时之间众多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中国的芯片产业可以对国外说“不”

了。但由于龙芯采用的是MIPS架构,与当时和现在的主流PC市场和手机市场采用的处

理器的架构完全不同,这种创新对于市场而言意义不大,但毕竟这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和

研发的第一款处理器,它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几年龙芯产业化的艰难,也证明

了这一观点。

但好景不长,让业内感到吃惊的是,美国MIPS随后表示,中国龙芯背后的中科院计

算技术研究所,近日获得其MIPS32与MIPS64架构的授权,后者将借此开发龙芯CPU。

不是完全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芯片吗?怎么还要向人家取得架构的授权呢?这之中究竟发生

了什么?如果真是要向MIPS取得授权的话,我们这么多年搞的龙芯的意义在哪里?

事件深入

2002年8月,首片龙芯1号“龙芯XIA50”流片成功(生产出第一个样片),一度被

公众追捧为完全自主研发的真正“中国芯”,从此,中国人要对英特尔、AMD等处理器

巨头说“不”了。随后一年,龙芯2号首片成功流片。但随后调研机构发布独立分析报告

称,龙芯处理器架构与美国MIPS近似度达95%,龙芯2号处理器与MIPS十年前推出

的产品非常相似,由于未获授权,如果龙芯未来销往海外,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但当时龙芯方面称,龙芯2号是中国人自主研发而成,在所有的指令系统中,有意避

开了国外已有专利。不过从今天来看,事情远不是龙芯所说的那样,至少是并没有避开国

外已有的专利。难道之前龙芯没有意识到在使用人家MIPS的专利吗?在龙芯2发布之时,

曾出现过类MIPS的字样,但后来改成了龙芯指令系统,为何要改呢?这至少说明当时龙

芯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改掉名字恐怕只是为了掩盖在未经授权使用人家MIPS的专利。

紧接着在2006年,中科院计算所与拥有MIPS授权的意法半导体达成合作。即意法

半导体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5年生产与销售权,同时,意法

半导体每卖一个“龙芯”,将向龙芯公司缴纳2美元。当时的媒体称,这是中国的龙芯得

到认可和走向产业化的开始。如今来看,事情远不是龙芯对外宣称的那样。龙芯实际上仍

然在竭力回避MIPS专利,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当时的合作应该是龙芯在继续掩盖使

用MIPS专利的事实,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当然最终要换得的是龙芯仍然是具有自

主创新和研发的芯片的外界认同,而且还已经市场和产业化了。

事件结局

龙芯未获授权前的难处表露无疑,几年来不断推出的新品,一直无法贴上“MIPS-

compatible”标签,经过了授权与被授权的斗争,现在终于可以了,龙芯终于可以挂上

了所谓的“自主研发”帽子,还能支持谷歌Android平台。获授权以后,用不着意法半

导体了,可以自由寻找生产企业流片。

然而处理器架构

与英特尔、AMD不同,它暂时无法获得微软操作系统支持,只能依靠Linux阵营。由于

PC领域用户已被微软系统“俘获”,他们还很不习惯使用Linux系统,这直接导致限制

了其出货。目前,其购买对象主要为学生用户,且集中在固定地区,那里有它的生产基地。

尽管如此,龙芯仍然努力布局着,并在北京开出了首家体验店。尽管没有联想、惠普、戴

尔等主流品牌笔记本支持,但龙芯旗下产业化企业中科龙梦推出了自有品牌“逸珑”笔记

本。

话说回来,龙芯可能最初的本意是好的,单纯的指责或许并不公平,但是更多的监督

和支持,必定让龙芯走的更好。指责“龙芯”作假肯定是不公平的。科技研发不可能白手

起家,肯定是要在一些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展开,一款产品研发出来,却无法与现有的

任何一种软硬件相配合,这样的研发将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最开始实话实说的话或许少了

不少猜疑和麻烦,理论上不算是欺骗,但至少让我们已经感觉不到自主研发CPU的喜悦

之情。

《龙芯》“骗局”手段:并没有避开国外已有的专利,需得到授权

《龙芯》“欺骗”指数:★★

3. AMD毒龙处理器

《AMD毒龙处理器》:铅笔让毒龙身价倍增变速龙

事件回放

我们先回顾一下AMD毒龙的历史。Duron是AMD为与Intel的Celeron争夺低端

市场所推出的产品。此前共生产了两代,核心代号分别为Spitfire与Morgan,都是在

Athlon/AthlonXP的基础上将二级缓存容量从256KB缩减至64KB而成的,外频为

100MHz。由于不俗的超频性能,Duron一度成为低端市场的一大亮点。

产品发布不久,

DIY的玩家就发现新Duron和AthlonXP只有在L2的金桥上有区别,AthlonXP的L2

金桥全部是连通的,而Duron的L2金桥有一根是断开的,找到了这个关键的区别,是不

是只要设法连上那根断开的金桥,就有办法实现Duron变成AthlonXP的梦想?答案得

到了证实,毒龙摇身一变成了速龙XP,身价提升了几倍,玩家并没有因为AMD这种

“欺骗”行为而愤怒,反而令众多电脑爱好者为其优异的性价比而倾倒。

事件深入

自破解消息传出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关于Duron破解AthlonXP的问题成了DIYers

中谈论的焦点,价格也水涨船高。最早破解是用导电银漆笔,但这个工具在电脑成一般都

买不到,要到专门的电子市场去买。

铅笔法破解成功后缓存从64K升至256K提升价值幅度巨大

但事过不久,玩家发现通过使用铅笔涂改电路的方法也成功的将毒龙处理器的二级缓

存翻倍,因为铅笔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我们就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来连接毒龙的L2金桥,

使之成为一颗价格不菲的速龙处理器。不过由于这种方法鉴于动手能力较强,且较为拥有

一定的风险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尝试。因而当年的毒龙硬改速龙也仅仅限定在了具有较高

经验的硬件玩家那里,并没有像今天破解CPU核心那样简单又无风险的破解时代。

事件结局

由于毒龙产品的特殊意义,CPU市场上需求火热,价格也水涨船高,但性价比仍然

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速龙XP的价格逐渐下滑,毒龙破解速龙失去原本的高性价比意

义,外加需要一定风险和动手能力,毒龙破解案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对于

此次AMD拿速龙XP充当毒龙的方法,虽然是欺骗的行为,为了与竞争对手抗衡,这种

号称“以本伤人”的方式,还赢得了玩家的赞赏,看做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此后毒龙变

速龙骗局事件不了了之。

《AMD毒龙》“骗局”手段:速龙XP断桥当毒龙卖自降身价反赢民心

《AMD毒龙》“欺骗”指数:★★★

4. 英特尔19W平均功耗

《英特尔19W平均功耗》:成就奸商欺骗消费者的神兵利器

事件回放

当功耗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绿色环保意识渐入人心,各种硬件商就开始了他们的

“绿色宣传”,红得发火的扣肉奔腾系列,也纷纷打上了节能的旗号:“19W典型网吧

应用的平均功耗”,取代了原有的65WTDP功耗。

突然几乎一夜之间,Intel的E2140/E2160功耗从65W降到了19W。没有做大的

改动之下功耗下降这么多,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一次Intel并没有采用多年来惯用的

CPU功耗衡量指标TDP,而是换作了大家还比较陌生的“平均功耗”概念,但其实骨子

里仍然是65WTDP功耗,Intel把“游戏+电影+上网/聊天+办公软件”定义为“典

型”“网吧”应用的“平均功耗”,如果你超出上述应用范围,那就属于非“典型”“网

吧”应用,或者你只玩游戏,那就不属于“平均功耗”范畴。

事件深入

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通常的TDP功耗,中文直译是“热量设计功耗”。TDP功耗是处

理器的基本物理指标。它的含义是当处理器达到负荷最大的时候,释放出的热量,单位为

W。

目前市面上的双核处理器TDP功耗都是65W,跟19W一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了吧,

可是,大家仔细看过了么?intelPentiumE处理器的19W,是TDP么?不,不是的,是

所谓的“典型网吧应用的平均功耗”。好一个“典型网吧应用的平均功耗”,让intel的

代理商扬眉吐气,让JS唾沫横飞。

有多少消费者分不

清TDP和“平均功耗”的区别,只看到19W和65W的差距?

其实这个“典型网吧应用的平均功耗”的措辞也含糊不清,而究竟他们测试的方法是

怎样的,19W是怎么来的?或许是在某种“典型”的环境下上网,或许是用了某种“高

科技”手段计算,或许甚至是连待机时都算了上去再平均,具体方法我们也不得而知。但

从字面上来说,既然说是“网吧”,当然是上网的。众所周知,在上网时,CPU的占用

率低,功耗也低,在此情况下测试的“平均功耗”,当然也低了。只有在玩游戏,科学运

算,3D渲染等的时候,CPU才会达到高功耗。可以说,这个“典型网吧应用的平均功

耗”,其实对绝大部分DIYer并无任何意义,有谁会有这样的“典型网吧”的环境呢。

这么看来,“典型网吧应用的平均功耗”,其实根本算不上一个指标,因为没有业内

测试标准,而这个没有意义,也没有标准的数值,却被Intel贴在最醒目的位置,取代了

最基本的TDP标识。有多少消费者分不清TDP和“典型网吧应用的平均功耗”的区别,

而只看到了19W和65W的差距?

事件结果

首先错不在Intel,但是Intel却给奸商提供了欺骗消费者的神兵利器,所谓“我不杀

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消费者一直采用TDP衡量CPU的功耗值,但是现在出现了

“平均功耗”的概念,而很多消费者不知情,直接去和那些仍标示TDP的处理器进行比

较,就跟容易产生误解,此外还有一群奸商在顺水推舟,自然把19W这个概念神话了。

也许Intel并没有什么过错,19W表明的虽然醒目,但是也的的确确告诉我们这是“典型

网吧应用的平均功耗”,并没有欺骗行为,只能算是一个热门炒作。

可是我们想过没有,就是这一模棱两可的概念,迸发出多少宣传口号与对手的TDP

功耗相提并论;多少人,曾经踌躇于A和I之间最终为19W动了心;多少人,曾经钟情

于AMD却被奸商所谓19W给连哄带骗给拉了过去;多少人,看了“典型网吧应用的平

均功耗”跟AMDTDP后“毅然”作出了选择!“我没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却因我而被欺

骗”的现象谁来买单?

《19W平均功耗》“骗局”手段:19W概念没有错,但成了奸商的神兵利器

《19W平均功耗》“欺骗”指数:★★★★

5. AMD三核来源于四核屏蔽

《AMD三核来源于四核屏蔽》:原生三核只不过是镜花水月

事件回放

AMD是最早在行业推出三核处理器的厂商,号称业界首款“原生三核”处理器,其

多线程处理效率恰恰介于双核与四核之间。而对于从事多任务处理的朋友来说,三核处理

器可以作为很好的入门选择,其工作效率相比双核处理器提升幅度较高,可以说三核心处

理器满足了中国市场的不少消费者的需求。

最早上市的AMD三核产品

但所谓“原生三核”概念,却引起了消费者的疑惑,这意味着三核原生处理器内部要

采用极少设计的非对称设计,所以原生三核设计绝非轻而易举。最早AMD声称原生三核

是采用T型核心结构设计,后来又有消息称是一字核心结构,然而最后AMD既没有提供

三核的核心架构图,也没有提供三核的晶圆图,其TDP功耗又与自家的四核相同,借此

才引发了当时名声大噪的“屏蔽门”事件。

事件深入

在AMD宣布将推出三核羿龙处理器之初,很多人都对三核羿龙的核心架构感到好奇,

不少媒体和硬件玩家纷纷猜测,AMD之所以推出三核羿龙的根本目的为了解决四核羿龙

处理器良品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屏蔽四核羿龙残次品中一个有问题的核心来获得三核处理

器。这么一来,AMD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衍生出新款处理器与英特

尔抗衡。而AMD副总裁布鲁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三内核羿龙与四内核芯片基本

相同,只是少了一个可以运行的内核”模糊表态,更让人们相信,三核羿龙其实就是屏蔽

了一个核心的四核羿龙处理器的残次品。

流传的“原生三核”架构图,AMD越描越黑

这种舆论无疑对三核羿龙的形象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有谁会原意自己购买的处理器是

“残次品”呢?面对种种猜测,AMD也做出了回应:“三核处理器的诞生完全依靠

AMD多核处理器采用独立核心架构所决定,这是竞争对手的四核处理器采用双芯片四核

封装无法企及的。不能以对手在架构上的缺陷来设想AMD多核处理器领先架构的设计。

另外,对于四核处理器而言,判断、屏蔽那个坏核心,不考虑技术因素,光是成本就不现

实,所以三核产品是四核残次品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事件结果

AMD不但坚决否定了“残次品”的说法,而且还顺带挖苦了一下英特尔。从芯片制

造的角度看,在高端产品中屏蔽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可能是一个核心、也可能是一块缓存、

还可能是诸如虚拟化之类的某项功能)得到低端产品是很常见的做法,即便这样做了也不

代表低端产品就是高端产品的残次品。

AMD越来越多的

三/双核都是采用四核屏蔽而来,从而引发著名的“破解门”

因为高低端产品的制造成本都是差不多的,屏蔽某些区域比重新设计的成本要得多。

实际上,英特尔的酷睿2和奔腾双核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因此大家不必太介怀“残次品”

的说法,AMD能通过屏蔽一个核心的方法得到三核处理器,反而说明了AMD原生四核

架构的灵活性。当初之所以声称是原生三核的说法,相信也怕是公众误会,其实原理和

Intel高端低端双核的缓存大小区分相同,但是对于这种“欺骗”行为,还是不倡导的,

既然不是原生就不要带原生的帽子,到最后越描越黑,反而不好。

《AMD原生三核》“骗局”手段:AMD非原生称原生,险些越描越黑

《AMD原生三核》“欺骗”指数:★★★★★

6. 移动CPU命名混乱

《移动CPU命名混乱》:T2060比T2050还要低端

事件回放

从2003年发布迅驰平台以来,短短5年内竟然进行了五次升级(分别为Sonoma、

Napa、NapaRefresh、SantoRosa和Montevina)。

Intel前进得如此

之快,已经让用户从最初的新鲜、激动,到了现在的困惑和迷糊。当然也有人在这种局面

中得到了好处,那就是借人们对迅驰平台的标准不了解的事实进行宣传并获利者。他们将

所有采用Intel965芯片组的笔记本电脑均称为“迅驰4”,而Intel官方并没有采用过这

一命名,对消费者灌输错误的概念;另一方面,他们利用普通消费者对CPU频率敏感而

对芯片组不敏感的弱点,将一些较老的机型以高价位销售给用户。

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更新,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可是现在的局面却对许多消费者

造成了困惑,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了解得非常透彻,最终只好随便选择一

款机器了事。然而这样的结果,也许并不应该由用户来承担。

事件深入

在笔记本CPU领域同样也存在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存在,第一代移动酷睿处理器刚发

布时,命名规格比较明确。以双核处理器为例,按照频率高低从T2300至T2700一字排

开,2MB二级缓存、采用667MHz前端总线。

后来为了进

一步占领低端市场,Intel先是发布了没有虚拟化技术的“缩水版”产品T2300E(同样采

用667MHz前端总线),接着又发布了前端总线为533MHz的T2050、T2250、T2350、

T2450等几款处理器。

在这四款

“缩水版”处理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T2050,因为在之后不久,Intel就发布了T2060、

T2080、T2130等三款处理器,但是与T2050属于“酷睿”不同的是,这三款处理器被

纳入“奔腾双核”体系,它们的系统前端总线也是533MHz,但是二级缓存只有1MB。

奔腾双核和低端酷睿处理器同样采用65nm工艺、533MHz前端总线,区别仅在于二级

缓存仅为1MB,性能相对较低,因此被一些用户戏称为“双核赛扬”。

事件结果

上面我们可以发现,后出的T2060比前作T2050还要低端,区分在于奔腾和酷睿的

架构关系,这就给笔记本奸商提供了有利的手段。

还是那句话,我们

无法把责任归咎于Intel的命名手段,但却是给消费者造成了选购麻烦和误区。对于不熟

悉的消费者来说,厂商会打起擦边球广告,而经销商则会使劲向消费者重复刚才提到的那

条规律“T2060性能肯定强于T2050,你瞧,单从型号就看出来了”。

很可惜的是,T2060的缓存容量只有T2050一半,性能不如T2050。既然如此,为

何不取名为T2040或者T2030。Intel这种奇怪的命名方式只会给厂商和经销商留出钻空

子的机会。

《移动CPU命名混乱》“骗局”手段:T2060性能不如T2050

《移动CPU命名混乱》“欺骗”指数:★★

7. 优化CPU二级缓存

《优化CPU二级缓存》:修改注册表打开二级缓存是骗局

事件回放

对于CPU二级缓存的作用,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有一定了解,即使不完全明白其中

道理,至少也可以从价格判断出其重要性,6M二级缓存的酷睿E8000系列比2M二级

缓存的奔腾E5000系列贵1倍多。

曾有消息称在XP系统中,二级缓存是默认关闭的,因此在众多的XP优化技巧中,

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WindowsXP系统需要用户手工打开CPU的二级缓存,这样才能

使CPU发挥出最大效率。这种说法流传相当广泛,如果你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查找到

“SecondLevelDataCache”的项,它的默认值为“0”。再明显不过了,

“SecondLevelDataCache”就是二级数据缓存的意思,既然被设置为“0”,那就是关

闭了二级缓存。

正是基于以上论断,才出现了优化二级缓存的技巧,也就是把

“SecondLevelDataCache”的值设置为CPU的二级缓存容量(单位KB)。在众多的优化

软件中也包含了优化CPU二级缓存的设置。使用率最高的Windows系统优化软件之一

的“Windows优化大师”也是持这种观点,在它的优化设置栏中就有优化CPU二级缓

存的选项。

事件深入

事实上,修改“SecondLevelDataCache”的值没有任何优化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在微软的知识库中找到了如下的内容:SecondLevelDataCache键的值只有在

WindowsXP系统从硬件抽象层读取CPU二级缓存(L2)失败时才会读取的数据。

优化二级缓存是骗局

在一篇知识库文章中我们还找到,宣称修改SecondLevelDataCache键的值可以提

高系统性能是不正确的。二级缓存的数值是由操作系统检测并且完全不受

SecondLevelDataCache值的影响。所以CPU的二级缓存在任何时候都是开启的,用户

没有必要再自行修改。因此,无论是WindowsXP还是Vista都无需对此项进行优化,纯

粹是自欺欺人。

《优化CPU二级缓存》“骗局”手段:需注册表手动打开二缓

《优化CPU二级缓存》“欺骗”指数:★★

8. 华硕笔记本更换工程版CPU

《华硕售后更换工程版CPU》:是意外?还是人为?

事件回放

2006年2月9日黄静独自一人假冒公司从业人员用假名从中关村知春路豪景大厦里

的新人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20900的华硕笔记本电脑。电脑买回2小时之后就因为出现

问题被黄静送修。

2月10日晚上她的朋友周成宇发现笔记本的CPU在维修过程中变成了测试版的

CPU。2月14日-3月7日黄静和周成宇一直在和华硕商量要500W美金封口费的事情。

3月7日周黄2人因为涉嫌敲诈被警方带走。同年12月26日黄静被批准取保候审。周

成宇因为另一件经济诈骗案被依法判处2年有期徒刑。2006年12月26日黄静被放出来

之后一直保持沉默,直到2008年的10月,周成宇开始设立一个维权网站,同时开始在

媒体上频频出现,高调宣布要向华硕继续维权,要讨回公道。

事件深入

2006年2月9日,黄静在华硕代理商北京新人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购买了这台

V6800V笔记本电脑。买回的当天下午,该电脑便在运行时出现了蓝屏死机及强行关机后

再不能开机的情况。随后,几经修理,该电脑仍存在问题。最后一次修理时,华硕工程师

告诉黄静,“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免费将2.0GHz的CPU升级到2.13GHz”。

此后,黄静发现“新”电脑问题更大,开机不到一小时,机身的温度就把写字台的木

头表层烫坏了。黄静通过软件检测发现,该电脑内安装的CPU是英特尔公司的工程样品

处理器,即测试版CPU。经证实,这种CPU性能稳定性差,是英特尔公司明令禁止在市

场销售的。随后,黄静带着疑问与代理人周成宇一起,来到了华硕北京产品服务中心询问。

通过当时的录像得知,该工程师承认该CPU由华硕公司更换,并且可以得到华硕公司的

保修。

得到证据的黄静决

定向华硕讨个说法。为了保护自己,她用母亲的姓氏,给自己化名“龙思思”。2006年

2月15日,黄静拿着录像资料,与周成宇一起找到了华硕电脑中国业务事业群总经理许

佑嘉,就工程样品CPU一事进行了初次交谈。在谈判期间,黄静提出,按照华硕年营业

额0.05%进行惩罚性赔偿,数额为500万美元。之后,该赔偿用于成立反欺诈基金会。

2006年3月1日,在多次协商未果后,黄静向华硕公司宣布终止和解谈判,并准备

提起诉讼。3月7日上午,当黄静与周成宇再次来到华硕公司时,海淀警方出现,将两人

带走,原因是华硕报案称遭敲诈勒索。黄静后来从律师处得知,华硕报案时,隐瞒了

CPU曾经更换的情况。随后,黄静和周成宇因涉嫌敲诈勒索被刑事拘留直至批准逮捕,

并被送到海淀看守所羁押。

2007年11月9日,黄静等来了案件的“结果”:海淀检察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对

黄静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中写道:检察院认为海淀公安分局认定的黄静的犯罪

(敲诈勒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故决定对黄静不起诉。2008年5

月8日上午11点15分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领取到了29197.14元的国家赔偿金。

事件结果

整个事件的起因都是由一块测试版工程CPU所引起的,先不论谁的责任,是诬告还

是预谋,原本不应该流通在市场的产品却出现在消费中的手中,是意外还是人为,我们目

前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是,这种测试产品为什么会在市场流通?抛开此次案件,

试想还有多少测试工程版CPU运行在消费者的电脑上,这个责任追究下来,无论CPU生

产商还是销售商都难逃责任,目前此次案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只有用时间来证明了。

《华硕笔记本更换工程版CPU》“骗局”手段:以次充好偷梁换柱

《华硕笔记本更换工程版CPU》“欺骗”指数:★★★★★

9. 胶水内存控制器

《胶水内存控制器》:32nm新i3/i5内存性能低原因!

事件回放

早在N年前,AMD就已经在其处理器中整合了内存控制器,而英特尔当时宣称,将

依靠缓存战胜AMD,并放出话来:“没人会根据是否整合内存控制器来决定要不要购买

某一种处理器的。”然而,一系列的评测和应用案例强有力的证明了AMD的明智举措,

使得英特尔长期以来在牵扯到内存控制的应用上不如AMD。

如今,在DDR3

内存即将作为DDR2的接班人进入市场的前夕,英特尔终于在45nmNehalem处理器里

集成了内存控制器。并且英特尔的整合内存控制器,可以支持3通道的DDR3内存运行

在1.33GT/s,这样总共的峰值带宽就可以达到32GB/s。可以料想,这种改进将给英特尔

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从而在AMD最后一个优势壁垒上凿开门路。

然而,在最新的32nm新酷睿i3/i5的临近测试阶段,新的问题又诞生了,为什么多

方测试过后,新32nm酷睿的内存性能相比45nm酷睿i5要明显落后,排除一切原因后,

我们发现问题出在内存控制器上。

事件深入

作为Intel的第一款32nm工艺芯片、首次CPU与GPU二合一的新品,Clarkdale

处理器一直备受关注。最新消息显示,Clarkdale虽然同样基于Nehalem架构,但其内

存控制器却是来源于现有芯片组G45(网购最低价788元)。

很明显ClarkdaleCorei3/i5内存控制器并非CPU原生整合

我们知道,Intel4系列芯片组仍然是集成内存控制器的,而Clarkdale就直接把G45

里的内存控制器拿了过来,并进行了相应改进,和Corei7(三通道)、LynnfieldCorei5(双

通道)的并不相同。当然,它们都是支持DDR3内存的,而且Clarkdale同样要搭配5系

列芯片组(自然不再集成内存控制器)。

事件结果

虽然新酷睿i3/i5一直打着全整合的口号,但是在内存控制器上却整合的让人大跌眼

镜,原来胶水内存控制器也算是整合,这种以点代面的说法,多少会有些欺骗行为,新

32nm酷睿i3/i5依靠先进工艺把北桥放进了CPU内,但仅仅是放了进去,说白了就是新

i3/i5双核=高端双核+G45的组合,内存控制器依旧来自北桥并非直连CPU,所谓的内

置内存控制器,相比其自家的45nmi5/i7产品只是同种说法、两种答案。

《胶水内存控制器》“骗局”手段:新酷睿i3/i5内存控制器和G45相同

《胶水内存控制器》“欺骗”指数:★★★★★★

总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IT的世界里,往往不要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骗局

无处不在,有无伤大雅的,也有掀起波澜的,CPU骗局事件中告诉我们,高科技更是陷

阱无处不在,农民工也能“造”出CPU,那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本篇文章纯属娱乐,

旨在揭露CPU使用中存在的一些潜在事实与现象。

本文标签: 处理器没有内存功耗欺骗